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偕,字次公,坊州中部人”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10-07 08:14:22
楊偕,字次公,坊州中部人。偕少從種放學于終南山,舉進士,授坊州軍事推官,知汧源縣,再調漢州軍事判官。
在官,數(shù)上書論時政,又上所著文論。時郭皇后廢,偕與孔道輔、范仲淹力爭。道輔、仲淹既出,偕止罰金。乃言愿得與道輔等皆貶,不報。富民陳氏女選入宮,將以為后,偕復上疏諫上。馬季良以罪斥置滁州,自言得致仕。偕以謂致仕用優(yōu)賢者,不當以寵罪人,又數(shù)論升降之弊,仁宗嘉納之。
及元昊入寇,密詔偕選強壯萬人,策應麟、府。偕奏:“出師臨陣,無紀律則士不用命。今發(fā)農卒赴邊,慮在路逃逸及臨陣退縮。不稟號令,請以軍法從事?!痹t如所請。并人大驚畏。有中官預軍事素橫,前帥優(yōu)遇之。偕至,一繩以法,命率所部兵從副總管赴河外,戒曰:“遇賊將戰(zhàn),一稟副總管節(jié)度?!敝腥瞬环跸V。偕叱曰:“汝知違主帥命即斬首乎?”監(jiān)軍怖汗,不覺墮笏,翌日告疾,未幾遂卒。于是軍政肅然。
偕在并州日,嘗論《八陣圖》及進神盾、劈陣刀,其法外環(huán)以車,內比以盾。其后王吉果用偕刀盾法敗元昊于兔毛川。元昊乞和而不稱臣,偕以謂連年出師,國力日蹙,宜權許之,徐圖誅滅之計。諫官王素、歐陽修、蔡襄累章劾奏:“偕職為從官,不思為國討賊,而助元昊不臣之請,罪當誅。陛下未忍加戮,請出之,不宜留處京師?!钡垡云湔率举?,偕不自安,乃求知越州,道改杭州。時襄謁告過杭而輕游里市,或謂偕合言于朝。對曰:“襄嘗緣公事抵我,我豈可以私報耶?”
還,判太常、司農寺,改右諫議大夫。請老,以尚書工部侍郎致仕。于其歸,特賜宴。嘗召問,賜不拜。卒,遺奏《兵論》一篇,帝憐之,特贈兵部侍郎。
(節(jié)選自《宋史·列傳第五十九》,有刪節(jié))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偕止罰金 止:僅僅。
B.有中官預軍事素橫 素:一向。
C.一繩以法 繩:準繩。
D.帝憐之 憐:憐愛。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楊偕剛正不阿、胸懷磊落的一組是 ( )
①在官,數(shù)上書論時政。
②時郭皇后廢,偕與孔道輔、范仲淹力爭。
③偕叱曰:“汝知違主帥命即斬首乎?”
④偕不自安,乃求知越州。
⑤偕以謂致仕用優(yōu)賢者,不當以寵罪人。
⑥偕對曰:“襄嘗緣公事抵我,我豈可以私報耶?”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楊偕從小在終南山學習,后中進士,為官多年,針對朝廷用人不當?shù)膯栴},多次向仁宗上書進諫。
B.楊偕與孔道輔、范仲淹為郭皇后被廢,據(jù)理力爭。而孔、范二人遭貶時,楊偕表現(xiàn)出為人仗義的特點,并且為富民陳氏女入宮選后之事繼續(xù)上書進諫。
C.楊偕性情剛烈而忠誠質樸,一心為公,敢于為國家和百姓說真話,而對持不同意見的官員不搞小動作,不公報私仇,表現(xiàn)出光明磊落的特點。
D.楊偕具有很強的政治才干和軍事修養(yǎng),平生既有膽量,又有見識,特別是在軍事方面有一定的理論建樹,但對敵人有些心慈手軟,以致晚節(jié)不保。
13.把第三大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偕以謂連年出師,國力日蹙,宜權許之,徐圖誅滅之計。(4分)
(2)陛下未忍加戮,請出之,不宜留處京師。(3分)
(3)其法外環(huán)以車,內比以質。(3分)
參考答案
10.C (繩:約束。)
11.D (①是一般性介紹楊偕的生平作為,④是說楊偕
在輿論壓力下如何自處:均不表明楊偕剛正磊落。)
12.D (并非對敵人心慈手軟,也沒有晚節(jié)不保。)
13.見“參考譯文”中畫線句。
(參考譯文)
楊偕,字次公,是坊州中部人。偕從小跟隨種放在終南山學習,中了進士,授予坊州軍事推官,擔任汧源縣知縣,又調任漢州軍事判官。
在官任上,多次遞交文書討論時事政治,又遞交所寫的文學理論。當時郭皇后被廢,楊偕和孔道輔、范仲淹據(jù)理力爭??椎垒o、范仲淹被貶至外地,楊偕只是罰款。他就說自己愿意和孔道輔等人一起遭貶,沒有獲批。富人陳氏之女選入宮中,準備讓她作皇后,楊偕又遞交奏疏進諫皇上。馬季良因罪被貶放置滁州,他自己提出愿意退休。楊偕說,退休只適用于優(yōu)秀賢良的人,犯罪的人是無權退休的。他又多次論述升降任用中的弊端,仁宗贊賞并采納了他的意見。
到了元昊入侵時,皇帝秘密命令楊偕選拔強壯士兵一萬人,策應麟、府二州。楊偕奏道:“出兵臨戰(zhàn),沒有紀律士兵就不效命?,F(xiàn)今派遣民兵奔赴邊疆,恐怕在路上逃跑以及臨陣退縮。對不聽號令的人,請讓我用軍法處置。”皇帝下達命令同意楊偕的請求。并州人知道后大為驚畏。有個宦官一向干預軍事,態(tài)度蠻橫,以前的軍帥不敢惹他,總是寬容優(yōu)待他。楊偕到任后,無論將領還是士兵,一律用軍法約束。他命令宦官率領所統(tǒng)領的士兵跟隨副總管開赴黃河以外,并警告他說:“遇到敵人要交戰(zhàn),一定要報告副總管并接受副總管的指揮?!被鹿俨环母笨偣?,拿著官樣文書上告,楊偕嚴厲地批評他說:“你知道違抗主帥的命令就要殺頭嗎?”宦官非常懼怕,汗流不止,將笏板墜落地上。第二天就請病假,不久就死了。從此以后,軍隊的管理上下嚴明。
楊偕在并州時曾經(jīng)鉆研過《八陣圖》并且獻上了神盾、劈陣刀,那方法是在外用戰(zhàn)車環(huán)繞成陣,在陣內并排使用盾牌。后來王吉果使用楊偕的刀盾陣法,在兔毛川將元昊打敗。元昊求和但不愿稱臣,楊偕認為,朝廷連年征戰(zhàn),國家的實力一天天弱小,應該暫時答應元昊的要求,慢慢謀劃消滅他的辦法。諫官王素、歐陽修、蔡襄等多次上奏彈劾:“楊偕官職是皇上的侍從官,不想著為國家討伐敵人,卻幫助元昊實現(xiàn)不稱臣的無理要求,罪過應當處死,皇上您不忍心殺他,請求您讓他到外地做官,不適宜把他留在京城?!被噬蠈⑼跛亍W陽修等人的奏章拿給楊偕看,楊偕心里很不好受,就要求出任越州知府,中途又改任杭州知府。當時蔡襄探親路過杭州在街上招搖過市,有人告訴楊偕可以上書告發(fā)蔡襄。楊偕回答說:“蔡襄過去為了公事反對過我,但我怎么能用私怨報復人家呢?”
楊偕調回朝廷后,兼任太常、司農寺,改任右諫議大夫。后來請求告老還鄉(xiāng),在尚書工部侍郎任上退休。在他回家時,皇帝特地設宴歡送。退休后皇上還曾經(jīng)召見過他,并恩賜他不行跪拜之禮的待遇。楊偕去世后,留下一篇《兵論》的奏折,皇帝很愛憐他,特地追封他為兵部侍郎。
關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甲]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朝發(fā)白帝,暮
- 金農為鹽商解窘錢塘①金壽門先生農客②揚州。諸鹽商慕其名,競相延致。一目,有某商宴客于平山堂③,先生首坐。席間,以古人詩句“飛紅”為觴政。
- 《張齊賢家宴》高中文言文閱讀【前言】《張齊賢家宴》,中學語文課文,介紹名相張齊賢識人、識才、選才、用才,原則分明,立場堅定;還看到了張齊賢的
- 陶潛之略傳房玄齡陶淵明,字元亮,又名潛。少懷高尚,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羈,任真自得,為鄉(xiāng)鄰之所貴。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曰:“環(huán)堵蕭然,不蔽
- 《明史·程啟充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明史 原文:程啟充,字以道,嘉定州人。正德三年進士。除三原知縣,入為御史。嬖幸子弟家人濫冒軍功,有至都督賜
- 周書原文:寇俊字祖俊,上谷昌平人也。祖贊,魏南雍州刺史。父臻,安遠將軍、郢州刺史。俊性寬雅,幼有識量,好學強記。父亡雖久,而猶于平生所處堂宇
- 張九齡文言文翻譯張九齡作為初唐漸盛時期的關鍵性人物,其文章顯示雄渾闊達的盛世氣象,開啟駢散兼具的一代文風,學界歷來認為張說之文勝于詩,張九齡
- 樂藹,字蔚遠,南陽清陽人。其舅雍州刺史宗愨,嘗陳器物,試諸甥侄。藹時尚幼,而所取惟書,愨由此奇之。又取史傳各一卷授藹等,使讀畢,言所記。藹略
- 王克敬,字叔能,大寧人。既仕,累遷江浙行省照磨,尋升檢校。調奉議大夫、知順州,以內外艱①不上。除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延祐四年,往四明監(jiān)倭人互
- 《晉書王羲之傳》文言文翻譯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圣”之稱。以下是《晉
- 北史原文:段文振,北海期原人也。文振少有膂力,膽氣過人,性剛直,明達時務。初為宇文護親信,護知其有干用,擢授中外府兵曹。后武帝攻齊海昌王尉相
- 新唐書原文:王承元者,成德軍節(jié)度使承宗弟也。有沉謀。年十六,勸承宗亟引兵共討叛賊李師道,承宗少之,不用,然軍中往往指目之。承宗死,未發(fā)喪,大
- 宋史原文:趙方,字彥直,衡山人。淳熙八年舉進士,調蒲圻尉,疑獄多所委決。授大寧監(jiān)教授,俗陋甚,方擇可教者親訓誘之,人皆感勵,自是始有進士。知
- 中考文言文學習法文言文一直是困擾初一學生語文學習的難題。對于剛上初一的同學來說,由小學沒有文言文到初中接觸文言文,在學習中抓不住學習的方法,
- 中考文言文中表授予官職的常用詞有哪些征:由皇帝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充任官職。如:公車特征拜郎中?!稄埡鈧鳌繁伲河芍醒牍偈鹫髌?,然后向上薦舉,任以
- 后漢書原文:鄧訓,字平叔,南陽新野人,大司徒禹第六子也。少有大志,不好文學,禹常非之。顯宗即位,初以為郎中。訓樂施下士,士大夫多歸之。永平中
- 《神童莊有恭》文言文神童莊有恭粵中莊有恭,幼有神童之譽。家鄰鎮(zhèn)粵將軍署,時為放風箏之戲,適落于將軍署之內宅,莊直入索取。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
- 百家姓田文言文歷史來源「田」源出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田氏即為陳氏。如春秋時齊國大臣田成子即為陳成子。后來田和取代「姜」 氏政權,歷史上稱為「田
- 陳情表的文言文及翻譯導語:《陳情表》是三國兩晉時期文學家李密寫給晉武帝的奏章。文章從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寫起,說明自己與祖母相依為命的特殊感情
-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原文《記承天寺夜游》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復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都包含其中。下面是其原文,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