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城自處士征為諫議大夫,拜官不辭”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12-13 05:00:22
(德宗貞元十一年,春,二月)初,陽城自處士①征為諫議大夫,拜官不辭。未至京師,人皆想望風采,曰:“城必諫諍,死職下?!奔爸?,諸諫官紛紛言事細碎,天子益厭苦之。而城方與二弟及客日夜痛飲,人莫能窺其際,皆以為虛得名耳。前進士河南韓愈作《爭臣論》以譏之,城亦不以屑意。有欲造城而問者,城揣知其意,輒強與酒??突驎r先醉仆席上,城或時先醉臥客懷中,不能聽客語。及陸贄②等坐貶,上怒未解,中外惴恐,以為罪且不測,無敢救者。城聞而起曰:“不可令天子信用奸臣,殺無罪人。”即帥拾遺王仲舒、歸登、右補闕熊執(zhí)易、崔邠等守延英門,上疏論延齡奸佞,贄等無罪。上大怒,欲加城等罪。太子為之營救,上意乃解,令宰相諭遣之。于是金吾將軍張萬福聞諫官伏閣諫,趨往至延英門,大言賀曰:“朝廷有直臣,天下必太平矣!”遂遍拜城與仲舒等,已而連呼“太平萬歲!太平萬歲!”萬福,武人,年八十余,自此名重天下。時朝夕相延齡,陽城曰:“脫以延齡為相,城當取白麻壞之,慟哭于庭?!庇欣罘闭?,泌之子也,城盡疏延齡過惡,欲密論之,以繁故人子,使之繕寫,繁徑以告延齡。延齡先詣上,一一自解。疏入,上以為妄,不之省。秋七月丙寅朔,陽城改國子司業(yè),坐③言裴延齡故也。
(貞元十四年,九月)太學生薛約師事司業(yè)陽城,坐言事,徙連州,城送之郊外。上以城黨罪人,左遷城道州刺史。城治民如治家,州之賦稅不登,觀察使數(shù)加誚讓,城自署其考曰:“撫字④心勞,征科政拙,考下下?!庇^察使遣判官督其賦,至州,城先自囚于獄。判官大驚,馳入,謁城于獄曰:“使君何罪!某奉命候安否耳?!绷粢欢瘴慈?,城不復歸。館門外有故門扇橫地,城晝夜坐臥其上,判官不自安,辭去。其后又遣他判官往按之,他判官載妻子中道逸去。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卷二百三十五)
[注]①[處士]未做官的士人。 ②[陸贄]唐代政治家,文學家。貞元八年(792年)出任宰相,兩年后因反對由德宗所寵信的裴延齡掌管財賦,被貶充忠州(今重慶忠縣)別駕(州主管官的佐吏)。 ③[坐]由……而獲罪。 ④[撫字]撫育愛護。
9.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有欲造城而問者 造:拜訪
B.陽城自處士征為諫議大夫 征:征召
C.不可令天子信用奸臣 信:信任
D.脫以延齡為相 脫:或許
10.下列各組語句中,全都直接表現(xiàn)陽城勇于勸諫的一組是( )
①城必諫諍,死職下 ②不可令天子信用奸臣,殺無罪人
③上疏論延齡奸佞,贄等無罪 ④上大怒,欲加城等罪
⑤城當取白麻壞之,慟哭于庭 ⑥左遷城道州刺史
A.②③⑤ B.③④⑥ C. ①②⑥ D. ①④⑤
11.下列對文意有關內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當唐德宗要罷免正直的陸贄、重用奸佞的裴延齡時,陽城不顧皇帝的盛怒,上疏論延齡奸佞、申明陸贄等人無罪,結果得罪了皇帝,為他最終被貶為國子司業(yè)埋下了伏筆。
B.陽城初征為諫議大夫時,因沉湎于酒而沒有做好諫議工作,人們都認為陽城是虛得清名,韓愈因此寫文章譏諷他。這是為后文寫陽城為陸贄之事死諫作鋪墊。
C.文章末段寫了陽城的一件軼事,這件軼事寫得生動有趣,細節(jié)描寫尤為成功,如他自署考語“撫字心勞,征科政拙,考下下”,富有戲劇性。
D.陽城任地方官時,州中的賦稅收不上,觀察使派判官他的任所道州督課稅賦,他則先把自己關進了監(jiān)獄。行文著墨不多,稱許之意,則暗含其中。
12.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9分)
(1)太子為之營救,上意乃解,令宰相諭譴之。(3分)
(2)疏入,上以為妄,不之省。(3分)
(3)判官大驚,馳入,謁城于獄曰:“使君何罪!某奉命候安否耳。”(3分)
參考答案
9.D(脫:倘若。)
10.A(①寫人們對陽城的預測,側面表現(xiàn)其勇于勸諫;④敘述陽城率人勸諫惹怒德宗,但不是直接表現(xiàn)其勇于勸諫;⑥寫陽城被貶的情況。)
11.B “因沉湎于酒而沒有做好諫議工作”有誤,是陽城不愿像其他諫官那樣“言事細碎” ,要諫則諫大事。
12.(1)太子為此而出面營救,德宗的態(tài)度才緩和下,叫宰相宣旨讓他們(放寬心)離去。(“解”“諭”各1分,大意1分。)
(2)待到奏章送入內廷,德宗認為這是荒謬的,便不再審察了。(“妄”1分,“不之省”賓語前置句式1分,大意1分。)
(3)判官很吃驚,急奔進去,在監(jiān)獄中拜見陽城說:“您有什么罪過!我是接受命令前問候您安康與否的啊?!保ā爸]”“候”各1分,大意1分。)
【參考譯文】
(德宗貞元十一年,春季二月,)當初,陽城由未做官的士人被征召為諫議大夫,他對任命的官職并不推辭。(陽城)還沒有到京城,人們便思慕他的風采,都說:“陽城肯定會直言規(guī)諫,以死效忠職守。”等到(陽城)朝廷以后,諫官們進諫政事時紛紛講些細小瑣碎的事情,德宗愈加厭煩不堪。然而,陽城卻與自己的兩個弟弟以及賓客日夜開懷飲酒,人們對他摸不著邊際,都認為他是虛有其名罷了。前科進士河南人韓愈寫了一篇《爭臣論》譏諷他,陽城也并不介意。有人打算前去質問陽城,陽城揣度到人的用意,總是強勸人與他飲酒,有時客人先醉倒在酒席上,有時陽城先醉躺在客人的懷抱中,不能聽客人講話了。到了陸贄等人獲罪貶了官,德宗的怒氣仍未消散,朝廷內外恐懼不安,都認為接下對他追加的罪罰將是難以預計的,沒有人敢去營救。陽城聽到后奮起說道:“不能讓天子信任和重用奸臣,殺害沒有罪過的人?!彼敿磶ьI拾遺王仲舒、歸登及右補闕熊執(zhí)易、崔邠等人在延英門守候著,上奏疏章,論說裴延齡xie6*惡諂諛,而陸贄等人沒有罪。德宗大怒,準備將陽城等人治罪。太子為此而出面營救,德宗的態(tài)度才緩和下,叫宰相宣旨讓他們(放寬心)離去。當此時金吾將軍張萬福聽說諫官跪在延英殿閣進諫,便快步前往延英門,大聲祝賀道:“朝廷有直言的臣下,天下肯定要太平了!”于是,他逐一拜謝陽城與王仲舒等人,隨即連聲大呼“太平萬歲!太平萬歲!”張萬福是一員武將,有八十多歲了,自此以后(張萬福的)名聲便為天下推重了。當時隨時都有任命裴延齡為宰相的可能,陽城說:“倘若讓裴延齡出任宰相,我就會將任命他的白麻詔書拿毀掉,還要在朝廷上痛哭一場?!庇袀€叫李繁的人,是李泌的兒子,陽城竭力梳理裴延齡的全部過失與罪惡,想秘密彈劾他,因李繁是舊友的兒子,便讓他謄抄疏章,李繁卻徑直將此事告訴了裴延齡。裴延齡事先到德宗那里逐條自行解釋,待到奏章送入內廷,德宗認為這是荒謬的,便不再審察了。秋季七月丙寅日初一這天,陽城被改任為國子司業(yè),這是由于他上疏彈劾裴延齡而獲罪的緣故。
(貞元十四年,九月,)太學生薛約以師長之禮對待國子司業(yè)陽城,因言事獲罪,遷徙連州,陽城把他送到郊野以外。德宗認為陽城與有罪之人結黨,將陽城降職為道州刺史。陽城治理百姓如同對待家人一般,州中的賦稅收不上,觀察使有好幾次加以譴責,于是陽城自行題寫他的任官考核成績道:“撫育愛護(百姓)心神為之勞瘁,征收科稅的政績低劣,考核成績下下等。“觀察使派遣判官督促他征稅,判官到道州時,陽城事先已經(jīng)將自己囚禁在監(jiān)獄中了。判官大驚,急奔進去,在監(jiān)獄中拜見陽城說:“您有什么罪過!我是接受命令前問候您安康與否的啊。”判官逗留了一兩天還沒有離去,陽城便不回家。判官下榻的館舍門外有一塊舊門扇橫放在地上,陽城就日夜坐臥在門扇上,判官感到不安,便辭別而去了。此后,觀察使又派遣另外一個判官前往按察陽城,這個判官卻乘車載著妻子兒女在中途逃跑了。
關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八年級語文第一學期的文言文復習的沖刺卷班別 學號 姓名《三 峽》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
- 《山雞與鳳凰》原文楚人有擔山雞②者,路人問曰:“何鳥也?”擔者欺之曰:“鳳皇也!”路人曰:“我聞鳳皇久矣,今真見之,汝賣之乎?’乃酬千金,弗
- 高中語文文言文中“而”字有幾種用法高中語文文言文中“而”字有幾種用法。高中語文文言文中“而”字主要有以下幾種詞性,分別是連詞、代詞用,在各課
- 卜天璋,字君璋,洛陽人。幼穎悟,長負直氣。讀書史,識大體。至元中,為南京府史。時河北饑民數(shù)萬人,集黃河上欲南徙。有詔,令民復業(yè),勿渡,眾洶洶
- 孔雀東南飛的文言文古人詩以鳥獸草木起興,并非隨意為之。以《孔雀東南飛》中“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言,應有烘托、渲染氣氛的功用及象征意蘊。它
- 顧亭林居家恒服布衣,附身者無寸縷之絲,當著《音學五書》時,《詩本音》卷二稿再為鼠嚙,再為謄錄,略無慍色。有勸其翻瓦倒壁一盡其類者,顧曰:“鼠
- 《后漢書列傳烏桓鮮卑列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原文:烏桓者,本東胡也。漢初,匈奴冒頓滅其國,余類保烏桓山,因以為號焉。俗善騎射,弋獵禽獸為事。隨
- 幽默有趣的文言文“鄉(xiāng)野之書已罄稔,羅氏遂遍尋奇書佚志,終得‘知音’‘故事會’二篇,手不釋卷,反復把玩,引為經(jīng)典。”朋友傳來一段古文,并神秘告
- 新唐書原文:蘇颋,字廷碩,弱敏悟,一覽至千言,輒覆誦。第進士,調烏程尉。武后封嵩高,舉賢良方正異等,除左司御率府冑曹參軍。吏部侍郎馬載曰:“
- 漢書原文:馮奉世,字子明,上黨潞人也,徙杜陵。漢興,至武帝末,奉世以良家子選為郎。本始中,從軍擊匈奴。軍罷,復為郎。是時,西域諸國新輯,漢方
- 宋史原文:李蘩,字清叔,崇慶晉原人。第進士,為隆州判官,攝綿州。歲侵,出義倉谷賤糶之,而以錢貸下戶,又聽民以茅秸易米,作粥及褚衣,親衣食之,
- 李通,字次元,南陽宛人也。父守,身長九尺,為人嚴毅。初事劉歆,為王莽宗卿師。通亦為五威將軍從事,出補巫丞①,有能名。莽末,百姓愁怨,通素聞守
- 《舊唐書·殷侑傳》文言文閱讀殷侑,陳郡人。侑為兒童時,勵志力學。及長,通經(jīng)。貞元末,以《五經(jīng)》登第,精于歷代沿革禮。元和中,累為太常博士。時
- 呂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端少敏悟好學。歷國子主簿、太仆寺丞、秘書郎、直弘文館,換著作佐郎、直史館。為政清簡,遠人便之。會秦王廷美尹京,召拜
- 李勉傳文言文閱讀李勉,字玄卿,鄭王元懿曾孫也。勉幼勤經(jīng)史,長而沉雅清峻,宗于虛玄,以近屬陪位,累授開封尉。時升平日久,且汴州水陸所湊,邑居龐
- 耶律安摶,父迭里,幼多疾。神冊六年,為惕隱,從太祖將龍軍討阻卜、黨項有功。天贊三年,為南院夷離堇①,征渤海,攻忽汗城,俘斬甚眾。太祖崩,淳欽
- 《本經(jīng)陰符七術實意法騰蛇》文言文閱讀《本經(jīng)陰符七術?實意法騰蛇》作者:鬼谷子(王詡)實意者,氣之慮也。心欲安靜,慮欲深遠;心安靜則神策生,慮
- 崔衍,字著,深州安平人。父倫,字敘。倫寶應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虜背約留二歲執(zhí)倫至涇州逼為書約城中降倫不從更囚邏娑城閱六歲終不屈,乃許還?! ⊙?/div>顧眾,字長始,吳郡吳人。父秘,交州刺史,有文武才干。眾出后伯父,早終,事伯母以孝聞。及帝踐阼,大將軍王敦請為從事中郎。會詔除鄱陽太守,加廣武為文言文學的全文翻譯《為學》 本文選自《白鶴堂文稿》,原題為《為學一首示子侄》。為文言文學的全文翻譯,我們來看看下文?!驹摹刻煜率掠须y易乎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