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戚世家史記文言文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10-31 11:38:17
外戚世家史記文言文
外戚世家序 作者: 司馬遷
自古受命帝王及繼體守文之君①,非獨內(nèi)德茂也②,蓋亦有外戚之助焉③。夏之興也以涂山④,而桀之放也以末喜⑤。殷之興也以有娀⑥,紂之殺也嬖妲己⑦。周之興也以姜原及大任⑧,而幽王之禽也淫于褒姒⑨。故《易》基《乾》《坤》⑩,《詩》始《關(guān)雎》(11),《書》美厘降(12),《春秋》譏不親迎(13)。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14)。禮之用,唯婚姻為兢兢(15)。夫樂調(diào)而四時和(16),陰陽之變,萬物之統(tǒng)也??刹簧髋c?人能弘道(17),無如命何。甚哉,妃匹之愛(18),君不能得之于臣,父不能得之于子,況卑不乎!即歡合矣(19),或不能成子姓(20);能成子姓矣,或不能要終(21):豈非命也哉?孔子罕稱命,蓋難言之也。非通幽明(22),惡能識乎性命哉(23)?
注釋
①受命帝王:受命于天的帝王,這里指開國創(chuàng)業(yè)的君主。繼體:繼位。守文:遵守成法。 ②茂:美好。 ③外戚:指皇帝之母及后妃的親族。 ④涂山:古國(部落)名。這里指涂山氏女。傳說禹娶涂山氏之女炎妻,生啟,啟建立夏朝。 ⑤放:放逐。夏桀暴虐,寵愛末喜,商湯滅夏,桀被流放于南方。 ⑥娀(sōng,松):遠古氏族名。這里指有娀氏之女簡狄。神話傳話,簡狄吞燕卵有孕,生契,為商的始祖。 ⑦嬖:寵愛。商紂王寵愛妲己,荒淫暴虐,周武王伐紂,商軍倒戈,紂zi6*焚于鹿臺。 ⑧姜原:周始祖后稷之母。原,或作“嫄”.大任:周文王之母。大,同“太”. ⑨禽:同“擒”.西周幽王寵愛褒姒,荒淫昏亂,申侯聯(lián)合犬戎攻周,幽王逃至驪山被殺,褒姒被俘。西周亡。 ⑩《易》:《易經(jīng)》?!肚贰独ぁ罚骸兑捉?jīng)》六十四封的頭兩封。乾為陽,坤為陰,乾坤象征天地,又象征君臣、父母、夫妻等。所以《乾》《坤》兩封是《經(jīng)》諸封的基礎(chǔ)。 (11)《詩》:《詩經(jīng)》?!蛾P(guān)雎》:《詩經(jīng)》的第一篇詩?!睹娦颉氛J為,這首詩是贊美后妃之德的。 (12)《書》:《書經(jīng)》,又稱《尚書》。厘降:下嫁。這句指的是,堯聽說舜有賢德,就把兩個女兒下嫁給他為妻。 (13)《春秋》譏不親迎:按古代婚禮規(guī)定,不論貴族平民,在迎親時夫婿都應(yīng)親自到女家迎娶新娘。魯隱公二年(前721),國大夫裂Φ鉸徹為其國君迎娶魯隱公之女?!洞呵铩返挠涊d是“紀(jì)裂來逆女”.《公羊傳》認為《春秋》這樣記載是“譏始不親迎也”.逆,迎接。 (14)人道:社會的lun6*理等級關(guān)系。 (15)兢兢:小心謹慎的樣子。 (16)調(diào):和諧。古人認為音樂與自然和社會現(xiàn)象有密切的關(guān)系,所以這里說“樂調(diào)而四時和”. (17)人能弘道:此語出自《論語·衛(wèi)靈公》。僅,擴大:道,這里指人倫之道。 (18)妃(pèi,配)匹:配偶。妃,通“配”. (19)歡合:夫婦的歡愛。 (20)成:成熟,收獲,引申為繁育。子姓:子孫。 (21)要:求,取。終:結(jié)局,歸宿。 (22)幽明:陰陽。 (23)惡:哪里,怎么。性命:人的性和天命。
譯文
自古以來,受天命的開國帝王和繼承正統(tǒng)遵守先帝法度的國君,不只是內(nèi)在的品德美好,大都也由于有外戚的幫助。夏代的興起是因為有涂山氏之女,而夏桀的被放逐是由于末喜。殷代的興起是由于有娀(sōng,松)氏的女子,商紂王的被殺是因為寵愛妲(dá,達)已。周代的興起是由于有姜原及太任,而幽王的被擒是因為他和褒姒的的.好色。所以《易經(jīng)》以《乾》《坤》兩卦為基本,《詩經(jīng)》以《關(guān)雎》開篇,《書經(jīng)》贊美堯把女兒下嫁給舜,《春秋》譏諷娶妻不親自去迎接。夫婦之間的關(guān)系,是人道之中最重大的倫常關(guān)系。禮的應(yīng)用,只有婚姻最為謹慎。樂聲協(xié)調(diào)四時就和順,陰陽的變化是萬物生長變化的統(tǒng)領(lǐng)怎能不慎重呢?人能弘揚人倫之道,可是對天命卻無可奈何。確實啊,配偶的親愛之情,國君不能從大臣那里得到,父親也不能從兒子那里得到,何況是更卑下的人呢!夫婦歡合之后,有的不能繁育子孫;能繁育子孫了,有的又不能得到好的歸宿。這難道不是天命嗎?孔子很少談天命,大概是由于很難說清吧。不能曉陰陽的變化,怎能懂得人性和天命的道理呢?
解析
本文是《史記·外戚世家》的序?!妒酚洝分械耐馄葜傅弁醯暮箦捌溆H族。作者陳述三代的得失,論證后妃對國家治亂的影響。漢代自惠帝時起,后妃、外戚專權(quán)反復(fù)造成禍亂,因此作者本文是有所指的。但行文吞吞吐吐,大概有不便明言的苦衷。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后漢書原文:馬武字子張,南陽湖陽人也。少時避仇,客居江夏。王莽末,竟陵、西陽三老起兵于郡界,武往從之,后入綠林中,遂與漢軍合。更始立,以武為
- 高勱字敬德,渤海蓚?cè)艘病S茁斆?,美風(fēng)儀,以仁孝聞,為齊顯祖所愛。性剛直,有才干,甚為時人所重。及后主為周師所敗,勱奉太后歸鄴。時宦官放縱,儀
- 渾然子原文:農(nóng)夫耕于田,數(shù)息①而后一鋤。行者②見而哂③之,曰:“甚矣,農(nóng)之惰也!數(shù)息而后一鋤,此田竟月④不成!”農(nóng)夫曰:“予莫知所以⑤耕,子
- 史記原文:董仲舒,廣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受業(yè),或莫見其面,蓋三年董仲舒不觀于舍園,其精如此。進退容止,非
- 清史稿原文:郝浴,字雪海,直隸定州人。少有志操,負氣節(jié)。順治六年進士,授刑部主事。時張獻忠將孫可望、李定國等降明,據(jù)川南為寇,師討之??たh吏
- 清史稿原文:戴震,字東原,休寧人。讀書好深湛之思,少時塾師授以說文,三年盡得其節(jié)目。年十六七,研精注疏,實事求是,不主一家。從婺源江永游,震
- 原文:孔子生魯昌平鄉(xiāng)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禱于尼丘得孔子。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
- 文言文復(fù)習(xí)之屈原列傳知識點一、通假字1、離:猶離憂也(通罹)2、指:其稱文小而而其指極大(通旨)3、反:人窮則反本(通返)4、絀:屈平既絀(
- 燕達,字逢辰,開封人。為兒時,與儕輩戲,輒為軍陳行列狀,長老異之。既長,容體魁梧,善騎射。以材武隸禁籍,授內(nèi)殿崇班,為延州巡檢,戍懷寧砦。夏
- 元史原文:何瑋,何伯祥之子,襲父職,知易州.從圍襄樊,宋將夏貴率舟師來救, 瑋時建營于城東北,當(dāng)其沖.貴兵縱火焚北關(guān),遂進逼瑋,萬
- 《芋園張君傳》文言文閱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題。芋園張君傳[清]劉大櫆張君,桐城人,字珊骨,別字芋園。大學(xué)士文端之孫,工部侍郎廷瑑之
- 孫叔敖埋蛇孫叔敖為嬰兒之時,嘗出游,見兩頭蛇,殺而埋之,歸而泣,憂而不食。母問其故。叔敖對曰:“兒聞見兩頭蛇者必死。向吾見之,恐去而死也?!?/div>高二語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識點文言文復(fù)習(xí)第二、三單元 文言常識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釋。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僅僅。) 則無望左傳原文:衛(wèi)莊公娶于齊東宮得臣之妹,曰莊姜,美而無子,衛(wèi)人所為賦《碩人》也。又娶于陳,曰厲媯,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媯,生桓公,莊姜以為已子。水仙文言文原文及翻譯中國水仙的原種為唐代從意大利引進,是法國多花水仙的變種,在中國已有一千多年栽培歷史,經(jīng)上千年的選育而成為世界水仙花中獨樹高中語文文言文學(xué)習(xí)五法法一、分層背誦法。在背誦前先理清內(nèi)容層次,文言文要在翻譯全文的基礎(chǔ)上分出部分,分出層次,然后抓住作者的行文思路背誦,如王粲強記 王粲字仲宣,山陽高平人也。獻帝西遷,粲徙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而奇之。時邕才學(xué)顯著,貴重朝廷,常原文: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作者為唐代著名詩人,因擅長寫七言絕句,因而被稱為“七絕圣手”。&nbs莊子《秋水》文言文閱讀和答案閱讀文言文,完成4-9題(16分)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文言文閱讀之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韓愈①“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夫冀北馬多天下,伯樂雖善知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