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魏公子列傳》“至鄴,矯魏王令代晉鄙”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5-12 05:11:30
至鄴,矯魏王令代晉鄙。晉鄙合符,疑之,舉手視公子曰:“今吾擁十萬之眾,屯于境上,國之重任,今單車來代之,何如哉?”欲無聽。朱亥袖四十斤鐵椎,椎殺晉鄙,公子遂將晉鄙軍。勒兵下令軍中曰:“父子俱在軍中,父歸;兄弟俱在軍中,兄歸;獨子無兄弟,歸養(yǎng)?!钡眠x兵八萬人,進兵擊秦軍。秦軍解去,遂救邯鄲,存趙。趙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負韊矢為公子先引。趙王再拜曰:“自古賢人未有及公子者也。”當此之時,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公子與侯生決,至軍,侯生果北鄉(xiāng)自剄。
魏王怒公子之盜其兵符,矯殺晉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卻秦存趙,使將將其軍歸魏,而公子獨與客留趙。趙孝成王德公子之矯奪晉鄙兵而存趙,乃與平原君計,以五城封公子。公子聞之,意驕矜而有自功之色??陀姓f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矯魏王令,奪晉鄙兵以救趙,于趙則有功矣,于魏則未為忠臣也。公子乃自驕而功之,竊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責,似若無所容者。趙王掃除自迎,執(zhí)主人之禮,引公子就西階。公子側(cè)行辭讓,從東階上。自言罪過,以負于魏,無功于趙。趙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獻五城,以公子退讓也。公子竟留趙。趙王以鄗為公子湯沐邑,魏亦復以信陵奉公子。公子留趙。
高祖始微少時,數(shù)聞公子賢。及即天子位,每過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從擊黥布還,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世歲以四時奉祠公子。
太史公曰:吾過大梁之墟,求問其所謂夷門。夷門者,城之東門也。天下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然信陵君之接巖穴隱者,不恥下交,有以也。名冠諸侯,不虛耳。高祖每過之而令民奉祠不絕也。
(選自《史記·魏公子列傳》)
2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至鄴,矯魏王令代晉鄙 矯:假托
B.勒兵下令軍中曰 勒:約束
C.趙王掃除自迎 除:清除
D.高祖始微少時 微:卑賤
30.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現(xiàn)“公子賢”的一組是(3分) ( )
①公子遂將晉鄙軍
②兄弟俱在軍中,兄歸;獨子無兄弟,歸養(yǎng)
③公子與侯生決,至軍,侯生果北鄉(xiāng)自剄
④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
⑤于是公子立自責,似若無所容者
⑥公子側(cè)行辭讓,從東階上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31.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公子禮賢下士,士人竭盡智慧與忠誠。退秦救趙后,公子有驕傲之色,門客竭誠勸諫;侯生也用訣別后北向zi6*殺的方式報答他的知遇之恩。
B.晉鄙是一位持重謹慎的將軍,出于國家利益考慮,懷疑公子的命令,想不聽從,從而被殺。魏王對此非常生氣,取消了公子的封地。
C.趙王親自到邊界迎接魏公子,與平原君計議用五城封公子,并把鄗封給公子作湯沐邑,足見他非常感激公子。
D.高祖非常尊重公子,命令五戶百姓世代為公子守墓。司馬遷也親自探訪大梁夷門舊址,感慨公子禮賢下士并非虛名。
32.請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朱亥袖四十斤鐵椎,椎殺晉鄙(3分)
(2)公子乃自驕而功之,竊為公子不取也(3分)
(3)然信陵君之接巖穴隱者,不恥下交,有以也(4分)
【參考答案】
29.C(3分。臺階)
30.D(3分。①客觀敘述,與“賢”無關(guān);③側(cè)面寫公子下士之賢;④是門客勸誡公子的話)
31.B(3分。“取消了公子的封地”錯)
32.翻譯
(1)朱亥袖藏四十斤的鐵椎,用鐵椎椎殺了晉鄙(3分?!靶洹薄白担ⅲ备?分,語句通順 1分)
(2)公子卻自我驕傲以為有功,我私下認為公子實在不應該(3分?!白则湣薄肮Α薄安蝗 备?分)
(3)但只有信陵君能夠交結(jié)那些隱沒在各個角落的人物,不以交結(jié)下層人為恥辱,是很有道理的(4分。“接”“恥”“有以”各1分,語句通順1分)
參考譯文
到了鄴城,公子拿出兵符假傳魏王命令代替晉鄙擔任將領(lǐng)。晉鄙合了兵符,驗證無誤,但還是懷疑這件事,就舉著手盯著公子說:“如今我統(tǒng)帥著十萬之眾的大軍,駐扎在邊境上,這是關(guān)系到國家命運的重任,今天你只身一人來代替我,這是怎么回事呢?”正要拒絕接受命令。這時朱亥取出藏在衣袖里的四十斤鐵椎,一椎擊死了晉鄙,公子于是統(tǒng)率了晉鄙的軍隊。然后整頓部隊,向軍中下令說:“父子都在軍隊里的,父親回家;兄弟同在軍隊里的,長兄回家;沒有兄弟的獨生子,回家去奉養(yǎng)雙親?!苯?jīng)過整頓選拔,得到精兵八萬人。開跋前線攻擊秦軍。秦軍解圍撤離而去,于是邯鄲得救,保住了趙國。趙王和平原君到郊界來迎接公子。平原君替公子背著盛滿箭支的囊袋走在前面引路。趙王連著兩次拜謝說:“自古以來的賢人沒有一個趕上公子的?!痹谶@個時候,平原君不敢再拿自己跟別人相比了。公子與侯先生訣別之后,在到達鄴城軍營的那一天,侯先生果然面向北刎頸而死。
魏王惱怒公子盜出了他的兵符,假傳君令擊殺晉鄙,這一點公子也是明知的。所以在打退秦軍拯救趙國之后,就讓部將帶著部隊返回魏國去,而公子自己和他的門客就留在了趙國。趙孝成王感激公子假托君命奪取晉鄙軍權(quán)從而保住了趙國這一義舉,就與平原君商量,把五座城邑封賞給公子。公子聽到這個消息后,產(chǎn)生了驕傲自大的情緒,露出了居功自滿的神色。門客中有個人勸說公子道:“事物有不可以忘記的,也有不可以不忘記的。別人對公子有恩德,公子不可以忘記;公子對別人有恩德,希望公子忘掉它。況且假托魏王命令,奪取晉鄙兵權(quán)去救趙國,這對趙國來說算是有功勞了,但對魏國來說那就不算忠臣了。公子卻因此自以為有功,覺得了不起,我私下認為公子實在不應該。”公子聽后,立刻責備自己,好像無地自容一樣。趙國召開盛大歡迎宴會,趙王打掃了殿堂臺階,親自到門口迎接貴客,并執(zhí)行主人的禮節(jié),領(lǐng)著公子走進殿堂的西邊臺階。公子則側(cè)著身子走一再推辭謙讓,并主動從東邊的臺階升堂。宴會上,公子稱說自己有罪,對不起魏國,于趙國也無功勞可言。趙王陪著公子飲酒直到傍晚,始終不好意思開口談封獻五座城邑的事,因為公子總是在謙讓自責。公子終于留在了趙國。趙王把鄗(hao,耗)邑封賞給公子,這時魏王也把信陵邑又奉還給公子。公子仍留在趙國。
漢高祖當初地位低賤時,就多次聽別人說魏公子賢德有才。等到他即位做了皇帝后,每次經(jīng)過大梁,常常去祭祀公子。漢高祖十二年(前195),他從擊敗叛將黥布的前線歸來,經(jīng)過大梁時為公子安置了五戶人家,專門看守他的墳墓,讓他們世世代代每年按四季祭祀公子。
太史公說:我經(jīng)過大梁廢墟時,曾尋訪那個所謂的夷門。原來夷門就是大梁城的東門。天下諸多公子中也確有好客喜士的,但只有信陵君能夠交結(jié)那些隱沒在社會各個角落的人物,他不以交結(jié)下層賤民為恥辱,是很有道理的。他的名聲遠遠超過諸侯,的確不是虛傳。因此,高祖每次經(jīng)過大梁便命令百姓祭祀他不能斷絕。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左傳展喜犒師(僖公二十六年) 作者:左丘明 原文:齊孝公伐我北鄙。公使展喜犒師,使受命于展禽。齊侯未入竟,展
- 資治通鑒原文:八月,壬辰,以御史大夫衛(wèi)綰為丞相,衛(wèi)尉南陽直不疑為御史大夫。初,不疑為郎,同舍有告歸,誤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覺亡,意不疑
- 宋史原文:高若訥,字敏之,本并州榆次人,徙家衛(wèi)州。進士及第,補彰德軍節(jié)度推官,再遷太常博士、知商河縣。御史知雜楊偕薦為監(jiān)察御史里行,知諫院。
- 沁園春·長沙 * (一九二五年)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
- 明史嚴嵩待文言文閱讀及答案嚴嵩,字惟中,分宜人。舉弘治十八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移疾歸,讀書鈐山十年,為詩古文辭,頗著清譽。還朝,久之進
- 高中文言文學方法參考方法一:三多1、多讀:不僅要讀課本,而且要讀讀本,可能的話,盡可能閱讀一些文言作品,擴大自己的視野。2、多背:意思是指,
- 《左傳成公》文言文【經(jīng)】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無冰。三月,作丘甲。夏,臧孫許及晉侯盟于赤棘。秋,王師敗績于茅戎。冬十月
- 湛若水,字元明,增城人。弘治五年舉于鄉(xiāng),從陳獻章游,不樂仕進,母命□出,乃入南京國子監(jiān)。十八年會試,學士張元禎,楊廷和為考官,撫其卷曰:“非
- 李籓,字叔翰,其先趙州人?;O少姿制閑美敏于學居父喪家本饒財姻屬來吊有持去者未嘗問益務施與居數(shù)年略盡年四十余困廣陵間不自振妻子追咎,籓晏如也。
- 文言文比較閱讀之傷仲永與司馬光(一) 文言文比較閱讀(15分)【甲】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
- 陳涉世家文言文知識點一、重點字詞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陽夏jiǎ輟chuò耕悵chàng恨zhé戍度duó已失期以數(shù)shuò諫故陳勝王wàn
- 關(guān)于春節(jié)過年的古詩詞《元日》(宋)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元日 玉樓春》(宋)毛滂一年滴盡蓮
- 孔子生魯昌平鄉(xiāng)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禱于尼丘得孔子。孔子長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
- 劉基原文:予初來杭時,求士于鄭希道先生。先生為余言,照玄上人之為詩,雄俊峭拔,近世之以能詩名者,莫之先也。余素知鄭君善鑒而言不過,心常懷之。
- 關(guān)于春節(jié)的詩句集錦賞析除夜【唐】白居易病眼少眠非守歲,老心多感又臨春?;痄N燈盡天明后,便是平頭六十人。除夜【唐】曹松殘臘即又盡,東風應漸聞。
- 南史何遠傳文言文原文及譯文原文:何遠字義方,東海郯城人,武帝踐阼,為后軍鄱陽王恢錄事參軍。遠與恢素善,在府盡其志力,知無不為,恢亦推心仗之,
- 胠篋文言文翻譯導語:“胠篋”的意思是打開箱子。本篇的主旨跟《馬蹄》篇相同,但比《馬蹄》更深刻,言辭也直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分享的胠篋文言
-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說(yuè):通悅,愉快。2、誨女知之乎?是知也。(《論語十則》)女:通汝,你。知
- 蘇轍原文:予兄子瞻,謫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內(nèi),澤及鳥獸。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歸。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
- 《石曼卿墓表》原文及翻譯導語: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chuàng)一代文風的文壇領(lǐng)袖。領(lǐng)導了北宋革新運動,繼承并發(fā)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下面和小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