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汝,字君璋,鄆人”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6-02 03:02:14
王玉汝,字君璋,鄆人。少習吏事。金末遷民南渡,玉汝奉其親從間道還。行臺嚴實入據鄆,署玉汝為掾史,稍遷,補行臺令史。中書令耶律楚材過東平,奇之,版授東平路奏差官。以事至京師,游楚材門,待之若家人父子然。實年老艱于從戎,玉汝奏請以本府總管代之行。夏津災,玉汝奏請復其民一歲。濟州長官欲以州直隸朝廷,大名長官欲以冠氏等十七城改隸大名,玉汝皆辨正之。
戊戌,以東平地分封諸勛貴,裂而為十,各私其入,與有司無相關。玉汝曰:“若是,則嚴公事業(yè)存者無幾矣?!币轨o,哭于楚材帳后。明日,召問其故,曰:“玉汝為嚴公之使,今嚴公之地分裂,而不能救止,無面目還報,將死此荒寒之野,是以哭耳?!背艕湃涣季?,使詣帝前陳訴。玉汝進言曰:“嚴實以三十萬戶歸朝廷,卒無異志,今裂其土地,析其人民,非所以旌有功也。”帝嘉玉汝忠款,且以其言為直,由是得不分。遷行臺知事,仍遙領平陰令。
辛丑,實子忠濟襲職,授左右司郎中,遂總行臺之政。分封之家,以嚴氏總握其事,頗不自便,定宗即位,皆聚闕下①,復欲剖分東平地。是時,眾心危疑,將俯首聽命,玉汝力排群言,事遂已。憲宗即位,有旨令常賦外,歲出銀六兩,謂之包垛銀。玉汝曰:“民力不支矣!”糾率諸路管民官,訴之闕下,得減三分之一。累官至龍虎衛(wèi)上將軍、泰定軍節(jié)度使,兼兗州管內觀察使。
壬子,以病謝事杜門,日以經史自娛。乙卯,忠濟使人謂玉汝曰:“君閑久矣,可暫起,為吾分憂?!庇袢陥赞o,以參議印強委之,不得已起視事,僅五六日,裁書署置,煥然一新。八月既望,有星隕庭中,已而玉汝卒。
(選自《元史·王玉汝傳》有刪節(jié))
注:①闕下:指帝王所居之處,代指朝廷。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玉汝奉其親從間道還 間道:小路
B.玉汝奏請復其民一歲 復:恢復
C.使詣帝前陳訴 詣:到
D.楚才惻然良久 惻:哀傷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裂而為十,各私其入 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B.若是,則嚴公事業(yè)存者無幾矣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
C.君閑久矣,可暫起,為吾分憂 臣為韓王送沛公
D.今嚴公之地分裂,而不能救止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嚴實以三十萬戶歸朝廷,卒無異志,今裂其土地,析其人民,非所以旌有功也。(5分)
(2)是時,眾心危疑,將俯首聽命,玉汝力排群言,事遂已。(3分)
11.第Ⅰ卷文言文中,王玉汝是怎樣的一個人?請簡要概括。(5分
參考答案
8.B(復:免除賦稅)
9.C(A.它的,代詞/自己,代詞;B.那么,假設連詞/卻,轉折連詞;C.替,介詞;D.卻,轉折連詞/就,承接連詞。)
10.(5分)(1)嚴實率領三十萬戶歸順朝廷,最終也沒有二心,現在分割他的土地,離散他的人民,這不是用來表彰有功的人的做法。(“以”“析”“所以”“旌”各1分,句子大意1分。)
(2)(3分)這時,朝中大臣內心都畏懼猜疑,將要低頭聽從,王玉汝竭力排除眾人的言論,事情終于停下來。(“?!薄耙选备?分,句子大意1分。)
11.(5分)①才能出眾 ②關愛百姓 ③明辨是非 ④忠誠不二 ⑤有政治魄力 ⑥不戀權勢(只需答出其中5點,每點1分,意思相近即可)
參考譯文:
王玉汝,字君璋,鄆縣人。幼年就通曉政事。金朝末年遷徙百姓南渡,玉汝侍奉他的父母從小道返回故鄉(xiāng)。行御史臺嚴實進駐鄆縣,任命王玉汝做了掾史,逐漸升遷,補任行臺令史。中書令耶律楚材路過東平,認為他才能超群,(不經朝命)而用白版授予他東平路奏差官。王玉汝因辦事到京城,到耶律楚材府上拜訪,耶律楚材對待他像家人父子一樣。嚴實年紀老邁,難于從軍,王玉汝上奏請求以本府總管的身份代替他出征。夏津受了災,王玉汝上奏請求免除那里百姓一年的賦稅。濟州長官想把濟州直接隸屬朝廷,大名長官想把冠氏等十七座城市隸屬大名,王玉汝都辨明是非,改正過來。
戊戌年,朝廷要把東平的土地分封給各位功臣權貴,分割為十部分,各自占有它的收入,與官府沒有關系。王玉汝說:“如果這樣,那么嚴公經營的基業(yè)就保存沒有多少了?!币股钊遂o的時候,王玉汝在耶律楚材的帳后哭泣。第二天,耶律楚材召見他,問他哭泣的原因,王玉汝說:“我作為嚴公的屬下,現在嚴公的地盤被分割,卻不能拯救阻止,我無臉面還報嚴公,將死在這荒涼寒冷的野外,因此哭泣啊?!币沙陌撕芫茫妥屗交实勖媲瓣愒V。王玉汝對皇帝進言說:“嚴實率領三十萬戶歸順朝廷,最終也沒有二心,現在分割他的土地,離散他的人民,這不是用來表彰有功的人的做法。”皇帝贊賞王玉汝忠誠,并且認為他的話是公正合理的,因此東平的土地得以不分割。還升他為行臺執(zhí)事,仍然遠遠地兼任平陰縣令。
辛丑年,嚴實的兒子忠濟承襲他父親的職務,授予王玉汝左右司郎中,于是總管行臺的政務。那些被分封的權貴,因為嚴氏控制著他們的行事,自己很不方便,等到定宗即位后,他們都聚集到朝廷,又要分割東平的土地。這時,朝中大臣都畏懼猜疑,將要低頭聽從,王玉汝竭力排除眾人的言論,事情終于停下來。憲宗即位后,發(fā)布旨令在固定的賦稅以外,每年每戶征銀六兩,稱之為包垛銀。王玉汝說:“民眾的財力不能支撐啊!”召集統(tǒng)率各路的管民官,到京城申訴這件事,得以削減三分之一。王玉汝積功升官到龍虎衛(wèi)上將軍、泰定軍節(jié)度使,兼任兗州管內觀察使。
壬子年,因病辭職閉門不出,每天用經史自尋樂趣。乙卯年,忠濟派人對王玉汝說:“您閑居很長時間了,可以暫且出來做事,替我分憂?!蓖跤袢陥詻Q推辭,忠濟把參議的大印強迫給他,不得已才處理政務,僅五六天,他就把政務處理得井井有條、煥然一新。八月十六日,有星落在庭院中,不久王玉汝逝世。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眾號:詞典網,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世說新語文言文閱讀附答案閱讀【甲】【乙】兩文,完成16-21題山東省平邑縣興蒙學校李傳鵬【甲】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
- 常羊學射文言文閱讀訓練常羊學射【原文】常羊學射于①屠龍子朱。屠龍子朱曰:若欲聞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夢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發(fā)⑧,鹿
- 宋史原文:葉衡字夢錫,婺州金華人。紹興十八年進士第,調福州寧德簿,攝尉。以獲鹽寇改秩,知臨安府于潛縣。戶版積弊,富民多隱漏,貧弱困于倍輸,衡
- 熊渠子射石昔者楚熊渠子夜行,見寢石以為伏虎,關弓射之,滅矢飲羽,下視,知石也。卻復射之,矢摧無跡。(劉向《新序·雜事四》(1)解釋下面加點詞
- 三國志原文:步騭字子山,臨淮淮陰人也。世亂,避難江東,單身窮困,與廣陵衛(wèi)旌同年相善,俱以種瓜自給,晝勤四體,夜誦經傳。會稽焦征羌,郡之豪族,
- 中考文言文介紹1、《論語十則》①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勸諫的文言文翻譯《鄒忌諷齊王納諫》出自《戰(zhàn)國策·齊策一》,講述了戰(zhàn)國時期齊國謀士鄒忌勸說君主納諫,使之廣開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接下來小編為
- 鄭余慶召親朋官數人會食文言文及答案鄭余慶①,清儉有重③德。一日,忽召親朋官數人會食,眾皆驚。朝僚以故相③望重,皆凌晨詣④之。至日高,余慶方出
- 《濫竽充數》譯文及注釋千百年來,濫竽充數這個故事,一直被人們廣為傳誦。南郭處士的行為騙得了一時,卻騙不了一世。強調個人應該勤學苦練,使自己具
- 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序唐· 元?、儆嘧x詩至杜子美而知大小之有所總萃焉。始堯舜時,君臣以賡歌相和,是后,詩人繼作,歷夏、殷、周千馀年,仲尼
- 高中文言文古今異義1.愛人: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古義;愛百姓。今義:丈夫或妻子。)2.把握:其為物身輕宜藏,在于把握(古義:手掌內。今義
- 初三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虛詞歸類】1.之①結構助詞,相當于 “的”。如:今操已擁百萬之眾/ 天府之土②代詞,相當于“他”,或“它”。如:先
- 歐陽修資政殿學士戶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銘并序歐陽修原文:皇佑四年五月甲子,資政殿學士、尚書戶部侍郎、汝南文正公薨于徐州,以其年十有二月壬申,
- 徐渭原文:龍山子既結樓于宅東北,稍并其鄰之竹,以著書樂道,集交游燕笑于其中,而自題曰“借竹樓”。方蟬子往問之,龍山子曰:“始吾先大夫之卜居于
- 吾粲傳節(jié)選文言文閱讀及答案粲字孔休,吳郡烏程人也。吳錄曰:粲生數歲,孤城嫗見之,謂其母曰:“是兒有卿相之骨?!睂O河為縣長,粲為小吏,河深奇之
- 周處改過自新周處年少時,兇強俠氣,為鄉(xiāng)里所患。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額虎,并皆暴犯百姓。義興人謂為三橫,而處尤劇?;蛘f處殺虎斬蛟,實冀三橫
- 《孟子見梁惠王》文言文閱讀孟子見梁惠王【原文】孟子見梁襄王①。出,語②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卒③然問曰:天下惡④乎定吾對曰:
- 舊唐書原文:常袞,京兆人也。父無為,三原縣丞,以袞累贈仆射。袞,天寶末舉進士,歷太子正字。寶應二年,選為翰林學士、考功員外郎、知制誥。袞文章
- 南史原文:沈麟士字云禎,吳興武康人也。祖膺期,晉太中大夫。父虔之,宋樂安令。麟士幼而俊敏,年七歲,聽叔父岳言玄。賓散,言無所遺失。岳撫其肩曰
- 子罕以不貪為寶原文:宋人或得玉,獻諸子罕。子罕弗受。獻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為寶也,故敢獻之”。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