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教學設計
語文 課文 發(fā)布時間:2023-05-01 04:57:43
課文《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出自高二語文上冊課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加來道雄
加來道雄,美籍日裔物理學家,紐約市立大學城市學院理論物理學教授。他畢業(yè)于哈佛大學,獲得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哲學博士學位。他是《超越愛因斯坦》(與特雷納合著)、《量子場論》和《超弦導論》諸書的作者。在過去的10年里,他還是廣播電臺每周一次一小時科學節(jié)目的主持人。
我想知道上帝怎樣創(chuàng)造了這個世界,對這樣或那樣的具體現(xiàn)象我不太感興趣。我想知道世界的內(nèi)在規(guī)律,其余則是細枝末節(jié)。
——愛因斯坦
童年的兩件趣事極大地豐富了我對世界的理解力,并且引導我走上成為一個理論物理學家的歷程。
記得那時我的父母不時帶我去舊金山游覽著名的日本茶園。我蹲在那里的一個小池邊,為慢慢暢游在水底睡蓮之中五彩斑斕的鯉魚所陶醉。這是我最快樂的童年記憶之一。
在那靜靜的時刻,我充滿了無限的遐想。我常常給自己提一些只有小孩才問的傻乎乎的問題,比如水池中鯉魚怎樣觀察它們周圍的世界。我想,它們的世界一定奇妙無比!
鯉魚們的一生就在這淺淺的水池中度過。它們相信它們的“宇宙”就有陰暗的池水和睡蓮構(gòu)成。它們大部分時間在池底漫游,因此它們只模糊地意識到在水面之上存在有另一個外部世界。我的世界的本質(zhì)超過了它們的理解能力。我喜歡坐在距離利于僅僅幾十厘米的地方,然而,我們之間卻如距深淵。鯉魚和我生活在兩個截然不同的宇宙之中,從來不進入對方的世界,我們之間被水面這一薄薄的“柵欄”分隔開來。
我曾想:在水底的魚群中可能有一些鯉魚“科學家”。我想這個鯉魚“科學家”會對那些提出在睡蓮之外還存在有另外一個平行世界的魚冷嘲熱諷。他們認為,唯一真實存在的事物就是魚兒們看得見摸得著的。水池就是一切。水池之外看不見的世界沒有科學意義。
有一次,我遇到了一場暴雨。我注意到成千上萬的笑語地轟擊在池水的表面。池水變得混亂,誰中的睡蓮在洶涌不息的水波沖刷下?lián)u擺不定。在躲避風雨之時,我想弄清楚周圍發(fā)生的一切將會以怎樣的形式呈現(xiàn)在鯉魚們的眼中。在它們看來,睡蓮似乎是自己在運動,沒有任何東西沖刷它們。因為就像我們看不見我們周圍的空氣和空間一樣,鯉魚們也看不見它們賴以生存的水,它們?yōu)樗徸约耗軌蜻\動而困惑不解。
我想,鯉魚“科學家們”將會聰明地杜撰某種虛構(gòu)的東西——它被稱為“力”,來掩蓋自己的無知。由于不能理解在看不見的水面上存在的水波,它們將得出這樣一個結(jié)論:睡蓮之所以能夠不被觸摸而運動,是因為有一種看不見的神秘力在對它起作用。它們可能給這種錯覺起一個高深莫測的名稱(如超距作用,或沒有任何接觸睡蓮即會運動的能力)。
我曾想,如果在池水中抓出一個鯉魚“科學家”,事情將會怎么樣呢?放回池水之前,它可能隨著我的查看而狂亂掙扎。那么別的鯉魚又將怎樣看待這件事呢?對于它們而言,這確實是一件可怖的事情。它們第一次意識到有一位鯉魚“科學家”從它們的宇宙中消失了。九那么簡簡單單,沒有留下任何蹤跡。不管在它們的宇宙中怎么尋找,就是沒有這條丟失的鯉魚的蹤影。然而,就那么幾秒鐘,當我把它放回池水之后,這位鯉魚“科學家”便突然冒了出來。對于別的鯉魚而言,這真是一個奇跡。
待神智鎮(zhèn)定之后,這位鯉魚“科學家”就會講述一個真正令它們驚詫不已的傳奇故事。它說:“突然之間,不知怎的我就被拉出了咱們的宇宙(池水),投進了一個冥冥世界,那里有令人目眩的強光和我從未見過的奇形怪狀的物體。最奇怪的是那個抓住我的生物竟然一點也不像魚。更使我震驚的是,無論如何也看不到它的鰭,但是沒有鰭它還是能夠運動。我感覺到熟習的自然規(guī)律不再適合于這個冥冥世界。隨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突然又被扔回了咱們的世界。”(當然,這個到宇宙之外一游的故事對于鯉魚是怪誕的,大多數(shù)魚都認為這完全是胡說八道。)
我常想,我們就像自鳴得意地在池中游動的鯉魚。我們的一生就在我們自己的“池子”里度過,以為我們的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就像鯉魚一樣,我們認為宇宙之中只包含有熟習可見的東西。我們自以為是地拒絕承認就在我們的宇宙跟前存在有別的平行宇宙或多維空間,而這些都超出了我們的理解力。如果我們的科學家發(fā)明像力這樣一些概念,那僅僅是因為他們不能用眼見演出充滿于我們周圍空間的不可看見的各種振動。一些科學家鄙視更高維數(shù)世界的說法,是因為他們不能在實驗室里便利地驗證它。
(我們宇宙或許是無數(shù)個平行宇宙中的一個。每一個宇宙通過無窮多的蛀洞——連通兩個是空域的隧道——跟其他宇宙相連。在這些蛀洞之間旅行是可能的,但可能性又微乎其微。)
此后,我一直對存在高維世界的可能極感興趣。像許多孩子一樣,我貪婪地閱讀這樣一類歷險故事,其中講述的是時間旅行者進入別的多維空間,探索我們看不見的平行宇宙,在那里能很容易使通常的物理定律不再起作用。我長大后想知道,是否在百慕大三角洲神秘失蹤的船只進入了一個空間漏洞,我對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驚嘆不已,書中超維空間旅行的發(fā)現(xiàn)導致了一個銀河帝國的興起。
童年時的第二件事也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八歲時曾聽過一個故事,此后它一直留在我的腦海里。記得我的中學老師給班里講了一個已故偉大科學家的故事。他們及其崇敬地講到他,稱他是整個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他們說很少有人能夠理解他的思想,但是他的發(fā)現(xiàn)卻改變了整個世界和我們周圍的一切。我不理解他們想告訴我們的許多東西,但是最使我對此人感興趣的是他未能完成自己的偉大發(fā)現(xiàn)就撒手人寰。他們說他多年潛心于這個理論,但是他死之后,他的為完成的論文仍然擺放在他自己的辦公桌上。
我被這個故事迷住了。對于一個孩子,這是很神秘的。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么?他桌上論文的內(nèi)容是什么?什么問題可能會如此難以解決而又非常重要,值得如此偉大的科學家把他的有生之年花費在這種研究之中?由于好奇,我就決定學習我能學到的關于愛因斯坦的一切以及他未完成的理論。我記得,我花了好多時間靜靜閱讀我能找到的關于這個偉人和他的理論的每一本書。這種記憶到現(xiàn)在仍然溫暖如春。我讀完當?shù)貓D書館的書之后,就開始在全市搜尋圖書館和書店,急切地查找有關線索。不久我就知道這個故事比任何神秘謀殺故事更加激動人心,也比我想象的任何事情都重要。我決定要對這一秘密刨根究底,縱然因此而必須成為一名理論物理學家也在所不辭。
不久,我就知道愛因斯坦未完成的論文就是他企圖構(gòu)造的所謂的統(tǒng)一場論。這個理論能解釋所有的自然規(guī)律,從細小的院子到浩瀚的星系。然而,作為一個孩子,我卻不能理解,暢游在茶園池中的鯉魚和愛因斯坦桌上未完成的論文可能存在著某種聯(lián)系。對于用更高的維數(shù)可能是解決統(tǒng)一場論的關鍵這一點我不理解。
后來,在高中階段,我看完了許多地方圖書館中這方面的書,并且常常造訪斯坦福大學的物理學圖書館。在那里,我發(fā)現(xiàn)愛因斯坦的工作使一種稱為反物質(zhì)的新型物質(zhì)稱為可能。這種物質(zhì)的作用形式與普通物質(zhì)一樣,但與普通物質(zhì)接觸之后它們將會湮沒,并且猛然釋放出能量。我也知道科學家已經(jīng)建造了一些大型儀器,或者說是“原子對撞機”,這種儀器可以在實驗室里產(chǎn)生微量的這種奇異物質(zhì),即反物質(zhì)。
年輕人的一個優(yōu)點就是不會由于世俗的約束而畏葸不前,而這種約束對于大多數(shù)成年人而言通常似乎又很難超越。沒有考慮所要涉及的困難,我就開始著手建立我自己的原子對撞機。我一直研究科學文獻,最后我確信能夠建造一臺所謂的電子感應加速器,這種敬愛蘇啟能把電子加速到數(shù)百萬電子伏特(100萬電子伏特是指電子在100萬伏特的電場中被加速后所獲得的能量)。
首先,我購買了少量的鈉22,它是一種能夠自然地放射正電子(電子的反物質(zhì))的放射性物質(zhì)。然后我建造了一個云室,在云室中可以看到亞原子粒子留下的蹤跡。這樣我就能夠拍下好幾百張由反物質(zhì)留在云室中的精美照片。緊接著,我找遍周邊地區(qū)大量的電子倉庫,裝配必須的硬件設備,包括好幾百磅(1磅=454克)中的廢品處理鋼,在我的車間建造一個2.3百萬電子伏特的電子感應加速器,這個加速器完全有能力產(chǎn)生一束反電子。為了產(chǎn)生電子感應加速器所必需的巨大磁場,我說服我的父母親讓他們幫助我在我讀高中的那個學校的足球場中纏繞22英里(1英里=1.61米)場的銅線。我們把整整一個圣誕假日花費在這條50碼(1碼=0.91米)場的線路上,纏繞和安裝笨重的線圈,這種線圈將使高能電子的運動路徑發(fā)生彎曲。
當最后建成時,這個300磅重、6千瓦的電子感應加速器耗掉了我屋子中所產(chǎn)生的每一點能量。當我接通它后,通常總是燒斷每一根保險絲,屋子變得漆黑一團。在屋子周期性陷入黑暗的同時,媽媽常常在搖頭。(我想,媽媽對于他不能由一個在棒球場或籃球場玩耍、反而有一個在汽車間建造一架巨大的電子儀器的兒子而困惑不解。)使我感到欣慰的是,一儀器成功產(chǎn)生了比地磁場強兩萬多倍的磁場,而這正是加速一束電子所必需的。
【前言】
《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內(nèi)容的最大特點就是生活味濃:“我”蹲在小池邊,為慢慢暢游的鯉魚所陶醉,并由此產(chǎn)生無限的遐想;八歲時,聽過一回理論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故事之后,懷著一顆好奇的童心,讀著有關愛因斯坦及其他人的理論的每一本書,最后決心當一名理論物理學家;高中階段建“自己的原子對撞機”,沉浸于科學實驗之中。文章的三塊主體內(nèi)容,百分之百地敘寫了作者童年及高中階段的生活之趣之思之行。文章標題中的“教育”,嚴格意義上說是作者的自我教育。由于內(nèi)容充滿生活味,文中涉及的一些原本深奧的理論物理學問題,也變得可感可知。再者,一篇敘述“歷程”的文章,卻一反常態(tài)地選取三件最有代表性的事進行敘寫,借以表達文章主旨,揭示“教育歷程”的要素。
【課文賞析】
問題探究一:文章重在反映作者成長為一名“物理學家”的“教育歷程”,想一想,為什么作者不按從童年到小學、初中、高中的時間順序敘事?
思路點撥:作者寫作此文的主要宗旨在于告訴讀者如何才能成為一名物理學家。在作者看來,他的經(jīng)歷中三個方面的成長是最最關鍵的:(1)童年時期的兩件趣事(由觀察小池中的鯉魚而想象水池中鯉魚“科學家”的一系列思維活動,培養(yǎng)了想象力和對事物研究的興趣;由對愛因斯坦的崇拜到?jīng)Q心完成愛因斯坦未竟的事業(yè));(2)高中階段看了許多書后建立實驗室制造“自己的原子對撞機”的情況和體驗。
作者這樣安排行文,既讓讀者看到了作者從小開始的成長歷程,讓讀者明白了一個物理科學家成長過程中最有說服力的“成長因素”。如果一味按童年到小學到初中到高中的順序敘事,最有價值的內(nèi)容必將被沖淡,標題中的“教育”意義也難以得到突出。
問題探究二:作者開篇引用愛因斯坦的話,用意何在?
提示:愛因斯坦這句話,表明了他研究理論物理的目標和意義,作者加以引用,既表示對愛因斯坦科學探索精神的崇敬和對愛因斯坦探索宇宙的意義的理解,也表明他一生求索的目標以及他對自己探索宇宙本質(zhì)的意義的認識。
問題探究三:作者說,豐富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力并引導自己走上理論物理研究而且最終成為理論物理學家的,是“童年的兩件趣事”。請用簡練的語言概括這兩件“趣事”,并回答:(1)你覺得這兩件“趣事”有趣嗎?(2)作者認為這兩件事情有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你從加來道雄走上理論物理研究之路的經(jīng)歷中受到什么啟發(fā)?
提示:兩件趣事,一是對鯉魚世界的遐想,一是對愛因斯坦未竟事業(yè)的向往。一件事是否有趣,不取決于事情本身,而取決于一個人對事情的情感與態(tài)度。作者自小喜歡思考問題,尤其喜歡透過現(xiàn)象去深入思考事物的本質(zhì),所以,對于鯉魚在水中游這種現(xiàn)象,對于老師講的一個探索宇宙本質(zhì)的科學家的故事,他便表現(xiàn)出了特別的興趣。也許,在一般人看來,這兩件事都極其平常。這說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在某個領域有所成就,首先必須對這個領域的事物有著特別濃厚的興趣。
問題探究四:作者能有所成就,除了他“想知道世界的內(nèi)在規(guī)律”的求索精神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可貴品質(zhì)是什么?
提示:他能超越一般世人所無法超越的世俗的約束,大膽進行科學實驗,這種敢于挑戰(zhàn)、勇于實踐的精神,使他的科學研究走上了正確的道路。
問題探究五:文章中說到“鯉魚‘科學家’”時,都要把“科學家”加上引號。請問:引號在這里有什么作用?加引號的“科學家”的具體含義是什么?
提示:這里的引號,表示所引的詞語有特殊意義,它不同于我們通常使用的“科學家”一詞的含義,而是假想的鯉魚世界里的“有‘智慧’的鯉魚”。
問題探究六:作者讀完能夠找到的所有有關愛因斯坦及其理論的書籍之后,說:“我決定要對這一秘密刨根究底,縱然為此而必須成為一名理論物理學家也在所不辭?!边@句話中的“這一秘密”指什么?“縱然為此而必須成為一名理論物理學家也在所不辭”這句話的深刻內(nèi)涵是什么?
提示:“這一秘密”指愛因斯坦的故事留給作者的懸念:他未完成的工作是什么?他桌上論文的內(nèi)容是什么?什么問題可能會如此難以解決而又非常重要,值得如此偉大的科學家把他的有生之年花費在這種研究之中?如果用一句話,可以概括為:“愛因斯坦一生研究的究竟是什么問題?”“縱然”一句,表面上看起來是一種幽默:為了弄清自己所想弄清楚的“上帝是怎樣創(chuàng)造了這個世界的”和這個“世界的內(nèi)在規(guī)律”,作者“不得已”要做一名理論物理學家;實際上,作者所要強調(diào)的是:要探索宇宙的本質(zhì),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而自己為了追求真理,再艱辛也要奮斗下去。所以,這句話表現(xiàn)了一位追求真理的科學家的執(zhí)著精神和堅強意志。
關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課文《拍皮球》出自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學習目標】1、學會“拍、冬、有、個、叫、家、起”7個生字;認識提手旁、口字旁、走字旁
- 課文《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出自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19世紀初,波蘭遭到歐洲列強的瓜分,有十分之九的領土落到了沙皇俄國
- 課文《靜夜思》出自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床 前 明 月 光,疑 是 地 上 霜。舉 頭 望 明 月,低 頭 思 故 鄉(xiāng)
- 課文《分橘子》出自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教材簡說】《分橘子》是三冊語文中的一篇課文。本文通過記敘 * 小時候在私塾讀書,因為
- 課文《大熊貓》出自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我國有許多奇的動物,最可愛的要數(shù)大熊貓了。大熊貓的身子胖乎乎的,尾巴很短,皮毛
- 課文《高傲的女孩》出自四年級上冊語文書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念小學那會兒,我們特別喜歡交朋友。聽說哪個同學不錯,就牢記著,見了面彼此友好
- 課文《聽聽秋的聲音》出自三年級上冊語文書,其原文如下:【原文】聽聽,秋的聲音,大樹抖抖手臂,“刷刷”,是黃葉道別的話音。聽聽,秋的聲音,蟋蟀
- 課文《狼來了》出自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學習目標】1、理解課文內(nèi)容,使學生懂得不能說謊,要做個誠實的孩子。2、學會本課7個生
- 課文《大瀑布的葬禮》出自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1986年9月,在拉丁美洲的巴拉那河上,舉行了一次特殊的葬禮。當時的巴西
- 課文《雨點》出自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雨點落進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覺。雨點落進小溪里, 在小溪里散步,雨點落進江河里,在
- 課文《生日禮物》出自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教材簡說】《生日禮物》是西師大版一年級語文第二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篇課文短小
- 課文《如果我是小雪花》出自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如果我是小雪花,我飄落到什么地方去呢?我要飄到小河里,變成一滴水,和小
- 課文《科利亞的木匣》出自三年級上冊語文書,其原文如下:【原文】戰(zhàn)爭開始的時候,科利亞剛學數(shù)數(shù),只會數(shù)到十。他從家門口向前走,數(shù)了十步,就用鏟
- 課文《恐龍的滅絕》出自二年級下冊語文書,其原文如下:【原文】我們?nèi)祟愔挥?00萬年的歷史,可是恐龍在地球上生活了大約1億4000萬年,比人類
- 課文《江雪》出自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教材簡說】《江雪》一詩描繪了一
- 課文《迷人的夏天》出自二年級下冊語文書,其原文如下:【原文】夏天是炎熱的。 * 辣的太陽高高地掛在空中,把熱心情地灑向大地。我們不必穿著厚厚的
- 課文《祝賀獲獎的同學》出自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學習目標】1、選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識七個生字,會寫九個生字,并能熟練地進行
- 課文《狐貍列那》出自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原文】天氣冷極了。狐貍列那的家里已經(jīng)沒有吃的了。他到外面給孩子們找吃的東西。出了家門,
- 課文《茅以升立志造橋》出自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學習目標】1、認識12個生字,掌握多音字“為”。會寫“倒”“白”等字,積累“
- 課文《下雨啦》出自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文,其原文如下:【學習目標】1、能在語言環(huán)境中正確認讀“雨、下、桃、花”4個生字。認識筆畫“豎彎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