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衛(wèi)綰列傳》閱讀答案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1-13 16:11:51
建陵侯衛(wèi)綰者,代大陵人也。綰以戲車為郎,事文帝,功次遷為中郎將,醇謹無他。孝景為太 子時,召上左右飲,而綰稱病不行。文帝且崩時,屬孝景曰:“綰長者,善遇之?!奔拔牡郾?,景帝立, 歲余不噍呵①綰,綰日以謹力。
⑵景帝幸.上林,詔中郎將參乘,還而問曰:“君知所以得參乘乎?”綰曰:“臣從車士幸得以功次遷為中郎將,不自知也。”上問曰:“吾為太子時召君,君不肯來,何也?”對曰:“死罪,實病?!鄙腺n之
劍。綰曰:“先帝賜臣劍凡六,劍,不敢奉詔?!鄙显唬骸皠?,人之所施易②,獨至今乎?”綰曰:“具在?!鄙鲜谷×鶆Γ瑒ι惺?,未嘗服也。郎官有譴,常蒙其罪,不與他將爭;有功,常讓他將。上以為廉, 忠實無他腸,乃拜綰為河間王太傅。吳楚反,詔綰為將,將河間兵擊吳楚,有功,拜為中尉。三歲, 以軍功,孝景前六年中封綰為建陵侯。
⑶其明年,上廢太子,誅栗卿之屬。上以為綰長者,不忍,乃賜綰告歸,而使郅都治捕栗氏。既已上立膠東王為太子召綰拜為太子太傅久之遷為御史大夫。五歲,代桃侯舍為丞相,朝奏事如職所奏。 然自初官以至丞相,終無可言。天子以為敦厚,可相少主,尊寵之,賞賜甚多。
⑷為丞相三歲,景帝崩,武帝立。建元年中,丞相以景帝疾時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職,免之。其后綰卒,子信代。坐酎金③失侯。
⑸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其建陵之謂邪?是以其教不肅而成,不嚴而治。然斯可謂篤行君子矣?!?br/>(節(jié)選自《史記?衛(wèi)綰列傳》) [注]①噍呵:斥責。②施易:變賣以換錢財。③酎金:古代諸侯向皇帝交納的貢金,作祭祀用。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既已/上立膠東王/為太子召綰/拜為太子太傅/久之/遷為御史大夫
B.既已/上立膠東王/為太子召綰/拜為太子太傅久之/遷為御史大夫
C.既已/上立膠東王為太子/召綰/拜為太子太傅/久之/遷為御史大夫
D.既已/上立膠東王為太子/召綰/拜為太子/太傅久之/遷為御史大夫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文帝且崩.時 崩:古代帝王或王后死。
B. 景帝幸.上林 幸:指皇帝到某處。
C. 詔中郎將參.乘. 參乘:古時乘車,坐在車右擔任警衛(wèi)。
D. 遷.為御史大夫 遷:古代稱調動官職,一般指降職。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衛(wèi)綰歷任文、景、武三朝,為人謹慎。文帝時,有一次太子召請文帝左右近臣宴飲,綰以生病 為由推辭。景帝即位后,一年多沒有斥責過他。
B.衛(wèi)綰為官清廉,為人忠實寬厚。別人拿寶劍換取錢財,而他卻把先帝賜的六把寶劍保存完好;有郎官責備他,他也甘愿蒙受他人的責備,不與人爭辯;有了功勞,常讓給他人。
C.衛(wèi)綰敦厚少言。他曾做太子太傅,后來代替桃侯舍做了丞相,他在朝廷上奏事,只舉職分內例行的事上奏。
D.司馬遷評價衛(wèi)綰,說他為政雖不整肅卻能成功,雖不苛嚴卻能安定,啟示后世人臣,為政應當注意從衛(wèi)身上吸取經(jīng)驗教訓。
7.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 分)
(1) 文帝且崩時,屬孝景曰:“綰長者,善遇之。”(5 分)
(2) 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其建陵之謂邪? (5 分)
參考答案
4. C
5. D 遷,一般指升職。
6. B
7. (1)文帝將要駕崩時(或臨終前),囑咐孝景帝說:“衛(wèi)綰是個忠厚老實的人,你要好好對待他。”
(2)孔子有句話說‘君子要在言語上遲鈍一些,而在行動上要敏捷’,這大概是在說建陵這樣的人吧?
【參考譯文】
建陵侯衛(wèi)綰是代郡大陵人。衛(wèi)綰依靠在車技上的本事,當上了郎官,侍奉孝文帝,不斷立功依次升遷為中郎將,為人忠厚謹慎而沒有其他的才能。孝景帝做太子的時候,召請皇上的左右近臣喝酒,而衛(wèi)綰卻稱病沒有前去。文帝臨終時,囑咐孝景帝說:“衛(wèi)綰是個忠厚的人,一定要好好地待他?!钡鹊轿牡垴{崩,景帝即位,在一年多的時間里也沒有呵責過衛(wèi)綰,而衛(wèi)綰每天都謹慎盡力。
景帝游幸上林苑,詔令中郎將衛(wèi)綰陪同乘車,景帝回來時問道:“你知道為什么能和我同乘一輛馬車嗎?”衛(wèi)綰說:“微臣從一個駕車的士卒有幸得以依靠功勞逐步升遷為中郎將,我自己不知是什么緣故?!被噬蠁柕溃骸拔以谧鎏拥臅r候,曾召你來喝酒,你卻不肯來,為什么呢?”衛(wèi)綰回答說:“真是罪該萬死,我實在是有病在身?!被噬腺n他一把寶劍,他說:“先帝賜給我的寶劍已有六把,我不敢再接受陛下的賞賜?!被噬险f:“寶劍這種東西,大家常拿它來交換買賣,難道你還保存至今嗎?”衛(wèi)綰說: “都還在?!被噬吓伤砟橇褜殑?,寶劍都還裝在劍鞘之中,不曾佩帶過。郎官犯了過錯,衛(wèi)綰經(jīng)常代替承擔罪責,不和其他的郎官爭執(zhí);有了功勞,也往往推讓給其他郎官?;噬险J為他品性端正,忠厚老實而沒有其他的心眼,于是任命他為河間王的太傅。吳楚七國zao6*反的時候,皇上任命衛(wèi)綰擔任將軍,率領河間的軍隊去討伐叛軍立下功勞,被任命為中尉。三年之后,因為建立了軍功,在孝景帝前元六年,被封為建陵侯。
第二年,皇上廢黜了太子,誅殺栗卿等人?;噬险J為衛(wèi)綰是個忠厚的人,不忍心讓他去辦,于是賜他告退還家,而派郅都去搜捕處置栗家的人。這個案子辦完以后,皇上立膠東王為太子,召回衛(wèi)綰,任命他為太子太傅。過了許久,升任他為御史大夫。五年之后,接替桃侯劉舍擔任丞相,他在朝廷上奏事,只舉職分內例行之事上奏。但是從開始做官直到位居丞相,始終沒有提出過什么議論?;噬险J為他敦厚老成,可以輔佐年少的太子,對他很尊重和寵信,賞賜很多。
他做了三年的丞相,景帝駕崩,武帝即位。建元年間,丞相因為在景帝臥病時各官署的囚犯大多是無辜受到牽連的,被認為不夠稱職,所以被免除了官職。此后衛(wèi)綰去世,他的兒子衛(wèi)信繼承爵位,因犯在宗廟祭祀時獻金助祭(不合要求)的罪失去侯位。
太史公說: “孔子有句話說‘君子要在言語上遲鈍一些,而在行動上要敏捷’,這大概是在說建陵這樣的人吧?因此,他們的教化不用整肅就能成功,不用苛嚴就能安定。他們可以說是品行敦厚的君子啊!”
關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呂震,字克聲,臨潼人。洪武十九年以鄉(xiāng)舉入太學。時命太學生出稽郡邑壤地,以均貢賦。震承檄之兩浙,還奏稱旨,擢山東按察司試僉事。入為戶部主事,遷
- 高考文言文閱讀不少考生對于文言文閱讀的認知往往存在偏差:有些考生認為該部分主要靠日常積累,方法性較弱,只需要通過題海戰(zhàn)術進行訓練。而有些考生
- 新唐書原文:王及善,洺州邯鄲人。父君愕,有沉謀。高祖入關,率軍與君廓偕來,拜君愕大將軍,封新興縣公,累遷左武衛(wèi)將軍。從太宗征遼,領左屯營兵,
- 上海高中必修文言文1、《沁園春長沙》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gě)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
- 文言文閱讀《疑人竊履》題目(四)疑人竊履(8分)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竊友人之履以歸,楚人不知也。適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竊履進
-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周書·柳慶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原文:柳慶字更興,解人也。五世祖恭,仕后趙,為河東郡守。父僧習,齊奉朝請。慶幼聰敏,有器重。博涉群書,不治章
- 世說新語原文:客問樂令“旨不至”者,樂亦不復剖析文句,直以麈尾柄確幾曰:“至不?”客曰:“至?!睒芬蛴峙e麈尾曰:“若至者,那得去?”于是客乃
- 彭韶字鳳儀文言文翻譯導語:文言文是以古漢語為基礎經(jīng)過加工的書面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彭韶字鳳儀文言文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彭韶,字鳳儀,莆
- 清史稿原文:李星沅,字石梧,湖南湘陰人。道光十二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十五年,督廣東學政?;浭慷嘟≡A,檄通省籍諸生之干訟者,牒報治之,士
- 初中語文文言文一詞多義參考(按音序排列)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養(yǎng)(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質之卑) 2、身份低
- 文言文《精衛(wèi)填?!吩募胺g作者:佚名又北二百里,曰發(fā)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wèi)”,其鳴自詨。是炎
- 鄭谷《菊》文言文翻譯《菊》是詩人鄭谷的一首詠物詩,以下是小編準備的鄭谷《菊》文言文翻譯,歡迎參考!鄭谷《菊》文言文翻譯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
- 戰(zhàn)國策原文:龐蔥與太子質于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薄岸搜允杏谢ⅲ跣胖??”王曰:“寡人疑之矣?!薄叭?/div>與陳給事書韓愈 【原文】愈再拜1:愈之獲見于閣下有年矣。始者亦嘗辱一言之譽。貧賤也,衣食于奔走,不得朝夕《蘇秦以連橫說秦》是《戰(zhàn)國策》中的名篇,主要講述了戰(zhàn)國時期,著名說客蘇秦見秦王時獻連橫之策,秦王沒有采納,于是蘇秦發(fā)奮學習縱橫之術、終于成功新唐書新唐書《呂元膺傳》原文:呂元膺,字景夫,鄆州東平人。姿儀瑰秀,有器識。始游京師,謁故宰相齊映,映嘆曰:“吾不及識婁、郝,殆斯人類乎!”何陋軒記[明]王守仁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為陋??鬃釉唬骸熬泳又温??”守仁以罪謫龍場 ,龍場古夷蔡之外,于今為要綏 ,胡 應 炎 傳高 啟胡應炎,常之晉陵人。父聰淮南節(jié)度使計議官。元丞相伯顏南伐,師次常境,知府王洙遁,朝廷以姚訔知府事,訔見應炎喜曰:“得君,貽華亭諸親友詩序(明)何良俊余旅寓留都,故鄉(xiāng)諸親友每有來訊,即諷余南歸。嘗聞昔人以軒冕為桎梏。夫軒冕者本榮身之具也,然不免于牽曳,由達情任性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