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體裁:

作者:

鄭獬古詩文
朝代:宋代,共收錄431篇詩文
鄭獬(1022-1072)字毅夫,安州安陸(今屬湖北)人。仁宗皇佑五年(1053)舉進士第一,授陳州通判。入直集賢院,修起居注。神宗時為翰林學士,權知開封府。因反對王安石變法,以侍讀學士出知杭州,遷青州。后稱病求退,提舉鴻慶宮。工于詩,有反映人民疾苦之作。文辭質樸自然,風格爽朗潑辣。亦能詞,俏麗雋永。著有《鄖溪集》。有詞見《花庵詞選》。
詩詞問答
問:鄭獬是哪個朝代的人?答:鄭獬是宋代的人。
問:鄭獬的詩詞作品有多少首?答:我們已收錄 431 篇鄭獬的作品。
問:鄭獬的名句有哪些?答:鄭獬名句大全
鄭獬古詩文大全(第1頁):
- 作者:鄭獬
稚兒怕寒床下啼,兩骭赤立仍苦饑。天之生汝豈為累,使汝不如鳧鶩肥?官家桑柘連四海,豈無寸縷為汝衣?羨爾百鳥有毛羽,冰雪滿山猶解飛! - 作者:鄭獬
粉蓓團梢相并開,醉中走馬探花回。春衫不惜露痕污,直入鬧花深處來。 - 作者:鄭獬
臘雪欺梅飄玉塵,早梅鬧巧雪中春。更無俗艷能相雜,惟有清香可辨真。姑射仙人冰作體,秦家公主粉為身。素娥已自稱佳麗,更作廣寒宮里人。 - 作者:鄭獬
小麥深如人,澶漫不見地。一苞十馀莖,一莖五六穗。實粒大且堅,較歲增三倍。芟獲載滿車,累累犢銜尾。大挈置之場,巃嵸丘陵起。婦姑趁天色,撲抶喧鄰里。貧者攟其馀,翁嫗攜稚子。農家茲有獲,卒歲可無餒。去夏水漂屋,汩竄幸不死。以得補所失,囷圌可儲峙。云問麥之收,豐飽何因爾。得非長官賢,政化順天理。無乃農夫勤,蚤莫事耘耔。茲蓋天公仁,雨澤以時至。消滅賊與蟊,隴畝皆稠穊。嗟嗟爾之民,無忘天公賜。 - 作者:鄭獬
瘦馬如束薪,寒沙粘綠發(fā)。我非九方皋,謂有大宛骨。渴引寒泉飲,饑翦青芻秣。如何得甘豢,輒爾事蹄齧。朝來試錦韉,沖踏行步闊。起立高於人,一頓金羈脫。圉人雖有恩,亦懼來奔蹶。古稱去害群,吾寧痛鞭撻。咄哉爾何心,無乃忘本末。 - 作者:鄭獬
人間久厭雨,最快是初晴。驟見碧林影,喜聞歸雁聲。乾坤一蘇醒,耳目兩聰明。寄語浮云意,休來污太清。 - 作者:鄭獬
五月不雨至六月,河流一尺清泥渾。舟人系鼓挽舟去,牛頭刺地挽不行。我舟系岸已七日,疑與綠樹同生根。忽驚黑云涌西北,風號萬竅秋濤奔。截斷兩腳不到地,半夜霹靂空 * 。須臾云破見星斗,老農嘆息如銜冤。高田已槁下田瘦,我為滯客何足言。 - 作者:鄭獬
綠發(fā)柔莎碧甃連,湛如蛟穴貯寒泉。誰將寶鏡遺在地,照見浮云浸破天。數鬣游魚才及寸,一層綠荇小於錢。待將鬧物都除卻,放出秋蟾夜夜圓。 - 作者:鄭獬
古壕鑿出明月背,樓角飛來兔影中。野色更無山隔斷,天光直與水相通。溪藏畫舫青紋接,人住荷花碧玉叢。誰把金魚破清暑,晚云深處待歸風。 - 作者:鄭獬
四月老陽盡,蟄雷方發(fā)聲。七月連大雨,碾天三日鳴。夜或發(fā)狂震,臥者皆起驚。奔電曄然作,忽如烈火明。高樹大百尺,霹倒燒其根。往往光曜中,時見怪物形。飛雹大如指,萬弩相奔傾。椎擊鳥雀群,掩地交縱橫。雷者主號令,為天之常經。奮豫既過時,及此何匉訇。無乃號令失,安得四時平。春秋書震電,推之在五行。天道儻可信,使我心不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