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主謂倒裝句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5-11 18:56:19
高中文言文主謂倒裝句
高中文言文主謂倒裝句有哪些呢?我們一同來看看吧!希望本文對您有所幫助!以下是小編為您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內(nèi)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參考學(xué)習(xí)!
高中文言文主謂倒裝句
倒裝句
現(xiàn)代漢語的語序一般以主語在前,謂語在后;定語在前,中心語在后;狀語在前,動詞在后;謂語在前,賓語在后。如果這種順序被顛倒,就成為倒裝句。文言文的語序倒裝主要有四種:
A主謂倒裝。在感嘆句或疑問句中,為了強調(diào)謂語而將它放在句首,以加強感嘆或疑問語氣。
B賓語前置。否定句中代詞充當(dāng)賓語、疑問代詞充當(dāng)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為提賓標(biāo)志時候,賓語通常都要前置。
C定語后置。古漢語中有時為了突出修飾語,將定語放在中心詞的后面。
D狀語后置(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
A主謂倒裝。
1、渺渺兮予懷。渺渺是主語予懷的前置謂語,譯:我的心想得很遠(yuǎn)很遠(yuǎn)啊。(《赤壁賦》)
B賓語前置。
疑問句中代詞作動詞或介詞的賓語提前:
1、何為其然也?(何為是為何的倒裝)譯:為什么簫聲這么悲涼呢?(《赤壁賦》)
2、而今安在哉?(安在是在安的倒裝)譯:現(xiàn)在在哪里呢?(《赤壁賦》)
3、而又何羨乎?(何羨是羨何的倒裝)譯:又羨慕什么呢?(《赤壁賦》)
4、不然,籍何以至此。(何以是以何的倒裝)譯:不如此,我怎么會這樣?(《鴻門宴》)
5、今日之事何如?(何如是如何的倒裝)譯:今天的事情怎么樣?(《鴻門宴》)
6、客何為者?(何為是為何的倒裝)譯:客人是干什么的?(《鴻門宴》)
7、大王來何操?(何操是操何的倒裝)譯:大王來時帶了什么東西?(《鴻門宴》)
8、沛gong6*安在?(安在是在安的'倒裝)譯:沛公在哪里?(《鴻門宴》)
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提前
1、及時相遣歸。(相遣歸是遣歸相的倒裝)譯:趁早送我回娘家。(《孔雀東南飛》
2、嬉戲莫相忘。(相忘是忘相的倒裝)譯:游戲時不要忘了我?!犊兹笘|南飛》
3、誓天不相負(fù)。(相負(fù)是負(fù)相的倒裝)譯:我指天發(fā)誓,絕不會辜負(fù)你。《孔雀東南飛》
4、好自相扶將。(相扶將是扶將相的倒裝)譯:好好侍奉婆婆?!犊兹笘|南飛》
5、還必相迎取。(相迎取是迎取相的倒裝)譯:那時一定去接你?!犊兹笘|南飛》
6、久久莫相忘!(相忘是忘我的倒裝)譯:永遠(yuǎn)不要忘記我啊!《孔雀東南飛》
7、君既若見錄。(見錄是錄我的倒裝)譯:您既然如此惦記我?!犊兹笘|南飛》
8、然不自意能先入關(guān)破秦。(自意是意自的倒裝)譯:但是我沒有料到自己能先進(jìn)入關(guān)中(《鴻門宴》)
用之是把賓語提到前邊
C定語后置。
文言文雖有修飾詞放在中心詞前面的,但多數(shù)置于中心詞之后,所以構(gòu)成了文言文句式的又一特點。定語后置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用者之而作標(biāo)志詞。二是數(shù)量詞作定語時,也常后置。
1、凌萬頃之茫然。(茫然是萬頃的后置定語)譯:越過茫茫的江面。(《赤壁賦》)
2、客有吹洞蕭者,(吹洞簫是客的后置定語)譯:有吹洞簫的客人(《赤壁賦》)
3、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知其事是賓客的后置定語)譯:太子以及知道這件事的賓客。(《荊軻刺秦王》)
4、我持白璧一雙,欲獻(xiàn)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一雙是白璧的后置定語,一雙是玉斗的后置定語)譯:我拿一雙白璧,想獻(xiàn)給項王,一雙玉斗,想給亞父。(《鴻門宴》)
5、群臣侍殿上者.( 侍殿上是群臣的后置定語) 譯:侍立在殿上的群臣。(《荊軻刺秦王》)
6、金千斤,邑萬家。(千斤是金的后置定語,萬家是邑的后置定語)譯:一千斤金和一萬戶人口的封地。(《荊軻刺秦王》)
7、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三是舉所佩玉玦以示之的后置定語)譯:范增多次向項王使眼色,再三舉起他佩帶的玉暗示項王。(《鴻門宴》)
D狀語后置(介賓結(jié)構(gòu)后置)
1、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應(yīng)為蘇子與客于赤壁之下泛舟游)(《赤壁賦》)
2、月出于東山之上。(應(yīng)為月于東山之上出。)(《赤壁賦》)
3、徘徊于斗牛之間。(應(yīng)為于斗牛之間徘徊。)(《赤壁賦》)
4、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應(yīng)為況吾與子于江渚之上漁樵)(《赤壁賦》)
5、相與枕藉乎舟中。(應(yīng)為相與乎舟中枕藉。)(《赤壁賦》)
6、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應(yīng)為唐浮圖慧褒始于其址舍.。)(《游褒禪山記》)
7、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古人之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觀)(《游褒禪山記》)
7、沛公軍霸上。(應(yīng)為沛公(于)霸上駐軍)(《鴻門宴》)
8、徘徊庭樹下。(應(yīng)為(于)庭樹下徘徊)《孔雀東南飛》
9、夫今樊將軍,秦王購之金千斤,邑萬家。(應(yīng)為夫今樊將軍,秦王(以)金千斤,邑萬家購之。 )
譯:現(xiàn)在樊將軍,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萬戶人口的封地作賞格,購取他的頭。(《荊軻刺秦王》)
10、嘉為先言于秦王曰。(應(yīng)為嘉為先于秦王言曰。)譯:蒙嘉替他先在秦王面前說道。(《荊軻刺秦王》)
11、燕王拜送于庭。(應(yīng)為燕王于庭拜送。)譯:燕王親自在庭前拜送。(《荊軻刺秦王》)
12、見燕使者咸陽宮。(應(yīng)為(于)咸陽宮見燕使者。)譯:(秦王)在咸陽宮接見燕國的使者。(《荊軻刺秦王》)
13、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應(yīng)為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于項羽言曰。)譯: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對項羽說。(《鴻門宴》)
14、具告以事。(應(yīng)為以事具告。)譯:把事情全告訴了他。(《鴻門宴》)
15、長于臣。(應(yīng)為于臣長。)譯:比我大。(《鴻門宴》)
16、具以沛公言報項王。(應(yīng)為以沛公言具報項王。)譯:把劉邦的話全部報告了項羽。(《鴻門宴》)
17、得復(fù)見將軍于此。(應(yīng)為得于此復(fù)見將軍。)譯:能夠在這里又見到將軍。(《鴻門宴》)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閱讀文言文世說新語·文學(xué)并做練習(xí)閱讀下文,完成 10-13 題( 12 分)鄭玄在馬融門下③,三不得相見,高足弟子傳授而已。嘗算渾天②不合,
- 范云字彥龍,南鄉(xiāng)舞陰人,晉平北將軍汪六世孫也。梁臺建,遷恃中。時高祖納齊東昏余妃,頗妨政事,云嘗以為言,未之納也。后與王茂同入臥內(nèi),云又諫曰
- 聊齋志異原文:樂云鶴、夏平子,二人少同里,長同齋,相交莫逆。夏少慧,十歲知名。樂虛心事之,夏亦相規(guī)不倦,樂文思日進(jìn),由是名并著。無何,夏連疫
- 《兩小兒辯日》文言文賞析孔子?xùn)|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yuǎn)也?!币粌阂匀粘醭鲞h(yuǎn),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
- 《石崇與王榿爭豪》文言文閱讀石崇與王榿爭豪石崇與王愷爭豪①,并窮綺麗以飾輿服。武帝,愷之甥也②,每助愷。嘗以一珊瑚樹高二尺許賜愷,枝柯扶疏,
- 周瑄,字廷玉,陽曲人。由鄉(xiāng)舉入國學(xué)。正統(tǒng)中,除刑部主事,善治獄。十三年遷員外郎。明年,帝北征。郎中當(dāng)扈從者多托疾,瑄請行。六師覆沒,瑄被創(chuàng)歸
- 孫碭,字德璉,吳郡吳人也。少倜儻,好謀略,博涉經(jīng)史,尤便書翰。王僧辯之討侯景也,王琳為前軍,琳與碭同門,乃表薦為戎昭將軍、宜都太守,仍從僧辯
- 新唐書原文:楊憑,字虛受,一字嗣仁,虢州弘農(nóng)人。少孤,其母訓(xùn)道有方。長善文辭,與弟凝、凌皆有名。大歷中,踵擢進(jìn)士第,時號“三楊”。憑重交游,
- 為學(xué)文言文帶翻譯導(dǎo)語: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只有立下了目標(biāo),努力去實現(xiàn),才會獲得成功。主觀努力是成敗的關(guān)鍵。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為學(xué)文言文
- 陸以湘原文:太平崔默庵醫(yī)多神驗,有一少年新娶,未幾出痘,遍身皆腫,頭面如斗,諸醫(yī)束手,延默庵診之。默庵診癥,茍不得其情,必相對數(shù)日沉思,反復(fù)
- 學(xué)好文言文三方法一文學(xué)好文言文三方法一文,供大家參考使用:高一語文學(xué)法:學(xué)好文言文三方法一、熟讀成誦宋代朱熹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
- 與馮君書文言文臘月十八,友馬小二家殺豚筵席刨豬湯而誠迓好 * 于其雅舍中,余非其 * ,然余于內(nèi)。晚宴之上,引友小二之薦,余始識汝。余與汝未同席
- 絳侯周勃世家的文言文練習(xí)以及答案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問題。(共20分,1-4題每題各5分,第5題8分)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邊。
- 《吏道》文言文原文及翻譯原文:與人主共理天下者,吏而已。內(nèi)九卿、百執(zhí)事,外刺史、縣令,其次為佐,為史,為胥徒。若是者,貴賤不同,均吏也。古者
- 鼠作人語楊勸農(nóng)春卿夜讀書,有鼠出躍書幾⑴上,忽投膏罐中。楊子取一方木覆⑵之,隨突⑶以⑷出,環(huán)書冊走不輟,作人語曰:“油著!油著!”楊笑起曰:
- 《傅弈》文言文閱讀傅弈傅弈,相州鄴人也。尤曉天文歷數(shù)。隋開皇中,以儀曹事漢王諒,及諒舉兵,謂弈曰:今茲熒惑①入井,是何祥也?弈對曰:不為怪異
- 歐陽修原文:予友蘇子美①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遺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錄之,以為十卷。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歸之,而告于公曰:“斯
- 高山流水文言文翻譯及閱讀高山流水是古代一個傳說,下面是高山流水文言文翻譯及閱讀,歡迎參考閱讀!高山流水原文伯牙子①鼓琴,其友鐘子期②聽之,方
- 《老子德經(jīng)第七十章》文言文翻譯及評析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
- 蔡時鼎,字臺甫,漳浦人。萬歷二年進(jìn)士。歷知桐鄉(xiāng)、元城,為治清嚴(yán)。征授御史。太和山提督中官田玉兼分守事,時鼎言不可,并及玉不法狀。御史丁此呂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