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黃《了凡四訓(xùn)》“壬辰歲,予入覲,晤夏建所”閱讀答案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6-03 14:36:57
壬辰歲,予入覲,晤夏建所,見其人氣虛意下,謙光逼人,歸而告友人曰:“凡天將發(fā)斯人也,未發(fā)其福,先發(fā)其慧;此慧一發(fā),則浮者自實,肆者自斂;建所溫良若此,天啟之矣。”及開榜,果中式。
江陰張畏巖,積學(xué)工文,有聲藝林。甲午,南京鄉(xiāng)試,寓一寺中,揭曉無名,大罵試官,以為瞇目。時有一道者,在旁微笑,張遽移怒道者。道者曰:“相公文必不佳?!睆埮唬骸叭瓴灰娢椅?,烏知不佳?”道者曰:“聞作文,貴心氣和平,今聽公罵詈,不平甚矣,文安得工?”
張不覺屈服,因就而請教焉。道者曰:“中全要命;命不該中,文雖工,無益也。須自己做個轉(zhuǎn)變?!睆堅唬骸凹仁敲?,如何轉(zhuǎn)變?”道者曰:“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廣積陰德,何福不可求哉?”張曰:“我貧士,何能為?”道者曰:“善事陰功,皆由心造,常存此心,功德無量,且如謙虛一節(jié),并不費錢,你如何不自反而罵試官乎?”
張由此折節(jié)自持,善日加修,德日加厚……是科果中一百五十名。
由此觀之,舉頭三尺,決有神明;趨吉避兇,斷然由我。須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虛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時時憐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氣盈者,必非遠器,縱發(fā)亦無受用。稍有識見之士,必不忍自狹其量,而自拒其福也。況謙則受教有地,而取善無窮,尤修業(yè)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古語云:“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貴者,必得富貴?!比酥兄?,如樹之有根,立定此志,須念念謙虛,塵塵方便,自然感動天地,而造福由我。
選自《了凡四訓(xùn)》
注:作者為明代袁黃,字坤儀,后改名了凡,作于六十九歲,全文分四個部分。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講述了改變命運的過程。原本為教訓(xùn)自己的兒子,故取名《訓(xùn)子文》;后為啟迪世人,遂改今名。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凡天將發(fā)斯人也 發(fā):啟發(fā)
B.江陰張畏巖,積學(xué)工文 工:精巧
C.今聽公罵詈,不平甚矣 詈: 罵
D.而取善無窮窮:貧困
5、從下列句子中找出人物言行表現(xiàn)能直接表明其具有“受福之基”的一組是( )(3分)
①其人氣虛意下,謙光逼人
②大罵試官,以為瞇目
③因就而請教焉
④我貧士,何能為
⑤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
⑥折節(jié)自持,善日加修,德日加厚
A.①②⑤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③④⑤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袁了凡去見皇帝,在京城遇見了夏建所,此人非常謙虛,袁了凡認為夏建所的智慧已被開啟,上天一定會賜予他福氣,后來夏建所果然考中。
B.江陰張畏巖文章寫得很好,在學(xué)術(shù)界很有聲譽??荚嚱視院?,他沒有考中,于是就罵考官不長眼睛,旁邊有一位道長開導(dǎo)他,他沒有向道長發(fā)怒,立刻虛心接受了道長的意見。
C.舉頭三尺有神明。一個人要心存善心,制止自己不正當?shù)男袨?。無論在什么地方,對什么人,都能夠遷就一點、委屈一點自己,這就會感動上天,得到福祉。
D.人在哪個方面立下志向,就會在哪個方面取得成就。人之有志,如同樹之有根,立定此志,并且謙虛,方便別人,自然會感動天地,得到福氣。
7、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此慧一發(fā),則浮者自實,肆者自斂。(5分)
(2)況謙則受教有地,而取善無窮,尤修業(yè)者所必不可少者也。(5分)
參考答案
4.D(3分)(窮盡)
5.B(3分)(②⑤不能證明問題排除,④不是直接行為)
6、B(3分)(“他沒有向道長發(fā)怒,立刻虛心接受”錯誤)
7、(1)(5分)這種智慧一產(chǎn)生,那就使浮滑的人自然會變得誠實,放肆的人也就自動收斂了。(“浮”“ 實”“ 肆”“ 斂”各1分,句意1分)
(2)(5分)況且謙虛的人,他還有地方可以受到教導(dǎo),那么得到的善行,就沒有窮盡了。尤其是讀書、做學(xué)問的人,一定所不可缺少的啊?。ā笆芙逃械亍保案F”“修業(yè)”各1分,句意2分)
參考譯文:
壬辰年我入京城去覲見皇帝,見到一位叫夏建所的讀書人,看到他的氣質(zhì),虛懷若谷,毫無一點驕傲的神氣,而且他那謙虛的光采,就像會逼近人的樣子。我回來告訴朋友說:凡是上天要使這個人發(fā)達,在沒有賜予他福氣時,一定先啟發(fā)他的智慧,這種智慧一開發(fā),那就使浮滑的人自然會變得誠實,放肆的人也就自動收斂了,建所他溫和善良到這種地步,是已開發(fā)了智慧了,上天一定要賜他的福了。等到放榜的時候,建所果然考中了。
江陰有一位讀書人。名叫張畏巖,他的學(xué)問積得很深,文章做得很好,在許多讀書人當中,很有名聲。甲午年南京鄉(xiāng)試,他借住在一處寺院里,等到放榜,榜上沒有他的名字,他不服氣,大罵考官,眼睛不清楚,看不出他的文章好。那時候有一個道士在旁微笑,張畏巖馬上就把怒火發(fā)在道士的身上。道士說:你的文章一定不好。張畏巖更加的發(fā)怒說:你沒有看到我的文章,怎么知道我寫得不好呢?道士說:我常聽人說,做文章最要緊的,是心平氣和,現(xiàn)在聽到你大罵考官,表示你的心非常不平,氣也太暴了,你的文章怎么會好呢?
張畏巖聽了道士的話,倒不覺的屈服了,因此,就轉(zhuǎn)過來向道士請教。道士說:要考zhong6*功名,全要靠命,命里不該中,文章雖好,也沒益處,仍不會考中,一定要你自己改變改變。張畏巖問道:既然是命,怎樣去改變呢?道士說:造命的權(quán),雖然在天,立命的權(quán),還是在我;只要你肯盡力去做善事,多積功德,什么福不可求得呢?張畏巖說:我是一個窮讀書人,能做什么善事呢?道士說:行善事,積功德,都是從這個心做出來的。只要常常存做善事,積功德的心,功德就無量無邊了。就像謙虛這件事,又不要花錢,你為什么不自我反省,自己工夫太淺,不能謙虛,反而罵考官不公平呢?
張畏巖聽了道士的話,從此以后就壓低一向驕傲的志向,自己很留意把持住自己,勿走錯了路,天天加功夫去修善,天天加功夫去積德。后來果然考中了第一百五十名。
從上面所講的看來,舉頭三尺高,一定有神明在監(jiān)察著人的行為。因此,利人、吉祥的事情,都應(yīng)該趕快的去做;兇險、損人的事,應(yīng)該避免,不要去做,這是可以由我自己決定的,只要我存好心,約束一切不善的行為,絲毫不得罪天地鬼神,而且還要虛心肯遷就,使得天地鬼神,時時哀憐我,才可以有福的根基,那些滿懷傲氣的人,一定不是遠大的器量,就算能發(fā)達,也不會長久地享受福報。稍有見識的人,一定不肯把自己肚量,弄得很狹窄,而自己拒絕可以得到的福,況且謙虛的人,他還有地方可以受到教導(dǎo),那么得到的善行,就沒有窮盡了。尤其是讀書、做學(xué)問的人,一定所不可缺少的??!
古人有幾句老話說:有心要求功名的,一定可以得到功名;有心要求富貴的,一定可以得到富貴。一個人有遠大的志向,就像樹有根一樣;樹有根,就會生出丫枝花葉來。人要立定了這種偉大的志向,必須在每一個念頭上,都要謙虛,即使碰到像灰塵一樣極小的事情,也要使別人方便,能夠做到這樣,自然會感動天地了。造福全在我自己。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文言文復(fù)習(xí)題目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
- 《馬說》文言文教學(xué)難句詳解祗辱于奴隸人之手?!办螅▃hǐ)同“衹”、“只”、“止”、“但”、“單”、“獨”,作為范圍副詞來看是一組同源詞。拙
- 后漢書卓茂傳文言文原文及譯文卓茂傳原文:卓茂字子康,南陽宛人也。性寬仁恭愛。鄉(xiāng)黨故舊,雖行能與茂不同,而皆愛慕欣欣焉。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
- 股市文言文中常見的意向1.冰雪以冰雪的晶瑩比喻心志的忠貞、品格的高尚。如“(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 高考文言文失分原因例題分析文言文翻譯考查學(xué)生的主觀譯釋能力,即用現(xiàn)代漢語的詞匯和語法來翻譯所提供的文言語句,要做到文通字順,簡明規(guī)范,暢達流
- 《聊齋》文言文練習(xí)于中丞成龍按①部至高郵。適巨紳家將嫁女,妝奩甚富,夜被穿窬②。席卷而去。刺史無術(shù)。公令諸門盡閉,止留一門放行人出入,吏目守
- 明史原文:楊瑄,字廷獻,豐城人。景泰五年進士。授御史。剛直尚氣節(jié)。景帝不豫,廷臣請立東宮,帝不允。瑄與同官錢璡\、樊英等約疏爭,會“奪門”事
- 《寒花葬志》文言文〔明〕歸有光【原文】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虛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婢初媵時,年十歲,垂雙鬟,曳深綠布裳。
- 高中文言文選段練習(xí)及其答案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 三國志司馬芝傳文言文閱讀題及答案司馬芝字子華,河內(nèi)溫人也。少為書生,避亂荊州,于魯陽山遇賊,同行者皆棄老弱走,芝獨坐守老母。賊至,以刃臨芝,
- 高考語文常見文言文知識點者的用法者的用法1.作助詞⑴附在別的詞或短語之后,組成名詞性短語。指人、物、事、時、地等。譯為:的的人(東西、事情)
- 朱昭字彥明,府谷人。以效用進,累官秉義郎,浮湛班行,不自表異。宣和末,為震威城兵馬監(jiān)押,攝知城事。金兵內(nèi)侵,夏人乘虛盡取河外諸城鎮(zhèn)。震威距府
- 陶潛之略傳房玄齡陶淵明,字元亮,又名潛。少懷高尚,博學(xué)善屬文,穎脫不羈,任真自得,為鄉(xiāng)鄰之所貴。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曰:“環(huán)堵蕭然,不蔽
- 王翦者,頻陽東鄉(xiāng)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始皇十一年,翦將攻趙閼與,破之,拔九城。十八年,翦將攻趙。歲馀,遂拔趙,趙王降,盡定趙地為郡。明年
- 十六字令·三首現(xiàn)代· *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其一: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zhàn)猶酣。
- 張洎,滁州全椒人。洎少有俊才,博通墳典。江南舉進士,解褐上元尉。李琛長子弘冀卒,有司謚武宣。洎議以為世子之禮,但當問安視膳,不宜以“武”為稱
- 君子言為士則文言文閱讀君子言為士則,行為世范。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①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
- 王慎中原文:登高望遠,攬山水之奇變,娛耳目于清曠寥廓之表,而窅然失一世之混濁,天下之樂宜無逾此者。牛山之游美矣,而景公以之雪泣沾襟,不能自止
- 李氏之鳩原文李氏有一鳩,能為人言,過于鸚鵡,甚慧,養(yǎng)之數(shù)年矣.日則飛翔于廊楹簾幕間,不遠去。夕宿于籠,以避貍鼠。見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
- 文言文閱讀題:以人為鑒鄭公魏征①卒。征寢疾,上②與太子同至其第③,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④。征薨(hong)⑤,上自制碑文,并為書石。謂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