虞集《尚志齋說》閱讀答案及原文注釋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11-24 16:00:15
尚志齋說
宋·虞集
亦嘗觀于射乎?正鵠①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爾弓,直爾矢,養(yǎng)爾氣,蓄爾力,正爾身,守爾法,而臨之。挽必圓,視必審,發(fā)必決,求中乎正鵠而已矣。正鵠之不立,則無專一之趣向,則雖有善器、強力,茫茫然將安所施哉?況乎弛焉以嬉,嫚焉以發(fā),初無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絕之,不與為偶,以其無志也。
善為學者,茍知此說,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qū)W者之欲至于圣賢,猶射者之求中夫正鵠也。不以圣賢為準的②而學者,是不立正鵠而射者也。志無定向,則泛濫茫洋無所底止。其不為妄人者幾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既有定向,則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從師、取友,讀書、窮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無事之時,此志未嘗慢也;應事接物之際,此志未嘗亂也;安逸順適,志不為喪;患難憂戚,志不為懾;必求達吾之欲至而后已。此立志始終不可諭者也。
是故志茍立矣,雖至于圣人可也。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庇衷唬骸坝弥静环郑四谏?。”此之謂也。志茍不立,雖細微之事,猶無可成之理,況為學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縱之資,其始學也,猶必曰志,況吾黨小子之至愚極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為至要至急也,審矣。
今大司寇之上士浚儀黃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嚴而不離。嘗遣濟也受業(yè)于予,濟也請題其齋居以自勵,因為書“尚志”二字以贈之。他日暫還其鄉(xiāng),又來求說。援筆書所欲言,不覺其煩也。濟也,尚思立志乎哉!
【注】 ① 正鵠:靶心。②準的:標準。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挽必圓,視必審審:清楚
B.此立志始終不可諭者也諭:超過
C.患難憂戚,志不為懾懾:屈服,改變
D.況吾黨小子之至愚極困者乎?黨:同類
答案 B
解析 諭:通“渝”,改變。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因為書“尚志”二字以贈之 請以趙十五城為秦王壽
B.則求所以至之之道焉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C.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D.援筆書所欲言 仆以口語遇遭此禍,重為鄉(xiāng)黨所笑
答案 A
解析 A均是介詞,替B 表語氣/兼詞 C表判斷/疑問語氣 D 所字結(jié)構/表被動。
10.下列各句對文章的闡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首先闡述了射箭過程中“正鵲”的必要性,用來比喻做學問時目標與條件的關系問題,是再恰當、直截、鮮明不過的了。
B.第四段說到圣賢是天縱之才,他們或者初始涉獵一下學問就可以了,至于像黃君之子黃濟一類的后學則當立志求學。?
C.一個人如果志向明確并持之以恒的話,就能夠達到圣賢們的境界;如果不確立志向,將難成大事。
D.文章寫得精簡有力,引譬喻類,節(jié)奏層次分明,文筆也很有韻律,且遒勁暢達。
答案 B
解析 原文“夫予以生知天縱之資,其始學也,猶必曰志”,強調(diào)圣人為學亦需立志。
11.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況乎弛焉以嬉,嫚焉以發(fā),初無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絕之,不與為偶,以其無志也。
(2)“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此之謂也。志茍不立,雖細微之事,猶無可成之理,況為學之大乎!
答案
(1)況且對于那些以松弛弓箭來嬉游,漫不經(jīng)心地射箭,起初沒有固定目標,也不要求一定能射中的人,那些君子與他斷絕往來,不和他結(jié)為朋友,因為他們沒有志向。
(2)“立志不分心,是全神貫注?!本褪沁@個意思。如果不立志,即使(就算)細小的事,也沒有成功的道理,何況做學問這么大的事呢?
二:
4. 對下列句中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正鵠者,射者之所志也 志: 追求 目標
B.況乎弛焉以嬉,嫚焉以發(fā),初無定的 嫚: 輕侮 蔑視
C.患難憂戚,志不為懾懾: 害怕 減損
D.和而有制,嚴而不離離: 分開 超過
5.以下各句中,全都表明“立志始終不可改變”的一組是(3分)
① 良爾弓,直爾矢,養(yǎng)爾氣,畜爾力,正爾身,守爾法
② 而臨之挽必圓,視必審,發(fā)必決,求中乎正鵠而已矣
③ 平居無事之時,此志未嘗慢也;應事接物之際,此志未嘗亂也
④ 志茍不立,雖細微之事,猶無可成之理,況為學之大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君子是要和沒有志向人絕交、不能和他做朋友的,因為這樣的人沒有追求,會耽誤自己。
B. 沒有志向,還想不成為做事隨意的人,大概很少見吧。這就是立志是最重要因素的道理。
C. 有志向的人跟隨老師,尋找朋友,好好讀書,弄清道理,這都是實現(xiàn)目標所應做的事情。
D. 如果一個人一旦確立志向,哪怕是想將來成為圣人,只要始終堅持,也是有可能實現(xiàn)的。
7.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譯為現(xiàn)代漢語(10分)
⑴正鵠之不立,則無專一之趣鄉(xiāng),則雖有善器、強力,茫茫然將安所施哉?
⑵志無定向,則泛濫茫洋,無所底止,其不為妄人者,幾希!
參考答案
4. 答案:B,應為“松弛 倦怠”
5. 答案:A ④是強調(diào)立志的重要性
6. 答案:A.文中沒有“會耽誤自己”的說法依據(jù)
7. 答案:
⑴如果靶心沒有確立,一個人就沒有專一的努力方向,那么雖然他有好弓強力,也會茫然無措,箭往哪里發(fā)射呢?(3分)
⑵做事如果失去明確的志向,就會泛濫盲目,沒有標準。想要不成為做事隨意的人,大概很少見吧。(3分)
參考譯文:
你曾觀看射箭嗎?箭靶子,是射箭人瞄準的目標。于是要使你的弓好,使你的箭直,養(yǎng)好你的精神,蓄積你的力量,使你的身姿正.遵守你的射箭方法,來面臨箭靶。拉弓一定要拉圓,瞄靶一定要看清,射箭一定要果決,求得射中箭靶中心就可以了。如果不設立箭靶,就沒有專一的志向目標了,就算有好的弓箭、強大的力量,茫然的你將要施箭何處呢?況且對于那些以松弛弓箭來嬉游,漫不經(jīng)心地射箭,起初沒有固定目標,也不要求一定能射中的人,那君子與他斷絕往來,不和他結(jié)為朋友,因為他們沒有志向。
善于治學的人,如衰懂得了這個道理,那也就能夠稍稍警誡了嗎?治學的人想要達到圣賢的境界,就像射箭的人追求射中靶子一樣。不拿圣賢作為標準來學習的人,這和不設立靶子來射箭的人一樣。沒有固定的志向,就像隨水漂浮漫無邊際,沒有到底的去處,他們不論為平庸人的很少!這是立志的人首先要做到的。
已經(jīng)有了確定的方向,就追求如何達到目標的方法,不是特別有志向的人不能做到。所以拜師、識友,讀書、探究事理,都是追求達到目的的途徑。由是平時閑居沒事的時候,這樣的志向也不曾懈??;待人接物的時候,這樣的志向也不曾雜亂;安逸舒適的時候,志向不被意氣用事;患難憂愁的時候,志向不被困頓脅迫;一定要求達到自己追求的目標才罷了。這就是立志始終不可改變啊。
因此如果立下志向,就算志向是做到圣人也是可以實現(xiàn)的。古人說過:“有志向的人,事業(yè)最終能成。”又說:“立志不分心,是全神貫注?!本褪沁@個意思。如果不立志,就算細小的事,也沒有成功的道理,何況微學問這么大的事呢?從前孔子憑著在生通曉的天才資質(zhì),他開始求學的時候,還一定要立志,何況我們后輩極度愚昧困惑的人呢?我們不能不把立志作為最重要、緊迫的事情,確實是這樣啊!
如今大司寇的上士開封浚儀人黃先生善于教育子女,溫和且有規(guī)制,嚴格卻沒隔閡。曾教他的兒子黃濟跟從我學習,黃濟請我給他的書齋題字來勉勵自己,因此我替他寫了“尚志”兩個字送他。有一天他暫時回鄉(xiāng),又來我這里求教。我揮筆寫出想說的話,不以黃濟的要求為煩勞。黃濟還要想想(怎么)立志吧。
關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薦賢舉能文言文翻譯導語:差不多任何一種處境--無論是好是壞--都受到我們對待處境的態(tài)度的影響。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薦賢舉能文言文翻譯文章,歡迎
-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后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
- 《二翁登泰山》譯文及注釋《二翁登泰山》表現(xiàn)了他們樂觀向上,老當益壯,熱愛生活,奮進的精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翁登泰山》譯文及注釋,希望對你
- 《趙普》譯文:P.26趙普年輕時熟悉寬官吏(應處理)的事務,他學問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宋太祖常勸他讀書。他晚年讀書勤奮,每次(退朝后)回到自
- 尤世威,榆林衛(wèi)人,與兄世功、弟世祿并勇敢知名。天啟中,世威積官建昌營參將,調(diào)守墻子路。七年遷山海中部副總兵。寧遠告警,從大帥滿桂赴援,力戰(zhàn)城
- 文言文《文侯與虞人期獵》原文及翻譯《文侯與虞人期獵》告訴我們做人要誠信,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砹宋难晕摹段暮钆c虞人期獵》原文及翻譯,歡迎大家閱讀
- 秦宓字子敕,廣漢綿竹人也。少有才學,州郡辟命,輒稱疾不往。奏記州牧劉焉,薦儒士任定祖曰:“昔百里、蹇叔以耆艾而定策,甘羅、子奇以
- 送張叔夏西游序【元】戴表元玉田張叔夏與余初相逢錢塘西湖上,翩翩然飄阿錫之衣,乘纖離之馬,于是風神散朗,自以為承平故家貴游少年不啻也。垂及強壯
- 王約字彥博。至元十三年,翰林學士王磐薦為從事,既而辟掾中書,除禮部主事。二十四年,拜監(jiān)察御史。時丞相桑哥銜參政郭佑為中丞時奏誅右丞盧世榮等,
- 鐘惺原文:①蔡先生者,諱霽。生而端慧,進止如成人。大父授之經(jīng),退務刺其大義。家貧,父自食永春掾史。公內(nèi)自念:“吾父雖安此,然趙景真聞父叱牛聲
- 右溪記文言文[唐]元結(jié)【作者小傳】元結(jié)(719—772),字次山,河南魯山(今河南魯山縣)人,唐代文學家。少時不羈,十七歲才折節(jié)向?qū)W,從師于
- 《左傳哀公哀公二十三年》文言文《左傳?哀公?哀公二十三年》作者:左丘明【傳】二十三年春,宋景曹卒。季康子使冉有吊,且送葬,曰:「敝邑有社稷之
- 王漢忠,字希杰,徐州彭城人。少豪蕩,有膂力,形質(zhì)魁岸,善騎射。節(jié)帥高繼沖欲召至帳下,漢不往。因毆殺里中少年遂亡經(jīng)宿復蘇其父遣人追及于蕭縣漢忠
- 《清平樂》文言文閱讀及答案(四)閱讀下面的詞和相關材料,完成14-16題。(8分)清平樂 [南唐]李煜別來春半,觸目愁腸斷。砌下落梅如雪亂①
- 《勿齋記》文言文閱讀譯文及答案 勿齋記(明)朱舜水①世之學圣人者,視圣人太高,而求圣人太精,究竟于圣人之道去之不知其幾萬里已。②古
- 百丈山記[1][宋] 朱熹登百丈山三里許[2],右俯絕壑[3],左控垂崖[4];疊石為磴[5],十余級乃得度[6]。山之勝蓋自此始
- 清河王太傅轅固生者,齊人也。以治《詩》,孝景時為博士。與黃生爭論景帝前。黃生曰:“湯、武非受命,乃弒也?!鞭@固生曰:“不然。夫桀、紂虐亂,天
- 魏書原文:賈思伯,字士休,齊郡益都人也。世父元壽,高祖時中書侍郎,有學行,見稱于時。思伯釋褐奉朝請,太子步兵校尉、中書舍人,轉(zhuǎn)中書侍郎。頗為
- 原文:故事,三江看潮,實無潮看。午后喧傳曰:“今年暗漲潮?!睔q歲如之。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師至白洋,陳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
- 屈原列傳復習文言文知識點素材《屈原列傳》一、通假字1、離:猶離憂也(通罹)2、指:其稱文小而而其指極大(通旨)3、反:人窮則反本(通返)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