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文言文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1-05 03:47:29
孟子文言文翻譯
導(dǎo)語: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很高。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孟子文言文翻譯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孟子文言文翻譯
原文
孟子見梁襄王。出, 語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
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
吾對曰:‘定于一?!?‘孰能一之?’
對曰:‘不嗜sha6*人者能一之?!?/p>
‘孰能與之?’
對曰:‘天下莫不與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間旱,則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其若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sha6*人者也。如有不嗜sha6*人者,則天下之民皆引領(lǐng)而望之矣。誠如是也,民歸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誰能御之?’
注釋
(1)梁襄王:即魏襄王,名嗣(一說名赫),魏惠王的兒子,前318一前296年在位,襄是他死后的謚號.此處所說的事,當在襄王繼位后不久.
(2)語(yù預(yù)):告訴.
(3)卒:通"猝",突然.熹《集往》概括以上描述梁襄王形態(tài)的語句云:"蓋容貌辭氣乃德之符,其外如此,則其中之所存者可知."
(4)惡(Wū烏)乎:怎樣,如何. (5)定于一:朱熹《集注》云:"必合于一然后定."(一:統(tǒng)一。)
(6)與:此處為歸順,隨 從之意.
(7)油然:朱熹《集注》云:"云盛貌."
(8)沛然:朱熹《集注》云:"雨盛貌."
(9)浡(bó博)然:朱熹《集注》云:"興起貌."
(10)人牧:管理民眾的人,即統(tǒng)治者.
(11)領(lǐng):即脖子.
(12)由:通"猶"
(13)定:安定。
(14)孰:誰。
(15)嗜:喜歡。
(16)與:歸附。
譯文
孟子進見梁襄王,出來后,對人說:(梁襄王)遠遠看上去不像個國君的樣子,走近他也看不到有什么使人敬畏的地方。
(見了我后)突然問道:‘天下要怎樣才能安定呢?’
我回答說:‘天下安定在于統(tǒng)一天下?!?/p>
‘誰能統(tǒng)一天下呢?’
我對他說:‘不喜歡sha6*人的國君能統(tǒng)一天下?!?/p>
‘誰會歸附他呢?’
我又回答:‘天下沒有不歸附他的。大王您知道禾苗生長的情況嗎?當七八月間一發(fā)生干旱,禾苗就要枯槁了。一旦天上烏云密布,下起大雨,那么禾苗就長得茂盛了。像這樣的話,誰能阻止它呢?而現(xiàn)在天下國君,沒有一個不嗜好sha6*人。如果有一個不喜歡sha6*人的(國君),那么普天下的老百姓都會伸長脖子期待著他來解救。如果像這樣,老百姓就歸附他,就像水往低處流一樣,這嘩啦啦的洶涌勢頭,誰又能夠阻擋得了呢?
賞析
《孟子見梁襄王》賞析(徐應(yīng)佩、周溶泉)
清代劉熙載說:孟子之文,至簡至易,如舟師執(zhí)舵;中流自在,而推移費力者不覺自屈。(《藝概·文概》)我們讀《孟子見梁襄王》也就可以得到印證。這一章選自《孟子·梁惠王上》,以孟子見過梁襄王之后,向人轉(zhuǎn)述他與梁襄王對答的情況,表現(xiàn)了主張仁政王道的一貫思想。
孟子處于戰(zhàn)國七雄爭霸的時代,新興地主階級正在崛起,并要取得政治上的統(tǒng)治地位,因而社會矛盾更趨激烈,兼并戰(zhàn)爭日益頻繁。爭地以戰(zhàn),sha6*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sha6*人盈城的戰(zhàn)爭和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的階級對立,正如孟子所說: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盛于此時者也。孟子到處宣揚保民而王仁義為本的思想,在當時符合人民的愿望,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孟子首先到梁(今開封)謁見梁惠王,向梁惠王游說,在此并見到梁惠王的兒子,也就是梁襄王。孟子與梁襄王的應(yīng)對,既鮮明地表明了他的觀點,又表現(xiàn)出他高超的談話藝術(shù)。
本文特點
善辯
孟子是一位有名的雄辯家。其門人公都子對他說:外人皆稱夫子好辯。孟子回答說:我豈好辯哉?不得已也!孟子確實是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對付那班見利忘義、嗜殺不仁的統(tǒng)治者,才施展他的辯才的。孟子對付梁襄王,首先在于善于察言觀色而擇言。他見梁襄王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這個國君不像個國君的樣子,就是接近了他,也看不出什么威嚴。孟子對梁襄王的印象并不佳,因而講話直截了當,毫不婉轉(zhuǎn)曲折。其次在于圍繞中心,逐步展開論述。梁襄王的命題是天下惡乎定?怎樣才能使天下安定,孟子回答以定于一,襄王不知孰能一之,孟子對以不嗜sha6*人者能一之。梁襄王的問話不如他父親梁惠王能提出一些他面臨的矛盾,步步追問的都屬于治國的常識性問題,孟子也就以嚴密的邏輯聯(lián)系,將啟發(fā)與闡釋相結(jié)合的言論,使之啟蒙益智。作為一國之君,只有使天下歸附,才得人心,這就要愛民保民,絕不嗜殺好戰(zhàn),那么天下歸于一統(tǒng),社會也就安定了。孟子循著梁襄王問題的思路,逐步揭示所要講的'內(nèi)容,而不徑直揭底,使對方在獲得某種滿足之時,又有新的不滿足,這種引而不發(fā),躍如也的講話藝術(shù),較之捷言盡說更能收到效果。
善喻
漢代趙岐《孟子題辭》說:孟子長于譬喻,辭不迫切,而意已獨至。比喻即使語言生動形象,具有直觀性,又含意豐富,具有揭示事物本質(zhì)的深刻性。《孟子見梁襄王》,同樣以生動的比喻說明了天下莫不與也的道理。孟子將人民盼望不嗜殺的君王,比作七八月間的旱苗盼雨。苗槁,久旱要枯死,這時天空油然作云,沛然下雨,烏云像油一樣的漫延,泛著光澤,大雨像滿溢樣嘩嘩傾瀉,那么禾苗自然然興之,蓬蓬勃勃地生長,更為茂盛。孟子以苗槁與興的對比,說明雨對禾生死榮枯的關(guān)系,顯示人民對明君與暴君的態(tài)度。孟子形容天下之民歸附不嗜sha6*人者,猶水之就下,無法抗拒,也貌合神契。槁苗望雨孰能御之,民之歸附,沛然誰能御之,反詰得讓人毋庸置疑。要天下與之,都跟隨君王,關(guān)鍵在君不嗜sha6*人,如甘霖惠旱苗,ze6*民便如水歸溝壑,前以天上雨水比君澤,后以地上流水比民心,兩喻相銜聯(lián),又各賦其義,既自然又新穎。雨潤禾苗,水向低處,生活中習(xí)見之事,易明之理,既為人熟知又深感貼切。
犀利
郭沫若在《十批判書》中說:孟文的犀利,莊文的恣肆,荀文的渾厚,韓文的峻峭,單拿文章來講,實在各有千秋。(《荀子的批判》)孟子對梁襄王的應(yīng)答,也是詞鋒尖銳。不嗜sha6*人者能一之,而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sha6*人者也。沒有一個君王不好sha6*人,概括戰(zhàn)國時廣闊的社會現(xiàn)實,也揭示了當時尖銳的階級矛盾,且連梁惠王、梁襄王也都一概列入嗜殺者之列。孟子看出梁襄王也屬于嗜殺圖霸的一類角色,也就乘機痛下針砭。他對梁惠王還申述了一番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仁者無敵的道理,而對梁襄王則勸之仍恐其愚,譏之則不畏其惱,言言作聲,語語中的。孟子對梁襄王一番應(yīng)答之后,梁襄王沒有任何反應(yīng)。孟子見在梁無法施行他的政治主張,便由梁到齊,加齊之卿相。
孟子見梁襄王時,已是七十歲左右,先前已經(jīng)游歷了好多國家,到梁后先和惠王有過多次接觸,因此這時是他思想很成熟的時期,也是經(jīng)驗很豐富的時候。他與梁襄王僅此一次接觸的記載,雖然時間短暫,言談簡要,可是由此一斑,亦可見孟子的思想核心和講話藝術(shù)。就此,對于我們了解孟子的主張以及散文藝術(shù),是有意義的。
(選自袁行霈主編《歷代名篇賞析集成》,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88年版)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鳴機夜課圖記 蔣士銓 吾母姓鐘氏,
- 屠岸賈攻趙氏于下宮,殺趙朔、趙同、趙括、趙嬰齊,皆滅其族。趙朔妻,晉成公姊也,有遺腹,走公宮匿。趙朔客曰公孫杵臼。杵臼謂朔友人程嬰曰:“胡不
- 宋史原文:《心術(shù)》曰: 為將之道,當先治心,太山覆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待敵。凡兵上義,不義雖利不動。夫惟義可
- 原文 揚州郭貓兒,善口技。庚申中(清康熙十九年),余在揚州,一友挾貓兒同至寓。比(等到)喚酒酣,郭起請奏薄技,于席右設(shè)圍屏,不置燈
- 元史原文:王克敬,字叔能,大寧人。既仕,累遷江浙行省照磨,尋升檢校。調(diào)奉議大夫、知順州,以內(nèi)外艱①不上。除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延祐四年,往四
- 戰(zhàn)國策原文:楚有祠者,賜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謂曰:“數(shù)人飲之不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币蝗松呦瘸桑魄绎嬛?,乃左手持卮,
- 宋史原文:熊本,字伯通,番陽人。兒時知學(xué),郡守范仲淹異其文。進士上第,為撫州軍事判官,稍遷秘書丞、知建德縣??h令頃包魚池為圭田,本弛以與民。
- 文言文少扣分應(yīng)該這么做為你解答文言文不扣分的秘密語文的現(xiàn)代文、作文和文言文,俗稱“三大板塊”。而其中最有可能做到“一分都不少”的板塊,非文言
- 宋史原文:李處耘,潞州上黨人。晉末,張彥澤斬關(guān)而入,縱士卒剽略。處耘年猶未冠,獨當里門,射殺十數(shù)人,眾無敢當者。會夜幕,遂退。迨曉復(fù)斗,又殺
- 隋書原文:蕭琮字溫文,性寬仁,有大度,倜儻不羈,博學(xué)有文義。兼善弓馬,遣人伏地著帖,琮馳馬射之,十發(fā)十中,持帖者亦不懼。初封東陽王,尋立為梁
- 孔覬字思遠文言文閱讀練習(xí)文言文閱讀(19分)孔覬,字思遠,會稽山陰人。覬少骨鯁有風力,以是非為己任。為人使酒仗氣,每醉輒彌日不醒,僚類之間,
- 塞翁失馬文言文原文和翻譯塞翁失馬——選自《淮南子》近塞上之人,有善術(shù)者,馬無敵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shù)月,其馬將
- 晉書原文:溫嶠,遷太子中庶子。及在東宮,深見寵遇,太子與為布衣之交。數(shù)陳規(guī)諷,又獻《侍臣箴》,甚有弘益。時太子起西池樓觀,頗為勞費,嶠上疏以
- 國初群雄事略文言文節(jié)選閱讀理解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題。(22分)何真,東莞員岡人,八歲而孤,母夫人守志不奪。少英偉好書劍。至正間,嶺
- 《游靈巖山》文言文練習(xí)及答案吳城東無山,唯西為有山,其峰聯(lián)嶺屬,紛紛靡靡,或起或伏,而靈巖居其間,拔奇挺秀,若不肯與眾峰列。望之者,咸知其有
- 司馬光,字君實,陜州夏縣人也。父池,天章閣待制。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仁宗寶元
- 文言文重點實詞實戰(zhàn)演練1、論語一、默寫:1、子曰: , 思而不學(xué)則殆。2、子曰:歲寒,3、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
- 畫蛇添足的文言文翻譯畫蛇添足比喻我們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做了一些多余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畫蛇添足的文言文翻譯,歡迎查看
- 小升初最新文言文考試重點整理一、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國古書的用字現(xiàn)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假借”,即用讀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種種
- 【甲】惠子相梁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蛑^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芻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