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鼐《復魯絮非書》原文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5-16 21:51:14
姚鼐
原文:
①鼐聞天地之道,陰陽剛柔而已。文者,天地之精英,而陰陽剛柔之發(fā)也。惟圣人之言,統(tǒng)二氣之會而弗偏。然而《易》、《詩》、《書》、《論語》所載,亦間有可以剛柔分矣。值其時其人,告語之體,各有宜也。自諸子而降,其為文無有弗偏者。其得于陽與剛之美者,則其文如霆,如電,如長風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決大川,如奔騏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鐵;其于人也,如憑高視遠,如君而朝萬眾,如鼓萬勇士而戰(zhàn)之。其得于陰與柔之美者,則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風,如云,如霞,如煙,如幽林曲澗,如淪,如漾,如珠玉之輝,如鴻鴣之鳴而入寥廓。其于人也,漻乎其如嘆,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愀乎其如悲。觀其文,諷其音,則為文者之性情形狀,舉以殊焉。
②且夫陰陽剛柔,其本二端,造物者糅而氣有多寡進絀①,則品次億萬,以至于不可窮,萬物生焉。故曰:“一陰一陽之為道?!狈蛭闹嘧?,亦若是也。糅而偏勝可也;偏勝之極,一有一絕無,與夫剛不足為剛,柔不足為柔者,皆不可以言文。今夫野人孺子聞樂,以為聲歌弦管之會爾;茍善樂者聞之,則五音十二律,必有一當,接于耳而分矣。夫論文者,豈異于是乎?宋朝歐陽、曾公②之文,其才皆偏于柔之美者也。歐公能取異己者之長而時濟之,曾公能避所短而不犯。觀先生之文,殆近于二公焉。抑人之學文,其功力所能至者,陳理義必明當;布置取舍,繁簡廉肉③不失法;吐辭雅馴④,不蕪而已。古今至此者,蓋不數(shù)數(shù)得,然尚非文之至。文之至者,通乎神明,人力不及施也。先生以為然乎?
[注]①絀(chù):通“黜”,退。②曾公:指宋代散文家曾鞏。③廉肉:《禮記·樂記》:“使其曲直繁瘠,廉肉節(jié)奏,足以感動人之善心而已矣?!笨追f達疏云:“廉,謂廉棱,肉,謂肥滿。”比喻風格峻峭硬瘦和豐滿潤澤。④雅馴:典雅,順暢。古人多稱文辭善于修飾為“雅馴”。
譯文/翻譯:
我聽說天地的大道理就是陰陽剛柔罷了。文章是天地的精英,是陰陽剛柔生發(fā)而來的。只有圣人的話,能夠使二氣會合而不偏頗。但是《易》、《詩》、《書》、《論語》中也偶爾有剛柔可以相分的情況。那個時代和那時的人,以語錄為體裁,各有其適合之處。從諸子以下,他們寫文章沒有不各有所偏的。那些得到陽剛之美的,他們的文章如雷霆,如閃電,如山谷中的強風,如高山峻嶺,如決流的大河,如奔騰的駿馬;他們的光芒如明亮的太陽,如烈火,如黃金鏤嵌的鐵器;得到陽剛之美的人,如登高望遠,如帝王接見臣民,如鼓舞千萬名勇士去戰(zhàn)斗。那些得到陰柔之美的,他們的文章如旭日東升,如清風、云霞、輕煙,如深林間彎曲的小河,如水的波紋,如珠玉的光輝,如鳴叫的鴻雁飛入空闊的天際;得到陰柔之美的人,深沉得像是嘆氣,高遠得像是有所思考,火熱得像是高興異常,傷心得像是悲哀無比??此麄兊奈恼?,聽他們的聲音,可見寫文章人的性格氣質及外在表現(xiàn),全部都不相同啊!
陰陽剛柔,起初是兩個方面,上天把它們糅為一體,但氣有多有少;加以增減,那么品類等次就有億萬,以至于不能窮盡,萬物就產(chǎn)生了。所以說:“一陰一陽就是道?!蔽恼赂挥谧兓?,也是如此?;祀s之后偏重于某一方面是可以的,偏重到極端,剛和柔只有一種而另一種絲毫沒有,和那種不剛不柔的都不可稱為文章。現(xiàn)在那些粗野的俗人和小孩子聽音樂,認為是歌聲和弦樂管樂的匯聚;假如懂音樂的人去聽,那么五音十二律,必定一一區(qū)別,耳朵一聽就能分辨清。論文的道理難道和這個有什么不同嗎?宋朝的歐陽修、曾鞏的文章,他們的文采都偏重于陰柔之美。歐陽修能取別人的長處而不時地吸收,曾鞏能避開自己的短處而不再犯??茨奈恼?,比較接近歐、曾二公了。人們學習寫文章,他功力所能達到的,不過是能將道理說明白,布局結構繁簡不失法度,語言典雅修潔、不蕪雜罷了。自古至今能做到這一點的,不是太多,但這還不是最好的文章。最好的文章,通于神明,人力難以達到。您說對嗎?
姚鼐《復魯絮非書》
關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司馬申,字季和,河內溫人也。申早有風概,十四便善弈棋,嘗隨父候吏部尚書到溉,時梁州刺史陰子春、領軍朱異在焉。子春素知申,即于坐所呼與為對,申
- 高考文言文實詞復習:即的用法有哪些1、靠近,接近。(匪來貿絲,來即我謀)2、立即,馬上。(項伯即入見沛公)3、當,當時。(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
- 宋史原文:薛居正,字子平,開封浚儀人。父仁謙,周太子賓客。居正少好學,有大志。清泰初,舉進士不第,為《遣愁文》以自解,寓意倜儻,識者以為有公
- 歐陽修原文:予友蔡君謨之弟曰君山,為開封府太康主簿,時予與君謨皆為館閣校勘,居京師,君山數(shù)往來其兄家,見其以縣事決于其府。府尹吳遵路素剛,好
- 蘇軾《記承天寺夜游》原文及翻譯導語:蘇軾的文學思想是文道并重。他推崇韓愈和歐陽修的文章,其文章都是兼從文道兩方面著眼的。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
- 中考語文文言文默寫詩句一.名句默寫(1)落紅不是無情物, 。(2)采菊東籬下, 。(3)夜闌臥聽風吹雨, 。(4)感時花濺淚, 。(5) ,
- 《短歌行》曹操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幽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沈吟至今。喲喲鹿
- 上邵學士書(宋)王安石 仲詳足下:數(shù)日前辱示樂安公詩石本,及足下所撰《復鑒湖記》。啟封緩讀,心目開滌。詞
- 高中語文文言文的知識點:孟子見梁襄王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1、語:出,語人曰(告訴,動詞)2、就:就之而不見所畏焉(接近,動詞)3、與:孰能與
- 強弱論文言文漢武帝朝有云: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山野先生曰:實為強漢者論,然后世有幾何?宋乃巨富國也,歲歲援捐于外,朝朝進貢于它。僻野蠻族,屢
- 初二語文文言文知識點總結整體把握這篇小品文通過寫“月”創(chuàng)造了一個清幽寧靜的藝術境界,通過寫“閑”,傳達了作者復雜微妙的心境。將“月”“閑”融
- 黃琬巧對文言文翻譯導語:黃琬巧對是一片初中個古文閱讀內容。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這篇文言文的翻譯和注釋。歡迎大家閱讀,席位昂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
- 《佛門釋子發(fā)愿賦》文言文愿力弘深兮,利樂有情。慈悲無盡兮,六道眾生。同體不二兮,周遍曷窮。上報四恩兮,圣教濟眾。師恩難酬兮,聞思理明。佛道淵
- 孟子見齊宣王曰: “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王無親臣矣。昔者所進,今日不知其亡也?!蓖踉唬骸拔岷我宰R其不才而舍之?”曰:
- 韋應物《滁州西澗》小學生必背古詩詞鑒賞滁州西澗韋應物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注釋]1.滁州:現(xiàn)在安
- 文言文麗景山莊記余兄黃山癡愛家鄉(xiāng)山水,繪[[麗景山莊圖]]十余幅,題書其詩,附載其文,囑余作文以記之。余觀英山勝景,常隱于高山流水之間?;蛞?/div>新唐書原文:韓思復,字紹出,京兆長安人。祖?zhèn)?,貞觀中歷左衛(wèi)率,封長山縣男。思復少孤,年十歲,母為語父亡狀,感咽幾絕,故倫特愛之,嘗曰:“此兒大定歲丙午冬仲月,予由侍從出守汝南。既視事之明年,即州之北,得敗屋數(shù)楹,旁穿上漏,不庇風雨,乃命枝傾補罅,仍其舊而新之,公余吏退以為燕息之所文言文虛詞“所”一.【所】(一)名詞,處所,地方。①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陳涉世家》)②某所,而母立于茲(《項脊軒志》)(二)助詞1.《興賢》 原文: 國以任賢使能而興,棄賢專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勢,古今之通義,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興,昏亂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