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麟解》的文言文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2-21 22:02:50
《獲麟解》的文言文翻譯
《獲麟解》中作者以麟設(shè)喻,說明了自己的為人及出仕的時機和意圖,感慨卓有才識之士不為封建統(tǒng)治者所用,寄托了懷才不遇的一腔怨憤。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獲麟解》的文言文翻譯,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獲麟解
韓愈
麟之為靈,昭昭也。詠于《詩》,書于《春秋》,雜出于傳記百家之書,雖婦人小子皆知其為祥也。
然麟之為物,不畜于家,不恒有于天下。其為形也不類,非若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則雖有麟,不可知其為麟也。
角者吾知其為牛,鬣者吾知其為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為犬豕豺狼麋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則其謂之不祥也亦宜。雖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為不祥也。
又曰:“麟之所以為麟者,以德不以形?!比赭胫霾淮ト耍瑒t謂之不祥也亦宜。
譯文:
麟是象征靈異、祥瑞的動物,是顯而易見的。在《詩經(jīng)》中被歌頌過,在《春秋》中也有記載,傳記百家之書也夾雜著記述。即使婦女兒童也知道它是吉祥之物。
但是麟是野生動物,不被家庭所豢養(yǎng),自然界也不常有。它的外形什么也不像,不像馬、牛、犬、豬、豺狼、麋鹿那樣。既然這樣,即使有麟,人們也不認識它是麟啊。
有角的我知道它是牛,有鬃毛的我知道它是馬,犬豬豺狼麋鹿,我知道它們是犬豬豺狼麋鹿,只有麟沒法認得。不認得,那么人們說它不祥也就很自然了。雖然這樣,有麟出現(xiàn),就必然有圣人在世謀政,麟是因為圣人才現(xiàn)形于世。圣人一定能認識麟。麟終究并非不祥之物啊。
又聽說:麟之所以被稱作麟,是按照德而不是按照外形。假若麟自行出現(xiàn),而沒有圣人在世能夠認得,那么說它不吉祥也是合適的。
注釋
①麟:麒麟(qí lín),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狀如鹿,牛尾,狼額,馬蹄,五彩腹。其性柔和,古人把它當作仁獸,作為吉祥的象征。
②靈:靈異,神奇之物?!抖Y記》曰:“麟、鳳、龜、龍,謂之四靈?!?/p>
③昭昭:明白。
④《詩》:即《詩經(jīng)》,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其中就有《周南·麟之趾》篇。
⑤《春秋》:本為周代史書的通稱,到孔子根據(jù)魯史材料修成一部《春秋》時,這才變?yōu)閷C?,就是六?jīng)之一的《春秋經(jīng)》,為我國最早的一部編年體斷代史?!妒酚洝匪^《春秋》,實指《左傳》?!洞呵铩飞嫌嘘P(guān)于獲麟的記載。其實在《荀子》、《大戴禮記》、《史記》、《漢書》等古籍中,都提及麟。
⑥祥:祥瑞。
⑦畜(xù):飼養(yǎng)。
⑧恒有:常出現(xiàn)。
⑨類:相似。
⑩麋(mí):也叫“駝鹿”或“犴(hān)”。
然則:既然如此。
鬣(liè):馬頸上的長毛。
果:確實,果然。
賞析/鑒賞
《獲麟解》中作者以麟設(shè)喻,說明了自己的為人及出仕的時機和意圖,感慨卓有才識之士不為封建統(tǒng)治者所用,寄托了懷才不遇的一腔怨憤。
據(jù)《春秋》和《左傳》所寫:魯哀公“十四年春,西狩于大野,叔孫氏之車子鈕商獲麟,以為不祥,以賜虞人。仲尼觀之,曰:‘麟也?!缓笕≈薄w?。即麒麟,古人以之作為象征仁人和吉祥旳動物。麒麟歷來被人們視作祥獸,而作者卻另辟蹊徑,認為其長相奇特,也可“謂之不詳”。他認為麒麟之所以被視作吉祥旳象征,是因為出現(xiàn)在圣人在位旳時候;如果它出現(xiàn)時沒有圣人在位,那么就可以說它是不祥之物。
韓愈抓住“祥”與“不祥”、“知”與“不知”這兩對對立旳字眼作眼目,在行文過程中通過這兩對詞語旳轉(zhuǎn)換,抒發(fā)了自己旳不平之鳴,表現(xiàn)了自我旳自憐自重而又自怨自艾旳意緒。細咀此文,方能在含蓄與委婉旳筆調(diào)中看到悲憤。作者意在說明如果沒有圣人當?shù)?,即便出現(xiàn)了像麒麟一般罕見旳杰出人才,恐怕也只能孤憤一世,自怨自艾。作者以麒麟自喻,說明了自己旳品行和出仕旳意圖,感慨卓有才學(xué)之士不為封建旳統(tǒng)治者所重用。寄托了懷才不遇旳怨憤。
作者由“祥”說入“不祥”,并以“不祥”立論,強調(diào)麒麟作為靈獸具有的象征意義遠大于本身,做足文章,反復(fù)辯論,乃有其寄托。作者抒發(fā)懷才不遇。不為圣主所知,才是文章的真意。文章短小,不滿二百字,而抑揚開合,變化轉(zhuǎn)折,似有長篇之勢。
文章雖短,曲折甚多.層層轉(zhuǎn)折,表意頗為含蓄委婉。幾反幾復(fù)之中。使論述的觀點更為明確、深入。文章越短越曲折變化。
公元前481年,魯人獵獲一麒麟而不識之,孔子為此反袂試面,同年,輟筆停修《春秋》。唐元和七年(812年),麟復(fù)現(xiàn)東川。韓愈著文闡發(fā)己見。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報任安書》文言文原文與翻譯導(dǎo)語:《矛與盾》說的是一個人同時夸耀自己所賣的矛和盾,因自相抵觸而不能自圓其說,告誡人們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不
- 清史稿的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左宗棠。道光十二年舉人,三試禮部不第,遂絕意仕進,究心輿地、兵法。喜為壯語驚眾,名在公卿間。嘗以諸葛亮自比,人目其狂
- 淺談初中文言文的教學(xué)為改變長期以來文言文教學(xué)“老”、“慢”、“差”、“費”的教學(xué)現(xiàn)狀,優(yōu)化文言教學(xué)過程,本文試從激發(fā)學(xué)生興趣、提高實效兩方面
- 小學(xué)階段描寫春天的古詩句: &nb
- 太宗罷朝大宗曾罷朝①,怒曰:"會殺此田舍漢!"文德后②問:"誰觸忤陛下 "帝曰:"豈過魏徵
- 初一文言文翻譯:《木蘭詩》導(dǎo)語:到萬里之外參加戰(zhàn)斗,像飛一樣越過關(guān)塞和群山。北方的寒氣傳來打更的聲音,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zhàn)士的鎧甲。將士們經(jīng)過
- 何岳兩次還金文言文翻譯及注釋啟示1、文言文秀才何岳,號畏齋。曾夜行拾得銀貳百余兩,不敢與家人言之(1),恐勸其留金也。次日攜至拾銀處,見一人
- 文言文閱讀《包拯》的練習題包拯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也。知天長縣。有盜割人牛舌者,主來訴。拯曰“第歸,殺而鬻之。尋復(fù)有來告私殺牛者,拯曰“何
- 司馬光字君實文言文翻譯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陜州夏縣涑水鄉(xiāng)(今山西運城安邑鎮(zhèn)東北)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xué)家,散文家。下
- 中考語文文言文詞類活用知識歸納名詞活用(一)名詞作動詞1、 鞭數(shù)十(鞭,用鞭子打)2、 果然鶴也(鶴,變成白鶴)3、 天雨墻壞(雨,下雨)4
- 《閬水歌》文言文原文及賞析閬水歌唐代:杜甫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正憐日破浪花出,更復(fù)春從沙際歸。巴童蕩槳欹側(cè)過,水雞銜魚來去飛。閬
- 劉大櫆原文:復(fù)齋先生,姓張氏,華容人也。先生幼即善屬文。入學(xué)后,值吳逆之亂,崎嶇兵革,與弟召修負母循環(huán)來巖谷間,喘不得息??滴跻页?,成進士,
- 文言文翻譯十大失分點翻譯文言文是高考語文《考試大綱》的一項基本要求,也是多年來高考的必考點之一。考生在翻譯文言文時,除遵守“信、達、雅”的翻
- 讓縣自明本志令曹 操孤始舉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巖穴知名之士,恐為海內(nèi)人之所見凡愚 欲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譽,使世士明知之; 故在濟南
- 文言文《本經(jīng)陰符七術(shù)盛神法五龍》注釋及翻譯原文:盛神法五龍,盛神中有五氣,神為之長,心為之舍,德為之大;養(yǎng)神之所,歸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
- 《清史稿·趙國祚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清史稿原文:趙國祚,漢軍鑲紅旗人。父一鶴,太祖時來歸。天聰間,授三等甲喇章京。國祚其次子也。初授牛錄額真
- 答客難東方朔客難東方朔曰:“蘇秦、張儀一當萬乘之主,而身都卿相之位,澤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術(shù),慕圣人之義,諷誦詩書百家之言,服膺而不可釋
- 文言文劉備敕劉禪遺詔的閱讀練習及答案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轉(zhuǎn)染他病,殆不自濟。人五十不稱夭,年已六十有余,不復(fù)自傷,但以卿(1)兄弟為念。射君
- 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序唐· 元?、儆嘧x詩至杜子美而知大小之有所總萃焉。始堯舜時,君臣以賡歌相和,是后,詩人繼作,歷夏、殷、周千馀年,仲尼
- 莊子文言文翻譯及啟示莊子認為世界萬物包括人的品性和感情,看起來是千差萬別,歸根結(jié)底卻又是齊一的,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莊子文言文翻譯及啟示,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