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揚雄傳》原文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09-26 02:08:45
漢書
原文:
揚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學(xué),博覽無所不見,默而好深沉之思。清靜亡為,少耆①欲,家產(chǎn)不過十金,乏無儋石②之儲,晏如也。自有大度,非圣哲之書不好也;非其意,雖富貴不事也。
雄嘗好辭賦。先是時,蜀有司馬相如,作賦甚弘麗溫雅,雄心壯之,每作賦,常擬之以為式。又怪屈原文過相如,至不容,作《離騷》,自投江而死。悲其文,讀之未嘗不流涕也。以為君子得時則大行,不得時則龍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③身哉!乃作書,往往摭《離騷》文而反之,自岷山投諸江流以吊屈原,名曰《反離騷》。
初,雄年四十余,自蜀來至游京師,大司馬車騎將軍王音奇其文雅,召以為門下史,薦雄待詔。歲余,奏《羽獵賦》,除為郎,給事黃門,與王莽、劉歆并。哀帝之初,又與董賢同官。當(dāng)成、哀、平間,莽、賢皆為三公,權(quán)傾人主,所薦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徒官。及莽篡位,談?wù)f之士用符命④稱功德獲封爵者甚眾,雄復(fù)不侯,以耆老⑤久次轉(zhuǎn)為大夫。恬于勢利乃如是。
於時,劉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譚以為絕倫?;缸T曰:“今楊子之書文意至深,而論不詭于圣人,若使遭遇明君,更閱賢知,為所稱善,則必度越諸子矣。”
(選自《漢書·揚雄傳》,有刪改)
【注】①耆:通“嗜”,嗜好。②儋石:兩石與一石,指數(shù)量少。③湛:通“沉”,使沉沒。④符命:古代指天賜吉祥給人君的憑證,即祥瑞之物。⑤耆老:年壽高。
譯文/翻譯:
揚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揚雄小時候喜歡學(xué)習(xí),博覽群書,沒有什么不知道的。為人簡樸,悠閑自在,很少特別的喜好,對于富貴不急求,對于貧賤不悲傷,不求品行端方有志氣來要求名滿天下。自己有最低的限度:不是圣賢的書不喜歡,不適合自己心意的事,即使能富貴也不去做。
揚雄曾經(jīng)喜好辭賦。此前,蜀有司馬相如,作賦很壯麗典雅,揚雄心中佩服他,每次作賦,常把他作為榜樣模仿。又驚訝屈原文才超過相如,卻至于不被容納,作《離騷》,自己投江而死,為他的文章感到悲傷,讀時沒有不流淚的。認為君子時勢順利就大有作為,時勢不順就像龍蛇蟄伏,機遇好不好是命,何必自己投水呢!便寫了一篇文章,常常摘取《離騷》中的句子而反駁它,從豎山投到江水中來哀悼屈原,名為《反離騷》。
起初,揚雄四十多歲時,從蜀來京師游學(xué),大司馬車騎將軍王音為他的文才感到驚奇,就召來把他任命為門下史,推薦揚雄待詔,一年多后,上奏《羽獵賦》,拜為郎官,任黃門給事,和王莽、劉歆并列。哀帝初,又和董賢同官。成、哀、 平年間,王莽、董賢都作了三公,權(quán)力超過人君,推薦的人沒有不提拔的,但揚雄三代不升官。到王莽篡位,論談?wù)哂梅澝榔涔Φ露环饩舻娜撕芏?,揚雄仍不被封侯,因年紀大而漸升為大夫,他就是如此淡泊勢利。
當(dāng)時人都瞧不起他;只有劉歆和范逡敬重他,而桓譚認為他無與倫比。桓譚說:“現(xiàn)在揚子的書文義最深,論述不違背圣人,如果后來遇到逢時的明君 ,再經(jīng)歷幾個賢明的人的閱讀,被他們稱道,那么必定超過諸子了?!?br/>《漢書·揚雄傳》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三國志原文:任峻字伯達,河南中牟人也。漢末擾亂,關(guān)東皆震。中牟令楊原愁恐,欲棄官走。峻說原曰:“董卓首亂,天下莫不側(cè)目,然而未有先發(fā)者,非無
- 《白侯之賢》出自明代宋濂的《書白衢州》,白侯指白景亮,字明甫,時任衢州路總管。白侯賢能之處體現(xiàn)于三點:定科繇,律己,馭吏。三衢沈君持正,盛稱
- 太平廣記原文:小娥姓謝氏,豫章人,估客女也。生八歲喪母,嫁歷陽俠士段居貞。居貞負氣重義,交游豪俊。小娥父畜巨產(chǎn),隱名商賈間。常與段婿同舟貨,
- 宋史陳禾傳節(jié)選文言文及答案陳禾,字秀實,明州鄞縣人。舉元符三年進士。累遷辟雍①博士。天下久平,武備寬弛,東南尤甚。禾請增戍、繕城壁,以戒不虞
- (甲)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
-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賞析-小學(xué)生必背古詩70首送元二使安西王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注釋]1.元
- 河崖之蛇瀕河居者為予言(1),近年有大蛇穴禹門下巖石中(2),常束尾崖樹顛,垂首于河,伺食魚鱉之類,已而復(fù)上入穴,如是者累年。一日復(fù)下食于河
- 魏書原文:張彝 ,字慶賓,北魏清河?xùn)|武城人。性公強,有風(fēng)氣,歷覽經(jīng)史。高祖初,襲祖侯爵。彝少而豪放,出入殿庭,步眄高上,無所顧忌。
- 后漢書原文:楊震字伯起,弘農(nóng)華陰人也。八世祖喜,高祖時有功,封赤泉侯。高祖敞,昭帝時為丞相,封安平侯。父寶,習(xí)《歐陽尚書》。哀、平之世,隱居
- 曹成王碑 韓愈王姓李氏,諱皋,字子蘭,謚曰成。其先王明,以太宗子國曹,傳五王至成王。嗣封在玄宗世,蓋于時年十七八。紹
- 沈法興,湖州武康人也。父恪,陳特進、廣州刺史。法興,隋大業(yè)末為吳興郡守。東陽賊帥樓世干舉兵圍郡城,煬帝令法興與太仆丞元祐討之。義寧二年,宇文
- 搜神記原文:南陽宋定伯年少時,夜行逢鬼。問之,鬼言:“我是鬼?!惫韱枺骸叭陱?fù)誰?”定伯誑之,言:“我亦鬼?!惫韱枺骸坝梁嗡俊贝鹪唬骸坝?/div>《陳太丘與友期》與《后漢書郭及傳》文言文比較閱讀訓(xùn)練能力提高文言文比較閱讀(11分)〔甲〕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左傳原文: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納于大廟,非禮也。臧哀伯諫曰:“君人者,將昭德塞違,以臨照百官,猶懼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孫。是以清廟茅屋,孟子原文:曰:“伯夷、伊尹何如?”曰:“不同道。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則進,亂則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進,亂亦進,伊尹也。張春,字泰宇,同州人。萬歷二十八年舉于鄉(xiāng)。善談兵。天啟二年,遼東西盡失,廷議急邊才,擢山東僉事,永平、燕建二路兵備道。是大軍屯山海關(guān),永平為《楊修穎悟》語文文言文專項練習(xí)楊修穎悟楊德祖為魏武主簿。時作相國門,始構(gòu)榱桷,魏武出門看,使人題門作“活”字便去。楊見即令壞之。既而曰:“門韋載,字德基,京兆杜陵人也。祖叔,梁開府儀同三司,永昌嚴公。父政,梁黃門侍郎。載少聰惠,篤志好學(xué)。年十二,隨叔父棱見沛國劉顯,顯問《漢書》十猛如虎,本塞外降人,家榆林,積功至游擊。崇禎五年,擊邢紅狼于高平,解其圍。明年敗賊壽陽黑山,覆姬關(guān)鎖軍。已,從曹文詔追賊西偃、碧霞村,斬混世陳禾陳禾,字秀實,明州鄞縣人。舉元符三年進士。(時)天下久平,武備寬弛,東南尤甚。禾請增戍①、繕城壁,以戒不虞。或指為生事,格②不下。其后盜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