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精品久久人妻白浆|精品国产仑片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精品亚洲四区|中文在线一区精品


  • <dd id="kqay2"><nav id="kqay2"></nav></dd>
    <abbr id="kqay2"></abbr>
    位置:首頁>> 語文>> 文言文>> 中考文言文習題總結

    中考文言文習題總結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10-17 02:46:17 

    標簽:

    中考文言文習題總結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shù)刀斃之。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15.解釋下面加點的詞。(2分)

    ⑴顧野有麥場: ⑵一狼洞其中:

    16.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以刀劈狼首 先帝不以臣卑鄙 B.其一犬坐于前 皆以美于徐公

    C.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D.屠乃奔倚其下 安陵君其許寡人

    17.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18.從這則寓言中,你得到了什么啟示?(2分)

    【答案】

    15.⑴回頭看 ⑵打洞(2分,每空1分)

    16.C(2分)

    17.狼也狡猾啊,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砍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2分,意思符合即可)

    18.啟示:①像狼一樣的惡人,不管耍怎樣的花招,總是要被識破的。②只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就一定能取得勝利。(2分,寫出一點即可,意思符合即可)

    2.(2011?浙江省湖州市)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19題。(8分)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p>

    1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3分)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還家 ③不足為外人道也

    18.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19.作者描繪了一個怎樣的“世外桃源”,請結合選文作答。(2分)

    【答案】

    17(共3分,各1分)①交錯相通②通“邀”,邀請③值得

    18.(共3分)(村中人)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至于)魏、晉兩朝就更不用說了。(“乃”“無論”各1分,句意正確通順1分)

    19(共2分)能結合文章內(nèi)容1分;描述怎樣的世外桃源,言之成理,1分。

    示例l:作者通過“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其中往來種作”、“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等語句描繪了一個自然環(huán)境美好,人人安居樂業(yè),人們和平勞動的“世外桃源”。

    示例2;作者通過“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的語句描繪了一個民風淳樸的“世外桃源”。

    3.(2011?浙江省溫州市)

    五柳先生傳 陶淵明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_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

    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逼溲云澣羧酥畠壓?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

    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1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

    (1)每有會意 (2)性嗜酒

    (3)期在必醉 (4)既醉而退

    18.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其”字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項是()。(3分)

    A.亦不詳其姓字 B.其如土石何

    C.親舊知其如此 D.食之不能盡其材

    19.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20.五柳先生“好讀書”,為什么“不求甚解”?(4分)

    【答案】

    17.(4分)(1)體會、領會(2)愛好、特別喜歡(3)期望、希望(4)已經(jīng)

    18.(3分)B

    19.(3分)不為貧賤而憂愁,不熱衷于發(fā)財做官。

    20.(4分)五柳先生率真隨性,讀書只為得到精神的快樂;他淡泊名利,不為功名利祿而讀書。

    4.(2011?浙江省舟山、嘉興市)

    滿井游記(節(jié)選)(9分)

    柳條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麥田淺鬣寸許。游人雖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紅裝而蹇者,亦時時有。風力雖尚勁,然徒步則汗出浹背。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鬣之間皆有喜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適與余近,余之游將自此始,惡能無紀?己亥之二月也。

    17.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2分)

    (1)風力雖尚勁 (2)呷浪之鱗

    18.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9.選文第一段是從哪三方面描繪滿井早春氣息的? (3分)

    20.文中畫線句表明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2分)

    【答案】17.(1)猛,強有力 (2)代魚

    18.(我)才知道效野之外不是沒有春天,可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這一點)啊。

    19.郊外的植物(柳條麥田)、游人、魚鳥。

    20.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厭惡官場生活的人生態(tài)度。(寫出“寄情山水”即可)

    5.(2011?四川省眉山市)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6分,每小題2分)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泵魅招旃珌?,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p>

    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拢撼歼M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8.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恰當?shù)囊豁検?/p>

    A.期年(滿一年)之后 B.聞(使……聽到)寡人之耳者

    C.宮婦左右莫不私(偏愛)王 D.吾妻之美(漂亮)我者,私我也

    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吾孰與徐公美 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B.乃下令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C.暮寢而思之 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

    D.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0.下列有關對文意的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p>

    A.面對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贊美,鄒忌不盲目輕信,對別人的褒獎能理智判斷,冷靜思考,從中悟出道理。

    B.齊威王胸懷寬廣,能虛心納諫,身體力行,從而使齊國內(nèi)政修明,吸引各諸侯國前來朝見。

    C.鄒忌運用設喻的方式勸諫齊王主要是為了鏟除齊王身邊的小人,從而達到廣開言路,民富國強的目的。

    D.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啟示我們說話要達到最佳效果,就要注意對象,尊重對方,用語委婉,還要用對方可接受的方式。

    【答案】

    8.D (美: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為……美、以……為美)

    9.D(A: 前“孰”:誰,后“孰”:仔細 B:前“乃”:于是,就 后“乃”:竟然 C:前“而”表修飾,后“而”表轉(zhuǎn)折)

    10.C(并非主要鏟除齊王身邊的小人)

    6.(2011?四川省內(nèi)江市)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第5—8題(12分)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zhì)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珠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5.選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錯誤的一項( )(3分)

    A.錄畢,走送之 走:走路

    B.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 手:用手

    C.色愈恭,禮愈至 至:周到

    D.同舍生皆被綺繡。 被:通“披 ” ,穿

    6.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于時冰皮始解,波色乍明

    B.當余之從師也 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C.無從致書以觀 扶蘇以數(shù)諫故,上使外將兵

    D.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若為傭耕, 何富貴也

    7. 下面對文章內(nèi)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作者對“同舍生”的豪華生活毫不羨慕,是因為他從讀書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快樂。

    B.作者家貧嗜學,樂以忘憂,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不敢出言,說明他有害羞的一面。

    C.文章從四個方面敘述了作者青 少年時期求學的艱難:抄書之辛,叩問之難,奔走之艱,住讀之苦。

    D.作者最終能夠?qū)W業(yè)有成的原因是刻苦學習 、博覽群書、虛心求教。

    8.將畫橫線的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3分)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翻譯:

    【答案】

    5. A (走:跑) (3分)

    6、B(B項均為在主謂間 ,取消句子獨立性。A項分別譯為“向”、“在”;C項分別譯為“來”、“因為”;D項分別譯為“如(表比 較)”、“你”)(3分)

    7. B (3分)

    8.我住在客舍里,每天只吃兩頓飯(或主人每天只提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的東西可以享受。(“逆旅”1 分, “再”1 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確1 分,共3分)

    7.(2011?四川省瀘州市)

    隆中對

    陳 壽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p>

    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shù)。曹cao6*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jù)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nèi)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p>

    先主曰:“善!”于是與亮情好日密。

    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愿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

    4.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凡三往,乃見。因屏人曰 屏

    (2)欲信大義于天下 信

    (3)于是與亮情好日密 日

    (4)愿諸君勿復言 愿

    5. 下列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 猶魚之有水也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

    B. 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 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曹劌論戰(zhàn)》)

    C. 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D. 曹cao6*比于袁紹 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

    6.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6分)

    (1)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3分)

    翻譯:

    (2)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3分)

    翻譯:

    7. 下列對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在“隆中對策”前,作者先采用側面敘寫的方式襯托出諸葛亮的與眾不同和非凡才智。

    B. 諸葛亮以高祖劉邦在益州成就帝業(yè)為例提示劉備可以將益州作為建立蜀漢大業(yè)的基地。

    C. 諸葛亮分析天下形勢,既論及地理、經(jīng)濟、軍事等因素,又提到了恤民和用賢的重要。

    D. 文章通過隆中對策這一核心事件,突出展示了諸葛亮作為政治家和軍事家的遠見卓識。

    答:( )

    8.(2011?浙江省紹興市)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15.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4分)

    (1)委而去之 ( )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

    (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4)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 )

    16.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2分)

    A. 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 委而去之

    B. 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得道者多助

    C.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D.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17.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

    句子: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翻譯:

    18.文中體現(xiàn)了孟子怎樣的治國主張?(3分)

    答:

    【答案】

    9.(2011?安徽省)

    馬 說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 ,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干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15.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5分)

    (1)一食或盡粟一石 或: (2)才美不外見 見:

    (3)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等: (4)安求其能千里 安:

    (5)執(zhí)策而臨之 執(zhí):

    16.翻譯下列句子。(4分)

    (1)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17.從文中看,千里馬遇不到伯樂,它們有著怎樣的命運? (3分)

    18.作者借千里馬不遇伯樂的遭遇,反映了當時怎樣的社會現(xiàn)實? (3分)

    【答案】

    10.(2011?福建省福州市)閱讀《送東陽馬生序》選段,完成10~14題。(15分)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綺繡,戴珠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10.請用“/”標示下列語句的句中語意停頓。(每句標一處)(2分)

    (1)媵 人 持 湯 沃 灌 (2)腰 白 玉 之 環(huán)

    1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4分)

    (1)同舍生皆被綺繡( ) (2)主人日再食( )

    (3)右備容臭( ) (4)缊袍敝衣( )

    1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2分)

    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13.選段依次從□、住、食、□四方面寫出了求學的□□情形,但這些之所以未動搖的求學意志,那是“ ”。(最后一處用原文語句回答)(4分)

    【材料鏈接】

    以下是《送東陽馬生序》刪節(jié)內(nèi)容的部分譯文:

    (馬生)等太學生們在太學學習,朝廷每天供給膳食,父母每年有皮袍葛衣送來,坐在高大的屋子里誦讀詩書,有司業(yè)、博士做他們的老師,凡是應該有的書都集中在這里……

    14.由鏈接的材料可以看出,馬生的學習條件十分優(yōu)越,那么,作者把自己“勤且艱”的求學經(jīng)歷告訴他有何用意?(3分)21世紀教育網(wǎng)

    【答案】

    10.(1)媵人/持湯沃灌 (2)腰/白玉之環(huán)(2分,每小題1分)

    11.(1)通“披”,這里是穿的意思 (2)每天 (3)氣味,這里指香氣 (4)破(4分,每小題1分)

    12.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2分)

    13.行(走) 衣(穿) 艱苦(艱難) 以中有足樂者(4分,每處1分)

    14.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勉勵馬生要珍惜眼前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以讀書為樂,勤奮學習。(3分,意思對或言之有理均可)21

    11.(2011?福建省南安市)閱讀《岳陽樓記》,完成6—9題。(15分)

    ①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②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③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霧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6.下列各組加點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古仁人之心 屬予作文以記之 B.不以物喜 醒能述以文者

    C.先天下之憂而憂 云歸而巖穴暝 D.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其如土石何

    7.解釋加點字詞的意思。(4分)

    (1)百廢具興( ) (2)春和景明( )

    (3)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 (4)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

    8.翻譯句子。(4分)

    (1)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2)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9.請從內(nèi)容、結構說說第⑤段的作用。(4分)

    (1)內(nèi)容上:

    (2)結構上:

    【答案】6.(3分)C

    7.(4分,每個1分)⑴都,全⑵日光⑶探求⑷喻指朝廷

    8.(4分,每題2分)⑴(他們)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fā)的感情能夠沒有差別嗎?⑵浮動的光如跳躍的碎金,平靜的月影像沉入水底的白璧。

    9.(4分,各2分)⑴內(nèi)容上表達作者寬闊的胸襟和遠大的抱負(點明主旨);⑵結構上卒章顯志總結全文,前文敘事、寫景、抒情都是為它作鋪墊。

    12.(2011?福建省莆田市)

    傷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丐于邑人,不使學。

    予聞之也久,明道中,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十二三矣。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又七年,還自揚州,復到舅家,問焉,曰:“泯然眾人矣?!?/p>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今夫不受之天,固眾,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耶!

    5、解釋下列加點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即書詩四句

    (2)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3)稍稍賓客其父

    (4)泯然眾人矣

    6、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6分)

    (1)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族為意,傳一鄉(xiāng)秀才觀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扳仲永環(huán)丐于邑人,不使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一段中“父異焉”和“邑人奇之”的原因各是什么?(請用原文的語句回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讀了本文,你從中等到什么啟示?(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5、寫 完成 漸漸 常人

    6、(1)這首詩以贍養(yǎng)父母、團結同宗族的人為內(nèi)容,傳送給全鄉(xiāng)的秀才觀賞

    (2)(他的父親)每天拉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7、“父異焉”的原因: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

    “邑人奇之”的原因: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8、示例:一個人要成才,僅有好的天資是不夠的,后天還要接受教育,努力學習;否則難于成才,就像仲永一樣。

    13.(2011?廣東省肇慶市)

    ①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環(huán)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②贊曰:黔婁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逼溲云澣羧酥畠壓??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選自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許:哪里

    B.或置酒而招之 或:或許

    C.造飲輒盡,期在必醉 輒:就

    D.曾不吝情去留 曾:曾經(jīng)

    10.請簡要回答作者“好讀書”,為什么“不求甚解”呢? (3分)

    11.請概括選文第②段所體現(xiàn)的作者的性格特點。 (3分)

    【答案】

    9.C

    10.作者“好讀書”是為了獲得知識上的滿足(1分),精神上的享受(1分),“不求甚解

    是作者率真性格的體現(xiàn)(1分)。

    11. 安貧樂道,不慕名利,高潔脫俗(每點1分)。

    14.(2011?江西省南昌市)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2-15題。(10分)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艨艟數(shù)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并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吳兒善泅者數(shù)百,皆披發(fā)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于鯨波萬仞中,騰身 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間也。

    12.下列句中加點的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2分)

    A.人物略不相睹(一點兒) B.吳兒善泅者數(shù)百(善于)

    C.隨波而逝(消失) D.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高)

    13.下列與“溯迎而上”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廣起,奪而殺尉 B.而山不加增

    C.泉香而酒洌 D.忽有一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

    14.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間也”這句話。(2分)

    15.概括選文中描寫浙江之潮的幾個場面,并說說寫法上有什么特點。(4分)

    【答案】

    12.C(2分)

    13.D(2分)

    14.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間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2分)

    15.水軍演習(1分)、弄弄潮表演(1分)、觀潮情景(1分);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1分)

    15.(2011?甘肅省蘭州市)閱讀下面文言文選段,完成10-14題。(15分)

    吳廣素愛人,士卒多為用者。將尉醉,廣故數(shù)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尉果笞廣。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勝佐之,并殺兩尉。召令徒屬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籍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徒屬皆曰:“敬受命。”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袒右,稱大楚。為壇而盟,祭以尉首。陳勝自立為將軍,吳廣為都尉,攻大澤鄉(xiāng),收而攻蘄。蘄下,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攻铚、酂、苦、柘、譙,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余,卒數(shù)萬人。攻陳,陳守令皆不在,獨守丞與戰(zhàn)譙門中。弗勝,守丞死,乃入據(jù)陳。數(shù)日,號令召三老、豪杰與皆來會計事。三老、豪杰皆曰:“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标惿婺肆橥?,號為張楚。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

    (節(jié)選自《陳涉世家》)

    10.用“/”給文中畫線句子劃分朗讀節(jié)奏(只劃三處)。(3分)

    乃 令 符 離 人 葛 嬰 將 兵 徇 蘄 以 東

    11.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2分)

    (1)吳廣素愛人 素: (2)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 身:

    1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3分)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13.這段文字首先敘述了發(fā)動起義的情形。下列選項中能正確概括其步驟的三個關鍵詞是( )(3分)

    A.并殺兩尉 失期當斬 攻大澤鄉(xiāng) B.激怒其眾 召令徒屬 攻大澤鄉(xiāng)

    C.并殺兩尉 召令徒屬 為壇而盟 D.激怒其眾 皆已失期 為壇而盟

    14.陳勝、吳廣起義提出了“詐稱公子扶蘇、項燕”的策略,從而掌握了民心動向,請概括出這一策略的效果是從哪兩個方面得到證明的。(4分)

    【答案】10.(3分)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徇蘄以東

    11.(2分)(1)向來,一向 (2)親自,親身

    12.(3分)可是戍守邊塞的人十個中也得死去六七個。(譯出大意2分,關鍵詞“十六七”1分)

    13.(3分)C

    14.(4分)起義隊伍迅速發(fā)展并建立張楚政權;各郡縣紛紛舉事響應陳涉。

    16.(2011?河北省唐山市)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曰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p>

    子曰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p>

    子曰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p>

    子曰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15.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文中的意思。(3分)

    (1)思而不學則殆 (2)學而不厭 (3)不憤不啟

    16.下列各組中加點詞意義相同的一組是( )(2分)

    A.人不知而不慍 擇其善者而從之 B.可以為師矣 可以一戰(zhàn)

    C.必有我?guī)熝?不可褻玩焉 D.有朋自遠方來 自三峽七百里中

    17.下面句子省略成分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2分)

    A.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B.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

    C.林盡水源,便得一山 D.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18.把“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一句翻譯成白話文。(2分)

    19.用原文填空。(2分)

    (1)為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教師應抓住恰當時機進行開導,正如文中所說:“ , ?!?/p>

    (2)從文中任選一則表明學習態(tài)度的句子寫在下面: 。

    20.相關內(nèi)容鏈接。(4分)

    (1)給下面一則斷句,并加上標點。(2分)

    子 曰 德 之 不 修 學 之 不 講 聞 義 不 能 從 不 善 不 能 改 是 吾 憂 也

    (2)③中國古代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今天我們閱讀它也會獲益匪淺,請另外寫出《論語》中你熟悉的一則(不得與試卷上的相同),并簡要說說對它的理解。(2分)

    【答案】15.精神疲倦而無所得、滿足、心里想弄明白卻不能夠。16.B 17.A 18.聰明并且勤奮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所以人們稱他為“文”啊。19.用原文填空。(2分)(1)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②略。20.(1)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從,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保?)略。

    17.(2011?山東省聊城市)

    ①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②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珊箚査?,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

    ③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5.解釋下面加點的詞。(2分)

    ①策勛十二轉(zhuǎn) ②當戶理紅妝

    6.第①段畫線句意在表達什么?(2分)

    7.從遣詞造句角度賞析第③段畫線句。(2句)

    【答案】

    5.①記功 ②窗戶

    6.體現(xiàn)出戰(zhàn)爭的曠日持久與戰(zhàn)斗隊激烈悲壯。

    7.“霍霍”是擬聲詞。惟妙惟肖地描繪出小弟磨刀時內(nèi)心急切的情態(tài)。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小弟抑制不住的欣喜之情。

    18.(2011?重慶市)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zhàn)國策》

    鄒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p>

    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拢撼歼M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9.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組是(3分)

    A.①忌不自信 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B.①朝服衣冠 ②有時朝發(fā)白帝

    C.①聞寡人之耳者 ②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D.①時時而間進 ②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10.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4分,每小題2分)

    (1)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譯文: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譯文:

    11.寫批注是品讀文章的好方法,請你結合文章內(nèi)容,參考示例,從下面兩句中任選一句寫批注。(4分)

    示例: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

    批注: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這是鄒忌進諫的結果。鄒忌現(xiàn)身說法巧進諫,齊王開張圣聽振國威。有善于勸諫的忠臣,有廣開言路的君主,何愁不能“戰(zhàn)勝于朝廷”?

    (1)暮寢而思之。

    (2)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我選第 句,批注:

    12.鄒忌進諫齊王,《出師表》中諸葛亮進諫后主劉禪,他們采用的方式有什么不同?這對我們與人交往有何啟示?(4分)

    答:

    【答案】

    19.(2011?貴州省安順市)閱讀文言文《 岳陽樓記》 (節(jié)選),完成第10——14 題。(16 分)

    ①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②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喂,山岳潛形;商旅不行,墻傾揖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③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壁,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④ 咦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乎?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嗯!微斯人,吾誰與歸?

    10 、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字的意思。(4 分)

    ① 薄暮冥冥 ?。?② 去國懷鄉(xiāng) 去:

    ③ 春和景明 景: ④ 長煙一空 一:

    11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語句。(4 分)

    ① 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譯文::

    ②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譯文:

    12 、“是進亦憂,退亦憂”中的“進”和 “退”分別指什么?( 2 分)

    答:

    13 、請寫出選文中具體體現(xiàn)“二者之為”的兩個短語,并說出“二者之為”所表現(xiàn)的胸懷與古仁人有何不同?(用原文回答)( 3 分)

    答:

    14 、請結合選段內(nèi)容,簡要分析第② ③ 兩段對第④ 段的作用。(3 分)

    答:

    【答案】

    10、○1迫近 ○2離開 ○3日光 ○4全

    11、○1譯文:(他們)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fā)的感情,怎能一樣呢?

    ○2譯文:水面上浮動的月光閃著金色,(而在無風時)靜靜的月影卻像一塊沉在水中的碧玉。

    12、答:“進”是指 居廟堂之高,通俗一點就是說在朝廷上做官?!巴恕笔侵柑幗h,通俗一點即是說不在朝廷上做官,隱退江湖。

    13、“憂讒畏譏”和“寵辱偕忘” 二者之為:“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被蛘摺靶臅缟疋?,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2○3段緊扣上文的“異”字細致地描繪了“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這陰晴兩種景象以及遷客騷人由此產(chǎn)生的憂、喜兩種覽物之情。這兩段描寫為第○4段的議論奠定基礎。

    20.(2011?江蘇省鹽城市)環(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4分)

    (1)環(huán)滁皆山也 環(huán):______________

    (2)林壑尤美 尤:______________

    (3)山行六七里 山:______________

    (4)飲少輒醉 輒:______________

    11、翻譯文中畫線語句。(4分)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1)環(huán)繞(2)特別,尤其(3)名詞作狀語,在山上(4)就

    11、(1)遠遠望去,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瑯琊山。(2)給它命名的人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來命名的。

    21.(2011?浙江省臺州市)

    愚公移山(節(jié)選)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

    18.解釋下列加點的詞。(4分)

    ⑴固不可徹( ) ⑵子子孫孫無窮匱也( )

    ⑶何苦而不平( ) ⑷河曲智叟亡以應( )

    19.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甚矣,汝之不惠!

    20.與 “以殘年余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B.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C.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

    D.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1.從文中畫線句子看,你認為愚公“愚”嗎?為什么?(3分)

    【答案】18.⑴通,變通 ⑵窮盡 ⑶愁 ⑷通“無” 評分標準:每處1分,第⑷題直接寫“無”,也不扣分,共4分。

    19.你太不聰明了! 評分標準:整體意思答對,關鍵詞“惠”、“甚”翻譯正確,得3分;“惠”、“甚”翻譯錯誤,每詞扣0.5分。共3分。

    20. D 評分標準:共3分。

    21.不愚。因為從這個句子里可以看出愚公具有不怕艱難、堅持不懈的精神,而且具有長遠、發(fā)展的目光,盡管憑他個人能力不能實現(xiàn)目標,但他堅信只要后代子孫堅持奮斗,總有一天會移掉大山!評分標準:表明態(tài)度,得1分;不怕艱難、堅持不懈,得1分(只寫到了‘堅持不懈”也給1分);具有長遠的目光或“發(fā)展的目光”, 得1分。意近即可。共3分。

    22.(2011?上海市)閱讀下文,完成第9-11題。(8分)

    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將哀而生之乎?則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鄉(xiāng),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xiāng)鄰之生日蹙(cù)。殫(dān)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號呼而轉(zhuǎn)徙(xǐ),饑渴而頓踣(bó),觸風雨,犯寒暑,呼噓毒癘,往往而死者相藉(jiè)也。曩(nǎng)與吾祖居者,今其室十無一焉,與吾父居者,今其室十無二三焉,與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無四五焉,非死則徙爾,而吾以捕蛇獨存。悍吏之來吾鄉(xiāng),叫囂乎東西,隳(huī)突乎南北,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吾恂恂(xún xún)而起,視其缶(fǒu),而吾蛇尚存,則弛然而臥。謹食(sì)之,時而獻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則熙熙而樂……”

    9.上文節(jié)選自課文《 》,作者柳宗元是 (朝代)的作家。(2分)

    10.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注意加點詞的含意。(3分)

    謹食之,時而獻焉。

    11.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蔣氏上交捕來的蛇是為了抵充稅賦。

    B.上文寫出了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現(xiàn)實。

    C.兇殘的官吏把鄉(xiāng)里攪得雞犬不寧。

    D.蔣氏的生活態(tài)度是隨遇而安。

    【答案】9、捕蛇者說 唐朝

    10、(我)小心地喂養(yǎng)那些毒蛇,到了規(guī)定獻蛇的時間我就把蛇獻上去。

    11、D

    關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傷仲永文言文閱讀題及答案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其詩以養(yǎng)父母、收
    • 魏書原文:張普惠,字洪賑,常山九門人也。身長八尺,容貌魁偉,精于《三禮》,兼善《春秋》百家之說。任城王澄重其學業(yè),為其聲價。澄功衰在身,欲七
    • 明史原文:羅洪先,字達夫,吉水人。父循,進士。歷兵部武選郎中。會考選武職,有指揮二十余人素出劉瑾門,循罷其管事。瑾怒罵尚書王敞,敞懼,歸部趣
    • 周書原文:宇文神舉,太祖之族子也。神舉早歲而孤,有夙成之量,族兄安化公深器異之。世宗初,起家中侍上士。世宗留意翰林,而神舉雅好篇什。帝每有游
    • 明史原文:李敏字公勉襄城人景泰五年進士授御史天順初奉敕撫定貴州蠻還巡按畿內(nèi)成化初用薦超遷浙江按察使十三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撫大同。敵騎出沒塞
    • 《元史·楊惟中傳》文言文閱讀帶答案翻譯楊惟中,字彥誠,弘州人。金末,以孤童子事太宗,知讀書,有膽略,太宗器之。年二十,奉命使西域三十余國,宣
    • 涼武昭王李玄盛后尹氏,天水冀人也。幼好學,清辯有志節(jié)。初適扶風馬元正,元正卒,為玄盛繼室。以再醮之故,三年不言。撫前妻子逾于己生。玄盛之創(chuàng)業(yè)
    • 舊五代史原文:高漢筠,字時英,齊州歷山人也。曾祖詣,嘗為是邑令,故家焉。漢筠少好書傳,嘗詣長白山講肄,會唐末齊、魯交兵,梁氏方霸,乃擲筆謁焉
    • 宋史原文:陸秀夫字君實,楚州鹽城人。生三歲,其父徙家鎮(zhèn)江。稍長,從其鄉(xiāng)二孟先生學,孟之徒恒百余,獨指秀夫曰:“此非凡兒也?!本岸ㄔ辏沁M士
    • 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游,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鮑叔事齊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糾。及小白立
    •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①原文:巴山楚水凄涼地,②二十三年棄置身。③ 懷舊空吟聞笛賦,④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⑤ 沉舟側畔千帆過
    • 韓琦,字稚圭,相州安陽人。琦風骨秀異,弱冠舉進士,名在第二。授將作監(jiān)丞、通判淄州,入直集賢院、監(jiān)左藏庫。時方貴高科,多徑去為顯職,琦獨滯箢庫
    • 明史原文:吳履,字德基,蘭溪人。少受業(yè)于聞人夢吉,通《春秋》諸史。李文忠鎮(zhèn)浙東,聘為郡學正。久之,舉于朝,授南康丞。南康俗悍,謂丞儒也,易之
    • 孔道輔,字原魯,孔子四十五代孫也。道輔幼端重,舉進士第,為寧州軍事推官,數(shù)與州將爭事。有蛇出真武殿中,一郡以為神,州將帥官屬往奠拜之。道輔徑
    • 南史原文:范云字彥龍,南鄉(xiāng)舞陰人。云六歲就其姑夫袁叔明讀《毛詩》,日誦九紙。陳郡殷琰名知人,候叔明見之,曰“公輔才也”。云性機警,有識具,善
    • 文言文《人有負鹽負薪者》原文及翻譯《人有負鹽負薪者》這篇文言文教會了我們做事要多觀察,多思考,不能貪圖小利。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砹宋难晕摹度擞?/div>
    • 文言文長恨歌的翻譯在長恨歌這首長篇敘事詩里,作者以精煉的語言,優(yōu)美的形象,敘事和抒情結合的手法,敘述了唐玄宗、楊貴妃在安史之亂中的愛情悲劇:
    • 文言文及注釋:夜讀偶記左思練都,張衡研京。(1)尊賢仰效,持柯伐斤。精騖八極,心游萬仞。觀古今于須臾,撫千里以一瞬。(2)搜古索今,史海鉤沈
    • 北史原文:王褒,字子深,瑯邪臨沂人。褒識量淹通,志懷沈靜,美威儀,善談笑,博覽史傳,七歲能屬文。外祖梁司空袁昂愛之,謂賓客曰:“此兒當成吾宅

    評論

    發(fā)表評論
    手機版 語文 詞典網(wǎng) CiDian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