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張文瓘傳》原文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7-26 01:49:24
新唐書
原文:
張文瓘字稚圭,貝州武城人。隋大業(yè)末,徙家魏州之昌樂。幼孤,事母、兄以孝友聞。貞觀初,第明經,補并州參軍。時李勣為長史,嘗嘆曰:“稚圭,今之管、蕭,吾所不及?!眲奕氤?,文瓘與屬僚二人皆餞,勣贈二人以佩刀、玉帶,而不及文瓘。文瓘以疑請,勣曰:“子無為嫌。若某,冘豫少決,故贈以刀,欲其果于斷;某放誕少檢,故贈以帶,俾其守約束。若子才,無施不可,焉用贈?”因極推引。再遷水部員外郎。時兄文琮為戶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臺閣,出為云陽令。累授東西臺舍人,參知政事。乾封二年,遷東臺侍郎、同東西臺三品,遂與勣同為宰相。俄知左史事。時高宗造蓬萊、上陽、合璧等宮,復征討四夷,京師養(yǎng)廄馬萬匹,帑廥寖虛。文瓘諫曰:“王者養(yǎng)民,逸則富以康,勞則怨以叛。秦、漢廣事四夷,造宮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戶口減半。夫制治于未亂,保邦于未危。人罔常懷,懷于有仁。臣愿撫之,無使勞而生怨。隋監(jiān)未遠,不可不察?!钡凵破溲裕n繒錦百段,為減廄馬數千。改黃門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旬日,斷疑獄四百,抵罪者無怨言。嘗有小疾,囚相與齋禱,愿亟視事。時以執(zhí)法平恕方戴胄。后拜侍中,兼太子賓客。諸囚聞其遷,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性嚴正,未嘗回容。諸司奏議悉心糾駁故帝委之或時移疾佗宰相奏事帝必問與文瓘議未若不者曰往共籌之?;蛟唬骸耙炎h?!奔唇詧罂?。
(節(jié)選自《新唐書·張文瓘傳》)
【注】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佗:他。
譯文/翻譯:
張文瓘字稚圭,是貝州武城人。隋大業(yè)末年,遷徙家庭到魏州的昌樂。(張文瓘)幼時喪父,他侍奉母親、兄長,憑借孝友聞名鄉(xiāng)里。貞觀初年,(他)考取明經博士,被補任并州參軍。當時李勣任并州長史,(李勣)曾經贊嘆著說:“稚圭,(是)當今的管仲、蕭何,我比不上他?!崩顒奕氤?,文瓘與屬僚二人都為李勣餞行,李勣用佩刀、玉帶贈給屬僚二人,但是沒有東西贈送給文瓘。文瓘把心中的疑問向李勣請教,李勣說:“你不要疑忌。像屬僚中的某某,做事猶豫缺少決斷,所以我用佩刀贈給他,想使他遇事能果斷:屬僚中的某人行為放縱缺少檢點,所以我用玉帶贈給他,使他遵守各種規(guī)章法令。而像你這般才華,沒有什么地方不可以施展的,哪還用得著贈送什么禮物(來警策)呢?”李勣就極力推重引薦張文瓘。(張文瓘)后升任水部員外郎。當時,他哥哥文琮是戶部侍郎。因按照當時的制度,兄弟不許并居臺閣,張文瓘又被調任云陽縣令。屢加升遷,官至東西臺舍人、參知政事。乾封二年,又升任東臺侍郎、同東西臺三品,于是和李勣同為宰相。不久,兼任左史事。當時唐高宗造蓬萊、上陽、合壁等宮殿,再征討四方少數民族,京師馬廄養(yǎng)官馬萬匹,宮家儲藏錢幣和糧食的府庫逐漸空虛。張文瓘上諫言說:“王者養(yǎng)育百姓,使百姓安逸就會富足而且安康,使他們憂勞就有怨恨而致反叛。秦、漢時期廣征四夷,大建宮室,到秦二世時就土崩瓦解,漢武帝末年百姓人口減半。所以制治應在國家沒有動亂之時,保國要在朝廷沒有危險之際。人沒有永遠不變的心,(而)對仁需要歸心。我愿意去安撫百姓,不要使(他們)因勞累而產生怨憤。隋朝的教訓離今天不遠,(我們)不能不省察?!备咦诨实壅J為張文瓘的諫言很正確,(因而)賜給(張文瓘)繒錦百段,因為(張文瓘)的諫言裁減了幾千匹馬廄里養(yǎng)的官馬。(張文瓘)改任黃門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不到十幾天,裁斷疑案四百件,被判罪的人沒有怨言。(張文瓘)曾經患小病,囚犯一起吃齋祈禱,希望(張文瓘病好)馬上回到崗位上。當時因為(張文瓘)執(zhí)法公平仁恕,人們把他比作唐初曾任大理寺少卿的大臣戴胄。后來(張文瓘)官拜侍中,兼太子賓客。許多囚犯聽到張文瓘升官調離大理寺,(人人)都垂淚,(張文瓘)得人心就是這樣。(張文瓘)性格嚴肅正直,不曾曲法寬容。朝廷各部門的奏議,他都用心糾舉駁正,所以皇帝信任他委派他(的事多)。有時張文瓘因病請假移交的事務急于辦理,其他宰相上奏事宜,皇帝一定要問“與文理討論過了嗎?”如果沒有議過的,皇帝就說:“到(張文瓘)那里和他一起共同籌劃這件事?!庇袝r(奏事人)說:“已經和(張文瓘)議過。”皇帝就說上奏的事都準奏了。
《新唐書·張文瓘傳》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眾號:詞典網,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之文言文翻譯文言文在語文考試中很重要,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初中語文基礎知識之文言文翻譯,希望對你有幫助。文言翻譯(一)文言翻譯
- 蜀之鄙有二僧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貧者語于富者曰:“吾欲之⑨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缽足矣?!?富者曰:
- 道光癸卯閏秋,吾妻秋芙來歸。秋芙好棋,而不甚精,每夕必強余手談,或至達旦。余戲舉朱彝尊詞云:“簸錢斗草①已都輸,問持底今宵償我?”秋芙故飾詞
- 文言文虛詞乃的用法(一)用作副詞1.表示前后兩事在情理上的順承或時間上的緊接,可譯為才這才就等①設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司馬遷《廉頗藺相如
- 武王問太公曰:“立將之道奈何?”太公曰:“凡國有難.君避正殿。召將而詔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將軍。今某國不臣,愿將軍帥師應之’“將既受命乃命
- 小學古詩誦讀1 《采葵莫傷根》東漢 無名氏采葵莫傷根,傷根葵不生。結交莫羞貧,羞貧友不成。2 《送別》 隋朝民歌楊柳青青著地垂,
- 韓愈原文:二月十六日,前鄉(xiāng)貢進士韓愈,謹再拜言相公閣下:向上書及所著文后待命凡十有九日不得命恐懼不敢逃遁不知所為。乃復敢自納于不測之誅,以求
- 坦腹東床文言文翻譯文言文是我國古代的一種語言形式。以下是坦腹東床的文言文翻譯,一起來欣賞吧。坦腹東床文言文翻譯原文郗太傅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
- 劉向原文:梁①大夫有宋就者,嘗為邊縣令,與楚鄰界。梁之邊亭與楚之邊亭皆種瓜,各有數。梁之邊亭人劬②力數灌其瓜,瓜美;楚人寙③而稀灌其瓜,瓜惡
- 文言文哲理名句不貴于無過,而貴于能改過。以下是文言文哲理名句,歡迎閱讀。NO1、君子以儉德辟難?!吨芤住し瘛種O2、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
- 魏源文集原文:周文忠公,諱天爵,字敬修,東阿縣人。公少孤貧,母教以讀,每曰:“吾鄉(xiāng)近圣之居,孔孟亦無父孤也,兒宜勉力?!惫灾列?,輒相持泣。
- 明良論龔自珍 士皆知有恥,則國家永無恥矣。士不知恥,為國之大恥。歷覽近代之士,自其敷奏之日,始進之年,而
- 論探索文言文教學的新方式一談起語文教學中的文言文教學,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我們語文教師是既熟悉又陌生,說它熟悉是因為文言文一直就在教材中存在
- 明史列傳卷四十二節(jié)選文言文閱讀及答案翻譯張輔,字文弼。永樂三年進封新城侯。安南黎季犛弒其主,自稱太上皇……帝大怒,命成國公朱能為征夷將軍,輔
- 避風巖記[明]張明弼 避風巖在端州之北三十里許,或曰與硯坑相近。古未有是名,余避風其下,故贈以是名也。余何以避風其下?崇禎己卯仲秋
- 柳虬,字仲盤,河東解人也。虬年十三,便專精好學。時貴游子弟就學者,并車服華盛,唯虬不事容飾。遍受《五經》,略通大義,兼涉子史,雅好屬文。孝昌
- 唐才子傳原文:李端,趙州人,嘉祐之侄也少時居廬山,依皎然讀書,意況清虛,酷慕禪侶。大歷五年,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以清贏多病,辭官,居終
- 中考語文必背文言文三十六記指導1.昂首觀之,項為之強?!锻ぁ?.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3.由,誨女知之乎?《論語》4.知之為知之,
- 《不孝有五,不顧父母》出自《孟子》的《離婁章句下》。提倡孝敬父母,強調贍養(yǎng)父母,人人有責,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孝有五,不顧父母孟子曰:
- 《本草綱目草部茵芋》文言文作者:李時珍釋名芫草、卑共。氣味(莖、葉)苦、溫、有毒。主治手足枯痹拘攣。用茵芋、附子、天雄、烏頭、秦艽、女萎、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