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忌,字輔機(jī),河南洛陽人”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shí)間:2022-07-25 12:54:02
長孫無忌,字輔機(jī),河南洛陽人。該博文史,有籌略。少與太宗友善,太宗禮遇尤重,常令出入臥內(nèi)。時(shí)突厥新與中國和盟,政教紊亂,言事者多陳攻取之策。太宗召無忌問曰:“北番君臣昏亂,不違舊好,便失攻昧之機(jī);取亂侮亡,復(fù)爽同盟之義。二途不決,孰為勝耶?”無忌曰:“今務(wù)在戢兵,待其寇邊,方可討擊。且按甲存信,臣以為宜?!碧趶臒o忌之議。突厥尋政衰而滅。或有密表稱無忌權(quán)寵過盛,太宗以表示無忌,無忌深以盈滿為誡,太宗曰:“朕之授官,必?fù)癫判?,無忌聰明鑒悟,雅有武略,故委之臺鼎。”太宗欲立晉王,而限以非次,猶疑不決。無忌曰:“晉王仁孝,天下屬心久矣。召問百僚,必?zé)o異辭。若不蹈舞同音,臣負(fù)陛下萬死?!庇谑墙⑺於?。高宗即位,嘗謂公卿:“朕開獻(xiàn)書之路,冀有意見可錄,比者上疏無可采者?!睙o忌對曰:“言事者率其鄙見,然須開此路,冀時(shí)有讜言,如或杜絕,恐下情不達(dá)。”帝將立武氏為皇后,無忌屢言不可,許敬宗又屢申勸請,無忌嘗厲色折之。顯慶四年,許敬宗稱李巢與無忌交通謀反,帝令敬宗鞠之。敬宗曰:“無忌威能服物,智能動眾,必為宗廟深憂,誠愿陛下斷之,不日即收捕?!钡燮唬骸昂蟠际返牢也荒芎推溆H戚,使至于此?!?span style="text-decoration:underline;">敬宗曰漢文帝明主薄昭有大勛于后惟坐sha6*人文帝令朝臣喪服就宅哭而殺之良史不以為失帝竟不親問,惟聽敬宗誣構(gòu)之說,遂去其官爵。敬宗尋遣袁公瑜重鞫無忌反狀,公瑜逼令自縊而死,籍沒其家。
(節(jié)選自《舊唐書·長孫無忌傳》)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今務(wù)在戢兵 戢兵:用兵打仗。
B.無忌深以盈滿為誡 盈滿:驕盈自滿。
C.于是建立遂定建立:確立儲君。
D.籍沒其家 籍沒:登記沒收。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敬宗曰/漢文帝明主/薄昭有大勛/于后惟坐sha6*人/文帝令朝臣喪服就宅/哭而殺之良史/不以為失/
B.敬宗曰/漢文帝明主/薄昭有大勛于后/惟坐sha6*人/文帝令朝臣喪服/就宅哭而殺之良史/不以為失/
C.敬宗曰/漢文帝明主/薄昭有大勛于后/惟坐sha6*人/文帝令朝臣喪服就宅/哭而殺之/良史不以為失/
D.敬宗曰/漢文帝明主/薄昭有大勛/于后惟坐sha6*人/文帝令朝臣喪服就宅/哭而殺之/良史不以為失/
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長孫無忌深受太宗信任。他年輕時(shí)就和太宗關(guān)系密切,能出入太宗臥室;大臣密奏他權(quán)勢過盛,太宗將奏章拿給他看。
B.長孫無忌敢于直言。太宗立儲君時(shí)猶疑不決,長孫無忌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認(rèn)為晉王仁孝;高宗想立武氏為皇后,他多次明確反對。
C.長孫無忌見識過人。他反對背盟攻擊突厥,結(jié)果使突厥不戰(zhàn)而亡;高宗認(rèn)為上書獻(xiàn)策沒有可采納的,長孫無忌則認(rèn)為應(yīng)堅(jiān)持開啟言路。
D.長孫無忌結(jié)局悲慘。高宗聽信了許敬宗的誣陷,長孫無忌被免去官爵;許敬宗還指使人以謀反罪名審訊他,逼迫他zi6*殺。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朕之授官,必?fù)癫判校瑹o忌聰明鑒悟,雅有武略,故委之臺鼎。
(2)言事者率其鄙見,然須開此路,冀時(shí)有讜言,如或杜絕,恐下情不達(dá)。
參考答案
4、A 休兵息戰(zhàn)
5、D
6、C 使突厥不戰(zhàn)而亡 分析有誤
7、(1)我授予官職,一定是要選擇才能和品行的,無忌聰慧明察事理,向來有軍事謀略,所以把重要官職委派給他。
(2)提意見的人提出了淺陋的意見,但必須開啟這條言路,希望有時(shí)有正直的言論,假如徹底制止,恐怕下面的情況不能上達(dá)。
參考譯文
二:
長孫無忌,字輔機(jī),河南洛陽人。無忌貴戚好學(xué),該博文史,性通悟,有籌略。文德皇
后即其妹也。
武德九年,隱太子建成、齊王元吉謀,將害太宗,無忌請?zhí)谙劝l(fā)誅之。于是奉旨密召房玄齡、杜如晦等共為籌略。六月四日,無忌與尉遲敬德、侯君集等九人,入玄武門討建成、元吉,平之。
貞觀元年,進(jìn)封國公。太宗以無忌佐命元勛,地兼外戚,禮遇尤重,常令出入臥內(nèi)。其年,拜尚書右仆射。時(shí)突厥頡利可汗新與中國和盟,政教紊亂,言事者多陳攻取之策。太宗召蕭瑀及無忌問曰:“北番君臣昏亂,殺戮無辜。國家不違舊好,便失攻昧之機(jī);今欲取亂侮亡,復(fù)爽同盟之義。二途不決,孰為勝耶?”蕭瑀曰:“兼弱攻昧,擊之為善?!睙o忌曰:“今國家務(wù)在兵,待其寇邊,方可討擊。彼既已弱,必不能來。若深入虜庭,臣未見其可。且按甲存信,臣以為宜。”太宗從無忌之議。突厥尋政衰而滅。
十七年,太子承乾得罪,太宗欲立晉王,而限以非次,回惑不決。御兩儀殿,群官盡出,獨(dú)留無忌及司空房玄齡、兵部尚書李績,謂曰:“我三子一弟,所為如此,我心無謬?!币蜃酝队诖玻榕宓队源?。無忌等驚懼,爭前扶抱,取佩刀以授晉王,無忌等請?zhí)谒?,?bào)曰:“我欲立晉王。”無忌曰:“謹(jǐn)奉詔。有異議者,臣請斬之。”太宗謂晉王曰:“汝舅許汝,宜拜謝?!睍x王因下拜。太宗謂無忌等曰:“公等既符我意,未知物論如何?”無忌曰:“晉王仁孝,天下屬心久矣。伏乞召問百僚,必?zé)o異辭。若不蹈舞同音,臣負(fù)陛下萬死?!庇谑墙⑺於āざ谟钟峭蹉?,無忌密爭之,其事遂輟。
高宗即位,進(jìn)拜太尉。
(節(jié)選自《舊唐書》卷六十五)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diǎn)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言事者多陳攻取之策 陳:陳述。
B.因自投于床,抽佩刀欲自刺。 投:撲向。
C.天下屬心久矣。 屬:隸屬。
D.無忌密爭之,其事遂輟。 輟:停止。
9.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長孫無忌“有籌略:的一組是
①無忌貴戚好學(xué) ②無忌請?zhí)谙劝l(fā)誅之
③彼既已弱,必不能來 ④若深入虜庭,臣未見其可
⑤所為如此,我心無謬 ⑥無忌密爭之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⑤⑥
10.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A.武德九年,長孫無忌奉旨秘密召集房玄齡等人共同謀劃,與尉遲敬德等九人在玄武門平定了李建成和立李元吉的叛亂。
B.長孫無忌深受太宗的尊重與信任,時(shí)常被允許出入太宗的寢室。太宗有不少大事都得到了
長孫無忌的幫助和支持。
C.是否對突厥作戰(zhàn),長孫無忌認(rèn)為國家目前應(yīng)該暫且按兵不動遵守信義,這樣突厥很快就會因?yàn)檎嗡《鴾缤觥?br/>D.長孫無忌在立誰為太子的問題上,支持太宗立晉王的想法,并進(jìn)一步指出晉王仁孝,百官也一定沒有什么異議。
11.把第三題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國家不違舊好,便失攻昧之機(jī);今欲取亂侮亡,復(fù)爽同盟之義。
(2)太宗欲立晉王,而限以非次,回惑不決。
參考答案
8.C(“屬”應(yīng)為“歸服”)
9.B(①介紹長孫無忌好學(xué)⑤是太宗的話)
10.C(前后內(nèi)容無因果關(guān)系)
11.(1)國家不背棄舊交,就會失去攻打昏昧國家的機(jī)會;如果要攻打亡亂之國,又違背了同盟之義。(“違”“昧”“今”“亂、亡”“爽”各1分,句子大意1分,共6分。)
(2)太宗想立晉王為太子,但因?yàn)椴皇前矗ㄩL幼)順序的限制,他猶豫不決。(“而”、介賓短語后置句式、“回惑”各1分,句子大意1分,共4分。)
參考譯文:
長孫無忌,字輔機(jī),是河南洛陽人。長孫無忌身為貴戚而喜好學(xué)習(xí),博通文史,性情通達(dá)機(jī)敏,富于謀略,文德皇后就是他妹妹。
武德九年,隱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謀劃將要謀害太宗,長孫無忌請求太宗搶先動手誅殺他們。于是奉旨秘密召集房玄齡、杜如晦等人共同謀劃。六月四日,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侯君集等九人,進(jìn)入玄武門討伐李建成、李元吉,消滅了他們。
貞觀元年,進(jìn)封齊國公。太宗因?yàn)殚L孫無忌是創(chuàng)業(yè)的元勛,又有外戚的身份,禮遇尤其豐厚,時(shí)常讓他出入寢室。這一年,拜尚書右仆射。當(dāng)時(shí)突厥頡利可汗新近和中原簽約和好,內(nèi)部政令紊亂,談?wù)撜碌娜舜蠖嚓愂龉ト⊥回手?。太宗召集蕭瑀和長孫無忌問道:“北番君臣昏亂,tu6*殺無辜。國家不背棄舊交,就會失去攻打昏昧國家的機(jī)會;如果要攻打亡亂之國,又違背了同盟之義。兩種做法不能決定,哪一個(gè)更好呢?”蕭瑀說:“兼并弱小的國家攻取暗昧的君王,攻擊為好?!遍L孫無忌說:“國家目前正致力于休兵息戰(zhàn),等他們侵犯邊地,才可以征討出擊。他們既然已經(jīng)衰弱,一定不會前來。如果深入虜?shù)?,臣以為不妥。暫且按兵不動遵守信義,臣以為合適?!碧诼爮牧碎L孫無忌的意見。突厥不久因政治衰敗而滅亡。
貞觀十七年,太子李承乾犯罪,太宗想立晉王為太子,但因?yàn)椴皇前撮L幼順序的限制而猶豫不決?;实蹃淼絻蓛x殿,百官都出去了,僅留下長孫無忌和司空房玄齡、兵部尚書李勣,對他們說:“我的三個(gè)兒子和一個(gè)弟弟,所作所為是這樣,我心里沒有依靠。”于是自己向床上撲去,抽出佩刀要zi6*殺。長孫無忌等人非常驚恐,爭著上前抱扶,取下佩刀交給晉王。長孫無忌等人問太宗想立誰,回答說:“我要立晉王?!遍L孫無忌說:“敬奉詔命。誰有不同意見的,臣請求殺了他。”太宗對晉王說:“你舅舅答應(yīng)立你,你應(yīng)該拜謝。”晉王于是下拜。太宗對長孫無忌等人說:“公等和我的意見一致,但不知輿論會怎么樣?”長孫無忌說:“晉王仁孝,天下人誠心歸服已經(jīng)很長時(shí)間了。請求召見百官詢問,一定沒有異議。如果不是同聲慶賀,就算臣辜負(fù)陛下罪該萬死?!庇谑谴_立太子之事就定下來。不久太宗又打算立吳王李恪,長孫無忌暗自爭諫,這事于是停止。
高宗即位,進(jìn)封長孫無忌做太尉。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文言文樂羊子妻翻譯【原文】河南樂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嘗行路,得遺金一餅,還以與妻,妻曰:“妾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
- 高考文言文復(fù)習(xí)一、教學(xué)要求:理解文言實(shí)詞在文中的含義二、教學(xué)重點(diǎn)難點(diǎn):古今異義、一詞多義、通假字一、通假字:通假字是漢語在同一歷史時(shí)期的用字
- 文言文《石壕吏》作品鑒賞《石壕吏》這首詩,虛實(shí)兩方面配合極為恰當(dāng),以實(shí)寫虛,以虛補(bǔ)實(shí),虛實(shí)相映,使全詩顯得簡潔洗練,而又蘊(yùn)含豐富,真正是一篇
- 文言文戰(zhàn)國策·魏四·周肖謂宮他譯文周肖謂宮他曰:“子為肖謂齊王曰,肖愿為外臣。令齊資我于魏。”宮他曰:“不可,是示齊輕也。夫齊不以無魏者以害
- 秋游敦煌有感高中文言文作文甲午之秋,七月至末,余游敦煌,平沙莽莽,直入天際,于大漠之中,頓覺世情之浩大,余生之渺小,不由頓生敬畏,信其然也。
- 劉元卿原文:猩猩,獸之好酒者也。大麓①之人設(shè)以醴尊②,陳之飲器,小大具列焉??棽轂槁蘑?,勾連相屬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見,則知其誘之也,又知設(shè)
- 李商隱《李賀小傳》原文及譯文 李賀小傳 李商隱 京兆杜牧為李長吉集序,狀長吉之奇甚盡,世傳之。長吉姊嫁王氏者語
- 八年級下冊文言文《小石潭記》翻譯小石潭記作者:柳宗元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
- 文言文直譯翻譯技巧直譯,是指用現(xiàn)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jìn)行逐字逐句地對應(yīng)翻譯,做到實(shí)詞、虛詞盡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shí);其不足之處是有時(shí)
- 文言文《父善游》全文及翻譯《父善游》這篇文言文告訴我們知識與技能是無法遺傳的'。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砹宋难晕摹陡干朴巍啡募胺g,歡迎
- 學(xué)好文言文平時(shí)要做好三方面學(xué)好文言文并非太難,只要從以下三個(gè)方面做起基本就可以了。一、熟讀成誦宋代朱熹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
- 《智囊明智部狄仁杰》文言文狄梁公為度支員外郎,車駕將幸汾陽,公奉使修供頓。并州長史李玄沖以道出妒女祠,俗稱有盛衣服車馬過者,必致雷風(fēng),欲別開
- 陸游的詩《示兒》全詩賞析及翻譯注釋示兒陸游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注釋]1. 示兒:給兒子們看。2
- 《治國猶栽樹》文言文同步練習(xí)治國猶栽樹唐太宗謂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師②,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煬帝③意猶不足,征求不已,兼東征西討,窮兵
- 語文文言文理解:冉氏烹狗記□ (清)崔 述縣人冉氏,有狗而猛,遇行人,輒搏噬之,往往為所傷傷則主人躬詣謝罪,出財(cái)救療之,如是者數(shù)矣冉氏以是頗
-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聲,急義好施,或一日揮千金。進(jìn)士及第,調(diào)寶雞尉,知柏鄉(xiāng)縣。民訟皆決于庭,受罰者不怨。轉(zhuǎn)運(yùn)使黃浞聞其名,將
- 章炳麟原文:鄒容,字威丹,四川巴人。父某,略知書。容少慧敏,年十二,誦“九經(jīng)”、《史記》、《漢書》皆上口。父以科甲期之君弗欲時(shí)喜雕刻父怒輒榜
- 晉書原文:桓溫,字元子,宣城太守彝之子也。生未期而太原溫嶠見之,曰:“此兒有奇骨,可試使啼。”及聞其聲,曰:“真英物也!”以嶠所賞,故遂名之
- 文言文《鳴機(jī)夜課圖記》原文及翻譯原文:吾母姓鐘氏,名令嘉,字守箴,出南昌名族,行九。幼與諸兄從先外祖滋生公讀書。十八,歸先府君。時(shí)府君年四十
- 《百家姓.皇甫》文言文的歷史來源歷史來源1、出自西周,以官名為氏。西周太師(高級武官)皇甫的后代以“皇甫”為姓,稱皇甫氏。2、出自子姓,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