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奕,黃門監(jiān)懷慎之少子也”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08-25 05:59:59
盧奕,黃門監(jiān)懷慎之少子也。與其兄奐齊名。謹愿寡欲,不尚輿馬,克己自勵。開元中,任京兆司錄參軍。天寶初,為鄠縣令、兵部郎中。所歷有聲,皆如奐之所治也。天寶八載,轉給事中。十一載,為御史中丞。始懷慎及奐并為中丞,父子三繼,清節(jié)不易,時人美之。奕留臺東都,又分知東都武部選事。
十四載,安祿山犯東都,人吏奔散;奕在tai6*獨居,為賊所執(zhí),與李憕同見害。玄宗聞而愍之,贈兵部尚書。太常議謚,博士獨孤及議曰:盧奕剛毅樸忠,直方而清,勵精吏事,所居可紀。天寶十四載,洛陽陷沒。于時東京人士,狼狽鹿駭,猛虎磨牙而爭其肉,居位者皆欲保命而全妻子?;蛳炔吒咦?,爭脫羿彀;或不恥茍活,甘飲盜泉。奕獨正身守位義不去,以死全節(jié)誓不辱。勢窘力屈,以朝服就執(zhí),猶慷慨感憤,數(shù)賊梟獍之罪。觀者股栗,奕不變其色,而北面辭君,然后受害。雖古烈士,方之者鮮矣!
或曰:“洛陽之存亡,操兵者實任其咎,非執(zhí)法吏所能抗。師敗將奔,去之可也,委身寇仇,以死誰懟?”及以為不然。勇者御而忠者守,必社稷是衛(wèi),則死生以之。危而去之,是智免也,于忠何有?昔荀息殺身于晉不食其言也仲由結纓于衛(wèi)食焉不避其難也玄冥勤其官而水死守位而忘軀也;伯姬待保姆而火死,先禮而后身也。彼四人者,死之日,皆于事無補,夫豈愛死而賈禍也!以為死輕于義,故蹈義而捐生。古史書之,使事君者勸。然則祿山之亂,大于里克、孔悝;奕廉察之任,切于玄冥之官。分命所系,不啻于保姆;逆黨兵威,甚于水火。于斯時也,奕能與執(zhí)干戈者同其戮力,挽之不來,推之不去,豈不以師可虧,免不可茍,身可殺,節(jié)不可奪。故全其特操于bai6*刃之下,孰與夫懷安偷生者同其風哉!
謹按謚法,圖國忘身曰:“貞”,秉德遵業(yè)曰:“烈”。奕執(zhí)憲戎馬之間,志藩王室,可謂圖國;國危不能拯,而繼之以死,可謂忘身;歷官十一任,言必正,事必果,而清節(jié)不撓,去之若始至,可謂秉德;先黃門以直道佐時,奕嗣之以忠純,可謂遵業(yè)。請謚曰:“貞烈”。
4.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昔荀息殺身于晉/不食其言也/仲由結纓/于衛(wèi)食焉不避/其難也/玄冥勤其官而水死/守位而忘軀也
B.昔荀息殺身于晉/不食其言也/仲由結纓于衛(wèi)/食焉/不避其難也/玄冥勤其官而水/死守位而忘軀也
C.昔荀息殺身于晉/不食其言也/仲由結纓于衛(wèi)/食焉不避其難也/玄冥勤其官而水死/守位而忘軀也
D.昔荀息殺身于晉/不食其言也/仲由結纓/于衛(wèi)食焉/不避其難也/玄冥勤其官而水/死守位而忘軀也
【答案】C【解析】昔荀息殺身于晉,不食其言也;仲由結纓于衛(wèi),食焉不避其難也;玄冥勤其官而水死,守位而忘軀也。
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 “東都”即指洛陽。唐高祖即位后建都長安,又另設陪都東都洛陽和北都太原,此三者合稱為三都。
B. “謚”是指古代帝王、貴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給的帶有褒貶意義的稱號。如《蘇武傳》中漢武帝的“武”就是西漢君主劉徹的謚號。
C. “博士”是學官名稱,而太常博士是古代掌管禮儀的行政機構太常寺的屬官,擬謚之事一般由其具體職掌,文中提到的獨孤及就是太常博士。
D. “北面”指面向北,有臣服于人之意。古代君主面北而坐,所以臣子朝見君主就稱為“北面”,本文中的“北面”即為此意。
【答案】D【解析】古代君主面南而坐。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盧奕父子三人相繼擔任御史中丞的職務,保持清正之美名,且治事可圈可點,由此可見他們忠君愛國,家風醇厚。
B.盧奕在洛陽淪陷時獨守御臺,身著官服被捕,就義時慷慨陳詞,怒斥逆賊,從中可以看出他剛毅樸忠的性格品質。
C.獨孤及認為盧奕的表現(xiàn)超過了古書所記四人的蹈義赴死,更與那些貪圖安逸、茍且求生者不可同日而語。
D.盧奕先后做了十一年官,克己自勵,清廉正直,圖國忘身,敬業(yè)純忠,他人評價甚高,被朝廷賜謚號為“貞烈”。
【答案】D【解析】盧奕做官十一任,不是十一年。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豈不以師可虧,免不可茍,身可殺,節(jié)不可奪。(5分)
譯文:難道不是因為軍隊可以減損,但免除禍患不可以隨意;身體可以被殺戮,但氣節(jié)不可以改變。(“虧”“免”“茍”“身”“奪”各1分)
(2)師敗將奔,去之可也,委身寇仇,以死誰懟?(5分)
譯文:軍隊失敗將要逃跑,(盧奕)離開那里就可以了,置身于敵人,因此而死又能埋怨誰呢?(“去之”“委身”“誰懟”各1分,文意2分。)
參考譯文
盧奕是黃門監(jiān)盧懷慎的小兒子。和他的兄長盧奐齊名。誠實少欲,不喜歡乘車騎馬,自我克制,自我勉勵。開元年間,擔任京兆司錄參軍。天寶初年,擔任鄠縣令、兵部郎中。所任之職有好名聲,也都像盧奐一樣治理得好。天寶八年,調任給事中。天寶十一年,擔任御史中丞。當初盧懷慎和盧奐都擔任過中丞,父子先后都擔任了中丞,清正的節(jié)操不曾改變,人們都稱贊他們。盧奕任職洛陽御史臺,又分管洛陽武部選事。
【參考譯文】天寶十四年,安祿山進犯東都洛陽,百姓官員紛紛逃散,盧奕獨自留守在御史臺,被敵人抓捕,和李憕同時被害。玄宗聽說后很痛心,追封兵部尚書。太常討論謚號時,博士獨孤及建議說:“盧奕剛直勇敢,樸實忠誠,公正方端而清明,致力于公事,所做之事值得記載。天寶十四年,洛陽淪陷。當時在東京的人士艱難窘迫,驚惶紛擾,敵人如猛虎一般肆意搶劫殺戮,在位的官員都想保護自己的性命,保全妻兒。有的人行事占先一步,奮力擺脫危機;有的人不以茍且生活為恥辱,以飲盜泉之水為甘甜。唯獨盧奕正直不阿堅守本位道義而不離去,用生命保全節(jié)操發(fā)誓不使(名節(jié))受辱。他勢力窘迫力量用盡,身著朝服而被捕,還情緒激昂憤慨,列舉敵人的忘恩負義之罪狀。圍觀的人兩腿戰(zhàn)栗,而盧奕面不改色,向北行禮辭別君王,這樣以后才被害。即使是古之視死如歸的人,能跟他相提并論的人也很少!
有的人說:“洛陽的滅亡,持兵器的人應當承擔這個過失,洛陽不是執(zhí)法的官員能捍衛(wèi)的。軍隊失敗將要逃跑,官吏離開就可以了。置身于敵仇之間,因此而死又能埋怨誰呢?”獨孤及認為這樣看不對。勇敢的人抵御忠誠的人堅守,如果是保衛(wèi)國家,那么犧牲自己的生命也心甘情愿。遇危險就離開,這是用智慧免除災禍,與忠誠有什么關系?過去荀息以死盡忠于晉國,不違背自己的諾言;子路在衛(wèi)大夫家從容就死,食人俸祿,(就要**),在人家遇難時不逃避;玄冥(治水官)勤勤懇懇為官而死于水中,這是堅守本位而忘記身體;伯姬等待保姆前來才肯出宮卻死于火海,這是以堅守禮教為先而以自身為后。那四個人,死的時候都對于事情沒有什么幫助。那哪里是吝惜死亡而招致了禍患。他們認為死比義輕,所以踐行義而獻出生命。古**錄這個,是為了讓侍奉君主的人受到鼓勵。既然這樣,那么安祿山叛亂比里克、孔悝反叛的規(guī)模更大;盧奕工作的廉潔清明比玄冥的工作更深切。命令所關涉到的,不止于保姆;叛黨軍隊威勢比水火更嚴重。在這時,盧奕能和拿兵器的人同心合力,拉他不來,推他不去,難道不是因為軍隊可以減損,但免除禍患不可以隨意;身體可以被殺戮,但氣節(jié)不可以改變。所以在敵人刀劍下能保全他獨特的操守,哪里會與那些貪圖安逸,茍且求生的人有相同的風范!
慎重依據(jù)謚號規(guī)則:計議國事,忘記自身叫:“貞”,堅持美德,遵守世業(yè)叫:“烈”,盧奕在戰(zhàn)亂中堅持法令,志在保衛(wèi)王室,可以說是計議國事;國家處于危難中無法拯救,接著以死報國,可以說是忘記自身;先后擔任十一任官職,言論一定充滿正氣,行事一定要完成,而保持清節(jié)不屈服,離開這里時就像當初來時一樣,這可以說是堅持美德;他父親用正道輔佐時政,盧奕用忠誠純樸繼承,可以說是遵守世業(yè)。請求賜謚號:“貞烈”。
關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送東陽馬生序》文言文知識點送東陽馬生序1、文學常識、作者 明朝著名文學家 宋濂2、重點字詞解釋。余幼時即嗜學:喜歡,愛好。 致書:得到書。
- 文言文《李順》原文及翻譯【原文】李順《夢溪筆淡》蜀中“劇賊”李順,陷劍南、兩川,關右震動,朝廷以為憂。后王師破“賊”,梟李順,收復兩川,書功
- 高一語文文言文習題及答案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孔穎達,字仲達,冀州衡水人。八歲就學,誦記日千余言,暗記《三禮義
- 人有賣駿馬者人有賣駿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見伯樂曰:“臣有駿馬,欲賣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與言,愿子還而視之,去而顧之,臣請獻一朝之
- 揠苗助長文言文揠苗助長是一個成語,讀音是yà miáo zhù zhǎng,意思是比喻為急于求成,反而壞了事。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揠苗助長文
- 書幽芳亭記黃庭堅士之才德蓋一國,則曰國士;女之色蓋一國,則曰國色;蘭之香蓋一國,則曰國香。自古人知貴蘭,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貴之也。蘭蓋甚似乎君
- 周密原文:淮北蜂毒,尾能 * ;江南蟹雄,螯堪敵虎。然取蜂兒者不論斗①,而捕蟹者未嘗血指②也。 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蹤跡③得其處,則夜
- 管莊子刺虎的文言文翻譯文言文是以古漢語為基礎經(jīng)過加工的書面語。最早根據(jù)口語寫成的書面語中可能就已經(jīng)有了加工。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管莊子刺虎的文
- 張濟,字士度,西河人也。父千秋,慕容永驍騎將軍。永滅,來奔。太祖善之,拜建節(jié)將軍,賜爵成紀侯。隨從征伐,累著功績。登國末,卒。濟涉獵書傳,清
- 資治通鑒原文:初,魏人范雎從中大夫須賈使于齊,齊襄王聞其辯口,私賜之金及牛、酒。須賈以為雎以國陰事告齊也,歸而告其相魏齊。魏齊怒,笞擊范雎,
- 高中生如何學習文言文一、如何攻克文言文不少學生害怕學文言文,覺得自己雖然花了不少精力學習,有了一定量的知識積累,但在沒有老師的幫助下,獨立閱
- 鉆木取火的文言文翻譯導語:在遠古蠻荒時期,人們不知道有火,也不知道用火。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鉆木取火的文言文翻譯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鉆木取
-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古詩大全鑒賞卜算子詠梅 * 1961年12月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 毛遂自薦秦之圍邯鄲,趙使平原君求救,合從于楚,約與食客門下有勇力文武備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勝,則善矣。文不能取勝,則歃血于華屋
- 中學生多讀文言文大有裨益文言文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結晶,是傳統(tǒng)文化的集中薈萃,是文學寶庫中的精品典范。它記錄著歷史發(fā)展的軌跡,昭示著傳統(tǒng)文化的底
- 傷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lì)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
- 傳是樓記文言文的翻譯傳是樓記的作者是清代汪琬,下面請看傳是樓記的詳細文言文翻譯內容!傳是樓記文言文翻譯〔清〕汪琬昆山徐健菴先生,筑樓于所居之
- 送東陽馬生序的文言文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
- 先妣事略歸有光先妣周孺人①,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來歸。逾年,生女淑靜,淑靜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殤②一人,期而不
- 史記原文:田單者,齊諸田疏屬也。愍王時,單為臨菑市掾,不見知。及燕使樂毅伐破齊,齊愍王出奔,已而保莒城。燕師長驅平齊,而田單走安平,令其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