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覯《袁州學記》原文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09-16 00:10:36
李覯
《袁州學記》
〔宋〕李覯
原文:
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詔州縣立學。惟時守令,有哲有愚。有屈力殫慮,祗順德意;有假官借師,茍具文書。或連數(shù)城,亡誦弦聲。倡而不和,教尼不行。
三十有二年,范陽祖君無澤,知袁州。始至,進諸生,知學宮闕狀。大懼人材放失,儒效闊疏,亡以稱上意旨。通判潁川陳君侁,聞而是之,議以克合。相舊夫子廟,狹隘不足改為,乃營治之東北隅。厥土燥剛,厥位面陽,厥材孔良。瓦壁門廡,黝堊丹漆,舉以法。故生師有舍,庖廩有次。百爾器備,并手偕作。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
舍菜且有日,旴江李覯諗于眾曰:“惟四代之學,考諸經(jīng)可見已。秦以山西鏖六國,欲帝萬世,劉氏一呼而關門不守。武夫健將,賣降恐后,何耶?《詩》《書》之道廢,人惟見利而不聞義焉耳。孝武乘豐富,世祖出戎行,皆孳孳學術。俗化之厚,延于靈、獻。草茅危言者,折首而不悔。功烈震主者,聞命而釋兵。群雄相視,不敢去臣位,尚數(shù)十年。教道之結人心如此。今代逢圣君,爾曹得賢官,俾爾由庠序,踐古人之跡。天下治,則誕禮樂以陶吾民;一有不幸,尤當仗大節(jié),為臣死忠,為子死孝。使人有所賴,且有所法。是惟朝家教學之意。若其弄筆墨以徼利達而已,豈徒二三子之羞,抑亦為國者之憂。
(有改動)
【注釋】①李覯(1009—1059),字泰伯,南城(今江西南城縣)人。②祗:恭敬。③尼:通“泥”,停止,阻止。④舍菜:開學典禮。古代初入學時,用芹藻之類的植物禮敬先師,稱為舍菜。⑤俾:使。
譯文/翻譯:
仁宗皇帝二十三年,下詔命令各州縣設立學館。那時的州縣長官,有的賢明,有的愚昧。奉行詔令時,有的盡心竭力,恭敬地仰承皇帝旨意;有的裝裝門面,充當官、師,胡亂寫一道奉詔文書了事。以致有些地方,一連幾座城邑,聽不到瑯瑯的讀書聲。上面倡導而地方不響應,使得教學受阻,不能推行。
仁宗皇帝三十二年,范陽人祖無澤任袁州知州。初來時,就召見一班儒生,了解到學館殘缺破敗的情況。他很擔心人材流失,儒學的教化作用逐漸削弱,不能合乎皇上旨意。潁川人陳侁通判,聽了很以為然,意見與祖無澤完全一致。他們一同察看了舊有的夫子廟,覺得太狹窄,不適宜改建為學館,于是決定在城的東北角上建造新學館。那兒土地干燥堅硬,那兒地勢朝南,那兒建筑材料非常優(yōu)良。學館的陶瓦、墻壁、大門、房廊,有深灰、雪白、朱紅、漆黑諸色,完全合乎法度。所以學生、老師都有安身之所,廚房、糧倉都有安排之處。各種器物準備齊全,大家齊心協(xié)力建造,工匠技藝高超,官吏勤快不怠,沒日沒夜努力從事,過了一年,就將學館建成。
在即將開學之時,旴江人李覯對眾人勉勵說:“那虞、夏、商、周四dai6*辦6*學之事,我們只需考察一下經(jīng)書就可以知道。那秦始皇憑藉崤山以西之地,與六國大戰(zhàn),想萬世稱帝,被劉邦率軍振臂一呼,卻連關門也守不住。武guan6*戰(zhàn)將,爭相投降惟恐落后,這是為什么呢?那是因為秦國廢棄了詩書教化之道,使眾人見利忘義的緣故。漢武帝即位于民富國強之際,光武帝出身于行伍之間,都能極力推行儒學,所以民風淳厚極了,一直影響到漢靈帝、漢獻帝的時代。當時,那些在野之人而敢直言的,即使有殺身之禍也不反悔自己的忠直;那些功勞大得連皇帝也感到威攝的大臣,一聽到天子的命令就放下了武器。各路諸侯虎視眈眈,卻都不敢稱帝,這種局面尚且維持了數(shù)十年。儒家的教化之道竟能這樣地維系人心。如今躬逢圣明天子,你們袁州人又遇到了賢明的官長,使你們能通過學館的教化,追隨古代圣賢的遺跡。當天下太平的時候,則可以繼承禮樂來陶冶我們百姓的性情;一旦有了變故,還可以堅持節(jié)操,做臣子的為國盡忠,當人子的為父盡孝。學了儒道,可以使人有所效法,有了精神支柱。這就是國家倡導教學之意。如果到這里來只學得一套舞文弄墨的本領以求得名利,那豈僅是你們的羞恥,而且也是治國之人的憂慮。”
關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張憲,飛愛將也。飛破曹成,憲與徐慶、王貴招降其黨二萬。有郝政率眾走沅州,首被白布,為成報仇,號“白巾賊”,憲一鼓擒之。飛遣憲復隨州,敵將王嵩
- 牡丹說【清】袁枚冬月,山之叟擔一牡丹,高可隱人,枝柯鄂韡,蕊叢叢以百數(shù)。主人異目視之,為損重資。慮他處無足當是花者,庭之正中,舊有數(shù)本,移其
- 尚文,字周卿,幼穎悟,負奇志。張文謙宣撫河東,參政王椅薦其才,遂辟掌書記。至元六年,始立朝儀,太保劉秉忠言于世祖,詔文與諸儒,采唐《開元禮》
- 文言文常用實詞義斗①酒器:亞父受玉斗(鴻)②大:則與斗卮酒(鴻)斗①戰(zhàn)斗:外連衡而斗諸侯(過)蒙沖斗艦乃以千數(shù)(赤)②爭斗:鉤心斗角(阿)試
- 上海高中文言文實詞導語:上海高中文言文實詞有哪些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相關文章,歡迎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上海高中文言文實詞1.去:(1
- 徐樂原文:天下之患,在于土崩,不在于瓦解,古今一也。何謂土崩?秦之末世是也。陳涉無千乘之尊、疆土之地 ,身非王公大人名族之后,無鄉(xiāng)
- 張耒原文:《詩》不云乎:“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狈蛭锊皇茏?則材不成,人不涉難,則智不明。季秋之月,天地始肅,寒氣欲至。方是時,天地之間,凡
- 蒲松齡博采文言文翻譯引導語:相信很多人對蒲松齡都不陌生,那么有關蒲松齡博采的文言文以及翻譯哪里有呢?接下來是小編為你帶來收集整理的文章,歡迎
- 燕喜亭記韓愈太原王弘中在連州,與學佛人景常、元慧游。異日,從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間,上高而望,得異處焉。斬茅而嘉樹列,發(fā)石而清泉激,輦
- 后漢書原文:吳漢,字子顏,南陽宛人也。漢為人質厚少文。及得召見,遂見親信。建武二年,封漢為廣平侯。明年春,圍蘇茂于廣樂,周建招聚十余萬人救廣
- 如何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本課教學,是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的學習,學生非常好奇,但遇到困難如何消除畏難情緒,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有
- 南史原文:江淹字文通,濟陽考城人也。父康之,南沙令,雅有才思。淹少孤貧,常慕司馬長卿、梁伯鸞之為人,不事章句之學,留情于文章。 &
- 后漢書原文:馮魴字孝孫,南陽湖陽人也。其先魏之支別,食菜馮城,因以氏焉。王莽末,四方潰畔,魴乃聚賓客,招豪桀,作營塹,以待所歸。是時湖陽大姓
- 古詩文名句(1)無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2)思鄉(xiāng)之情,人所共有。王灣“鄉(xiāng)書何處達?____
- 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韓愈 【原文】 “伯樂一過冀北之野①,而馬群遂空。
- 張祜,字承吉,南陽人。來寓姑蘇,樂高尚,稱處士。騷情雅思 ,凡知已者悉當時英杰。然不業(yè)程文。元和、長慶間,深為令狐文公器許,鎮(zhèn)天平 日,自草
- 王嘉字子年,隴西安陽人也。輕舉止,丑形貌,外若不足,而聰睿內明?;谜Z笑,不食五谷,不衣美麗,清虛服氣,不與世人交游。隱于東陽谷,鑿崖穴居
- 初,范純仁以國用不足,請再立常平錢谷斂散出息之法,朝廷用其言;司馬光方以疾在告,不與也。已而臺諫共言其非,皆不報。光尋具劄子言:“先朝散青苗
- 文言文常用實詞及例句別①離別:醉不成歡慘將別(琵)太監(jiān)泣別(記)②贈別:今以半別公(記)草①花草:草行露宿(指)猶湮沒于荒煙蔓草間(黃)②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