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田單列傳》文言文原文和譯文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07-20 10:35:50
《史記·田單列傳》文言文原文和譯文
原文:
田單者,齊諸田疏屬也。湣王時,單為臨菑市掾,不見知。及燕使樂毅伐破齊,齊湣王出奔,已而保莒城。燕師長驅(qū)平齊,而田單走安平,令其宗人盡斷其車軸末而傅鐵籠。已而燕軍攻安平,城壞,齊人走,爭涂,以轊①折車敗為燕所虜,唯田單宗人以鐵籠故得脫,東保即墨。燕既盡降齊城,唯獨(dú)莒、即墨不下。
燕軍聞齊王在莒,并兵攻之。淖齒既殺湣王于莒,因堅守距燕軍,數(shù)年不下。燕引兵東圍即墨,即墨大夫出與戰(zhàn),敗死。城中相與推田單,曰:“安平之戰(zhàn),田單宗人以鐵籠得全,習(xí)兵?!绷⒁詾閷④姡约茨嘌?。
頃之,燕昭王卒,惠王立,與樂毅有隙。田單聞之,乃縱反間于燕,宣言曰:“齊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樂毅畏誅而不敢歸,以伐齊為名,實(shí)欲連兵南面而王齊。齊人未附,故且緩攻即墨以待其事。齊人所懼,唯恐他將之來,即墨殘矣。”燕王以為然,使騎劫代樂毅。
樂毅因歸趙,燕人士卒忿。田單乃宣言曰:“吾唯懼燕軍之劓所得齊卒置之前行與我戰(zhàn),即墨敗矣?!毖嗳寺勚?,如其言。城中人見齊諸降者盡劓,皆怒,堅守,唯恐見得。單又縱反間曰:“吾懼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為寒心?!毖嘬姳M掘壟墓,燒死人。即墨人從城上望見,皆涕泣,俱欲出戰(zhàn),怒自十倍。
田單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與士卒分功,妻妾編于行伍之間,盡散飲食饗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約降于燕,燕軍皆呼萬歲。田單又收民金,得千溢,令即墨富豪遺燕將,曰:“即墨即降,愿無虜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毖鄬⒋笙?,許之。燕軍由此益懈。
田單乃收城中得千余牛,為絳繒衣,畫以五彩龍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葦于尾,燒其端。鑿城數(shù)十穴,夜縱牛,壯士五千人隨其后。牛尾熱,怒而奔燕軍,燕軍夜大驚。牛尾炬火,光明炫燿,燕軍視之皆龍文,所觸盡死傷。五千人因銜枚②擊之,而城中鼓噪從之,老弱皆擊銅器為聲,聲動天地。燕軍大駭,敗走。齊人遂夷殺其將騎劫。燕軍擾亂奔走,齊人追亡逐北,所過城邑皆畔燕而歸。
田單兵日益多,乘勝,燕日敗亡,卒至河上。而齊七十余城皆復(fù)為齊。乃迎襄王于莒,入臨菑而聽政。襄王封田單,號曰安平君。(節(jié)選自《史記·田單列傳》,有刪改。)
注:①轊:車輪的軸頭。②銜枚:古代行軍時一種約束喧嘩的辦法。枚:像筷子一樣的東西,橫銜在口中,兩端用小繩結(jié)在脖子后面。
譯文:
田單,是齊王田氏宗室的遠(yuǎn)房親屬(齊原為姜姓諸侯國,戰(zhàn)國初年齊相田和正式奪取政權(quán))。齊湣王時代,田單為臨淄(齊國都城)管理市場的輔助人員,不被人知曉。等到燕國使者樂毅攻敗齊國,齊湣王逃走了,后來不久退守莒城。燕國軍隊迅速地長途進(jìn)軍(指沒有遇到抵抗)平定齊國絕大部分地區(qū),而田單逃奔安平(城邑名),讓同一家族的人把軸兩頭的尖端部分統(tǒng)統(tǒng)鋸斷,再用鐵箍包住。待到燕國軍隊攻打安平,城墻倒塌,齊人奔逃,搶路逃跑,由于車軸頭被撞斷,車子也就毀壞了,被燕軍所俘虜。惟有田單宗族之人由于鐵帽包住了車軸的緣故,得以逃脫。往東逃到即墨,據(jù)城堅守。燕軍已經(jīng)使齊國其他城邑全都投降了,只有莒城和即墨沒有攻下。
燕軍聽說齊王在莒,合兵攻打它。淖齒已經(jīng)在莒城殺死湣王,因為堅守抵抗燕軍,數(shù)年沒被攻下。燕國率軍向東圍困即墨。即墨的長官出城與燕軍作戰(zhàn),戰(zhàn)敗而死。城中共同推舉田單,說:“安平之戰(zhàn),田單宗人因為鐵籠(包住車軸)得以保全,熟悉兵法?!保茨嗣瘢砹ⅲㄌ飭危┳鰧④?,憑借即墨城來抵御燕軍。
過了不久,燕昭王死了?;萃跫次唬c樂毅有隔閡。田單聽說后,對燕國施用反間計,揚(yáng)言說:“齊王已死,城邑沒有被攻下的只有兩座了。樂毅害怕被殺而不敢回去,用攻打齊國做幌子,實(shí)際是想聯(lián)合即墨和莒的守軍,自己來做齊王。齊人沒有歸附,所以暫且緩攻即墨以等待即墨一帶的人慢慢歸附樂毅。齊人所害怕的,是只怕別的將領(lǐng)來了,那樣即墨城就毀滅了。燕王以為這是對的,派騎劫代替樂毅。
樂毅(害怕被殺而不敢回燕國)于是回到故國趙國去,燕國將士(因此感到)氣憤。田單于是揚(yáng)言說:“我只害怕燕軍將所俘虜?shù)凝R國士兵割掉鼻子,并把他們放在燕軍前面的行列來同齊軍作戰(zhàn),即墨(會因此而)被攻下了。”燕人聽說了它,按照田單散布的話去做。城中的人看見齊國那些投降燕軍的人都被割掉鼻子,都憤怒,堅守城邑,只怕被活捉。田單又施用反間計說:“我害怕燕軍挖掘我們城外的.墳?zāi)?,侮辱我們的祖先,?dāng)會為此感到痛心?!毖嘬娡诰蛉康膲?zāi)?,焚燒死尸。即墨人從城上望見,都流淚哭泣,都想出戰(zhàn),怒氣自然比原來大了十倍。
田單知道士兵激起了斗志,可以用于作戰(zhàn)了,就親自拿著筑板和鐵鍬參加修建防御工事。和士兵分擔(dān)辛勞,把妻妾編在軍隊里服役,要他們把飲食全都拿來犒勞將士。令披甲的士兵埋伏,讓老弱婦幼登上城墻,派遣使者向燕約定投降,燕軍都高呼萬歲。田單又收集百姓的黃金得到千鎰,命令即墨的富豪贈給燕國將領(lǐng),說:“即墨馬上投降,希望不要擄掠我同族的妻妾,令他們安居?!彬T劫非常高興,答應(yīng)他。燕軍由此而更加松懈。
田單于是在城內(nèi)收集到一千多頭牛,叫人做了深紅色綢衣給牛穿上,上面畫著五顏六色的龍形花紋,把鋒利的尖刀綁在牛角上,把淋了油脂的蘆葦扎在牛尾上,再給蘆葦梢點(diǎn)火燃燒。在城墻上挖數(shù)十個洞,夜晚放開牛,五千多名壯士跟隨在牛的后面。牛尾灼熱,憤怒地沖向燕軍,燕軍非常驚異。牛尾上有火把,明亮耀眼,燕軍看見狂奔的火牛全身都是龍紋,被它沖撞的不是死就是傷。五千人銜著枚趁機(jī)攻擊燕軍,而城中人擂鼓吶喊追擊燕軍,老弱都擊打家中各種銅制器具制造聲響,聲音震天動地。燕軍非常驚懼,失敗逃走。齊人接著誅殺對方的將領(lǐng)騎劫。燕軍紛亂逃走,齊人追趕逃跑的敵人,所經(jīng)過的城邑都背叛了燕國,重新回歸齊國。
田單的兵力一天比一天多,乘著勝利的威勢(追擊),燕軍天天敗逃,終于退動了黃河北岸(燕國的境內(nèi)。河上:指齊國的西北界)。而齊國的七十多座城邑又成為齊國領(lǐng)土。于是到莒城迎接齊襄王,進(jìn)入臨淄處理政事。襄王封賞田單,封號為安平君。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晉文公將與楚人戰(zhàn),召舅犯問之,曰:“吾將與楚人戰(zhàn),彼眾我寡,為之奈何?”舅犯曰:“臣聞之,繁禮君子,不厭忠信;戰(zhàn)陣之間,不厭詐偽。君其詐之而
- 《樵夫毀山神》文言文閱讀答案和翻譯原文康熙十五年,余姚有客山行,夜宿山神寺。夜半,有虎跪拜,作人言,乞食,神以鄧樵夫許之。明晨,客伺于神祠外
- 大樹將軍馮異(馮)異為人謙退不伐,行與諸將相逢,輒引車避道。進(jìn)止皆有表識①,軍中號為整齊②。每所止舍,諸將升坐論功,異常獨(dú)屏樹下,軍中號曰“
- 楊溥,字弘濟(jì),石首人。與楊榮同舉進(jìn)士。授編修。永樂初,侍皇太子為洗馬。太子嘗讀《漢書》,稱張釋之賢。溥曰:“釋之誠賢,非文帝寬仁,未得行其志
- 蘇軾原文:浮扁舟以適楚兮,過屈原之遺宮。覽江上之重山兮,曰惟子之故鄉(xiāng)。伊昔放逐兮,渡江濤而南遷。去家千里兮,生無所歸,而死無以為墳。悲夫!人
- 張良奇遇文言文專項練習(xí)張良奇遇良嘗閑從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毆之。為其
- 馬說文言文翻譯《馬說》是唐代文學(xué)家韓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雜文,屬論說文體,原為韓愈所作《韓愈文選》中《雜說》的第四篇,本文是小編精心編輯的,馬
- 唐才子傳原文:陳子昂,字伯玉,梓州人。開耀二年許旦榜進(jìn)士。初,年十八時,未知書,以富家子,任俠尚氣,弋博,后入鄉(xiāng)校感悔,即于州東南金華山觀讀
- 陸廬峰市硯文言文訓(xùn)練語文閱讀在平時測試、期末考試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閱讀練習(xí),不僅能熟能生巧,輕松應(yīng)對考試,最重要的,對于語文
- 文言文成績提高的關(guān)鍵是精練善思比如有的同學(xué)“病句判斷”部分常常出錯,這時就要把自己近期訓(xùn)練中的有關(guān)試題匯總分析,看看自己對六種常見的病句類型
- 于園文言文翻譯寫景于園是張岱所寫的一篇文章,選自《陶庵夢憶》。文章中的于園因里面石奇而聞名。同學(xué)們,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于園文言文翻譯寫景
- 文言文吳越春秋楚平王的練習(xí)題吳越春秋 楚平王有太子名建,平王以伍奢為太子太傅,費(fèi)無忌為少傅。平王使無忌為太子娶于秦,秦女美容,無忌報平王,曰
- 金貓案的初中課文文言文正文:宿遷貧民有控掘地得金貓,斷一爪,換得錢十余千,以其貓寄鄰母家,鄰母后不認(rèn),求為追究者。堂訊時,甚言其金睛炯炯,光
- 初二文言文知識點(diǎn):三峽【通假字】[闕]通缺,空缺?!疽辉~多義】[絕]①沿溯阻絕[斷,斷絕] ②絕巘多生怪柏[極] ③哀轉(zhuǎn)久絕[停止;消失]【
- 墨翁傳文言文閱讀翻譯同學(xué)們,大家知道,文言文是我國文學(xué)藝術(shù)中的一塊奇葩。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墨翁傳文言文閱讀翻譯墨翁者,吳槐市里中人也。
- 《三峽》《入蜀記》文言文閱讀練習(xí)答案[甲]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
- 連處士墓表歐陽修連處士,應(yīng)山人也。以一布衣終于家,而應(yīng)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長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謹(jǐn)、禮讓而溫仁,必以處士為法,曰:“為人如
- 清史稿原文:湯金釗,字敦甫,浙江蕭山人。嘉慶四年進(jìn)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十三年,入直上書房。 金釗端謹(jǐn)自持,宣宗在潛邸,甚敬禮之。
- 陸游筑書巢【原文】吾室之內(nèi),或棲于櫝,或陳于前,或枕藉于床,富養(yǎng)四顧,無非書者。吾飲食起居,痰桶呻吟,悲憂憤嘆,未嘗不與書俱。賓客不至,妻子
- 漢書原文:趙充國字翁孫,隴西上邽人也,后徙金城令居。為人沉勇有大略,少好將帥之節(jié),而學(xué)兵法,通知四夷事。擊匈奴,獲西祁王,擢為后將軍。&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