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瀧岡阡表》閱讀答案及翻譯賞析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5-18 04:03:21
《瀧岡阡表》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代表作,被譽為中國古代三大祭文之一。該文是歐陽修在他父親死后六十年所作的墓表。在表文中,作者盛贊父親的孝順與仁厚,母親的儉約與安于貧賤。
瀧岡阡表
歐陽修
嗚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瀧岡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緩也,蓋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歲而孤。太夫人守節(jié)自誓;居窮,自力于衣食,以長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為吏廉,而好施與,喜賓客;其俸祿雖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為我累?!势渫鲆玻瑹o一瓦之覆,一壟之植,以庇而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自吾為汝家婦,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養(yǎng)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將有后也。吾之始歸也,汝父免于母喪方逾年,歲時祭祀,則必涕泣,曰:‘祭而豐,不如養(yǎng)之薄也?!g御酒食,則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見之,以為新免于喪適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終身,未嘗不然。吾雖不及事姑,而以此知汝父之能養(yǎng)也。汝父為吏,嘗夜燭治官書,屢廢而嘆。吾問之,則曰:‘此死獄也,我求其生不得爾。’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則死者與我皆無恨也;矧求而有得邪,以其有得,則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猶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仡櫲檎邉θ甓⒂谂?,因指而嘆,曰:‘術(shù)者謂我歲行在戍將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見兒之立也,后當以我語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語,吾耳熟焉,故能詳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無所矜飾,而所為如此,是真發(fā)于中者邪!嗚呼!其心厚于仁者邪!此吾知汝父之必將有后也。汝其勉之!夫養(yǎng)不必豐,要于孝;利雖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毙奁局?,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學(xué),咸平三年進士及第,為道州判官,泗綿二州推官;又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瀧岡。
太夫人姓鄭氏,考諱德儀,世為江南名族。太夫人恭儉仁愛而有禮;初封福昌縣太君,進封樂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自其家少微時,治其家以儉約,其后常不使過之,曰:“吾兒不能茍合于世,儉薄所以居患難也?!逼浜笮拶H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貧賤也,吾處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br/>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祿而養(yǎng)。又十有二年,烈官于朝,始得贈封其親。又十年,修為龍圖閣直學(xué)士,尚書吏部郎中,留守南京,太夫人以疾終于官舍,享年七十有二。又八年,修以非才入副樞密,遂參政事,又七年而罷。自登二府,天子推恩,褒其三世,蓋自嘉〔礻右〕以來,逢國大慶,必加寵錫。皇曾祖府君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曾祖妣累封楚國太夫人。皇祖府君累贈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祖妣累封吳國太夫人?;士汲绻圪浗鹱瞎獾摯蠓颉⑻珟?、中書令兼尚書令。皇妣累封越國太夫人。今上初郊,皇考賜爵為崇國公,太夫人進號魏國。
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嗚呼!為善無不報,而遲速有時,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積善成德,宜享其隆,雖不克有于其躬,而賜爵受封,顯榮褒大,實有三朝之錫命,是足以表見于后世,而庇賴其子孫矣?!蹦肆衅涫雷V,具刻于碑,既又載我皇考崇公之遺訓(xùn),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鮮,遭時竊位,而幸全大節(jié),不辱其先者,其來有自。
熙寧三年,歲次庚戌,四月辛酉朔,十有五日乙亥,男推誠、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觀文殿學(xué)士,特進,行兵部尚書,知青州軍州事,兼管內(nèi)勸農(nóng)使,充京東路安撫使,上柱國,樂安郡開國公,食邑四千三百戶,食實封一千二百戶,修表。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 克:能夠
B.以長以教俾至于成人 長:撫養(yǎng)
C.以為新兔于喪適然耳 適:恰好
D.回顧乳者劍汝而立于旁 劍:挾在脅下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因”字,與“因指而嘆”的“因”字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B.蒙故業(yè),因遺策
C.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 D.因利剩便,宰割天下
3.下列用“/”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
A.夫養(yǎng)不必豐/要于孝/利雖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B.夫養(yǎng)不必豐要于教/利雖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C.夫/養(yǎng)不必豐要于孝/利雖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D.夫/養(yǎng)不必豐/要于孝/利雖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4.桐城派散文家林紓曾評注此文:“公雖不見其父,而自賢母口中述之,則崇公之仁心惠政,栩栩如生?!备鶕?jù)文意,說說歐陽修的父親(崇公)是個怎樣的人。請分條概括。(4分)
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非敢緩也,曾有待也。(3分)
譯文:這并不是敢有意遲緩,是因為有所等待。
(2)吾何恃而能自守邪?(3分)
譯文:我倚仗什么才能夠守寡呢?
(3)吾之始歸也,汝父免于母喪方逾年。歲時祭祀,則必涕泣。(4分)
答:我剛嫁到你家時,你的父親脫去為母親所穿的孝服才一年,每逢年節(jié)祭祀時,他定必流淚
答案:
1.C 2.C 3.A(夫養(yǎng)不必豐,要于孝;利雖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4. 為官清廉 ,樂善好施,奉親至孝,居心仁厚。
二:
(1)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4分)
①修不幸,生四歲而孤。
②毋以是為我累!
(2)從太夫人的話中,你能看出歐陽修的父親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2分)
參考答案:
(1)1歐陽修(我)很不幸,(長到)四歲就成了孤兒。2不要因為這些(財物)使我受累。(“孤”、句子疏通各1分;“以是”、句子疏通各1分)
(2)為官清廉、樂善好施的人。(“清廉”、“樂善好施”各1分)
【譯文】
唉!我的父親崇國公,在瀧岡占卜吉地安葬六十年之后,他的兒子修才能夠在墓道上立碑,這并不是敢有意遲緩,是因為有所等待。
我不幸,四歲時父親去世了,母親立志守節(jié),家境貧困,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還要撫養(yǎng)我、教育我,使我長大成人。母親告訴我說:“你父親為官清廉,樂于助人,又愛結(jié)交朋友,他的薪俸微薄,常常所剩無幾,說:‘不要讓錢財使我受累!’他去世后,沒有留下可賴以生存的家產(chǎn)。我靠什么守節(jié)呢?我對你父親有所了解,因而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從我成為你家媳婦的時候,沒趕上侍奉婆婆,但我知道你父親很孝敬父母。你自幼失去父親,我不能斷定你將來有成就,但我知道你父親一定后繼有人。我剛出嫁時,你父親為他母親守孝剛一年。歲末祭祀祖先,他總是流淚說:‘祭祀再豐富,也不如生前的微薄奉養(yǎng)啊。’偶然吃些好的酒菜,他也會流淚說:‘從前娘在時常常不夠,如今富足有余,又無法讓她嘗到!’剛開始我遇到這種情形,還以為是剛服完喪不久才這樣。后來卻經(jīng)常如此,直到去世。我雖然沒來得及侍奉婆婆,可從這一點能看出你父親很孝敬父母。你父親做官,曾經(jīng)在夜里點著蠟燭看案卷,他多次停下來嘆氣。我問他,就說:‘這是一個判了死罪的案子,我想為他求得一條生路卻辦不到’我問:‘可以為死囚找生路嗎?’他說:‘想為他尋求生路卻無能為力,那么,死者和我就沒有遺憾了,況且去尋求生路而又辦到呢!正因為有得到赦免的,才明白不認真推求而被處死的人可能有遺恨啊。經(jīng)常為死囚求生路,還不免錯殺;偏偏世上總有人想置犯人于死地呢?’他回頭看見奶娘抱著你站在旁邊,于是指著你嘆氣說:‘算命的說我遇上戌年就會死,假使他的話應(yīng)驗了,我就看不見兒子長大成人了,將來你要把我的話告訴他?!渤3S眠@些話教育其他晚輩,我聽慣了所以記得很清楚。他在外面怎么樣,我不知道;但他在家里,從不裝腔作勢,他行事厚道;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唉!他是很重視仁的啊!因此;我就是知道你父親一定會有好后代的原因。你一定努力啊!奉養(yǎng)父母不一定要豐厚,最重要的是孝敬;利益雖然不能遍施于所有的人,重在仁愛之心。我沒什么可教你的,這些都是你父親的愿望?!蔽伊髦鴾I記下了這些教誨,不敢忘記。
先父年幼喪父,努力讀書。咸平三年考中進士,曾任道州判官,泗、綿二州推官,又做過泰州判官,享年五十九歲,葬在沙溪的瀧崗。
太夫人姓鄭,她的父親名諱是德儀,世代都是江南有名望的家族。太夫人恭敬、儉約、仁愛又有禮儀教養(yǎng),起初誥封為福昌縣太君,進封為樂安、安康、彭城三郡太君。從我們家道中落以后,她就以儉約的原則持家,后來家境富裕了,也不許花費過多,她說:”我的兒子不能茍且迎合世人,儉約一些,才能度過那可能要遭受的患難?!焙髞恚冶毁H夷陵,太夫人言笑如常,說:”你的家本來就貧賤,我已經(jīng)習慣這種日子。你能安樂對待,我也能安樂。”
先父死后二十年,我才取得俸祿來供養(yǎng)母親。又過了十二年,列位于朝廷做京官,才獲得贈封雙親。又過了十年,我擔任龍圖閣直學(xué)士、尚書吏部郎中,留守南京。母親因病逝世于官邸,享年七十二歲。又過了八年,我以不相稱的才能,做了朝廷的副樞密使,進為參知政事。又過了七年才解除職務(wù)。自從進入軍、政二府后,天子施恩,褒獎三代宗親。自從仁宗嘉佑年間以來,每逢國家大慶,必定對我的先祖加以賜恩。曾祖父累贈為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曾祖母累贈為楚國太夫人。祖父累贈為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祖母累贈為吳國太夫人。先父崇國公累贈為金紫光祿大夫、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先母累贈為越國太夫人?;噬铣醮闻e行祭天大禮,先父賜爵為崇國公,先母進爵為魏國太夫人。
于是我流著淚說:”唉﹗做善事無不得到好報的,時間或遲或早,這是必然的道理。我先祖和父親積善有德,理應(yīng)享有這種盛大的酬報。雖然他們在有生之年不能享受到,但是賜爵位、受封官,經(jīng)表彰而光榮,因褒獎而崇大,具有三朝恩賞誥封,這就足夠使其德行顯揚于后世,庇蔭支持子孫?!庇谑桥帕形壹沂来淖V系,詳細刻在石碑上,接著又記下先父崇國公的遺訓(xùn),以及太夫人的教育,以及所以對我有所待的原因,都寫在阡表上,好讓大家知道我德行淺薄,能力微小,只是適逢其時才能得到高位,有幸保全大的原則,沒有辱及先祖,都由于上述的原因。
神宗熙寧三年,庚戌年,四月初一辛酉,十五日乙亥,男推誠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觀文殿學(xué)士、特進、行兵部尚書,知青州軍州事、兼管內(nèi)勸農(nóng)使、充京東路安撫使、上柱國、樂安郡開國公、食邑四千三百戶、食實封一千二百戶,歐陽修立表。
背景:
歐陽修于北宋皇裕年間(公元1049年-公元1054年)便已寫好《先君墓表》。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歐陽修任青州知州的時候,又對此墓表進行了精心修改,最終改名為《瀧岡阡表》并刻在他父親墓道前的石碑上。歐陽修的《瀧岡阡表》與韓愈的《祭十二郎文》、袁枚的《祭妹文》并稱為中國古代三大祭文,這篇飽含深情、膾炙人口的名文為后世散文開拓了更為廣泛、更富文學(xué)價值的領(lǐng)域。
賞析:
本文是追悼亡父的.但父親亡故時,歐陽修年僅四歲,無法知悉父親的生平行狀,所以作者避實就虛,巧妙地以其母太夫人鄭氏之口,從側(cè)面落筆來寫父親。這樣即表現(xiàn)了父親的孝順與仁厚,同時又頌揚了母親的賢良。(《東都事略·歐陽修傳》記載“母鄭氏守節(jié)自誓,親教修讀書。家貧,至以荻畫地學(xué)書?!保?br/>在選材上,都是些瑣事瑣談,不事描繪,而又句句人情。這一點深刻影響了明代歸有光的家庭記事小品,如《項脊軒志》《先姚事略》等。這些瑣事,看似隨意而選,實則經(jīng)過精心篩選。歐陽修在《論尹師魯墓志》中曾指出寫人切忌備舉人物的全部事跡,而要選擇一二重要實例來突出人物的精神風貌。(其事不可遍舉故舉其要者一二事以取信)“居家廉潔、奉親至孝、居官仁厚”這三方面典型事例就很好的做到了這一點。[3]
從文章中我們可以得知,歐陽修父親去世的時候他只有四歲,所以他要想通過自己與父親的直接接觸來追憶父親是很難的。因此,歐陽修便采取了十分巧妙的一條路,即通過母親之口來追憶父親、還原父親的形象。
文章中對父親的描寫主要集中在第二段,而第二段除了前兩句和最后一句外,都是來自歐陽修母親的敘述,可謂娓娓道來、真摯感人。通過其母親的敘述,一個廉潔好施、孝敬父母、宅心仁厚的父親形象便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讀者眼前。然而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其母親追憶其父親的過程中,歐陽修又以神來之筆于不經(jīng)意間向讀者展示了其母親自身的優(yōu)秀品質(zhì)。
首先,歐陽修的父親為官廉潔又喜宴賓客,所以在去世后并沒有留下什么可賴以生存的家財。但是歐陽修的母親對自己的丈夫有所了解,因而把希望寄托在了歐陽修身上,所以盡管家境貧困,她仍然守節(jié)自誓、衣食自力,將歐陽修撫養(yǎng)成人。其次,從歐陽修母親的話語中我們可以看出,她了解其夫、敬佩其夫,并謹記其夫的遺訓(xùn),在歐陽修成長的過程中進行諄諄教誨。由此,一個好妻子、好母親的形象逐漸變得清晰而飽滿。
來到文章的第三段和第四段,歐陽修先介紹了其父親居官的情況,然后又著重描寫了其母親儉約治家的精神。由于在第二段中,歐陽修父親的事跡和形象皆出自其母親之口,再加上其母親賢妻良母的形象得以潛移默化地彰顯,所以此時再描寫母親的勤儉持家便顯得自然而真切。而且尤為不易的一點是,歐陽修的母親竟然能料想到自己兒子日后恐有磨難,“晉兒小能茍介于世,儉薄所以居患難也”,這充分體現(xiàn)出歐陽修的母親對他的了解之深,而另一方面也可說這正是歐陽修的母親“晉知汝父之必將有后”的有力證據(jù)!及至日后歐陽修當真被貶至夷陵,其母親卻可言笑自若、處之泰然。至此,歐陽修母親堅貞、賢良、勤儉的美好品質(zhì)得以自然流露。
因此,歐陽修的《瀧岡阡表》明表其父、暗表其母,可謂一碑雙表、二水分流,明暗交叉、互襯互托,讓人不得不贊嘆其構(gòu)思之巧妙!近代文學(xué)家、翻譯家林纖就曾評注道:“文為表其父阡,實則表其母節(jié),此不待言而知。那知通篇主意,注重即在一‘待’字,佐以無數(shù)‘知’字,公雖不見其父,而自賢母口中述之,則崇公之仁心惠政,栩栩如生?!盵4]
本文結(jié)構(gòu)嚴密,層次甚為醒目。大致首段“有待”二字乃一篇之主,對后面的文字有著領(lǐng)起的作用。作者在寫罷父母的為人后,便一一列出祖宗三代所得的封贈名號,并插進一段寫他立表的用心,繼而鄭重地署上自己官名的全稱,就內(nèi)容言,作者意在說明他未辜負父母的教誨和期望,同時也是借自己的成就以顯父母之德,所謂“不辱其先者,其來有自”。而從文章布局言,則是和前面的“有待”緊相呼應(yīng)。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司馬朗字伯達,河內(nèi)溫人也。九歲,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客謝之。十二,試經(jīng)為童子郎,監(jiān)試者以其
- 清史稿原文:陳汝咸,字華學(xué),浙江鄞縣人。少隨父錫嘏講學(xué)證人社,黃宗羲曰:“此程門之楊迪,朱門之蔡沈也?!笨滴跞辏瑫嚨谝唬蛇M士,選庶吉
- 文言文翻譯失誤近幾年,筆者從教學(xué)和考試中總結(jié)學(xué)生翻譯文言文失誤的情況,學(xué)生的失誤形式是:1.譯句不合乎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規(guī)則。在古漢語中,倒裝句,
- 高中《王翦》文言文閱讀練習王翦(秦)王問于將軍李信曰:吾欲取荊①,于將軍度用幾何人而足?李信曰:不過用二十萬。王以問王翦,王翦曰:非六十萬人
- 歸去來兮原文及相關(guān)釋義《歸去來兮辭》是晉宋之際文學(xué)家陶淵明創(chuàng)作的抒情小賦,也是一篇脫離仕途回歸田園的宣言,對于這個文章的出處你知道嗎?他的原
- 虹橋酒樓 清 汪文柏
- 莊子呆若木雞原文:紀渻子為王養(yǎng)斗雞。十日而問:“雞已乎?”曰:“未也,方虛驕而恃氣?!笔沼謫?。曰:“未也,猶應(yīng)響影。”十日又問。曰:“未也
- 文言文的學(xué)法探究《黔之驢》是一篇文言文。有的同學(xué)認為,文言文很好學(xué),只要會解釋每個字,會翻譯每個句子就行了。其實,學(xué)習文言文,僅僅關(guān)注語言本
- 伶官傳序作者介紹及時代背景:1、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省吉安)人。四歲喪父,家境貧寒,
- 晁君成詩集敘蘇軾“達賢者有后,張湯是也?!睆垳藷o后者也?!盁o其實而竊其名者無后,揚雄是也?!睋P雄宜有后者也。達賢者有后,吾是以知蔽賢者之無
- 清史稿原文:向榮,字欣然,四川大寧人,寄籍甘肅固原。以行伍隸提標,為提督楊遇春所識拔。廣西匪起,巡撫鄭祖琛不能制。榮於舊將中最負時望,文宗特
- 中考文言文考點的分析新大綱提出了“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欣賞優(yōu)美、精彩的語言”的要求,各地中考逐漸將文學(xué)作品的賞析,尤其是詩詞的賞析列入了考試
- 年羹堯鎮(zhèn)西安【原文】年羹堯①鎮(zhèn)西安時,廣求天下才士,厚養(yǎng)幕中。蔣衡應(yīng)聘而往,年甚愛其才……年征青海日,營次,忽傳令云:“明日進兵,人各攜板一
- 新唐書原文:李道宗,字承范。高祖即位,授左千牛備身、略陽郡公。裴寂與劉武周戰(zhàn)度索原,寂敗。道宗年十七,從秦王討賊。王登玉壁城以望,謂道宗曰:
- 初中文言文文學(xué)常識之科舉考試【察舉】漢代選拔官吏制度的一種形式。察舉有考察、推舉的意思,又叫薦舉。由侯國、州郡的地方長官在轄區(qū)內(nèi)隨時考察、選
- 足自當止文言文翻譯足自當止選自《滹南遺老集》的王若虛,原文:“王導(dǎo)戒之,答曰:足自當止。”大意為”王丞相("王導(dǎo)"或&q
- 《嵩山賦》文言文天下之中兮,嵩山當之無愧。周公測日兮,登封設(shè)置日晷。位居中岳兮,湯湯洛水溯回。北依黃河兮,蜿蜒曲折浪滾。南接穎水兮,波平浪靜
- 學(xué)習誦讀文言文的方法文言文學(xué)習中誦讀是核心、是關(guān)鍵、是文言文學(xué)習的立足點。朱自清先生對誦讀有獨到見解,他認為:“誦?!庇纱丝梢钥闯觯谡b讀教
- 陳瑄,字彥純,合肥人。父坐事戍遼陽,瑄伏闕請代,詔并原其父子?,u少從大將軍幕,以射雁見稱。屢從征南番,又征越巂,破寧番諸蠻。復(fù)征鹽井,賊熾甚
- 劉基《郁離子》原文:宋王偃惡楚威王,好言楚之非,旦日視朝必詆楚以為笑,且曰:“楚之不能若是,甚矣,吾其得楚乎!”群臣和之,如出一口。于是行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