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代文言文中出現(xiàn)的通假字總結(jié)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shí)間:2023-02-04 08:11:16
初中古代文言文中出現(xiàn)的通假字總結(jié)
初 中 古 文 通 假 字
1、說 yuè 通“悅” , 高興
(1)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不亦說乎? 《論語·學(xué)而》
(2)宣王說之 《濫竽充數(shù)》
(3)公輸盤不說 《公輸》
(4)秦王不說 《唐睢不辱使命》
2、女 rǔ 通“汝”,你
誨女知之乎? 《論語·為政》
3、知 zhǐ 通“智”,明智;智慧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論語·為政》
(2)孰為汝多知乎! 《兩小兒辯日》
4、厭 yàn 通“饜” ,滿足
學(xué)而不厭 《論語·述而》
5、還 xuán 通“旋”,回轉(zhuǎn)、掉轉(zhuǎn)
扁鵲望桓侯而還走 《扁鵲見蔡桓公》
6、湯 tàng 通“燙”,用熱水焐
湯熨之所及也 《扁鵲見蔡桓公》
7、齊 jǐ 通“劑”,藥劑
火齊之所及也 《扁鵲見蔡桓公》
8、止 zhǐ 通“只”,只有
(1)止有剩骨 止露尻尾 止增笑耳 《狼》
(2)技止此耳 《黔之驢》
(3)止午、未、申三時(shí) 《西湖游記二》
9、亡 wú 通“無”,沒有
(1)日知其所亡 《樂羊子妻》
(2)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愚公移山》
(3)最喜小兒亡賴 《清平樂·村居》
10、屏 bǐng 通“摒”,放棄;扔掉
屏棄而不用 《為學(xué)》
11、帖 tiē 通“貼”,粘
對(duì)鏡貼花黃 《木蘭詩》
12、火 huǒ 通“伙”,同伴
出門看火伴 《木蘭詩》
13、爾 ěr 通“耳”,罷了
無他,但手熟爾 《賣油翁》
14、爭 zěn 通“怎”,怎么樣
爭渡,爭渡 《如夢(mèng)令》
15、見 xiàn 通“現(xiàn)”,出現(xiàn)
(1)路轉(zhuǎn)溪頭忽見 《西江月》
(2)下見小潭 《小石潭記》
(3)有時(shí)見日 《與朱元思書》
(4)何時(shí)眼前突兀見此屋 《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5)才美不外見(表現(xiàn)) 《馬說》
16、竦 sǒng 通“聳”,聳立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觀滄?!?/p>
17、闕 quē 通“缺”,中斷
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三峽》
18、闕 quē 通“缺”,過失,缺點(diǎn)
必能裨補(bǔ)闕漏 《出師表》
19、反 fǎn 通“返”,往返;返回
(1)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2)窺谷忘反 《與朱元思書》
20、強(qiáng) jiāng 通“僵”,僵硬
昂首觀之,項(xiàng)為之強(qiáng) 《閑情記趣》
21、道 dǎo 通“導(dǎo)”,引導(dǎo)
儐者更道,從大門入 《晏子故事兩篇》
22、曷 hé 通“何”,什么
縛者曷為者也 《晏子故事兩篇》
23、熙 xī 通“嬉”,開玩笑
圣人非所與熙也 《晏子故事兩篇》
24、具 jù 通“俱”,詳細(xì),全部,都
(1)具以情告 《周處》
(2)百廢具興 《岳陽樓記》
25、輯 jí 通“緝”,連綴
輯以翡翠 《買櫝還珠》
26、遽 jù 通“詎”,就
此何遽不為福乎? 《塞翁失馬》
27、要 yāo 通“邀”,邀請(qǐng)
便要還家 《桃花源記》
28、坐 zuò 通“座”,座位
滿坐寂然 《口技》
29、扳 pān 通“攀”,牽,引
日扳仲永謁于邑人 《傷仲永》
30、攀 bān 通“扳”,往里拉
右手攀右趾 《核舟記》
31、指 zhí 通“直”,一直
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 《愚公移山》
32、惠 huǐ 通“慧”,聰明
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33、厝 cuò 通“措”,放置
一厝朔東 《愚公移山》
34、隴 lǒng 通“壟”,高地
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愚公移山》
35、蕃 fán 通“繁”,繁盛,眾多
可愛者甚蕃 《愛蓮說》
36、那 nǎ 通“哪”,怎么
問渠那得清如許 《觀書有感》
37、距 jù 通“拒”,抵擋
子墨子九距之 《公輸》
38、詘 qū 通“屈”,折服
公輸盤詘 《公輸》
39、詘 qū 通“屈”,彎曲
詘右臂支船 《核舟記》
40、圉 yù 通“御”,抵擋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輸》
41、有 yòu 通“又”,整數(shù)后的零頭
(1)舟首尾長八分有奇 為字共三十有四 《核舟記》
(2)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出師表》
42、衡 héng 通“橫”,橫著的`
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記》
43、衡 héng 通“橫”,梗塞
困與心,衡于慮,而后作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44、甫 fù 通“父”,古代男子的美稱,通常作人的表字
虞山王毅叔遠(yuǎn)甫刻 《核舟記》
45、與 yǔ 通“歟”,嗎
(1)輕寡人與 《唐睢不辱使命》
(2)所識(shí)窮乏者得我與 《魚我所欲也》
46、錯(cuò) cuò 通“措”,注意
君為長者,故不錯(cuò)意也 《唐睢不辱使命》
47、倉 cāng 通“蒼”,灰色
倉鷹擊于殿上 《唐睢不辱使命》
48、諭 yù 通“喻”,明白
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 《唐睢不辱使命》
49、華 huā 通“花”,花朵
荔枝……華如橘,春榮 《荔枝圖序》
50、裁 cái 通“才”,僅僅
數(shù)至八層,裁如星點(diǎn) 《山市》
51、材 cái 通“才”,才能
(1)食之不能盡其材 《馬說》
(2)吾材之敏,倍人也 《為學(xué)》
52、適 zhé 通“謫”,強(qiáng)迫
發(fā)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 《陳涉世家》
53、以 yǐ 通“已”,已經(jīng)
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陳涉世家》
54、唱 chàng 通“倡”,倡導(dǎo),號(hào)召
為天下唱,宜多應(yīng)者 《陳涉世家》
55、被 pī 通“披”,穿著
將軍身被堅(jiān)執(zhí)銳 《陳涉世家》
56、食 sì 通“飼”,喂養(yǎng)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馬說》
57、僇 lù 通“戮”,被貶的人
自余為僇人 《始得西山宴游記》
58、趣 qū 通“趨”,去
意有所極,夢(mèng)亦同趣 《始得西山宴游記》
59、暴 pù 通“曝”,曬
而游者皆暴日中 《峽江寺飛泉亭記》
60、畔 pàn 通“叛”,背叛
寡助之至,親戚畔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1、忍 rèn 通“韌”,堅(jiān)韌
所以動(dòng)心忍性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62、曾 zēng 通“增”,增加
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63、拂 bǐ 通“弼”,輔佐
入則無法家拂土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64、屬 zhǔ 通“囑”,囑咐
屬予作文以記之 《岳陽樓記》
65、無 wù 通“毋”,不要
茍富貴,無相忘 《陳涉世家》
66、貲 zī 通“資”,資財(cái)
持其貲去 《越巫》
67、直 zhí 通“值”,價(jià)值
玉盤珍饈直萬錢 《行路難》
68、辟 bǐ 通“避”,躲避
故患有所不辟 《魚我所欲也》
69、邪 yé 通“耶”,嗎,呢
(1)其真無馬邪? 《馬說》
(2)吾惡知其今不異于古所云邪 《送董劭南游河北序》
70、辯 biàn 通“辨”,辨別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 《魚我所欲也》
71、得 dé 通“德”,感激,恩惠
所識(shí)窮乏者得我與 《魚我所欲也》
72、信 shēn 通“伸”,伸張
欲信大義于天下 《隆中對(duì)》
73、已 yǐ 通“以”,承接連詞,不譯
自董卓已來 《隆中對(duì)》
74、義 yí 通“宜”,適宜
引喻失義 《出師表》
75、不:fǒu通“否”,表疑問的語氣詞,相當(dāng)于“是不是”
(1)尊君在不? 《陳太丘與友期》
(2)寧可共載不 《陌上?!?/p>
76、簡 jiǎn 通“揀”,挑選
(1)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出師表》
(2)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核舟記》
77、章 zhāng 通“彰”,顯著,為人周知
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 《墨池記》
78、 徧 biàn 通“遍”,遍及
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曹劌論戰(zhàn)》
79、有 yòu 通“又”,整數(shù)之后又加零數(shù)
轍生十有九年矣 《上樞密韓太尉書》
80、支 zhī 通“肢”,肢體
四支僵勁不能動(dòng) 《送東陽馬生序》
81、被 pī 通“披”,蓋,覆蓋,披上
同舍生皆被綺繡 《送東陽馬生序》
82、曷 hé 通“何”,什么時(shí)候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君子于役》
83、桀 jíe通“橛”,為雞做的木架
雞棲于桀,日之夕矣 《君子于役》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hào):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殺駝破甕的文言文翻譯殺駝破甕選自《百喻經(jīng)》,全稱《百句譬喻經(jīng)》,是古天竺高僧伽膃肭從修羅藏十二部經(jīng)中抄錄出譬喻,集為一部,共一的搜房的肯定死
- 韓愈原文:伯樂之廄多良馬,卞和之匱多美玉,卓爾瑰怪之士,宜乎游于大人君子之門□!相國隴西公既平汴州,天子命御史大夫吳縣男為軍司馬,門下之士權(quán)
- 愚溪詩序的語文文言文知識(shí)點(diǎn)一、掌握下列重點(diǎn)詞語1、陽:灌水之陽有溪焉(北面,名詞)2、龂龂然:土之居者,猶龂(yín)龂然。(爭論不休)3、
- 舒元輿,婺州東陽人。地寒,不與士齒。始學(xué),即警悟。去客江夏,節(jié)度使郗士美異其秀特,數(shù)延譽(yù)。元和中舉進(jìn)士見有司鉤??燎屑仍嚿袝m水炭脂炬餐具皆
- 《孟孫獵得麑》文言文原文及譯文【原文】孟孫獵得麑韓非孟孫獵得麑,使秦西巴持之歸,其母隨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與之。孟孫歸,至而求麑,答曰:“余
- 賀逢圣,字克繇,江夏人。與熊廷弼少同里闬,而不相能。為諸生,同受知于督學(xué)熊尚文。尚文并奇二生,曰:“熊生,干將、莫邪也;賀生,夏瑚、商璉也。
- 柳生文言文課本原文周生,順天宦裔也,與柳生善。柳得異人之傳,精袁許之術(shù)。嘗謂周曰:“子功名無分,萬鍾之資尚可以人謀,然尊閫薄相,恐不能佐君成
- 戰(zhàn)國策原文:龐恭與太子質(zhì)于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薄岸搜允杏谢ⅲ跣胖??”王曰:“寡人疑之矣?!薄叭?/div>安重榮,小字鐵胡,朔州人也。重榮有力,善騎射,為振武巡邊指揮使。雖武夫,而曉吏事,其下不能欺。有夫婦訟其子不孝者,重榮拔劍授其父,使 * 之,鏡喻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烏在其為明也?目能見物,而不能見吾之面,假于鏡而見焉。鏡之貴,不如目;鏡不求于目,而目轉(zhuǎn)求助于鏡。然世顧榮在洛陽,嘗應(yīng)人請(qǐng)。覺行炙人②有欲炙之色,因輟己施焉。同坐③嗤之。榮曰:“豈有終日?qǐng)?zhí)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亂過江,每經(jīng)危難,常有一人左右班梁列傳文言文閱讀題(五)班超字仲升,扶風(fēng)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xì)節(jié)。然內(nèi)孝謹(jǐn),居家常執(zhí)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耐齋記歸有光萬安劉先生,來教昆山學(xué)。學(xué)有三先生,而先生所居稱東齋。先是,兩齋之衙,皆在講堂東偏,近乃徙之西,頗為深遠(yuǎn)清秘。先生至,則扁其居曰《李陵論》文言文及譯文原文:《論》曰:“忠、孝、智、勇四者,為臣、為子之大寶也。”故古之君子,奉以周旋,茍一失之,是非人臣人子矣。漢李陵策名摸鐘陳述古密直,嘗知建州浦城縣。富民失物,捕得數(shù)人,莫知的④為盜者。陳述古紿⑤曰:“某寺有一鐘,至靈⑥,能辨盜。”使人迎置。后閣⑦祠之⑧。引與于襄陽書文言文解析七月三日,將仕郎、守國子四門博士韓愈⑴,謹(jǐn)奉書尚書閣下。士之能享大名、顯當(dāng)世者,莫不有先達(dá)之士、負(fù)天下之望者為之前焉⑵。蘇武傳方欲發(fā)使送武等,會(huì)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緱王者,昆邪王姊子也,與昆邪王俱降漢,后隨浞野侯沒胡中。及衛(wèi)律所將降者,陰相與謀劫單于母中考語文文言文倒裝句的知識(shí)鞏固中考語文文言文倒裝句的知識(shí)鞏固倒裝句主要有四種:(1)主謂倒裝。在感嘆句或疑問句中,為了強(qiáng)調(diào)謂語而將它放到句首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趙氏求救于齊,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碧蟛豢?,大臣強(qiáng)諫 。太后明謂左右:“有復(fù)言令長安君為質(zhì)文言文閱讀《列子·天瑞》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林類①年且百歲,底春被裘,拾遺穗于故畦,并歌并進(jìn)。孔子適衛(wèi),望之于野,顧謂弟子曰
評(píng)論
發(fā)表評(píng)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