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漢書·李通列傳》原文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1-13 13:12:03
后漢書
原文:
李通,字次元,南陽宛人也。世以貸殖著姓。父守,身長九尺,容貌絕異,為人嚴毅,居家如官廷。初事劉歆,好星歷讖記,為王莽宗卿師。通亦為五威將軍從事,出補巫丞,有能名。莽末,百姓愁怨,通素聞守說讖云“劉氏復興,李氏為輔”,私常懷之。且居家富逸,為閭里雄,以此不樂為吏,乃自免歸。
及下江、新市兵起,南陽騷動,通從弟軼,亦素好事,乃共計曰:“今四方擾亂,新室且亡,漢當更興。南陽宗室,獨劉伯升兄弟泛愛容眾,可與謀大事。”會光武避吏在宛,通聞之,即遣軼往迎光武。光武初以通士君子相慕也,故往答之。及相見,共語移日,握手極歡。通因具言讖文事,光武初殊不意,未敢當之。時守在長安,光武乃微觀通曰:“即如此,當如宗卿師何?”通曰:“已自有度矣。”因復備言其計。光武既深知通意,乃遂相約結(jié),定謀議,期以材官都試騎士日,欲劫前隊大夫及屬正,因以號令大眾。乃使光武與軼歸舂陵,舉兵以相應。
更始立,以通為柱國大將軍、輔漢侯。從至長安,更拜為大將軍,封西平王。更始使通持節(jié)還鎮(zhèn)荊州,通因娶光武女弟伯姬,是為寧平公主。光武即位,征通為衛(wèi)尉。建武二年,封固始侯,拜大司農(nóng)。帝每征討四方,常令通居守京師,鎮(zhèn)百姓,修宮室,起學宮。五年春,代王梁為前將軍。六年夏,領破奸將軍侯進、捕虜將軍王霸等十營擊漢中賊。
通布衣唱義,助成大業(yè),重以寧平公主故,特見親重。然性謙恭,常欲避權勢。時,天下略定,以病上書乞身。詔下公卿群臣議。大司徒侯霸等曰:“王莽篡漢,傾亂天下。通懷伊呂之謀,建造大策,扶助神靈,輔成圣德,破家為國,忘身奉主,有扶危存亡之義。功德最高,海內(nèi)所聞。通以天下平定,謙讓辭位。夫安不忘危,宜令通居職療疾。欲就諸侯,不可聽?!庇谑窃t通勉致醫(yī)藥,以時視事。其夏,引拜為大司空。通素有消疾①,謝病不視事,連年乞骸骨,帝每優(yōu)寵之。十八年卒,謚曰恭侯。
譯文/翻譯:
李通字次元,南陽宛縣人。世代以經(jīng)商著名。父親李守,身高九尺,容貌非常奇異,為人嚴肅剛毅,在家中就像在官府一樣的嚴肅。他最初事奉劉歆,喜好星象歷算與圖讖,擔任王莽的宗卿師。李通也擔任五威將軍從事,后來出任巫縣縣丞,有能干的名聲。王莽新政末年,百姓愁苦怨憤,李通往常聽他父親李守說過一句讖語是“劉氏再振興,李氏為輔佐”,心中常記著這句話。況且他家境很富裕,是鄉(xiāng)里的首富,因此不樂意做官,于是自己辭官回家。
后來王常的下江兵和王匡的新市兵興起,南陽為之動亂,李通的堂弟李軼,也一向好生事,于是一起商議說:“現(xiàn)在天下動蕩,新朝眼看將要滅亡,漢朝理應重新興盛。南陽的劉氏宗室中,只有劉伯升、劉秀兄弟能廣施仁愛,寬容待人,可以和他們商議大事?!边m逢光武在宛縣躲避官兵,李通聽說后,就派李軼前往去迎接光武。光武起初認為李通是士君子而仰慕他,因此前去答拜李通。等到見了面,兩人一起交談了很長時間,手拉著手很是歡洽。李通于是把讖語的事全說了,光武開始根本沒想到,不敢把讖語和自己聯(lián)系起來。當時李守在長安,光武就悄悄觀察著李通說:“假如是這樣,你父親該怎么辦呢?”李通說:“已經(jīng)自有打算了?!庇谑怯衷敿氄f了他的計劃。光武深知李通的用意后,就互相約定,定下計策,約定在材官將軍在都城考試騎士的這一天,劫持前隊大夫和屬正,借此來號令大眾。李通于是讓光武和李軼回到舂陵,起兵來響應自己。
更始帝劉玄即位,任命李通為柱國大將軍、輔漢侯。跟隨劉玄到長安,改任為大將軍,封西平王。劉玄命令李通拿著符節(jié)回守荊州,李通于是娶了光武的妹妹劉伯姬為妻,她就是后來的寧平公主。光武登皇位,征召李通做皇宮衛(wèi)尉。建武二年,封為固始侯,任命為大司農(nóng)。光武每次征戰(zhàn)四方,常常命令李通留守京師,安撫百姓,修建宮室,建造學校。建武五年春,替代王梁為前將軍。建武六年夏,率領破奸將軍侯進、捕虜將軍王霸等十營攻打漢中叛軍。
李通以平民百姓身份倡議起事,幫助光武建成大業(yè),再加上因為寧平公主的緣故,特別被光武親近器重。但李通生性謙虛恭敬,常想躲避權力。當時天下基本安定,李通借病重為由上書皇帝請求辭官回家。光武下令將此事交眾位大臣討論,大司徒侯霸等人說:“王莽篡奪漢室皇權,擾亂天下。李通身懷像伊尹、呂尚一樣的謀略,制定大計,扶持光武助成帝業(yè),為國家毀了宗族,事奉主公忘了自己,有扶助危難、興滅繼絕的功績,功勞最大,天下人都知道。李通因天下平定了,謙讓辭官。天下安定了不能忘了危難關頭的人,可以讓李通在職治病。他想返回封地做諸侯,不能聽從?!庇谑敲罾钔ㄅふ裔t(yī)生和藥品,按時處理政務。這年夏,提升李通為大司空。李通一向有消渴病,推托病重不理政事,連年請求退休,光武每每更加寵愛他。李通于建武十八年去世,謚號恭侯。
《后漢書·李通列傳》
關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蘇轍原文:①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農(nóng)家也,少從士大夫讀書,老為里校師。谷幼傳父學,雖樸而博。舉進士京師,見舉武藝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
- 陸績懷橘文言文及翻譯陸績吳郡吳縣(今蘇州)人,漢末廬江太守陸康之子,陸績成年后,博學多識,通曉天文、歷算,星歷算數(shù)無不涉覽。一起來看看陸績懷
- 文言文翻譯方法:直譯為主 意譯為輔《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初中生能“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而在各類考試時,這“理
- 三國志·魏書原文:陳登者,字元龍,在廣陵有威名。又掎角①呂布有功,加②伏波將軍,年三十九卒。后許汜與劉備并在荊州牧劉表坐,表與備共論天下人,
- 后漢書.黨錮列傳文言文閱讀附答案課外閱讀張儉字元節(jié),山陽高平人,趙王張耳之后也。父成,江夏太守。儉初舉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謝病不起。延熹八年
- 文言文教方法介紹文言文教學如果只重視文言字詞句而弱化理解課文內(nèi)容,忽視篇章結(jié)構(gòu),必將導致知識點零散,難成體系,進而使學生記憶不深。文言文教學
- 邵寶,字國賢,無錫人。年十九,學于江浦莊昶。成化二十年舉進士,授許州知州。月朔,會諸生于學宮,講明義利公私之辨。巫言龍骨出地中為禍福,寶取骨
- 淺析文言文教學改革論文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過程比較枯燥,形式也較單調(diào),特別是在文言文教學上,致使學生對語文提不起學習興趣,認為教師只知道讓他們背背
- 北人食菱 意思:比喻強強辯別,護其短處。原文:北人生而不識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殼入口?;蛟唬骸笆沉忭毴ぁ!逼淙俗宰o其短,曰:“我非
- 《南夷服諸葛》文言文翻譯《南夷服諸葛》是宋代文學家洪邁創(chuàng)作的`一篇散文。下面是《南夷服諸葛》的原文及翻譯。原文蜀劉禪時,南中諸郡叛,諸葛亮征
- 《傷仲永》文言文教學后記上完了這節(jié)課,我和學生們一樣,感覺意猶未盡,似乎仍沉浸在課上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叵脒@節(jié)課,無論是學生的合作交流,還
- 三國志原文:夏侯惇,字元讓,沛 國譙人,夏侯嬰之后也。年十四,就師學。人有辱其師者,惇殺之,由是以烈氣聞。太祖初起,惇常為裨將,從
- 漢書原文:漢興有園公、綺里季.、夏黃公、角里先生,此四人者,當秦之世,避而入商雒深山,以待天下之定也。自高祖聞而召之,不至。其后呂后用留侯計
- 李大亮,京兆涇陽人。有文武才略,性忠謹,外若不能言,而內(nèi)剛烈。隋末,署龐玉行軍兵曹。李密寇東都,玉戰(zhàn)敗,大亮被禽。賊將張弼異之,就執(zhí)百余人皆
- 梓人傳柳宗元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門,愿傭隙宇而處焉。所職,尋、引、規(guī)、矩、繩、墨,家不居礱斫之器。問其能,曰:“吾善度材,視棟宇
- 文言文教學摭談錢夢龍先生撰寫的《文言文教學改革芻議》,是探討文言文教學出路的一篇很重要的文章。錢先生指出:“目前文言文教學最大的弊病是什么?
- 劉向《新序》原文: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嘆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發(fā)政舉事,無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數(shù)百人,被服以立,無不曰:‘
- 阿留傳明·陸容 阿留者,太倉周元素家僮也。性癡呆無狀,而元素終蓄之。嘗試執(zhí)灑掃,終朝運帚,不能潔一廬。主
- 陳繼儒原文:王元美①嘗謂余:“市居之跡于喧也,山居之跡于寂也,惟園居在季孟間耳。”然王氏之弁山,枕城中,朝暾映門,游屐麏集②,即主人亦往往支
- 柳宗元原文:柳子名愚溪而居。五日,溪之神夜見夢曰:“子何辱予,使予為愚耶?有其實者,名固從之,今予固若是耶?予聞西海有水,散渙而無力,不能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