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有光《吳純甫行狀》原文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1-08-31 09:31:24
歸有光
原文:
先生姓吳氏,諱中英,字純甫。先生生而奇穎,好讀書。父為致書千卷,恣其所欲觀,里中有黃應(yīng)龍先生,名能古文。先生師事之,日往候其門。黃公奇先生,留與語。貧不能具飯,與啜粥,語必竟日還。先生以故無所不觀,而其古文得于黃公者為多。先生童髻入鄉(xiāng)校,御史愛其文,檄示有司。他御史至,悉第先生高等。開化方豪來為縣,先生以名帖謁方侯,侯方少年,自謂有文學(xué),莫可當(dāng)意,得名帖,引與游,甚歡。其后方侯徙官四方,見所知識至吳中者,必以先生名告之。
然先生豪爽不拘小節(jié)。父卒,遺其貲甚厚。先生按籍,視所假貸不能償者,焚其券。好六博、擊毬、聲音,散其家千金。久之,乃更折節(jié)自矜飾,顧不屑為齷齪小儒。篤于孝友,急人之難,大義落落,人莫敢以利動。令有迎館先生者,欲有所贈遺,見先生,竟莫能出一語。先生之弟,嘗以事置對,令閱其姓名,疑問之,乃先生弟、先生不自言也。與其徒考古論學(xué),庭宇灑掃潔清,圖史盈幾,觴酒相對,劇談不休。雖先儒有已成說,必反復(fù)其所以,不為茍同。后生有一善,忻然如己出,亟為稱揚。里中人聞之,輒曰:“吳先生得無妄言耶?”某某者皆稚子,何知也?”然往往一二年即登第去,或能自建立,知名當(dāng)世。而吳先生年老猶為諸生,進(jìn)趨學(xué)宮,揖讓博士前,無慍色。
年四十四,始為南都舉人。先生益厭世事,營城東地,藝橋千株,市鬻財①自給。日閉門,不復(fù)有所往還,令兒女環(huán)侍幾旁,誦詩而已。少時所喜詩文絕不為曰《六經(jīng)》圣人之文亦不過明此心之理與其得于心者則《六經(jīng)》有不必盡求者如今世之文何如哉。
嘉靖戊戌,試禮部,不第。還至淮,先生故有腹疾,至是疾作,及家二日而卒。予于先生,相知為深。
十年前,嘗語予曰:“子將來不忘夷吾、鮑子之義,吾老死,不患無聞于后矣?!庇谑窍壬苤胁氖褂铻椤盃睢保豢梢赞o。嗚呼!先生不用于世,予所論次大略,其志意可考而知焉。
(選自《歸有光散文選注》,上海古籍出版社,有刪節(jié)。)
譯文/翻譯:
先生姓吳,名中英,字純甫。先生生下來就特別聰明,喜愛讀書。父親為他買來上千卷的書,任憑他看自己想要看的書。同鄉(xiāng)有一個叫黃應(yīng)龍的先生,憑借擅長寫古文而出名。先生把他當(dāng)做老師對待,每天前往守候在黃公的門前。黃公覺得先生很奇特,留下先生跟先生一起交談。(黃公)家里貧窮不能準(zhǔn)備飯菜,就跟(先生)一起喝粥,交流起來一定要一整天才讓他回去。先生因此沒有什么不看的,而他的古文得益于黃公的很多。開化人方侯來擔(dān)任縣令,先生拿著名帖拜見方侯,方侯正當(dāng)年少,自認(rèn)為有文才學(xué)識,沒有誰能放在他的眼里。得到先生的名帖后,認(rèn)為奇異,延請先生跟他交流,非常高興。后來方侯到其他地方做官,遇見到吳中去的自己認(rèn)識的人,必定把先生的名字告訴他們。
先生為人豪爽不拘小節(jié)。父親死了,留給他的財產(chǎn)很多。先生查看薄冊,看那些借了貸而不能償還的,就燒了那些債券。起初喜歡六博、擊毬、聲音,消耗了很多財物,時間長了,就改變作風(fēng)(志趣行為)注意自我行為,然而不愿意做謹(jǐn)小慎微的淺陋讀書人。先生非常孝敬父母,友愛兄弟,急人之難,大義凜然開朗磊落,沒有人敢用利益來打動他。有一個迎接先生到來的縣令,想贈送給先生一些東西,看見先生,竟然不能說出一句話。先生跟他的弟子們考證古事談?wù)搶W(xué)問,將院屋打掃干凈,圖書史冊堆滿了桌子,喝著酒,互相面對,暢談不休。即使先儒已經(jīng)有現(xiàn)成的說法,必定一次又一次探究它的依據(jù),不敢茍且認(rèn)同。弟子中有一個(先生認(rèn)為)好的,(先生)就高興地(把他)看作自己的兒子,急忙為之稱贊頌揚。鄉(xiāng)里人聽說后,就說:“吳先生該不會是胡說吧?某某人都是小孩子,知道什么呢?”然而這些后生常常一二年后就考取離開,有的能自己建功立業(yè),在當(dāng)代出名。可吳先生年老了還只是生員,進(jìn)入學(xué)宮,在博士面前揖讓,沒有一點怨怒的神色。
四十四歲,(先生 )才考取了南都舉人。從此,先生更加厭棄世事,耕作城東土地,種植了上千株橘樹,賣橘子來供給自己生活。每天關(guān)閉大門,不再與外界有所往來,讓小兒女環(huán)侍在書桌旁,誦讀詩詞罷了。年少時喜歡詩文,但絕不寫詩,他說:“六經(jīng)這類圣人的文章,大抵不過如此,與其內(nèi)心有所感悟,那六經(jīng)之類不必全部研習(xí),像當(dāng)今這些,又怎樣呢?”
嘉靖戊戌年,(先生)到禮部應(yīng)試,沒有考取。回來到了淮地,先生原來有腹病,到了這時腹病發(fā)作,到家兩天后就去世了。我和先生,相知甚深。十年前,先生曾經(jīng)對我說:“你將來不要忘了管仲、鮑叔牙的交情,我死后,不擔(dān)心不被后人知道了?!庇谑窍壬牡茏幼屛覍懸黄浭鱿壬奈恼?,不可以推辭。哎!先生不被當(dāng)世重用,(從)我依次談?wù)摰囊恍┐笾虑闆r,他的志趣意向就可以推求得知了。
歸有光《吳純甫行狀》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高三優(yōu)秀文言文知我者唯有朋友焉天降我于人世,我受賦于天之命,命我孝父母也,敬師長,愛同學(xué)也。孝中知父母,敬中曉師長,愛中揣同學(xué),人與我賦予同
- 高考語文文言文勾踐滅吳知識點學(xué)習(xí)可以這樣來看,它是一個潛移默化、厚積薄發(fā)的過程。語*網(wǎng)編輯了文言文勾踐滅吳知識點,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一、重點
- 高中文言文虛詞何為文言文是古代說話的常用語言,下面小編帶大家認(rèn)識一些常見的文言虛詞文言虛詞包括代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常見文言虛
- 姜公輔,愛州日南人。第進(jìn)士,補校書郎,以制策異等授右拾遺,為翰林學(xué)士。歲滿當(dāng)遷,上書以母老賴祿而養(yǎng),求兼京兆戶曹參軍事。公輔有高材,每進(jìn)見,
- 盧象昇,宜興人。象昇雖文士,善射,嫻將略。(崇禎)六年,賊流入畿輔,據(jù)西山,象昇擊卻之。賊走還西山,圍冷水村,象昇設(shè)伏大破之。象昇每臨陣,身
- 于園翻譯文言文翻譯于園是張岱所寫的一篇文章,選自《陶庵夢憶》。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guān)于于園翻譯文言文翻譯,歡迎閱讀。原文:于園在瓜州步五里鋪,
- 奚陟,字殷卿,亳州人也。少好讀書,登進(jìn)士第,又登制舉文詞清麗科。授弘文館校書,尋拜大理評事。佐入吐蕃使,不行,授左拾遺。丁父母憂,哀毀過禮,
- 張驥,字仲德,安化人。永樂中舉于鄉(xiāng),入國學(xué)。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慮囚福建,有仁廉聲。正統(tǒng)八年,吏部尚書王直等應(yīng)詔,博舉廷臣公廉有學(xué)行者,
- 中考文言文閱讀:與朱元思書閱讀《與朱元思書》,根據(jù)要求回答問題。(12分,每小題3分)與朱元思書吳均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 《二人并走》文言文原文及翻譯原文:(前秦符融為冀州牧)有者姥逼劫于路,喝賊,路人為逐擒之。①賊反誣路人,時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見
- 明史原文:鄭和,云南人,世所謂三保太監(jiān)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從起兵有功。累擢太監(jiān)。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永樂
- 曹瑋誘敵文言文翻譯《曹瑋誘敵》這篇古文大家學(xué)習(xí)過了嗎?自己會翻譯嗎?下面是曹瑋誘敵文言文翻譯,為大家提供參考。原文:曹瑋知渭州,時年十九。嘗
- 高一必修4文言文閱讀的同步訓(xùn)練馬伶者,金陵梨園部也。金陵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當(dāng)太平盛時,人易為樂,其士女之問桃葉渡、游雨花臺者,趾
- 《戰(zhàn)國策·齊四·孟嘗君逐于齊而復(fù)反》文言文及翻譯孟嘗君逐于齊而復(fù)反。譚拾子迎之于境,謂孟嘗君曰:“君得無有所怨齊士大夫?”孟嘗君曰:“有。”
- 語文文言文詞語解釋原文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zh)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賦于其上。屬(zhǔ
- 說琴明·何景明何子有琴,三年不張。從其游者戴仲鹖,取而繩以弦,進(jìn)而求操焉。何子御之,三叩其弦,弦不服指,聲不成文。徐察其音,莫知病端。仲鹖曰
- 《晉書王羲之傳》文言文翻譯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圣”之稱。以下是《晉
- 韓愈謂柳子曰:“若知天之說乎?吾為子言天之說。今夫人有疾痛、倦辱、饑寒甚者,因仰而呼天曰:‘殘民者昌,佑民者殃!’又仰而呼天曰:‘何為使至此
- 鄭燮原文:昨游江上,見修竹數(shù)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聲有茶煙飄揚而出心竊樂之。次日過訪其家,靜坐久之。從竹縫中向外而窺,見青山江帆,葦洲耕犁,有
- 《左傳哀公》文言文翻譯原文二十六年夏五月,叔孫舒帥師會越皋如、后庸、宋樂茷,納衛(wèi)侯。文子欲納之,懿子曰:「君愎而虐,少待之,必毒于民,乃睦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