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文言文閱讀范增論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12-13 12:42:16
高中語文文言文閱讀范增論
漢用陳平計,間疏楚君臣,項羽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其權(quán)。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愿賜骸骨,歸卒伍。未至彭城,疽發(fā)背死。
蘇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殺增。獨恨其不早爾。然則當以何事去?增勸羽殺沛公,羽不聽,終以此失天下,當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殺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殺,猶有君人之度也。增曷為以此去哉?《易》曰:知幾其神乎!《詩》曰:如彼雨雪,先集為霰。增之去,當于羽殺卿子冠軍時也。
陳涉之得民也,以項燕。項氏之興也,以立楚懷王孫心;而諸侯之叛之也,以弒義帝。且義帝之立,增為謀主矣。義帝之存亡,豈獨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與同禍福也;未有義帝亡而增獨能久存者也。羽之殺卿子冠軍也,是弒義帝之兆也。其弒義帝,則疑增之本也,豈必待陳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讒入之。陳平雖智,安能間無疑之主哉?
吾嘗論義帝,天下之賢主也。獨遣沛公入關(guān),而不遣項羽;識卿子冠軍于稠人之中,而擢為上將,不賢而能如是乎?羽既矯殺卿子冠軍,義帝必不能堪,非羽弒帝,則帝殺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勸項梁立義帝,諸侯以此服從。中道而弒之,非增之意也。夫豈獨非其意,將必力爭而不聽也。不用其言,而殺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殺卿子冠軍,增與羽比肩而事義帝,君臣之分未定也。為增計者,力能誅羽則誅之,不能則去之,豈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則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雖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項羽不亡。亦人杰也哉!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 漢用陳平計,間疏楚君臣 疏遠
B. 陳平雖智,安能間無疑之主哉 離間
C. 羽既矯殺卿子冠軍 假托君王之命
D. 人臣之分也 職責
5.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 )
A. 增之去,善矣 晉,何厭之有
B. 羽不聽,終以此失天下 木欣欣以向榮
C. 非羽弒帝,則帝殺羽 非死則徙耳
D. 而欲依羽以成功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 文中引用《易》和《詩》中的話,其作用是以此為論據(jù),證明范增若能見微知著的話,那他早就該離項羽而去了。
B. 蘇軾認為范增應在項羽殺上將卿子冠軍時就離他而去,因為卿子冠軍地位在項羽之上,若項羽不殺卿子冠軍,也必不會容納足智多謀的范增。
C. 蘇軾認為擁立義帝,范增實為主謀。義帝的存亡,豈止決定楚國的盛衰;范增也與此禍福相關(guān)。絕沒有義帝被殺,而單單范增能夠長久得生的道理。
D. 蘇軾評論義帝,稱他是天下的賢君,僅僅是派遣沛公入關(guān)而不派遣項羽,在稠人廣眾之中識別宋義并且提拔他做上將軍這兩件事,就可以說明這一點。
7.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為增計者,力能誅羽則誅之,不能則去之,豈不毅然大丈夫也哉?(5分)
(2)合則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陋矣!(5分)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中考語文文言文練習題說虎虎之力于人不啻(ch)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無之,又倍其力①焉,別人之食于虎也,無怪矣。然虎之食人不恒見,而虎之皮人
- 王顯,字世榮,陽平樂平人也。自言本東海郯人,王朗之后也。父安上,少與李亮同師,俱受醫(yī)藥,而不及亮。顯少歷本州從事,雖以醫(yī)術(shù)自通,而明敏有決斷
- 《后漢書·光武帝紀》的文言文閱讀和參考答案閱讀下文,完成第13—16題(12分)世祖光武皇帝諱秀①,字文叔,南陽蔡陽人,高祖②九世之孫也,出
- 蘇舜欽原文: 予以罪廢,無所歸。扁舟吳中[1] ,始僦[2] 舍以處。時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狹,不能出氣,思得高
- 高考必背文言文文言文是以古漢語口語為基礎的書面語,在遠古時代文言文與口語的差異微乎其微。下面是關(guān)于高考必背文言文的內(nèi)容,歡迎閱讀!1、勸 學
- 周行逢,朗州武陵人。少無賴,不事家人生產(chǎn),嘗犯法,配發(fā)靜江軍卒。以驍勇,累遷裨校。王逵攻邊鎬,行逢別破益陽,殺唐兵二千余人,執(zhí)其將李建期。當
- 魯亮儕擲印文言文閱讀魯亮儕擲印魯字亮儕,奇男子也。田文鏡督河南,嚴,提、鎮(zhèn)、司、道以下,受署惟謹,無游目視者。魯效力麾下。一日,命摘中牟李令
- 楊惟中,字彥誠,弘州人。金末,以孤童子事太宗,知讀書,有膽略,太宗器之。年二十,奉命使西域三十余國,宣暢國威,敷布政條,俾皆籍戶口屬吏,乃歸
- 記舊本韓文后歐陽修 予少家漢東,漢東僻陋無學者,吾家又貧
- 中考語文文言文復習:《桃花源記》《桃花源記》陶淵明(1)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2)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
- 新唐書蘇瑰傳文言文閱讀以及答案蘇瑰,字昌容,雍州武功人,隋尚書仆射威之曾孫。擢進士第,補恒州參軍。居母喪,哀毀加人,左庶子張大安表舉孝悌,擢
- (1)小明想對媽媽說她天生就美麗,沒法掩飾自己的漂亮。這時小明可以引用《長恨歌》中的“______ ”來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2)《長恨歌》
- 歐陽詢觀碑文言文翻譯唐代歐陽詢,有一天騎馬趕路,無意中看到一塊古碑。原來是晉代著名書法家索靖書寫的,他駐馬瀏覽,看了很久后離開。他走離古碑幾
- 南史原文:徐孝嗣字始昌,東海郯人也。八歲襲爵枝江縣公,見宋孝武,升階流涕,迄于就席。帝甚愛之,尚康樂公主,拜駙馬都尉。孝嗣姑適東莞劉舍,舍兄
- 張 翰 傳①張翰,字季鷹,吳郡吳人也。父儼,吳大鴻臚。翰有清才,善屬文,而縱任不拘,時人號為“江東步兵?!睍R循赴命入洛經(jīng)吳閶門于船中彈琴
- 高啟原文:南宮生,吳人,偉軀干,博涉書傳。少任俠,喜擊劍走馬,尤善彈,指飛鳥下之。家素厚藏,生用之周養(yǎng)賓客,及與少年飲博遨戲,盡喪其貲。逮壯
- 畫龍點睛文言文翻譯畫龍點睛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后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guān)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zhì),使內(nèi)容更加生動有力。下面是小編整
- 漢書·京房傳文言文原文及譯文京房,字君明,東郡頓丘人也。治《易》,事梁人焦延壽。延壽常曰:“得我道以亡身者,必京生也。”其說長于災變,以風雨
- 《魏書·王烈傳》文言文原文及譯文《魏書·王烈傳》原文:王烈通識達道,秉義不回。以穎川陳太丘為師,二子為友。時穎川荀慈明、賈偉節(jié)、李元禮、韓元
- 舊唐書于休烈傳文言文閱讀原文附答案《舊唐書于休烈傳》文言文閱讀原文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貞愨,機鑒敏悟。自幼好學,善屬文。舉進士,授秘書省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