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久久人妻白浆|精品国产仑片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精品亚洲四区|中文在线一区精品


  • <dd id="kqay2"><nav id="kqay2"></nav></dd>
    <abbr id="kqay2"></abbr>
    位置:首頁>> 語文>> 文言文>> 高中語文教材文言文注釋問題研究

    高中語文教材文言文注釋問題研究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4-30 02:20:20 

    標簽:

    高中語文教材文言文注釋問題研究

    中學語文課本中的文言文,很多是經(jīng)過時間考驗的傳統(tǒng)篇目,注釋曾經(jīng)過千錘百煉;就是一些新選入的課文,編者在注釋時也盡量吸收了學術(shù)界新的科研成果,頗費了一番苦心。因此,就總體而言,課本的注釋做到了準確、簡明、穩(wěn)妥,科學性和通俗性結(jié)合得很好,對教學作出了可貴的貢獻。出于有些是校對上的原因,新編中學文言文課本的注釋有著少許疏漏和失誤,是需要加以補正的;還有一些原注并無大的錯訛,但似乎未能盡善盡美,是可以進行補充的。總之,指出不足之處,就一些疑難問題展開討論,以期課本日趨完善,是廣大語文工作者共同的義務(wù)。正是本著這一想法,筆者曾撰《對新編中學文言文課文若干注釋的商榷》的系列論文,分別發(fā)表在《貴陽師專學報》、《北京師大學報》、《浙江師大學報》、《山東師大學報》、《云南師大學報》、《河北師院學報》、《古漢語研究》等刊物上,其中有的注釋已在新版課本中得以更正。這里積多年教學所得,再對中學單冊文言文課本的若干注釋提出自己的看法,供編者和同仁參考。


    一、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新編高一冊《赤壁之戰(zhàn)》)

    其中“如其”,課本未注釋。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學參考書·高中第一冊》譯為“如果這件事能圓滿成功,天下就可以安定下來了?!眲⑿致暤取豆旁娢淖g注》(中國農(nóng)業(yè)機械出版社)也是這樣翻譯的。顯然,其譯文都將“如其”看成“如”加上“其”。如,如果;其,這件事。實際上,“如其”乃同義并列,表示假設(shè)條件,義即“假若、假使、如果”等。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的《資治通鑒·戰(zhàn)爭卷》譯為“如果能夠成功,就可以平定天下?!备母锍霭嫔缧陆霭娴摹段陌讓φ杖g<資治通鑒>》上冊譯為:“如果能達到目的,就能平定天下?!苯?、肖毅等編著、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高中文言文評點譯釋》第32頁譯為:“如果能夠成功,天下的形勢就可以確定了?!币陨先宜g極是,課本當從。

    二、子言未發(fā),而哀樂具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蓋進乎技矣。(新編高三冊《柳敬亭傳》)

    其中“進乎技矣”,課本注為:“到了精妙的程度”。此注值得商榷。

    “進乎技矣”一句,在中學課本共出現(xiàn)兩次?!?a href="/cd/p/paoding191243.htm">庖丁解?!分小俺贾谜撸酪?,進乎技矣”一句,其中“道”與“技”而言,“技”指普通的技術(shù);“道”指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客觀規(guī)律,當然比只掌握一般的技術(shù)更進了一步,所以說“進乎技矣”。庖丁解牛經(jīng)歷了從目有全牛到目無全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視”、最后爐火純青的三個境界,雄辯地說明了這個道理。同理,柳敬亭說書之臻于精妙,也經(jīng)歷了“凝神定氣,簡練揣摩”、掌握規(guī)律、不斷提高的過程。最初只是引人發(fā)笑尚未使人感動;進而“使人慷慨涕泣”,激發(fā)人的意志,不禁感慨流淚。最后“言未發(fā)而哀樂具乎其前,使人性情不能自主”,創(chuàng)造氣氛,使聽眾進入規(guī)定情境,左右其思想感情,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說書技藝完全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正是他聽從名師莫后光的教悔“句性情,習方俗”,反復(fù)揣摩,掌握了塑造人物形象、突出性格特點、表現(xiàn)思想感情的說書表演藝術(shù)的客觀規(guī)律的必然結(jié)果,自然比一般的說書技藝更進了一步,所以贏得了莫生對他的熱情贊揚和高度評價:“進乎技矣”。這和庖丁解?!耙陨裼龆灰阅恳暋?、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異曲同工。

    從詞義上看,“進乎技”即“進于技”,意思是比技術(shù)進了一步。劉淇《助字辨略》:“乎猶于也?!迸釋W海《古書虛字集釋》(中華書局1982年版上冊277頁)注云:“乎,於也?!睋P樹達《詞詮》(中華書局1982年版120頁)亦云:“乎,介詞,與‘於’同。”王引之《經(jīng)傳釋詞》(岳麓書社1985年版93頁)注云:“‘乎’為‘于’之借。乎,於也?!薄冻S梦难蕴撛~詞典》(陜西師范大學編寫,陜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75頁)注云:“乎,介紹同人或事物的性狀作比較的對象。可譯為‘比’等?!蓖趿ο壬骶幍摹豆糯鷿h語》(中華書局1978年版上冊第二分冊357頁)注云:“進乎技,比技術(shù)進了一步,乎,于。”此說甚是,課本當從。

    三、一畝之稼,則糞溉者先芽。(新編高三冊《夢溪筆談二則》)

    其中“糞溉”,課本注釋為:“用糞澆灌”。將“糞”釋為名詞作狀語,其實不妥。因“糞溉”在此不是偏正關(guān)系,而是并列關(guān)系,即“施肥灌溉”。

    “糞”本義為糞便,引申為“施肥”的意思。新《辭海》“糞”字條下有“施肥”的義項。《禮記·月令》:“可以糞田疇”;揚伯峻《孟子譯注卷五·滕文公章句上》:“兇年糞其而不足”,其中“糞”均作“施肥”講。再說“溉”字,《說文解字》:“溉,灌注也,從水既聲?!薄掇o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0年版縮印本1934頁)注云:“灌,澆水?!比纭妒酚洝酚小拔鏖T豹引漳水溉鄴”?!稑犯娺x·鄭伯渠》有“且溉且糞,長我禾黍”。余冠英先生釋“溉”為“用水灌田”,釋“糞”為“用淤泥肥田”,都作動詞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wù)印書館1980年版70頁)注云:“糞,施肥。沈括《夢溪筆談》卷二十六:‘一畝之稼,則糞溉者先芽’。(同一畝地里的莊稼,施肥灌溉的先發(fā)芽。)”《高中文言文評點譯釋》(江夏、肖毅等編,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84頁)注為:“糞溉,施肥澆水?!痹僬f,據(jù)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經(jīng)驗和人們的常識,種植者就不能光對沒有發(fā)芽的種子用糞澆灌,而要適當?shù)厥┓蕽菜ü喔龋?;一旦種子發(fā)芽,更不能光用糞澆灌而不澆水,按農(nóng)民說法,那樣做會把嫩苗(新芽)“燒死”的。據(jù)此可見,這里的“糞溉”不能釋為“用糞澆灌,而應(yīng)釋為“施肥澆水”。這樣的理解,始為合理。

    四、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嘻,異哉?。ㄐ?/strong>編高三冊《訓儉示康》)

    其中“詬病”,課本注釋為:“譏議,認為是缺點?!贝俗⒖缮?。

    依此注釋,課本似乎把“詬”釋為“譏議”,把“病”釋為“認為是缺點”,因為“病”有毛病、缺點之意,用作動詞,就是“認為是缺點”了。其實,這種看法不妥。詬、病在此是同義并列,即“恥辱”的意思?!霸崱庇枴皭u辱”,乃其常訓。《玉篇》:“詬,恥辱也?!薄蹲髠鳌ざü四辍罚骸肮詴x詬語之?!倍蓬A(yù)注:“詬,恥也?!薄安 弊止糯嘤袗u辱義,如《儀禮·士冠禮》:“賓對曰:‘某不敏,恐不能共事,以病吾子,敢辭”。鄭玄注:“病猶辱也”?!霸崱?、“病”古書常常連用,如《禮記·儒行》:“今眾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詬病?!编嵭ⅲ骸霸嵅。q恥辱也?!庇帧对娊?jīng)·小雅·斯干》鄭箋:“言時人骨肉,用是相愛好,無相詬病也?!薄段倪x·干寶〈晉紀·總論〉》:“若夫文王日昃不暇食,仲山甫夙夜匪懈者,蓋共嗤點以為灰塵,而相詬病矣?!笨梢姟霸嵅 币唷皭u辱”之意。“恥辱”作動詞,義同羞辱、侮辱。課文中“今人乃以儉相詬病”,意思是“現(xiàn)在的人卻因為節(jié)儉而互相羞辱”。這樣理解,既言之有據(jù),又文意暢達。

    五、其父雖善游,其子豈遽善游哉?(新編高三冊《察今》)

    其中“豈遽”,課本注釋為:“難道就……。遽,就”。目前通行的古文選本均作如是解,如中華書局出版的《呂氏春秋選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散文選》,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歷代散文選》、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古代文學讀本》。其中“遽”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先秦諸子散文選譯》,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歷代寓言選》、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古代寓言選》等書釋為“迅速”、“馬上”、“一下子”等,全句譯為“他的兒子難道也馬上會游泳的嗎?”

    “遽”用作常義,容易理解,釋為“就”,也是言有所本的。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古代散文選·上》在《察今》的注釋中就特地指出:“‘遽’訓為‘就’,據(jù)清人劉淇說?!逼鋵?,劉淇在《助字辨略》(中華書局版卷四194頁)中只是對‘遽’的單字訓為“就”,“豈遽”是否“豈”與“遽”兩上單字義項的相加?這是問題的關(guān)鍵,是需要認真辨析的。

    王引之《經(jīng)傳釋詞》(岳麓書社1985年4月版116頁)有“詎、距、鉅、巨、渠、遽”條,王氏指出:“《唐韻》曰:‘詎,豈也?!只蜃鳌唷?,或作‘鉅’,或作‘巨’,或作‘渠’,或作‘遽’。”王氏又云:“‘詎’與‘豈’同義,故或以‘豈詎’連文?!睋?jù)此,可見“豈遽”是兩個副詞性的同義并列結(jié)構(gòu),“遽”同“詎”,因此“豈遽”的用法與“豈”相當,表反問語氣,相當于“難道”。據(jù)王念孫考證,“遽”亦是“何”的意思,“連言何遽者,古人自有復(fù)語耳。遽字或作詎、距、鉅、巨、又作渠,……或言何遽,或言奚遽,或言豈遽,或言庸遽,或言寧渠,其義一也?!保ㄒ姟蹲x書雜志·漢書九》“何遽不若漢”條,又《讀書雜志·荀子六》“豈鉅知”條)王氏所言極是。對此,著名語言學家杭州大學中文系教授郭在貽先生在其《訓詁學》(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32頁)中作了專門闡釋,茲不贅述。準此,“其父雖善游,其子豈遽善游哉”一句當譯為:“他父親雖然善于游泳,他兒子難道也善于游泳嗎?”《呂氏春秋·具備》:“先有其備,豈遽必哉?”意思是“(宓子賤)先有所準備,難道一定能實行嗎?”有少數(shù)注家就采用了王氏的說法,對“豈遽”一詞作了準確的解釋,如郭錫良等編、王力等校訂的'《古代漢語》(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中冊651頁)在《察今》中注云:“遽,通‘詎’,表反問的語氣副詞,義同‘豈’?!M遽’是個同義復(fù)合詞,同‘豈詎’或‘庸詎’,難道的意思。”此說甚是,課本當從而改之。

    六、得選兵八萬人,進兵擊秦軍,秦軍解去,遂救邯鄲,存趙。(新編高三冊《信陵君竊符救趙》)

    其中“解”字,課本注釋為:“解去,解圍而去?!贝俗⒉煌?。單獨一個“解”字古無“解圍”義,此“解”當訓為“撤退(軍隊)。”“解”字有“撤退(軍隊)”之意,陳霞村先生《〈史記選〉注釋質(zhì)疑》(載《山西大學學報》1988年第4期)多有論述,今再補一例,以資佐證。《史記·蘇秦列傳》:“齊地方二千余里,帶甲數(shù)十萬,粟如丘山。三軍之良,五家之兵,進如鋒矢,戰(zhàn)如雷霆,解如風雨。“進、戰(zhàn)、解分別是軍事行動的三個不同情形,解”與“進”、“戰(zhàn)”對舉,則為“撤退”之義無疑。

    另,其中“選兵”未加注釋,目前通行的古文選本的注釋又令人無所適從。程希嵐、吳福熙主編的《古代漢語》注云:“選兵,挑選精兵”,《史記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版100頁。)注云:“選兵,選拔出來的士兵?!北本┐髮W中國文學史教研室選注、中華書局出版的《兩漢文學史參考資料》注云:“選兵,經(jīng)過挑選的精兵?!敝袊嗣翊髮W語言文學系選注、中國青年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歷代文選·上冊》193頁注云:“選兵,挑選出的精兵?!苯?、肖毅等編、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高中文言文評點譯釋》152頁將“得選兵八萬人”譯為:“得到精兵八萬人?!北容^以上諸說,愚以為江氏的說法較為妥貼。因為,若釋“選兵”為“挑選精兵”,則“得”字無著落;若解“選兵”為“經(jīng)過挑選的精兵”或“選拔出來的士兵”,則“選”究竟為何義仍嫌含糊。我們認為,“選”在此當釋為“精、善”“選兵”即“精兵”。茲撮錄數(shù)例,以資佐證。如:

    1、《詩經(jīng)·齊風·猗嗟》:“舞則選兮,射則貫兮?!编嵐{:“選者,謂于倫等最上?!?/p>

    2、《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夫吳,城高以厚,地廣以深,甲堅以新,士選以飽?!?/p>

    3、《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遣選車千三百乘,彀騎萬三千。”

    4、《漢書·武帝紀》:“《詩》云:‘九變復(fù)貫,知言之選’”顏師古注引應(yīng)劭曰:“選,善也?!?/p>

    5、《漢書·王莽傳上》:“君以選故而辭以疾,君任重,不可闕,以時亟起。”顏師古注:“選,善也”。

    6、《韓詩外傳》卷五:“夫車固馬選而不能以致千里者,則非造父也;弓矢直而不能射遠中微者,則非羿也。”

    7、晉袁宏《后漢紀·光武皇帝紀》:“惟公多擁選士精兵,眾郡駿馬、倉谷、帑藏,皆得自調(diào)。”

    以上諸例中的“選”當釋為“精善”。“得選兵八萬人”,即“得精善之兵八萬人”。準此,《高中文言文評點譯釋》的譯文是正確的,課本當從。

    七、禹之王天下也,自執(zhí)耒@①以為民先,股無bá@②,脛不生毛,雖臣虜之勞不苦于此矣。(新編高三冊《五蠹》)

    其中“股無bá@②”,課本注釋為:“大腿上沒有毛。bá@②,股上之毛。”此注值得商榷。

    這里的“bá@②”當釋為“股上之肉”,而不應(yīng)釋為“股上之毛”。若將“bá@②”釋為“股上之毛”那么“股無bá@②,脛不生毛”,則成了“大腿上沒有毛,小腿上也沒有長毛”,如此,前后語意犯復(fù),與文理相悖?!掇o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0年版縮印本1506頁)注為:bá@②,白肉?!肚f子·在宥》:‘堯舜于是乎股無bá@②,脛wu6*毛?!尚⑹瑁骸猕ⅲ愧冢兹庖?。堯舜行黃帝之跡,心形瘦弊,股瘦無白肉,脛禿無細毛’?!贝俗⒑虾跷睦恚驈耐取盁o白肉”和“無細毛”兩個角度形容帝王創(chuàng)業(yè)艱難,形體消瘦枯槁,比從一個角度說理,顯然理由要充足些。

    然而課本注釋也是言有所本的?!掇o源·修訂本》(商務(wù)印書館1979年版第2553頁)注云:“bá@②,人體腳腿上的細毛?!肚f子·天下》:‘禹親自操橐sì@③,而九雜天下之川,腓無bá@②,脛wu6*毛’?!妒酚洝に抉R相如列傳》:‘心煩于慮而身親其勞,躬胝無bá@②,膚不生毛’”。其實《辭源》的訓釋有誤。若照此理解,《莊子·天下》中的“腓無bá@②,脛wu6*毛”譯成現(xiàn)代漢語則成了“小腿肚上沒有毛,小腿上也沒有毛”,這不成了典型的冗辭贅句了嗎?莊子行文汪洋恣肆,氣韻天成,斷不會出此繁語瑣言?!妒酚洝に抉R相如列傳》中的“躬胝無bá@②,膚不生毛”,按《辭源》所訓,豈不成了“身體上臀部沒有細毛,皮膚上也沒有長毛”。司馬遷歷來用語簡煉,同樣不會出此冗句??梢姟掇o源》所舉二例,均不能佐證“bá@②”為“人體腳腿上的小毛”。其實,對“bá@②”字,前人最確注。如:

    《莊子詮詁》(胡遠浚著,中華書局版227頁)在釋《莊子·天下》中的“腓無bá@②,脛wu6*毛”時,注云:“bá@②,白肉也?!贝俗⑴c莊子原意相合,不至于相悖。

    又《史記》(中華書局版卷九,3501頁)在《司馬相如列傳》中釋“躬胝無bá@②,膚不生毛”的“bá@②”,李頤注云:“bá@②,白肉也。”

    就是今人選本中,也有確注的。如:

    南京大學等十三院校協(xié)編、江蘇人民出版社1983年5月出版的《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上冊121頁)注云:“bá@②(bá拔),大腿上的肌肉”。

    郭錫良等主編、王力先生等校訂的《古代漢語》(北京出版社1981年5月版中冊642頁)注云:“bá@②,大腿上的肌肉。”

    據(jù)上述分析,課本對“bá@②”字的注釋確實有誤,當釋為:“bá@②,大腿上的肌肉”。這樣理解始為合理。

    八、余自束發(fā)讀軒中,一日,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大類女郎也?”(新編高五冊《項脊軒志》)

    其中“過余”,課本注釋為:“到我(這里來),意思是來看我。”按課文注釋體例,這里的“過”講作動詞“到”了,非也。引申義倒是符合文意的。其實,只要搞清了“過”在此的確切含義,無需再將“過”進行引申。

    “過”在此當釋為“探望”、“看望”。如《史記·田叔列傳》:“會賢大夫少府趙禹來過衛(wèi)將軍”。《史記·信陵君列傳》:“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車騎過之?!薄逗鬂h書·馬援傳》:“援間至河內(nèi),過存伯春?!薄妒勒f新語·賞譽》:“兄子濟每來拜墓,略不過叔,叔亦有候?!薄豆艥h語常用字字典》(商務(wù)印書館1980版93頁)注為:“過④,訪,探望”?!缎戮幷f文解字》(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118頁)注云:“過,訪,探望。如:過存(問候)?!睋?jù)此可見,課文中“大母過余”與“過衛(wèi)將軍”、“愿枉車騎過之”、“過存伯春”、“略不過叔”句式完全相同,意思一樣,即“探望、看望”。故課本應(yīng)注為:“過余,看望我?!比绱?,更忠于原意,不致于轉(zhuǎn)彎抹角,把本來簡單的問題復(fù)雜化了?!陡咧形难晕脑u點譯釋》(江夏、肖毅等編,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277頁)的注釋倒是值得參考的:“過,看望”。此注準確簡煉,課本當予更正。

    九、三歲貫女,莫我肯德。(新編高五冊《詩經(jīng)二首·碩鼠》)

    其中“德”字,課本注釋為:“恩惠,這里作動詞用,施恩的意思”?!吨袊鴼v代詩歌選》(林庚、馮沅君主編,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版23頁)注云:“德,施以恩惠。”《先秦文學史參考資料》北京大學中國文學史教研室選注,中華書局1978年版62頁)注云:“德,恩惠。此言‘一點也不肯加惠于我們’?!比嗣窠逃霭嫔绯霭娴摹督虒W參考書》亦持此說。說是“動詞”,甚是;說這里是“施恩”的意思,則值得商榷了。

    因為這樣理解顛倒了“恩”的施受關(guān)系。詩中“三歲貫女”,說明“我”對“碩鼠”“施恩”;“食我黍”、“食我麥”、“食我苗”,說明碩鼠是受“我”之恩。受恩者對施恩者理當“感恩”、“報恩”,怎能釋為“施恩”呢?

    再說,這樣理解也有損詩中“我”的主人公形象。“施恩”一般是上對下、尊對卑、主對奴而言?!按T鼠”和“我”在當時社會里雖名自處于主奴地位,但在詩中作為藝術(shù)形象出現(xiàn),卻是另一種情形:“我”是“黍、麥、苗”等物質(zhì)財富的擁有者,是真正的主人,而“碩鼠”則是不勞而獲、可惡之極的寄生蟲。釋“德”為“施恩”,說明“恩惠”在碩鼠一方,“莫我肯德”不過是有恩而不施,充其量也不過是揭露它吝嗇而已,這樣,就會美化“碩鼠”,損害“我”的主人公形象。據(jù)此,我們認為把“德”釋為“動詞,感恩、感激”比較妥貼,因這樣解釋既切合詩意,又與辭書釋義一致。如《古漢語常用字字典》、《辭海》、《康熙字典》均釋為“感激”、“感德”、“感恩”。雖用詞不盡相同,但對“恩”表示的施受關(guān)系卻完全一致。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插右加刂

    @②原字月加拔右

    @③原字耒加官下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shù)十尺。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字,或從草,或從木,或草木并。翼而飛,毛而走,呿①而言,此三
    • 劉基《郁離子》寓言故事原文:豢龍先生采藥于山,有老父坐石上,揖之不起,豢龍先生拱而立。傾之,老父仰而噓,俯而凝其神,玉如也,頷而笑曰:“子欲
    • 文言文固定句式的在文言文中,有些虛詞與虛詞配合,或者虛詞與實詞配合,中間或前后插入一定成分,組成固定搭配的形式,被稱為固定句式。固定句式具有
    • 文王問太公曰:“何如而可為天下?”太公曰:“大蓋天下,然后能容天下;信蓋天下,然后能約天下;仁蓋天下,然后能懷天下;恩蓋天下,然后能保天下;
    • 丙吉問牛的文言文翻譯丙吉問牛是指看到牛的異常想起天氣變化,贊揚官員關(guān)心百姓疾苦。下面的是丙吉問牛的'文言文翻譯,希望能幫助到你!丙吉
    • 刻舟求劍文言文原文及翻譯刻舟求劍,比喻人的眼光未必與客觀世界的發(fā)展變化同步,也比喻辦事刻板,拘泥而不知變通。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刻舟求劍文言
    • 宋史原文:宋守約,開封酸棗人。以父任為左班殿直,至河北緣邊安撫副使,選知恩州。仁宗諭以亂后撫御之意,對曰:“恩與他郡等耳,而為守者猶以反側(cè)待
    • 子產(chǎn)為政    鄭人游于鄉(xiāng)校,以論執(zhí)政。然明謂子產(chǎn)曰:“毀鄉(xiāng)校,何如?”子產(chǎn)曰:“何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議
    • 蘇軾《三槐堂銘并序》原文及翻譯導(dǎo)語:蘇軾生性放達,為人率真,深得道家風范。其文章也非常優(yōu)秀,被后世所推崇。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蘇軾《三槐堂銘
    • 臧谷亡羊原文臧與谷,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策讀書;問谷奚事,則博塞以游。二人者,事業(yè)不同,其于亡羊均也。翻譯臧和谷兩個人一起
    • 中考語文文言文實詞一詞多義知識故 ①鳩曰:"何故?" ②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③故直使楚矣 ④公問其故 ⑤故自號曰醉翁⑥故
    • 韓鏞字伯高濟南人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12分,每小題3分)韓鏞,字伯高,濟南人。延佑五年中進士第,授將仕郎、翰林國史
    • 三國志原文:步騭字子山,臨淮淮陰人也。世亂,避難江東,單身窮困,與廣陵衛(wèi)旌同年相善,俱以種瓜自給,晝勤四體,夜誦經(jīng)傳。會稽焦征羌,郡之豪族,
    • 文言文閱讀練習之木蘭花《木蘭花慢 春興閱讀答案》吳存賞析[元]吳存問東君識我,應(yīng)怪我,鬢將華。甚破帽蹇驢,清明無酒,寒食無家。東風綠蕪千里,
    • 新唐書原文:趙憬,字退翁,渭州隴西人。憬志行峻潔,不自炫賈。寶應(yīng)中,方營泰、建二陵,用度廣,又吐蕃盜邊,天下薦饑,憬褐衣上疏,請殺禮從儉,士
    • 資治通鑒原文:長孫皇后性仁孝儉素,好讀書,常與上從容商略古事,因而獻替①,裨益弘多。上或以非罪譴怒宮人,后亦陽怒,請自推鞫②,因命囚系,俟上
    • 聊齋志異原文:豫人張氏者,其先齊人。明末齊大亂,妻為北兵掠去。張??驮?,遂家焉。娶于豫,生子訥。無何,妻卒,又娶繼室牛氏,生子誠。牛氏悍甚,
    • 中考語文文言文專項練習:《趙威后問齊使》《趙威后問齊使》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fā)①,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②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
    • 《百家姓.湯》文言文的歷史來源《百家姓?湯》作者:佚名歷史來源「湯」源出 ;一 ;據(jù)《通志.氏族略.以名為氏》所載,湯氏,子姓。夏商以前未有
    • 魏書原文:成淹,字季文,上谷居庸人也。好文學,有氣尚。任宋以為員外郎?;逝d中,降北魏。太和中立明大后崩,齊遣其散騎常侍裴昭明等采市,欲以期服

    評論

    發(fā)表評論
    手機版 語文 詞典網(wǎng) 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