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譚學謳》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2-05 15:50:41
薛譚學謳
薛譚學謳于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于郊衢,撫節(jié)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云。薛譚乃謝,求反,終身不敢言歸。
(選自《列子·湯問》)
閱讀練習
1.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響遏行云。
答案:①阻止 ②停止
2.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用法、意義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B.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C.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也相同 D.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也不同
答案:A
3.翻譯:譚乃高壓求反。
譯文: 薛譚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來(繼續(xù)學習)。
4. 薛譚身上有無可取之處?如果有,是什么?
答:有。他那知錯就改、變驕傲為虛心的態(tài)度。
5. 薛潭為何“辭歸”,又為何“求反”?
答:“自謂盡之,遂辭歸”
自知遠遜師父,乃求反。
6.這個故事給你以怎樣的啟示?
答:學習應虛心,不能淺嘗輒止。
7.薛譚為什么要回家?
答:他以為自己已經學完了秦青的技藝,再也沒什么可學的了。
譯文
薛譚向秦青學習唱歌,還沒有學盡秦青的技藝,就以為學盡了,于是就告辭回去。秦青沒有勸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給他餞行,秦青打著節(jié)拍,高唱悲歌。歌聲振動了林木,那音響止住了行云。薛譚于是向秦青道歉,想要回來繼續(xù)學習。從此以后,他一輩子也不敢再說要回去。
注釋
薛xue譚tan、秦青:傳說中秦國兩名善于唱歌的人。
(1)謳(ōu):徒歌(無伴奏)歌唱。這里指唱歌。
(2)于:向。
(3)窮:盡、完,用完。這里指學完。
(4)技:本領。
(5)謂:以為,認為,自認為。
(6)盡:學盡,學完。
(7)遂:于是,就。
(8)之:代詞,指代上句中的秦青之技 。
(9)辭:告辭,告別。
(10)歸:回去,回家。
啟示
這篇古文告訴人們學習是永無止境的,千萬不可有成功就驕傲自滿的心態(tài),不要淺嘗輒止的學習,學習必須虛心、持之以恒。犯錯誤不要緊,知錯就改才是最重要的。
不要因為有一點皮毛知識就驕傲自滿,要努力刻苦地學習,超越自我。因為學海無涯,永遠精進。
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要虛心求教,要沒有止盡地學下去。不能驕傲自大,要知錯就改。
這個故事說明了學習必須虛心,持之以恒,不能驕傲自滿。同時這里也給我們以啟示:一方面可以說恰當的正面教育可收到很好的效果。道理是從實際生活中抽象出來的,當反過來用它來指導學生實際時,就應具體化、形象化,教師的引導也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針對往往容易產生自滿的同學,這樣的導向往往能使其看到別人身上的閃光點,使其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讓其真正懂得如何做到全面發(fā)展,以及如何才能真正成為“四有人才”,進而激勵他們銳意進取的可貴精神。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眾號:詞典網,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強項令 選自《后漢書》 [董宣]特征為洛陽令。時湖陽公主蒼頭白日 * ,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驂乘。宣于夏門
-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庇讶吮闩骸?/div>指導學生用評點法閱讀文言文評點是我國傳統的做讀書筆記的方法。評,即評論。這種評論是對文章的思想內容和寫作方法上的要點以及用詞造句方面的特點用左傳原文:子產相鄭伯以如晉。晉侯以我喪故,未之見也。子產使盡壞其館之垣而納車馬焉。士文伯讓之,曰:“敝邑以政刑之不修,寇盜充斥,無若諸侯之屬買櫝還珠文言文原文及翻譯買櫝還珠比喻的是沒有眼力,取舍不當,但你知道嗎?買櫝還珠是個暗含哲理的古代典故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買櫝還珠文言文原文高中文言文閱讀的方法總結一.《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與《考試說明》分析《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與《考試說明》在“能閱讀淺易文言文”這一總的要求之下,鞭打之德的文言文翻譯《鞭打之德》主要說明曹祥是個不畏豪強,愛民如子的好官。下面是關于鞭打之德的文言文翻譯的內容,歡迎閱讀!原文:鞭打之德〔明高考語文文言文虛詞也的用法知識梳理(一)句末語氣詞1.表示判斷語氣。①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鄒忌諷齊王納諫》)②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文言文翻譯常犯錯誤歸納文言文翻譯常犯以下錯誤:一、錯譯。主要表現在實詞、虛詞和句式的運用方面。1.譯錯詞義。混淆實詞的古今意義和詞類活用規(guī)律文言文原文加翻譯文言文是語文考試里的必考內容,下面就讓小編給你介紹文言文原文加翻譯,歡迎閱讀!文言文原文加翻譯傳是樓記文言文原文昆山徐健庵先姜才,濠州人。貌短悍。少被掠入河朔,稍長亡歸,隸淮南兵廬,以善戰(zhàn)名,然以來歸人不得大官,為通州副都統。時淮多健將,然驍雄無逾才。才知兵,善騎蘇轍武昌九曲亭記[1] [宋] 蘇轍 子瞻遷于齊安[2],廬于江上[3]。 齊安無名山,而江之南武昌文言文《左傳》復習要點文言文基本篇目復習要點(5) 《左傳》一、文學常識本文選自《左傳》,《左傳》相傳是春秋時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據魯史寫編年《金史·高楨傳》文言文原文及譯文原文:高楨,遼陽渤海人。五世祖牟翰仕遼,官至太師。楨少好學,嘗業(yè)進士。斡魯討高永昌,已下沈州,永昌懼,偽送款江革傳文言文原文翻譯江革傳原文江革字休映,濟陽考城人也。革幼而聰敏,六歲便解屬文。九歲丁父艱,與弟觀同生,少孤貧,自相訓勖,讀書精力不倦。十南史何遠傳文言文原文及譯文原文:何遠字義方,東海郯城人,武帝踐阼,為后軍鄱陽王恢錄事參軍。遠與恢素善,在府盡其志力,知無不為,恢亦推心仗之,令狐熙,字長熙,敦煌人也,代為西州豪右。熙性嚴重,有雅量,雖在私室,終日儼然。不妄通賓客,凡所交結,必一時名士。博覽群書,尤明《三禮》;善騎年羹堯鎮(zhèn)西安【原文】年羹堯①鎮(zhèn)西安時,廣求天下才士,厚養(yǎng)幕中。蔣衡應聘而往,年甚愛其才……年征青海日,營次,忽傳令云:“明日進兵,人各攜板一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公被狐白之裘,坐堂側陛。晏子入見,立有間。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标套訉υ唬骸疤觳缓酰俊惫?。晏子曰: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