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之僑為琴》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2-07 04:42:35
工之僑為琴
工之僑得良桐焉,斫而為琴,弦而鼓之,金聲而玉應①。自以為天下之美也,獻之太常②。使國工③視之,曰:“弗古。”還之。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又謀諸篆工④,作古窾⑤焉。匣而埋諸土,期年出之,抱以適市。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諸朝。樂官傳視,皆曰:“希世之珍也?!惫ぶ畠S聞之,嘆曰:“悲哉世也!豈獨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圖之,其與亡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⑥,不知其所終。
(選自明·劉基《誠意伯文集·郁離子》)
【注釋】
①金聲而玉應:形容琴聲像敲擊金玉發(fā)出的聲響一樣清亮悅耳。②太常:官名,掌管宗廟禮樂。③國工:全國第一流的琴師。④篆工:刻字工匠。⑤古窾:古代鐘鼎器上鑄刻的文字。窾,通“款”。⑥宕冥之山:作者虛擬的山名。宕冥,高深的樣子。
【文學常識】
《郁離子》 作者劉基,字伯溫,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及詩人,通經(jīng)史、曉天文、精兵法。“郁離子”是劉伯溫的托稱?!队綦x子》的“郁”指有文采的樣子;“離”是八卦之一,代表火;郁離,就是文明的意思,其謂天下后世若用斯言,必可抵文明之治?!队綦x子》不僅集中反應了作為政治家的劉伯溫治國安民的主張,也反映了他的人才觀、哲學思想、經(jīng)濟思想、文學成就、道德為人以及淵博學識。在寫作《郁離子》的過程中,劉伯溫的整個思想體系,尤其是對社會政治方面的看法及主張更加成熟,也更加系統(tǒng)。
【譯文】
工之僑得到了一段很好的桐木,經(jīng)過砍削后做成了一架琴,裝上弦彈了一下,它的發(fā)聲和共鳴好極了,像金玉的聲音一樣清亮動聽。工之僑自認為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它獻給太常寺。(太常寺的主管人)讓最優(yōu)秀的樂師來鑒定,大家都說:“這不是古琴。”把琴退給了工之僑。工之僑帶著琴回到了家,請漆工幫著出主意,在琴面繪制了斷裂的紋理;又請刻篆字的工匠幫忙,在琴上刻了古代的款識,然后把琴裝在匣子里埋起來。過了一年把它挖出來,抱著它到集市上去賣。恰好一個大官從集市路過看見了這架琴,用一百金買了下來,并把它獻給朝廷。樂官們傳遞著看了以后,都說:“這可是世上稀有的珍品啊?!惫ぶ畠S聽到了,慨嘆地說:“這樣的世道真可悲啊!難道只是這架琴有這樣的遭遇嗎?世上的事沒有一件不是這樣的??!如果不早作打算,就要和這國家一同滅亡了?。 ?于是離去,進入到宕冥附近的山,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閱讀訓練】
1.解釋:
①斫 ②弦 ③美 ④匣 ⑤適 ⑥希 ⑦圖 ⑧其
2.翻譯:
①又謀諸篆工
②易之以百金
3.這個故事諷刺了怎樣一種社會現(xiàn)象
【參考答案】
1.(1)砍削(2)用作動詞,裝上琴弦 (3)用作名詞,美器,美琴 (4)用作動詞,裝進匣子里 (5)往,到 (6)同“稀” (7)打算 (8)表推測的語氣助詞
3.居高位者沒有見識,只重虛名;世道不辨真?zhèn)?/p>
關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鐵撅山塔林賦》文言文睡牛秀峰兮,風光旖旎。小徑蜿蜒兮,林木蔥郁。登高攬勝兮,極目百里。遠眺觀海兮,白浪涌起。鐵橛山高兮,巍然獨立。三十六峰
- 穿井得一人文言文翻譯《穿井得一人》出于《呂氏春秋》,意思是打出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個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卻理解錯了意
- 司馬遷文言文閱讀(甲)報任安書(節(jié)選)司馬遷夫人情莫不貪生惡死,念父母,顧妻子;至激于義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無兄弟
- 梁惠王曰:“晉國,天下莫強①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于齊,長子死焉;西喪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恥之,愿比死者一灑之②,如之何則
- 文言文的修辭的內(nèi)容一般來講,有些人容易忽視文言的修辭方法,其實,掌握一些文言的修辭方法,對於閱讀和理解文言文有一定的幫助。我們可以把學習文言
- 魏書原文:張蒲,字玄則,河內(nèi)修武人,本名謨,后改為蒲。漢太尉延之后。父攀,慕容垂御史中丞、兵部尚書,以清方稱。蒲少有父風,頗涉文史,以端謹見
- 胡惟席,定遠人。歸太祖于和州,授元帥府奏差。尋轉(zhuǎn)宣使,除寧國主簿,進知縣,遷吉安通判,耀湖廣僉事。昊元年,召為太常少卿,進本寺卿。洪武三年拜
- 新生入陸院文言文欣賞緣分使然,八方來聚。各色特點,齊聚一堂。擁江淮之風秀,承紅軍之神采。上接黨令,下納群英。樹強軍之壯志,立報國之宏圖。淬于
- 《阮郎歸·天邊》文言文賞析《阮郎歸·天邊》是北宋詞人晏幾道的作品。這首詞寫于汴京,是重陽佳節(jié)宴飲之作。詞中感喟身世,抒發(fā)了作者客居思鄉(xiāng)的悲涼
- 王慎中原文:登高望遠,攬山水之奇變,娛耳目于清曠寥廓之表,而窅然失一世之混濁,天下之樂宜無逾此者。牛山之游美矣,而景公以之雪泣沾襟,不能自止
- 李仕魯,字宗孔,濮人。少穎敏篤學,足不窺戶外者三年。聞鄱陽朱公遷得宋朱熹之傳,往從之游,盡受其學。太祖故知仕魯名,洪武中,詔求能為朱氏學者,
- 蘇轍原文:臣聞事有若緩而其變甚急者,天下之勢是也。天下之人,幼而習之,長而成之,相咻而成風,相比而成俗,縱橫顛倒,紛紛而不知以自定。當此之時
- 孫泰文言文專練孫泰孫泰,山陽人,少師(拜……為師)皇甫穎,操守(品德)頗有古賢(古代賢人)之風。泰妻即姨妹(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為
- 蘇軾《教戰(zhàn)守策》原文及翻譯導語:蘇軾生性放達,為人率真,深得道家風范。其文章也非常優(yōu)秀,被后世所推崇。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蘇軾《教戰(zhàn)守策》原
- 江淹,字文通,濟陽考城人也。少孤貧好學,沉靜少交游。宋建平王景素好士,淹隨景素在南兗州。廣陵令郭彥文得罪,辭連淹,系州獄。淹獄中上書陳其 冤
- 元史原文:崔彧,字文卿,弘州人。負才氣,剛直敢言,世祖甚囂重之。至元十六年,奉詔至江南訪求藝術(shù)① 之人。明年, 自江南回
- 何謂“文言文”介紹王力先生在《〈古代漢語〉緒論》中指出:漢語的古代書面語大致有兩個系統(tǒng):文言和白話。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
- 文言文真正走入學生心靈深處論文文言文的學習令許多學生深感“頭大”(學生慣用語),然而它卻既是教師不得不教的內(nèi)容,又是學生不得不學的“老古董”
- 舊唐書原文:魏元忠,本名真宰。初,為太學生,志氣倜儻,不以舉薦為意,累年不調(diào)。儀風中,吐蕃頻犯塞,元忠赴洛陽上封事,言命將用兵之工拙,帝甚嘆
- 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題【甲】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