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泰,溧水人。初名德。”閱讀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2-11 00:50:45
齊泰,溧水人。初名德。洪武十七年,舉應天鄉(xiāng)試第一。明年成進士。歷禮、兵二部主事。雷震謹身殿,太祖禱郊廟,擇歷官九年無過者陪祀,德與焉,賜名泰。二十八年,以兵部郎中擢左侍郎。太祖嘗問邊將姓名,泰歷數(shù)無遺。又問諸圖籍,出袖中手冊以進,簡要詳密,大奇之?;侍珜O素重泰。及即位,命與黃子澄同參國政。尋進尚書。時遺詔諸王臨國中毋奔喪王國吏民聽朝廷節(jié)制諸王謂泰矯皇考詔間骨肉皆不悅。先是,帝為太孫時,諸王多尊屬,擁重兵,患之。至是因密議削藩。
建文元年,周、代、湘、齊、岷五王相繼以罪廢。七月,燕王舉兵反,師名“靖難”。指泰、子澄為奸臣。事聞,泰請削燕屬籍,聲罪致討?;螂y之,泰曰:“明其為賊,敵乃可克?!彼於ㄗh伐燕,布告天下。時太祖功臣存者甚少,乃拜長興侯耿炳文為大將軍,帥師分道北伐,至真定為燕所敗。子澄薦曹國公李景隆代將,泰極言不可。子澄不聽,卒命景隆將。
當是時,帝舉五十萬兵畀景隆,謂燕可旦夕滅。燕王顧大喜曰:“昔漢高止能將十萬,景隆何才,其眾適足為吾資也!”是冬,景隆果敗。帝有懼色,會燕王上書極詆泰、子澄。帝乃解二人任以謝燕,而陰留之京師,仍參密議。景隆遺燕王書,言二人已竄,可息兵。燕王不聽。明年,盛庸捷東昌,帝告廟,命二人任職如故。及夾河之敗,復解二人官求罷兵,燕王曰:“此緩我也。”進益急。
始削藩議起,帝入泰、子澄言,謂以天下制一隅甚易。及屢敗,意中悔,是以進退失據(jù)。迨燕兵ri6*逼,復召泰還。未至,京師已不守,泰走外郡謀興復。時購泰急。泰墨白馬走,行稍遠,汗出墨脫?;蛟唬骸按她R尚書馬也。”遂被執(zhí)赴京,同子澄、方孝孺不屈死。泰從兄弟敬宗等皆坐死,叔時永、陽彥等謫戍。子甫六歲,免死給配,仕宗時赦還。
選自《明史?列傳第二十九》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明其為賊,敵乃可克 克: 戰(zhàn)勝
B.景隆遺燕王書,言二人已竄 竄:逃竄
C.時購泰急 購:重金收買
D.泰從兄弟敬宗等皆坐死 坐:定罪、連坐
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時遺詔諸王臨/國中毋奔喪王/國吏民聽朝廷節(jié)制/諸王謂泰矯皇考詔/間骨肉/皆不悅
B、時遺詔諸王臨國中/毋奔喪/王國吏民聽朝廷節(jié)制諸王/謂泰矯皇考詔間/骨肉皆不悅
C、時遺詔諸王臨/國中毋奔喪王/國吏民聽朝廷節(jié)制諸王/謂泰矯皇考詔間/骨肉皆不悅
D、時遺詔諸王臨國中/毋奔喪/王國吏民聽朝廷節(jié)制/諸王謂泰矯皇考詔/間骨肉/皆不悅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齊泰做官多年都沒有過失,有一年,天雷震壞了謹身殿,太祖到寺廟祭祀禱告,讓他參與,并賜給他名字為齊泰。
B.建文帝素來器重齊泰,在未做皇帝時就看重他,后來即位,就讓齊泰與黃子澄共同參與國家政事,不久將他的官職提升為尚書。
C.齊泰很有見識,在燕王初zao6*反時,就建議對天下昭示燕王叛賊的身份,因此受到燕王忌恨。燕王直指齊泰、黃子澄是奸臣,要求對他們懲辦。
D.齊泰是一個忠義之士,他被捕后,忠于建文帝,不屈而死,他的親人受他牽連被判死刑或被流放,兒子因為年幼,沒有被處死。
11.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燕王顧大喜曰:“昔漢高止能將十萬,景隆何才,其眾適足為吾資也!”(5分)
(2)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項羽之死》)(5分)
參考答案:
8、B (竄:放逐、流放)
9、D
10、C (事件的順序顛倒。燕王直指齊泰、黃子澄是奸臣,要求對他們懲辦發(fā)生在前,齊泰建議對天下昭示燕王叛賊的身份發(fā)生在后。且強加因果)
11、(1) 燕王朱棣(知道之后)卻很高興地說:“昔日漢高祖那樣的英才也只能率領十萬兵馬,李景隆有什么才能,他的人馬正好足夠成為我的軍資?!保ā爸埂薄皩ⅰ薄斑m”“資”精靈媽媽 每處1分,句意通順1分)
(2)縱使江東父老兄弟憐惜(我)而奉我為王(讓我稱王),我有什么面目去見他們呢?縱然他們不說什么,我項籍難道在心中不感到有愧嗎?(“王”、“獨”每處1分,狀語后置1分,句意通順2分)
【參考譯文】
齊泰,溧水人,原名德。洪武十七年在應天進行鄉(xiāng)試獲得第一名。洪武十八年又中進士。后來任禮部、兵部的主事?;蕦m三大殿的謹身殿不幸被雷擊中,明太祖去郊外的祖廟進行祭拜,選擇朝中為官九年并且沒有過錯的官員陪同祭祀,齊泰符合這些條件所以陪同明太祖前去祭祀,明太祖為他賜名泰。洪武二十八年,齊泰從兵部郎中被提拔為兵部左侍郎。明太祖曾經(jīng)問過邊境將領的姓名,齊泰一個不錯地說了出來。然后明太祖又詢問各種圖籍,齊泰拿出袖中的手冊給明太祖,簡要而詳細地說出了各種圖集,于是明太祖很重視他,并且皇太孫朱允炆也素來很重視他。建文帝繼位之后,命齊泰與黃子澄共同參與國政。很快齊泰就被晉封為兵部尚書。當時明太祖遺詔諸王都要待在自己的封地,不要前去南京奔喪,各藩王所在的王國無論官吏還是平民都要聽朝廷的節(jié)制。諸王聽了之后都說齊泰在矯詔,離間皇族骨肉親情,都不高興。之前,建文帝為皇太孫之時,諸王大多都享受很多特權,個個手擁重兵,時間長了必為朝廷的心腹之患。于是建文帝登基之后與齊泰他們秘密謀劃削藩。
建文元年,周、代、湘、齊、岷五王相繼被削。建文元年七月,燕王朱棣在北平以“靖難”為名舉兵,指齊泰、黃子澄等人為奸臣。事情傳到朝廷之后,齊泰請求建文帝削去燕王的屬籍,宣布罪狀,并加討伐。有人詰問齊泰,齊泰說:“公開指出朱棣是亂臣賊子,才可以攻克他?!庇谑嵌ㄏ掠媮泶笈e伐燕,并且布告天下。當時明太祖時期的開國功臣還健在的人非常少,于是建文帝拜長興侯耿炳文為大將軍,率領大軍北伐燕軍,不料到了真定就被燕軍所敗。于是黃子澄推薦曹國公李景隆代替耿炳文為大將軍,齊泰極力阻止,認為不可。黃子澄不聽,最終建文帝還是命李景隆為大將。
當時,建文帝派出五十萬軍隊交給李景隆指揮,李景隆信誓旦旦地說燕軍指日可滅。燕王朱棣(知道之后)卻很高興地說:“昔日漢高祖那樣的英才也只能率領十萬兵馬,李景隆有什么才能,他的人馬正好足夠成為我的軍資!”同年冬,李景隆果然被打敗。建文帝非常驚懼,適逢燕王朱棣上書詆毀齊泰、黃子澄。于是建文帝解除了齊泰的職務,但是背地里留他們在京師,仍參與密議。李景隆給燕王朱棣書信,說齊泰和黃子澄已經(jīng)被罷免了,請求朱棣息兵。燕王朱棣不聽。建文二年,盛庸在東昌大捷,建文帝祭告祖廟,命齊泰和黃子澄二人任職如故。到了夾河之戰(zhàn)失敗之后,建文帝又解除了齊泰和黃子澄二人的官職請求燕王罷兵,燕王朱棣說:“這是建文帝的緩兵之計啊?!庇谑沁M攻更加激烈。
自從削藩的建議開始出現(xiàn),建文帝聽從了齊泰、黃子澄的進言,說以天下制約燕王一隅之地非常容易。但是燕王起兵之后南軍屢屢失敗,建文帝非常后悔聽從了齊泰等人的削藩之議,因此導致進退為難。等到燕軍步步緊逼之后,建文帝又將齊泰召回京師。齊泰還沒有回到京師,就已經(jīng)被燕軍攻破了,齊泰逃到了外郡圖謀興復建文帝的基業(yè)。當時燕軍非常急切地抓捕齊泰。齊泰將白馬涂成黑色出逃,走出很遠之后,白馬出汗導致墨色脫盡。燕軍士兵見了之后說:“這一定是齊泰的馬。”于是被擒拿到了皇宮。齊泰同黃子澄、方孝孺不屈被朱棣殺害。齊泰的堂兄弟齊敬宗等人都被連坐誅殺,他的叔父齊時永、齊陽彥等發(fā)配邊疆。齊泰的兒子僅僅六歲,免死發(fā)配,明世宗的時候才被赦免。
關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勇武解元文言文翻譯大家在看完勇武解元文言文之后能充分讀懂內(nèi)容嗎?下面請看小編帶來的.勇武解元文言文翻譯內(nèi)容!歡迎閱讀!勇武解元文言文翻譯原文
- 曹劌論戰(zhàn)文言文閱讀題及答案閱讀文章,回答問題。曹劌論戰(zhàn)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
- 陳書原文:樊毅,字智烈,南陽湖陽人也。毅累葉將門,少習武善射。侯景之亂,毅率部曲隨叔父文皎援臺。文皎于青溪戰(zhàn)歿,毅將宗族子弟赴江陵,仍隸王僧
- 刑部郎中致仕王公墓志銘曾鞏君諱逵,字仲達,家晉陽。其譜云:隋文中子通之后,唐季避亂家濮陽,故今為濮陽人。君幼學于母史氏,聰警絕人.及長,學于
- 新五代史原文:李嚴,幽州人也,初名讓坤。嚴為人明敏多藝能,習騎射,頗知書而辯。同光三年,使于蜀,為王衍陳唐興復功德之盛,音辭清亮,蜀人聽之皆
- 出師表文言文試題[甲]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
- 鄭板橋集文言文及答案閱讀理解。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霧氣,皆浮動于疏技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
- 資治通鑒原文:滂少厲清節(jié),為州里所服。嘗為清詔使,案察冀州,滂登車攬轡,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守令臧污者,皆望風解印綬去;其所舉奏,莫不厭塞眾
- 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孝文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
- 玄字幼度。少穎悟,與從兄朗俱為叔父安所器重。安嘗戒約子侄,因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諸人莫有言者。玄答曰:“譬如芝蘭玉樹,欲使
- 中考文言文翻譯失誤面面觀一、文言文翻譯的要求翻譯文言文要做到“信、達、雅”三個字,文言文翻譯失誤面面觀?!靶拧笔侵缸g文要準確無誤,就是要使譯
- 《道山亭記》作者:曾鞏(1019--1083)北宋散文家。字子固,南豐(今屬江西)人。嘉佑進士, 曾奉召編校史館書籍,官至中書舍人。為文平易
- 李晟,字良器,洮州臨潭人。世以武力仕,然位不過裨將。晟幼孤,奉母孝。身長六尺。年十八,往事河西王,忠嗣,從擊吐蕃。悍酋乘城,殺傷士甚眾,忠嗣
- 高考語文文言文而字的用法1. 而字用作連詞。可連接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系。(一)而字表示并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
- 觸龍說趙太后《觸龍說趙太后》,《戰(zhàn)國策》中的名篇。主要講述了戰(zhàn)國時期,秦國趁趙國政權交替之機,大舉攻趙,并已占領趙國三座城市。趙國形勢危急,
- 《唾面自干》文言文翻譯翻譯文言文不是能讀懂文本就可以輕易做到的,因為心里邊明白不等于嘴上能夠說出來,嘴上能說出來不等于筆下能夠?qū)懗鰜?,它還涉
- 文言文唯美短句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文言文唯美短句!希望大家喜歡!文言文唯美短句11、碧云天,黃花地
- 三國志原文:張溫,吳郡吳人也。溫少修節(jié)揉,客魏奇?zhèn)?。權聞之,以問公卿曰:“溫當今與誰為比?”大司農(nóng)劉基曰:“可與全琮為輩?!碧n櫽涸唬骸盎?/div>郭浩字充道,順德軍隴干人?;兆跁r,嘗率百騎抵靈州城下,夏人以千騎追之,浩手斬二騎,以首還。從種師道進筑葺平砦,敵據(jù)塞水源,以渴我?guī)?,浩率精騎徐光啟傳徐光啟,字子先,上海人。萬歷二十五年舉鄉(xiāng)試第一,又七年成進士。由庶吉士歷贊善。從西洋人利瑪竇學天文、歷算、火器,盡其術。遂遍習兵機、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