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生還鐲文言文閱讀理解試題及譯文答案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07-04 10:42:20
羅生還鐲文言文閱讀理解試題及譯文答案
羅一峰先生,名倫,以孝廉①赴會試。仆于途中拾一金鐲。行已五日,先生憂旅費不給②,仆曰:“無慮也,向于山東某處拾一金鐲,可質(zhì)為費?!毕壬?,欲親赍③付還。仆叩首,且屈指曰:“往返必誤場期,不可?!毕壬唬骸按吮劓酒瓦z失,萬一主人拷訊,因而致死,是誰之咎?吾寧不會試,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本箤ぶ疗浼遥祴D遺面盆,而婢誤投于地者。主婦疑婢竊取,鞭笞流血,幾次尋死。夫復(fù)疑妻有私,辱罵不休,妻亦憤怒投繯④,賴人解救。先生至,出鐲與之,舉家感激。急行至京,試期已屆⑤矣,倉皇投卷,竟得中試,狀元及第。
【注釋】①孝廉:“舉人”的別稱。 ②給:充足。 ③赍(jī):以物送人。 ④投繯:上吊zi6*殺。⑤屆(jiè):到。
【閱讀訓(xùn)練】
一、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1.可質(zhì)為費 2.仆叩首;且屈指曰 3.竟尋至其家 4.鞭笞流血 5.向于山東某處拾一金鐲 6.舉家感激二、請你簡單概括羅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
三、翻譯下列句子。
1.向于山東某處拾一金鐲,可質(zhì)為費。
2.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
【參考譯文和答案】
譯文
羅一峰先生,名字叫羅倫,以舉人的身份去考試。奴仆在路上撿著一個金鐲子。走到第5天的`時候,羅生擔(dān)心旅費不夠,奴仆說:“不用擔(dān)心,我在經(jīng)過山東的某個地方撿到一個金鐲子,可以變賣成旅費。”先生很生氣,要親自還給失主。奴仆磕頭勸阻,而且算了算日程說:“往返必定耽誤了考試的日子,不行?!绷_生說:“這肯定是女婢或者是哪個仆人遺失的,萬一主人拷打詢問,因為這個死人,是誰的責(zé)任呢?我寧愿不去考試,不忍心讓人死于非命啊。”竟然尋到失主的家,原來是因為女主人遺落在洗臉盆,而奴婢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女主人懷疑是奴婢偷的,用鞭子打奴婢到流血,奴婢幾次尋死。丈夫又懷疑妻子有私情,辱罵不停,妻子憤怒而跳河自盡,多虧得到他人相救。 羅生到了,把鐲子給了主人,全家都很感激。急急忙忙趕到京城,考試的期限已經(jīng)開始了。羅倫慌慌張張交了試卷,竟然中了狀元及第.
答案
一、1.典當(dāng)、抵押 2.彎曲 3.最后 4.打 5.先前 6.全 二、拾金不昧,先人后己。 三、1.先前在山東某處拾到一只金手鐲,可以典當(dāng)作為旅費。 2.不忍心讓人死于非命。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中考語文文言文倒裝句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1. 用介詞 于 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除少數(shù)譯作補(bǔ)語外,大都數(shù)都要
- 劉義慶《世說新語》原文:漢元帝宮人①既多,乃令畫工圖之,欲有呼者,輒披圖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貨賂。王明君姿容甚麗,志不茍求,工遂毀為其狀。后
- 尹賞字子心,鉅鹿楊氏人也。以郡吏察廉為樓煩長。舉茂材、粟邑令。左馮翊薛宣奏賞能治劇,徙為頻陽令,坐殘賊免。后以御史舉為鄭令。永始、元延間,上
- 南史原文:王儉,字仲寶,生而僧綽遇害,為叔父僧虔所養(yǎng)。幼篤學(xué),手不釋卷。賓客或相稱美,僧虔曰:“我不患此兒無名,正恐名太盛耳?!蹦耸謺拮佑?/div>中考文言文“古今異義”詞類1、秋毫:古義"纖細(xì)的羽毛";今義"比喻最細(xì)微的食物"如:明察秋毫《童趣》鄭岳,字汝華,莆田人。弘治六年進(jìn)士。授戶部主事,改刑部主事。董天錫偕錦衣千戶張福決囚,福坐天錫上,岳言其非體。且言:“糾劾非鎮(zhèn)監(jiān)職,而董讓行白居易原文:余與河南元集虛、范陽張允中……凡十七人,自遺愛草堂①,歷東西二林②,抵化城,憩峰頂,登香爐峰,宿大林寺。大林窮遠(yuǎn),人跡罕到。環(huán)寺初中語文文言文的學(xué)習(xí)方法一、文言文與白話文也許現(xiàn)在很多人都弄不懂文言文與白話文的區(qū)別到底在哪里?現(xiàn)在我們就分別來講講他們。“文言文”中的第一郭琇面劾權(quán)臣康熙間,山左①名臣,自李之芳、董訥而下,實以郭瑞卿為最剛正。瑞卿名琇。當(dāng)明珠②柄政時,行為專恣,朝野多側(cè)目。郭剛直性成,嘗于明宋史·宋庠傳文言文原文及譯文解析宋庠,字公序,安州安陸人,后徙開封之雍丘。天圣初,舉進(jìn)士,開封試、禮部皆第一。時親策賢良、茂才等科,而命與武文言文《與朱元思書》譯文及賞析與朱元思書南北朝:吳均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陳情表晉李密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臣以供養(yǎng)無主,辭不赴命。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猥以答秦太虛書蘇軾軾啟:五月末,舍弟來,得手書,勞問甚厚。比日履茲初寒,起居何如?軾寓居粗遣。但舍弟初到筠州,即喪一女子,而軾亦喪一老乳母。悼念張良多病,未嘗特將也,常為畫策,時時從漢王, 漢三年,項羽急圍漢王滎陽,漢王恐憂,與酈食其謀橈楚權(quán)。食其胡 應(yīng) 炎 傳高 啟胡應(yīng)炎,常之晉陵人。父聰淮南節(jié)度使計議官。元丞相伯顏南伐,師次常境,知府王洙遁,朝廷以姚訔知府事,訔見應(yīng)炎喜曰:“得君,東郡某人,以弄蛇為業(yè)。嘗蓄馴蛇二,皆青色,其大者呼之大青,小曰二青。二青額有赤點,尤靈馴,盤旋無不如意。期年大青死。一夜寄宿山寺,既明啟笥(吳育,字春卿,建安人也。累官光祿卿,以禮部侍郎致仕。育少奇穎博學(xué),舉進(jìn)士,試禮部第一,中甲科。除大理評事,遷寺丞。歷知臨安、諸暨、襄城三縣。《登池上樓》原文譯文 棄我逝去的昨日,已不可挽留.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龐籍,字醇之,單州成武人。及進(jìn)士第。知州夏竦以為有宰相器。預(yù)修《天圣編敕》,擢群牧判官,因轉(zhuǎn)封言:“舊制不以國馬假臣下,重武備也。今日圣斷乃中考語文文言文專項練習(xí)張無垢謫橫浦,寓城西寶界寺。其寢室有短窗,每日昧爽執(zhí)書立窗下,就明而讀。如是者十四年。洎北歸,窗下石上,雙趺之跡隱然,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