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圣俞墓志銘文言文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3-30 05:49:34
梅圣俞墓志銘文言文翻譯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梅圣俞墓志銘文言文翻譯,歡迎閱讀。
梅圣俞墓志銘
歐陽修
原文:
嘉祐五年,京師大疫。四月乙亥,圣俞得疾,臥城東汴陽坊。明日,朝之賢士大夫往問疾者,屬路不絕。城東之人,市者廢,行者不得往來,咸驚顧相語曰:“茲坊所居大人誰耶?何致客之多也!”居八日,癸未,圣俞卒。于是賢士大夫又走吊哭如前日益多。而其尤親且舊者相與聚而謀其后事,自丞相以下皆有以賻①恤其家。六月甲申,其孤增載其柩南歸,以明年正月丁丑,葬于宣州陽城鎮(zhèn)雙歸山。
圣俞,字也,其名堯臣,姓梅氏,宣州宣城人也。其家世頗能詩,而從父詢②以仕顯,至圣俞遂以詩聞。自武夫、貴戚、童兒、野叟,皆能道其名字,雖妄愚人不能知詩義者,直曰此世所貴也,吾能得之,用以自矜。故求者日踵門,而圣俞詩遂行天下。其初喜為清麗閑肆平淡,久則涵演深遠,間亦琢刻以出怪巧,然氣完力余,益老以勁。其應于人者多,故辭非一體,至于他文章皆可喜,非如唐諸子號詩人者僻固而狹陋也。
圣俞為人仁厚樂易,未嘗忤于物。至其窮愁感憤,有所罵譏笑謔,一發(fā)于詩。然用以為歡,而不怨懟,可謂君子者也。初在河南,王文康公見其文,嘆曰:“二百年無此作矣?!逼浜蟠蟪紝宜]宜在館閣,嘗一召試,賜進士出身,余輒不報。嘉祐元年,翰林學士趙概等十余人言于朝曰:梅某經(jīng)行修明,愿得留與國子諸生講論道德,作為雅頌,以歌詠圣化。乃得國子監(jiān)直講。
圣俞初以從父蔭補太廟齋郎,歷桐城、河南、河陽三縣主簿,以德興縣令知建德縣,又知襄城縣,監(jiān)湖州鹽稅,簽署忠武、鎮(zhèn)安兩軍節(jié)度判官,監(jiān)永濟倉,國子監(jiān)直講,累官至尚書都官員外郎。嘗奏其所撰《唐載》二十六卷,多補正舊史闕繆。乃命編修《唐書》,書成,未奏而卒,享年五十有九。
圣俞學長于《毛氏詩》,為《小傳》二十卷,其文集四十卷,注《孫子》十三篇。余嘗論其詩曰:“世謂詩人少達而多窮,蓋非詩能窮人,殆窮者而后工也?!笔ビ嵋詾橹?。
(選自《毗陵橫山梅氏宗譜》,有刪節(jié))
注:①賻:送布帛財物助人辦喪事。②詢:梅詢,梅圣俞的堂叔。
譯文:
嘉祐五年,京城發(fā)生了大規(guī)模的瘟疫。四月乙亥(十七)日,圣俞染上疾病,躺在城東汴陽坊里。第二天,朝廷賢士大夫前往探問病情的人,路上接連不斷。城東的老百姓,做買賣的停市了,過路的不能往來通行,都驚訝地看著,相互議論說:“這座坊里住的大人物是誰呀?怎么招來這么多客人?”過了八天,到癸未(二十五)日,圣俞去世了。這時候賢士大夫又都前往吊唁痛哭,情形如同前些日子一樣,而且人數(shù)更加多了。他最為親近、交情最深的人都聚在一起,商量他的后事,自丞相以下,人們都贈送錢財,幫助辦理喪事,周濟他的家人。六月甲申(二十八)日,他的兒子梅增用車裝著他的靈柩起程回南方,于第二年正月丁丑,在宣州陽城鎮(zhèn)雙歸山安葬。
圣俞,是字,他的名叫堯臣,姓梅,宣州宣城人。他家世代都很擅長寫詩,叔父梅詢則因做官而顯名,到了圣俞便因詩歌而聞名。從武夫、貴戚到兒童、農(nóng)夫,都能說出他的名和字,即便是愚庸無知、不能懂得詩歌含義的人,只是說他的詩是社會上看重的,我能得到他的詩,以此來自我夸耀。所以求詩的'人每天都接連不斷登門,圣俞的詩于是流傳天下。他的詩起初喜歡追求清麗閑雅、恣肆平淡的風格,后來就變得涵容深邃、發(fā)揮廣遠,偶爾也雕琢詞句表現(xiàn)得怪異奇巧,然而氣勢充沛,富有力度,筆法更加蒼老遒勁。他應別人的請求而作的詩歌很多,所以他的詩并非只有一種風格。至于其他的文章,也都令人喜愛,并不像唐代那些號稱詩人的人的文章,都很怪僻拘泥,狹隘淺陋。
圣俞為人仁愛厚道,和樂平易,從不曾和人有過抵觸。當他窮困憂傷、感慨忿懣時,凡是對事情有所謾罵譏諷、嘲笑戲謔,全都在詩歌里表現(xiàn)出來。然而他只是以詩取樂,而不是借此怨恨什么,真可謂君子。當初圣俞在河南時,王文康公看了他的文章,慨嘆說:“二百年來沒有這樣的文章了?!贝撕蟠蟪紓兌啻嗡]舉他應該在館閣任職,朝廷曾經(jīng)召他應試過一次,賜他為進士出身,其余的建議都未批復。嘉祐元年,翰林學士趙概等十多人在朝廷上陳言說:梅某的學問人品整飭清明,希望留用他,讓他給國子監(jiān)的學員們講解道德準則,創(chuàng)作雅頌歌樂,以歌頌圣明的教化。圣俞這才獲得了國子監(jiān)直講的職務。
圣俞當初憑借叔父的恩蔭,補為太廟齋郎,歷任桐城、河南、河陽三縣主簿,由德興縣令擔任建德知縣。又任襄城知縣,監(jiān)管湖州鹽稅,兼任忠武、鎮(zhèn)安兩軍節(jié)度判官,監(jiān)管永濟倉,任國子監(jiān)直講,積功升到尚書都官員外郎。他曾經(jīng)上書自己所編撰的《唐載》二十六卷給朝廷,這本書對舊史書中的缺漏和錯誤作了很多補充和糾正。朝廷于是命令圣俞編修《唐書》,書完成后,尚未上書給朝廷,圣俞便去世了,享年五十九歲。
圣俞的學問在研究《毛氏詩》方面有專長,作《小傳》二十卷,他的文集有四十卷,注解《孫子》十三篇。我曾經(jīng)評論他的詩歌說:“世人說詩人很少顯達,大多窮困,其實不是詩能使人窮困,而是詩人大概在窮困潦倒之后詩才寫得好?!笔ビ嵴J為我說的是內(nèi)行話。
關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原文:天祥至潮陽,見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禮見之,與俱入?yún)兩?,使為書招張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div>中考語文文言文被動句句式被動句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用“于”“為”“為……所”“見”字表被動句。二是沒有被動詞,意思上隱含被動,要根據(jù)上下文語《晏子使楚》文言文練習題及答案晏子①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于大門之側(cè)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使狗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新唐書原文:徐曠,字文遠,南齊司空孝嗣五世孫。父徹,梁秘書郎,尚元帝女安昌公主。江陵陷,俘以西,客偃師,貧不能自給。兄文林鬻書于肆,文遠日閱文言文教學的點滴體會文言文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誦讀古代詩詞和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書理解內(nèi)容,背誦一定數(shù)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有高考文言文知識點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1、 處室: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居家過日子,共同生活)2、 饜:則必饜酒肉而后反(滿足,飽食)3、《史記·刺客列傳》文言文閱讀答案附譯文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題。(19分)豫讓者,晉人也,故嘗事范氏及中行氏①,而無所知名。去而事文震孟原文:邢蠢齋先生量,字用理,居葑城之東。屋三間,青苔滿壁,折鐺敗席,淡如也。平生不娶,長日或不舉火,閉戶讀書,惟啖餐餅一二而已。金憲陳文言文名篇·愚公移山全文及翻譯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現(xiàn)位于,河南省濟源市。)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如何挖掘文言文的主要內(nèi)容文言文閱讀是高考閱讀理解必考題型。一篇文言文,透過翻譯,我們需要深入挖掘文章所表達的主要內(nèi)容,那么如何挖掘文言文的主高中語文文言文虛詞的用法虛詞泛指沒有完整意義的詞匯,但有語法意義或功能意義的詞。具有必須依附于實詞或語句,表示語法意義、不能單獨成句,不能單高邦佐自縊的文言文高邦佐,字以道,山西襄陵人。萬歷己未進士,授壽光知縣,招撫流移,為山東循良第一。入為戶部主事,出守永平,升副使備兵天津,升《白侯之賢》出自明代宋濂的《書白衢州》,白侯指白景亮,字明甫,時任衢州路總管。白侯賢能之處體現(xiàn)于三點:定科繇,律己,馭吏。三衢沈君持正,盛稱新課程7年級下冊文言文專題訓練一、 文學常識1、《夸父逐日》選自《 》,是一篇 ;《兩小兒辯日》選自《 》,是一篇 。2、《木蘭詩》是 (朝劉向原文:梁①大夫有宋就者,嘗為邊縣令,與楚鄰界。梁之邊亭與楚之邊亭皆種瓜,各有數(shù)。梁之邊亭人劬②力數(shù)灌其瓜,瓜美;楚人寙③而稀灌其瓜,瓜惡司成公家傳文言文閱讀附答案文言文,完成文后題目。司成公家傳[明]侯方域叔父司成公,諱恪,字若木。年二十四登第,不肯仕,更讀書為詩賦。三歲而方高崇文文言文閱讀翻譯導語:高崇文,字崇文,幽州人,祖籍渤海蓚縣,是唐代名將。關于他,你又了解多少呢?下面,是高崇文文言文閱讀翻譯的內(nèi)容,歡迎楊倫字仲理,陳留東昏人也。少為諸生,師事司徒丁鴻,習《古文尚書》。為郡文學掾。更歷數(shù)將,志乖于時,以不能人間事,遂去職,不復應州郡命。講授于劉大櫆原文:封大夫方君諱祈宜,字亦桓,歙縣人也。方氏自君之曾祖、祖、父皆業(yè)賈于楚中。君年十八,其祖年老家居,父不欲遠離,而君之兄祈昌方入郡庠寇準文言文翻譯答案文言文是以古漢語為基礎經(jīng)過加工的書面語。最早根據(jù)口語寫成的書面語中可能就已經(jīng)有了加工。下面是關于寇準文言文翻譯答案的內(nèi)容,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