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敬者,齊人也。漢五年,戍隴西,過洛陽”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10-04 01:26:54
劉敬者,齊人也。漢五年,戍隴西,過洛陽,高帝在焉。婁敬脫挽輅①,衣其羊裘,見齊人虞將軍曰:“臣愿見上言便事?!庇輰④娪c之鮮衣,婁敬曰:“臣衣帛,衣帛見,衣褐,衣褐見,終不敢易衣?!庇谑怯輰④娙胙陨?。上召入見,賜食。
已而問婁敬,婁敬說曰:“陛下都洛陽,豈欲與周室比隆哉?”上曰:“然。”婁敬曰:“陛下取天下與周室異。周之先自后稷,堯封之邰,積德累善十有余世。公劉避桀居豳。太王以狄伐故,去豳,杖馬箠居岐,國人爭隨之。及文王為西伯?dāng)嘤蒈侵A始受命呂望伯夷自海濱來歸之武王伐紂不期而會孟津之上八百諸侯皆曰紂可伐矣遂滅殷。成王即位,周公②之屬傅相焉,乃營成周洛邑,以此為天下之中也,諸侯四方納貢職,道里均矣,有德則易以王,無德則易以亡。凡居此者,欲令周務(wù)以德致人。今陛下起豐沛,收卒三千人,以之徑往而卷蜀、漢,定三秦,與項羽戰(zhàn)滎陽,爭成皋之險,大戰(zhàn)七十,小戰(zhàn)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腦涂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勝數(shù),哭泣之聲未絕,傷痍者未起,而欲比隆于成、康之時③,臣竊以為不侔也。且夫秦地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卒然有急,百萬之眾可具也。因秦之故,資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謂天府者也。陛下入關(guān)而都之,山東雖亂,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與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勝也。今陛下入關(guān)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br/>高帝問群臣,群臣皆山東人,爭言周王數(shù)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周。上疑未能決。
及留侯明言入關(guān)便,即日車駕西都關(guān)中。
太史公曰:語曰“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臺榭之榱④,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際⑤, 非一士之智也”。信哉!夫高祖起微細(xì),定海內(nèi),謀計用兵,可謂盡之矣。然而劉敬脫挽輅一說,建萬世之安,智豈可專邪!
(節(jié)選自《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
注:①劉敬,本姓婁,后受賜姓劉。挽輅:綁在車轅上供人拉車使用的橫木。②周公:周成王姬誦的叔叔,周公旦。③成、康之時:指西周成王、康王的鼎盛時代。④榱:椽子。⑤三代之際:夏、商、周三代盛世的功業(yè)。
9.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及文王為西伯/斷虞芮之訟/始受命呂望/伯夷自海濱來歸之/武王伐紂不期/而會孟津之上八百諸侯/皆曰/紂可伐矣/遂滅殷
B.及文王為西伯/斷虞芮之訟/始受命/呂望/伯夷自海濱來歸之/武王伐紂/不期而會孟津之上八百諸侯/皆曰/紂可伐矣/遂滅殷
C.及文王為西伯/斷虞芮之訟始受命/呂望/伯夷自海濱來歸之武王/伐紂不期而會/孟津之上八百諸侯皆曰/紂可伐矣/遂滅殷
D.及文王為西伯/斷虞芮之訟/始受命/呂望/伯夷自海濱來歸之武王/伐紂不期而會孟津之上/八百諸侯皆曰/紂可伐矣/遂滅殷
1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向是(3分)
A.陛,是宮殿。古代臣子不敢直達(dá)皇上,就告訴在陛下的人,請他們轉(zhuǎn)達(dá),所以用陛下代稱皇上。殿下,也是對皇上的尊稱。
B.項羽滅秦后將秦國本土關(guān)中地區(qū)分封給秦軍三位降將,封章邯為雍王,轄咸陽以西及甘肅東部地區(qū);封司馬欣為塞王,轄咸陽以東;封董翳為翟王,轄陜北。合稱“三秦”。咸陽成了三秦的分界點。
C.戰(zhàn)國、秦、漢時代,通稱崤山或華山以東為山東。山東,有時也泛指戰(zhàn)國時秦國以外的六國領(lǐng)土。今天的山東省指的是太行山以東。
D.秦朝建都咸陽,漢朝建都長安,因這個地區(qū)位于函谷關(guān)以西,大散關(guān)以東,武關(guān)以北,蕭關(guān)以南,處四關(guān)之中,故稱關(guān)中。
1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周公之屬傅相焉 相:察看
B.臣竊以為不侔也 侔:等同
C.卒然有急 卒:突然
D.案秦之故地 案:控制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劉敬希望晉見劉邦,同鄉(xiāng)虞將軍要求婁敬換上好衣服,婁敬卻堅持穿著粗布短衣去拜見,這體現(xiàn)了他在立身行事上保持本色的一面。
B.劉敬述說了周王朝遷徙繁榮的過程,從部落始主后稷到公劉、太王、文王、武王,直到周成王定都洛陽,是用德政來取得民心。
C.劉敬去隴西戍守路過洛陽,便主動勸說高祖建都關(guān)中,因群臣大都不是關(guān)中之人,滿朝皆是反對之聲,但高祖最終采納了他的意見。
D.西漢建都長安,在這個問題上,固然說明劉敬胸懷大局,頗具政治眼光;也不能不說劉邦慧眼識人,不以人廢言,能擇善而從。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因秦之故,資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謂天府者也。
(2)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臺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際,非一士之智也。
參考答案
9.(3分) B
10.(3分)A(陛,是宮殿的臺階。殿下,是對太子的稱呼。)
11.(3分)A(相,輔助。)
12.(3分)C(留候張良是贊同的。)
13.(1)(5分)憑借著秦國原來經(jīng)營的底子,依托非常良好肥沃的土地,這就是所說的物產(chǎn)豐饒之地啊。(因,憑借。故,就有的底子。資,依托。以上各1分。句意2分。)
(2)(5分)價值千金的皮衣,不是一只狐貍的腋下的皮能制成的;樓臺亭榭的椽子,也不是一棵樹上的枝條能筑成的;夏、商、周三代的業(yè)績,也不是一個賢士的智慧能成就的。(裘,皮衣。腋,腋下的皮。補出謂語制成、筑成、成就。以上各1分)
參考譯文:
劉敬是齊國人,漢高帝五年(前202),他到隴西戍守邊塞,路過洛陽,當(dāng)時高帝正住在那里。婁敬進城后就摘下拉車子用的那塊橫木,穿著羊皮襖,去見齊人虞將軍說:“我希望見到皇帝談?wù)勥m宜國家發(fā)展的事?!庇輰④娨o他一件鮮潔的好衣服換上,婁敬說:“我穿著絲綢衣服來,就穿著絲綢衣服去拜見;穿著粗布短衣來,就穿著粗布短衣去拜見:我是決不會換衣服的?!庇谑怯輰④娺M宮把婁敬的請求報告給皇帝?;实壅賷渚催M宮來見,并賜給他飯吃。
等了一會兒,皇帝就問婁敬要談什么事,婁敬便勸說皇帝道:“陛下建都洛陽,難道是要跟周朝比試一下興隆嗎?”皇帝說:“是的。”婁敬說:“陛下取得天下跟周朝是不同的。周朝的先祖從后稷開始,堯封他于邰(tái,臺),積累德政善事十幾代。公劉為避開夏桀的bao6*政而到豳(bīn,賓)居住。太王因為狄族侵?jǐn)_的緣故,離開豳,驅(qū)趕著牲口移居到岐山,國內(nèi)的人都爭相跟著他去岐山。到了周文王做了西方諸侯之長時,他曾妥善地解決了虞國和芮(ruì,瑞)國的爭端,從此才成了稟受天命統(tǒng)治天下的人,賢能之士呂望、伯夷自海邊回來歸附于他。周武王討伐殷紂時,不相約而自動到孟津會盟的八百諸侯,大家都說,殷紂可以討伐了,于是就滅掉了殷。周成王即位,周公等人輔佐他,就在洛邑營造成周城,把它作為天下的中心,四方各地的諸侯來交納貢物賦稅,道路都是均等的。這樣君主有德行就容易靠它稱王統(tǒng)治天下,沒德行就容易因此滅亡。凡是建都于此的,都想要像周朝一樣務(wù)必用德政來感召人民。如今陛下從豐邑沛縣起事,招集三千士卒,帶著他們直接投入戰(zhàn)斗便席卷蜀、漢地區(qū),平定三秦,與項羽在滎陽交戰(zhàn),爭奪成皋之險,大戰(zhàn)七十次,小戰(zhàn)四十次,使天下百姓血流大地,父子枯骨曝露于荒郊之中,橫尸遍野不可勝數(shù),悲慘的哭聲不絕于耳,傷病殘疾的人們欲動不能,這種情況卻要同周朝成王、康王的興盛時期相比,我私下認(rèn)為這是不能同日而語的。再說秦地有高山被覆,黃河環(huán)繞,四面邊塞可以作為堅固的防線,即使突然有了危急情況,百萬之眾的雄兵是可備一戰(zhàn)的。借著秦國原來經(jīng)營的底子,又以肥沃的土地為依托,這就是所說的形勢險要、物產(chǎn)豐饒的‘天府’之地啊。陛下進入函谷關(guān)把都城建在那里,崤山以東地區(qū)即使有禍亂,秦國原有的地方是可以保全并占有的。與別人搏斗,不掐?。ā皳~”è譯出)他的咽喉(“亢”gāng譯出),擊打他的后背,是不能完全獲勝的。如果陛下進入函谷關(guān)內(nèi)建都,控制著秦國原有的地區(qū)。這也就是掐住了天下的咽喉而擊打它的后背啊?!?br/>漢高帝征求大臣們的意見,大臣們都是崤山以東地區(qū)的人,爭先恐后地申辯說周朝建都在洛陽稱王天下幾百年,秦朝建都在關(guān)內(nèi)只到二世就滅亡了,不如建都在周朝都城?;实郦q疑不決。等到留侯張良明確地闡述了入關(guān)建都的有利條件后,皇帝當(dāng)日就乘車西行到關(guān)中建都。
太史公說:俗語說“價值千金的皮衣,不是一只狐貍的腋下的皮能制成的;樓臺亭榭的椽子(“ 榱” cuī譯出),也不是一棵樹上的枝條能筑成的;夏、商、周三代的業(yè)績,也不是一個賢士的智慧能成就的?!?。確實如此呀!高祖從低微的平民起事,平定了天下,謀劃大計,用兵作戰(zhàn),可以說極盡能事了。然而劉敬摘下拉車的橫木去見皇帝一次進言,便建立了萬代相傳的穩(wěn)固大業(yè),才能智慧怎么能會少數(shù)人專有呀!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清史稿原文:魏琯,字昭華,山東壽光人。明崇禎進士,官御史。順治二年,以薦起原官,巡按甘肅。請開馬市以柔遠(yuǎn)人,下部議行。涼州兵劫參議道廨,捕得
- 文言文學(xué)皆不精原文及翻譯原文項籍少時,學(xué)書不成,去;學(xué)劍,又不成。項梁怒之。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xué)。學(xué)萬人敵。”于是項
- 原文:《期行》: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蛦栐剑骸白鹁诓??”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 南齊書原文:王延之,字希季,瑯邪臨沂人也。祖裕,宋左光祿儀同三司。父升之,都官尚書。延之出繼伯父秀才粲之。延之少而靜默,不交人事。州辟主簿,
- 資治通鑒原文:春,二月,曹操攻黎陽,與袁譚、袁尚戰(zhàn)于城下,譚、尚敗走,還鄴。諸將欲乘勝攻之,郭嘉曰:“袁紹愛此二子,莫適立也。今權(quán)力相侔,各
- 宋史·包拯傳的文言文訓(xùn)練題4.(12分)(2012,成都)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包拯字希仁,廬州合肥人也?!扉L縣,有盜割人牛舌
- 郭琇,字華野,山東即墨人??滴蹙拍赀M士。十八年,授江南吳江知縣。材力強幹,善斷疑獄。征賦行版串法,胥吏不能為奸。居官七年,治行為江南最。二十
- 《陳涉世家》的文言現(xiàn)象《陳涉世家》記述了從大澤鄉(xiāng)起義到張楚政權(quán)建立這一段歷史進程,再現(xiàn)了陳勝、吳廣的英雄本色。下面為大家整理了《陳涉世家》的
- 精衛(wèi)填海文言文原文及翻譯大家對于精衛(wèi)填海的古詩都了解嗎?那么相關(guān)的文言文是怎樣的呢?應(yīng)該如何進行翻譯呢?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精衛(wèi)填海文言文
- 趙方,字彥直,衡山人。淳熙八年舉進士,調(diào)蒲圻尉,疑獄多所委決。授大寧監(jiān)教授,俗陋甚,方擇可教者親訓(xùn)誘之,人皆感勵,自是始有進士。知青陽縣,告
- 三國志原文:步騭字子山,臨淮淮陰人也。世亂,避難江東,單身窮困,與廣陵衛(wèi)旌同年相善,俱以種瓜自給,晝勤四體,夜誦經(jīng)傳。會稽焦征羌,郡之豪族,
- 資治通鑒原文:陳平患諸呂,力不能制,恐禍及己;嘗燕居深念,陸賈往,直入坐;而陳丞相不見。陸生曰:“何念之深也!”陳平曰:“生揣我何念?”陸生
- 高考文言文翻譯的方法一、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 所謂直譯,是指用現(xiàn)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yīng)翻
- 魏書原文:鄭羲,字幼麟,滎陽開封人,魏將作大匠①渾之八世孫也。弱冠舉秀才,尚書李孝伯以女妻之。高宗末,拜中書博士。天安初,劉彧司州刺史常珍奇
- 文言文閱讀提升題余①小時,大人令誦《子虛賦》,私心慕之。及長,南游云夢,覽七澤之壯觀,酒隱安陸,蹉跎十年②。初,嘉興季父謫長沙西還時,余拜見
- 范縝傳文言文閱讀答案和翻譯范縝,字子真,南鄉(xiāng)舞陰人也??b少孤貧,事母孝謹(jǐn)。年未弱冠,聞沛國劉瓛聚眾講說,始往從之。卓越不群而勤學(xué),瓛甚奇之,
- 初中文言文中之用法初中文言文中之作代詞的用法1.用作書面語,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例子:反其道而行~;言~成理。2.用作書面語,人稱代詞,
- 答秦太虛書蘇軾軾啟:五月末,舍弟來,得手書,勞問甚厚。比日履茲初寒,起居何如?軾寓居粗遣。但舍弟初到筠州,即喪一女子,而軾亦喪一老乳母。悼念
- 馮夢龍原文:吳、楚反,景帝拜周亞夫太尉擊之。既發(fā),至霸上,趙涉遮說之曰:“吳王知將軍且行,必置人于殽、澠阨陋[1]之間。且兵事尚神密,將軍何
- 石鼓寮游記文言文石鼓寮游記文言文石鼓寮位于永康之境,與東陽毗鄰也,它以奇特的景致聞名遐邇。與其緣反復(fù)于此,鑒劇組多于此的偏愛,值此烙記。永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