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舌,代心者也;文章,又代口舌者也”閱讀答案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6-02 01:47:55
口舌,代心者也;文章,又代口舌者也。展轉(zhuǎn)隔礙,雖寫得暢顯,已恐不如口舌矣,況能如心之所存乎?故孔子論文曰:“辭達而已?!边_不達,文不文之辨也。
唐、虞、三代之文,無不達者。今人讀古書,不即通曉,輒謂古文奇奧,今人下筆不宜平易。夫時有古今,語言亦有古今,今人所詫謂奇字奧句,安知非古之街談巷語耶?左氏去古不遠(yuǎn),然《傳》中字句,未嘗肖《書》也。司馬去左亦不遠(yuǎn),然《史記》句字,亦未嘗肖左也。至于今日,逆數(shù)前漢,不知幾千年遠(yuǎn)矣。自司馬不能同于左氏,而今日乃欲兼同左、馬,不亦謬乎?中間歷晉、唐,經(jīng)宋、元,文士非乏,未有公然挦扯古文,奄為己有者。昌黎好奇偶一為之如《毛穎》等傳一時戲劇他文不然也。
空同①不知,篇篇模擬,亦謂“反正②”。后之文人,遂視為定例,尊若令甲③。凡有一語不肖古者,即大怒,罵為“野路惡道”。不知空同模擬,自一人創(chuàng)之,猶不甚可厭。迨其后一傳百,以訛益訛,愈趨愈下,不足觀矣。且空同諸文,尚多己意,紀(jì)事述情,往往逼真,其尤可取者,地名官銜,俱用時制。今卻嫌時制不文,取秦漢名銜以文之,觀者若不檢《一統(tǒng)志》④,幾不識為何鄉(xiāng)貫矣。且文之佳惡,不在地名官銜也,史遷之文,其佳處在敘事如畫,議論超越;而近說乃云,西京⑤以還,封建宮殿,官師郡邑,其名不雅馴,雖史遷復(fù)出,不能成史。則史遷佳處,彼尚未夢見也,而況能肖史遷也乎?
或曰:信如子言,古不必學(xué)耶?余曰:古文貴達,學(xué)達即所謂學(xué)古也。學(xué)其意,不必泥其字句也。今之圓領(lǐng)方袍,所以學(xué)古人之綴葉蔽皮也;今之五味煎熬,所以學(xué)古人之茹毛飲血也。何也?古人之意,期于飽口腹,蔽形體;今人之意,亦期于飽口腹,蔽形體,未嘗異也。彼摘古字句入己著作者,是無異綴皮葉于衣袂之中,投毛血于肴核之內(nèi)也。大抵古人之文,專期于達,而今人之文,專期于不達。以不達學(xué)達,是可謂學(xué)古者乎?
(取材于袁宗道《論文》)
【注】①空同:李夢陽,號空同子,明代文學(xué)家。 ②反正:回到正確軌道上。 ③令甲:第一條法令。漢代皇帝頒布法令,按先后分為令甲、令乙、令丙。 ④《一統(tǒng)志》:記載全國地理的書。明代所修的稱《大明一統(tǒng)志》。 ⑤西京:西漢的代稱。
9.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輒謂古文奇奧 輒:就。
B.未嘗肖《書》也 肖:相似。
C.迨其后一傳百 迨:等到。
D.不必泥其字句也 泥:沉溺。
10.下列對文中劃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昌黎好/奇偶一為之/如《毛穎》等傳/一時戲劇/他文不然也。
B.昌黎好奇/偶一為之/如《毛穎》等傳/一時戲劇/他文不然也。
C.昌黎好/奇偶一為之/如《毛穎》等/傳一時戲劇/他文不然也。
D.昌黎好奇/偶一為之/如《毛穎》等/傳一時戲劇/他文不然也。
11.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
A.取秦漢名銜以文之 // 其翼若垂天之云
B.而近說乃云 // 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
C.雖史遷復(fù)出,不能成史 // 雖有槁暴,不復(fù)挺者
D.以不達學(xué)達 // 皆以美于徐公
12.下列各項表述,與本文作者的觀點不一致的一項是(3分)
A.曰:“古圣賢人所為書具存,辭皆不同,宜何師?”對曰:“師其意,不師其辭?!保n愈《答劉正夫書》)
B.夫言止于達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o至于能達,則文不可勝用矣。(蘇軾《答謝民師書》
C.文必曰先秦兩漢,詩必曰漢魏盛唐,斯固然矣。(王九思《刻太微后集序》)
D.詩何必古選,文何必先秦……大賢言圣人之道,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時勢先后論也。(李贄《童心說》)
13.把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夫時有古今,語言亦有古今,今人所詫謂奇字奧句,安知非古之街談巷語耶?
14.本文作者在第三段中批判了當(dāng)時文壇哪些現(xiàn)象?請用現(xiàn)代漢語加以概括。(4分)
參考答案
9.(3分)D
10.(3分)
11.(3分)C
12.(3分)C
13.(4分)時代有古今(的分別),語言也有古今(的不同),(1分)今天的人們驚訝地認(rèn)為是奇特奧妙文字的語句,(1分)怎么知道不是古代人的街談巷語呢?(1分)
評分標(biāo)準(zhǔn):三個要點,每點1分;表達清楚流暢,1分。
14.(4分)參考答案要點:
①當(dāng)代文人把李夢陽那種純粹模仿古代文章的寫法當(dāng)成標(biāo)準(zhǔn),只要有一句話不像古人文章,就立刻橫加指責(zé)。
②有些文人嫌當(dāng)下的制度名稱不夠文雅,寫文章的時候使用秦漢時候的稱謂,讓讀者不明所以。
③人們并不理解司馬遷在寫作上的真正妙處,甚至認(rèn)為西漢以后的官制名稱都不好聽,即使司馬遷在世也寫不出好史書來。
評分標(biāo)準(zhǔn):每點2分,答出任意兩點即可。意思對即可。
參考譯文
嘴巴所說的言語是代替內(nèi)心的想法,而文章又是代替言語的功能??朔系K輾轉(zhuǎn)表達,一篇文章就算是寫得通順,恐怕也比不上言語讓人來得明白,更何況是要寫出人內(nèi)心的想法呢?所以孔子談?wù)撐恼聲r說:“詞匯(寫文章)的目的,就在于通順地表達而已?!蔽霓o是否達意,是辨別文章優(yōu)劣的標(biāo)準(zhǔn)。
唐(堯)、虞(舜)還有夏商周三代的文章,沒有不能通順地表達思想的作品。今人讀古代的書籍,如果不能馬上讀懂,往往就說古代文章奇特奧妙,今人下筆寫作不應(yīng)該平淡淺易。時代有古今的分別,語言也有古今的不同;今天的人們驚訝地認(rèn)為是奇特奧妙的字句,怎么知道不是古代人的街談巷語呢?左丘明距離古代的時間不算久遠(yuǎn),但《左傳》里的字句卻不曾和《書經(jīng)》相似;司馬遷距離左丘明的時代也不久遠(yuǎn),但《史記》里的字句也不曾和左丘明相似。到了現(xiàn)在,往回倒推到西漢,不知道經(jīng)過幾千年的久遠(yuǎn)時間,從司馬遷用字和左丘明不同的情況來看,現(xiàn)在的人寫作用字要和左丘明、司馬遷完全一樣,不也是很荒謬嗎?中間經(jīng)歷了晉朝、唐朝,又過了宋朝、元朝,文人學(xué)者并不少,但卻沒有公然地抄襲模仿古文而占為己有的人。韓愈喜好奇特的風(fēng)格,偶爾寫作這樣的文章,如《毛穎》等傳,但只是一時的游戲之作,其他文章都不是這樣的寫作方式。
李夢陽不懂得這個道理,只會每篇文章模擬古文,也叫做“回歸正軌”。于是后代文人將此視為定律,像法令一樣遵循。凡是有一句話不合乎古文的要求,就極為憤怒,將這樣的文句看作旁門左道。他們不知道李夢陽模擬的手法,由一個人創(chuàng)作,還不會覺得太討厭;等到后來,以一傳百,(很多人跟著作)以訛傳訛,錯誤愈來愈多,風(fēng)格愈來愈低下,這樣寫出的文章就不值得閱讀了。況且李夢陽的文章,大部分都是自己的意見想法,記敘事情、抒fa6*情感,往往逼真,其zhong6*特別可取之處,是地名官職都用當(dāng)時的制度。如今的人卻嫌棄當(dāng)下的制度不具有文章美感,因此取用秦朝、漢朝的名稱頭銜來命名,看文章的人如果不檢索《一統(tǒng)志》,幾乎無法辨識一個人是哪里人了。再說文章的好壞,不在于地方以及官銜名稱如何呈現(xiàn),司馬遷的文章,優(yōu)點在于描述事情就像作畫一樣清楚,談?wù)摰览砟軌虺狡胀ㄈ讼敕?。而近來有人卻說:“西漢以來,封建宮殿、官師郡邑,這些名稱都不高雅,就算司馬遷復(fù)活,也不能寫成史書了?!边@么說來,司馬遷的長處,那些人連做夢都看不見,更何況是與他相似呢?
有人說:“如果真像你說的一樣,那古代的文章就不必學(xué)了嗎?”我說:“古文的可貴之處在于通達,學(xué)習(xí)通順的表達思想,就是所謂學(xué)習(xí)古文了。學(xué)習(xí)古人作文的用意,不必拘泥于古文的字句?,F(xiàn)代衣服的圓領(lǐng)方襟,就是學(xué)習(xí)古人以樹葉遮蔽身體的結(jié)果;現(xiàn)代食物的五味調(diào)理、煎熬烹飪,就是學(xué)習(xí)古人茹毛飲血的結(jié)果。為什么呢?古人這么做的用意,是希望能夠填飽肚子、遮蔽身體,今人這么做的用意,也是希望能夠填飽肚子、遮蔽身體,不曾有所差別。那些套用古文字句在自己作品里的人,這就與把樹葉縫在衣服中、把毛血加在煮熟的食物里沒什么區(qū)別。大概說古人的文章,都是專注于希望能夠表達心意思想的目標(biāo);而今人的文章,都是專注于不能表達心意思想(只著重字句雕琢,不重內(nèi)涵)。用不能表達內(nèi)心的方式學(xué)習(xí)通達的作法,這樣可以說是學(xué)習(xí)古人寫作文章的精神嗎?”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史記原文: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黃氏。游學(xué)博聞,事楚頃襄王。頃襄王以歇為辯,使于秦。秦昭王方令白起與韓、魏共伐楚,未行,而楚使黃歇適至于
- 晉書原文:虞潭,字思奧,會稽余姚人。父忠,仕至宜都太守。潭清貞有檢操,州辟從事、主簿,大司馬齊王冏請為祭酒,除祁鄉(xiāng)令。值張昌作亂,郡縣多從之
- 陳書原文:到仲舉,字德言,彭城武原人也。祖坦,齊中書侍郎。父洽,梁侍中。仲舉無他藝業(yè),而立身耿正。釋褐著作佐郎、太子舍人、王府主簿。出為長城
- 陸象先器識沉邃,舉制科高第,為揚州參軍。時吉頊與元方①同為吏部侍郎,頊摧象先為洛陽尉,元方 不肯當(dāng)。頊曰:“為官擇人,豈部子廢至公邪?”卒以
- 【甲】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
- 干 將 莫 邪 作者:干寶 楚國的能工巧匠干將和莫邪夫妻二人給楚王鑄造寶劍,用
- 明史原文:白圭,字宗玉,南宮人。正統(tǒng)七年進士。除御史監(jiān)朱勇軍,討兀良哈有功。巡按山西,辨疑獄百余。從車駕北征,陷土木。脫還,景帝命往澤州募兵
- 明史原文:左光斗,字遺直,桐城人。萬歷三十五年進士。除中書舍人。選授御史,巡視中城。捕治吏部豪惡吏,獲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輦下震悚。楊
- 《素問·藏氣法時論》文言文翻譯黃帝問曰:合人形以法四時五行而治,何如而從,何如而逆,得失之意,愿聞其事。岐伯對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貴
- 琵琶行并序元和十年,予左遷九江郡司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聞舟中夜彈琵琶者。聽其音,錚錚然有京都聲。問其人,本長安倡女,嘗學(xué)琵琶于穆、曹二善
- 高中文言文隨堂練習(xí)題附參考答案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1~5題。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yuǎn)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
- 元史原文:烏古孫良楨,字干卿,資器絕人,好讀書。至治二年,蔭補江陰州判官,尋丁內(nèi)艱,服除,調(diào)婺州武義縣尹,有惠政。改漳州路推官,獄有疑者,悉
- 記承天寺夜游文言文的翻譯《記承天寺夜游》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復(fù)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都包含其中。下面是小編整理的
- 前赤壁賦文言文翻譯《前赤壁賦》是宋代大文學(xué)家蘇軾于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時所作的賦。以下是“前赤壁賦文言文翻譯”
- 袁宏道《徐文長傳》余少時過里肆中,見北雜劇有《四聲猿》,意氣豪達,與近時書生所演傳奇絕異,題曰“天池生”,疑為元人作。后適越,見人家單幅上有
- 石邦憲,字希尹。嘉靖七年嗣世職為指揮使。累功,進署都指揮僉事,充銅仁參將。苗龍許保、吳黑苗叛,總督張岳議征之,而賊陷印江、石阡,邦憲坐逮問。
- 劉敬者,齊人也。漢五年,戍隴西,過洛陽,高帝在焉。婁敬脫挽輅①,衣其羊裘,見齊人虞將軍曰:“臣愿見上言便事?!庇輰④娪c之鮮衣,婁敬曰:“臣
- 陳登云,字從龍,唐山人,萬歷五年進士,出鄢陵知縣,征授御史,出接遼東,疏陳安攘十冊,又請速首功之賞,改巡山西。還朝,會廷臣方爭建儲。登云謂議
- 《掩耳盜鈴》文言文翻譯《掩耳盜鈴》這個寓言故事向我們闡述了凡是要客觀存在的東西,它不會依人的主觀意志而改變,我們不能自欺欺人的道理。下面小編
- 李南樓行狀文言文習(xí)題及答案乍府君諱玉,字廷佩,號南樓,娶杜氏,生一子,曰憲卿,鄉(xiāng)進士。卒于嘉靖乙未月日,享年五十。憲卿卜以卒之年月日,葬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