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原文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1-02-19 03:21:42
標簽:
譯 文
原 文
面對美酒應該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好比晨露轉瞬即逝,失去的時日實在太多!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席上歌聲激昂慷慨,憂郁長久填滿心窩。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靠什么來排解憂悶?唯有狂飲方可解脫。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那穿著青領(周代學士的服裝)的學子喲,你們令我朝夕思慕。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正是因為你們的緣故,我一直低唱著《子衿》歌。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陽光下鹿群呦呦歡鳴,悠然自得啃食在綠坡。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賓客。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當空懸掛的皓月喲,你運轉著,永不停止;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我久蓄于懷的憂憤喲,突然噴涌而出匯成長河。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遠方賓客踏著田間小路,一個個屈駕前來探望我。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爭著將往日的情誼訴說。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明月升起 ,星星閃爍,一群尋巢烏鵲向南飛去。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飛了三周卻沒斂翅,哪里才有它們棲身之所?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比喻用人要“唯才是舉”,多多益善。)
山不厭高,水不厭深。
只有像周公那樣禮待賢才(周公見到賢才,吐出口中正在咀嚼的食物,馬上接待?!妒酚洝份d周公自謂:“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賢。”),才能使天下人心都歸向我。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眾號:詞典網,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方山子傳的文言文以及答案方山子,光、黃①間隱人也。少時慕朱家、郭解②為人,閭里③之俠皆宗④之。稍壯,折節(jié)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晚乃
- 原文: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上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眰蛘咝Χ鴳唬骸叭?/div>左傳原文:宋人使樂嬰告急于晉,晉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古人有言曰:‘雖鞭之長,不及馬腹?!旆绞诔?,未可與爭。雖晉之強,能違天乎?諺曰:《李將軍列傳》。西漢司馬遷作。載于《史記》。通過描寫西漢“飛將軍”李廣的機智勇敢、廉潔寬厚,以及有功不得封爵,最后被迫自刎的不幸遭遇,塑造了干 將 莫 邪 作者:干寶 楚國的能工巧匠干將和莫邪夫妻二人給楚王鑄造寶劍,用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文言文吉林版吉林高三第一次模擬平陽侯曹參者,沛人也。秦時為沛獄掾,而蕭何為主吏,居縣為豪吏矣。參始微時,與蕭何善;及為將相李商隱《李賀小傳》原文及譯文 李賀小傳 李商隱 京兆杜牧為李長吉集序,狀長吉之奇甚盡,世傳之。長吉姊嫁王氏者語文言文《學弈》譯文及賞析學弈先秦:佚名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涑水記聞文言文翻譯《涑水記聞》比較詳盡地記載了北宋六朝的國故時政,內憂外患,揭示矛盾,反映了許多社會問題,為后世留下極其珍貴的史料,下面為大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也。父秘,為偏將軍,鎮(zhèn)隴西。溥從父之官,專心墳籍??げ煨⒘?,除郎中,補尚書都令史。稍遷公車司馬令,除鄱陽內史。大修庠序文言文介詞的相關知識“與”和它的賓語一起用在動詞前作狀語。1.表示施動者在發(fā)出動作行為是所涉及的對象??勺g為“和”“跟”“同”等。例:今少卿齊桓公好服紫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服紫。當是時也,五素不得一紫?;腹贾?,謂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貴甚,一國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墨子原文:魯之南鄙人有吳慮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子墨子聞而見之。吳慮謂子墨子:“義耳義耳,焉用言之哉?”子墨子曰:“子之所謂義者,亦有力以《本草綱目草部雞冠花》文言文及解釋氣味(苗、子、花)甘、涼、無毒。主治吐血不止。用白雞冠花,在醋中浸煮七次,取出,研為末。每服二錢,熱酒送下聊齋志異原文:鴿類甚繁,晉有坤星,魯有鶴秀,黔有腋蝶,梁有翻跳,越有諸尖,皆異種也。又有靴頭、點子、大白、黑石、夫婦雀、花狗眼之類,名不可屈向榮,字欣然,四川大寧人,寄籍甘肅固原。以行伍隸提標,為提督楊遇春所識拔。廣西匪起,巡撫鄭祖琛不能制。榮於舊將中最負時望,文宗特調為廣西提督漢書原文:孫寶字子嚴,穎川鄢陵人也。以明經為郡吏。御史大夫張忠辟寶為屬,欲令授子經,更為除舍,設儲偫①。寶自劾去,忠固還之,心內不平。后署寶子產為政文言文原文及翻譯魯襄公三十年(前543),子產在鄭國執(zhí)政,整頓了國家的政治秩序,雖暫時損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但經過較長時間后,人民得沈括造弓文言文翻譯沈括(1031—1095),字存中,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北宋天圣九年,出生于一個下[2]層官吏的家庭,家境并不富裕,沈新唐書原文:王承元者,成德軍節(jié)度使承宗弟也。有沉謀。年十六,勸承宗亟引兵共討叛賊李師道,承宗少之,不用,然軍中往往指目之。承宗死,未發(fā)喪,大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