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弋謙傳》原文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1-12-30 04:34:08
明史
原文:
弋謙,代州人。永樂九年進士。除監(jiān)察御史。出按江西,言事忤旨,貶峽山知縣。復(fù)坐事免歸。
仁宗在東宮,素知謙骨鯁。及嗣位,召為大理少卿。直陳時政,言官吏貪殘,政事多非洪武之舊。帝多采納。既復(fù)言五事,詞太激,帝乃不懌。尚書呂震、吳中等因劾謙誣罔,都御史劉觀令眾御史合糾謙。帝召楊士奇等言之,士奇對曰:“謙不諳大體,然心感超擢恩,欲圖報耳。主圣則臣直,惟陛下優(yōu)容之?!钡勰瞬蛔镏t。然每見謙,詞色甚厲。士奇從容言:“陛下詔求直言謙言不當(dāng)觸怒外廷悚惕以言為戒今四方朝覲之臣皆集闕下見謙如此將謂陛下不能容直言?!钡厶枞辉唬骸按斯屉薏荒苋?,亦呂震輩迎合以益朕過,自今當(dāng)置之?!彼烀庵t朝參,令專視司事。
未幾,帝以言事者益少,復(fù)召士奇曰:“朕怒謙矯激過實耳,朝臣遂月余無言。爾語諸臣,白朕心?!笔科嬖唬骸俺伎昭圆蛔阈?,乞親降璽書。”遂令就 榻前書敕引過曰:“朕自即位以來,臣民上章以數(shù)百計,未嘗不欣然聽納。茍有不當(dāng),不加譴訶,群臣所共知也。間者,大理少卿弋謙所言,多非實事。群臣迎合朕意,交章奏其賣直,請置諸法,朕皆拒而不聽,但免謙朝參。而自是以來,言者益少。……朕于謙一時不能含容,未嘗不自愧咎。爾群臣勿以前事為戒,于國家利弊、政令未當(dāng)者,直言勿諱。謙朝參如故?!睍r中官采木四川,貪橫。帝以謙清直,命往治之。擢謙副都御史,遂罷采木之役。
宣德初,交阯右布政戚遜以貪淫黜,命謙往代。王通棄交阯,謙亦論死。正統(tǒng)初,釋為民。土木之變,謙布衣走闕下,薦通等十三人,皆奇才可用。眾議以通副石亨,謙請專任通,事遂寢。廷臣以謙負(fù)重名,奏留之,亦不報。景泰二年復(fù)至京,疏薦通等,不納。罷歸,未幾卒。
(節(jié)選自《明史·卷一百六十四-列傳第五十二》)
譯文/翻譯:
弋謙,代州人,永樂九年進士,任監(jiān)察御史。出京巡察江西,上奏言事違逆了皇帝的旨意,被貶出峽山知縣。又因事獲罪被免除官職遣送回鄉(xiāng)。仁宗 做太子時,一向知道弋謙剛直。等到繼位,仁宗征召其任大理少卿。弋謙直言陳述時政,說官吏貪婪兇殘,政事大多不合洪武時的舊制?;实鄞蠖疾杉{了。不久弋謙 又對五件事發(fā)表意見,言詞過于激烈,皇帝就不高興了。尚書呂震、吳中等人因而彈劾弋謙,說他誣陷毀謗,都御史劉觀令眾御史聯(lián)合檢舉弋謙。皇帝召見楊士奇等 談?wù)撨@件事,楊士奇回答說:“弋謙不熟悉大體,這樣做只是內(nèi)心感激皇上破格提拔的恩典,想要報答罷了。主上圣明則大臣正直,希望陛下寬容他?!被实塾谑菦] 有懲罰弋謙,然而每次見到弋謙,言語神態(tài)非常嚴(yán)厲。楊士奇很從容地進言說:“陛下下詔求直言,弋謙言詞不恰當(dāng),觸怒了皇上。朝廷外的臣子都害怕,以弋謙進 言之事為鑒戒?,F(xiàn)在四方朝覲的臣子都聚集在宮闕下,看到弋謙這樣,將會說陛下不能容納直言?!被实劬X省悟,說:“這固然是我不能包容,也是呂震之流迎合 我而加重了我的過失,從今應(yīng)當(dāng)赦免他?!庇谑遣蛔屵t上朝參拜,只是負(fù)責(zé)一些具體事務(wù)。
不久,皇帝因為上奏章論事的人越來越少,又召見楊士奇說;“朕不過是惱怒弋謙過于偏激言過其實罷了,朝中大臣就一個多月沒有進言。你和眾臣 說說,向他們表明朕的心意。”楊士奇說:“我空說話不足以讓他們相信,請求皇上親自下旨?!庇谑窍铝钤诖菜皶鴮戨妨畛姓J(rèn)過失說:“朕自即位以來,臣子百 姓上奏章有數(shù)百份,沒有不欣然聽取采納的。如果有不恰當(dāng)?shù)模患右宰l責(zé)呵叱,這是群臣都知道的。近來,大理少卿弋謙所上奏的事,大多不是實事。群臣迎合我 的心意,相繼上奏章說他故意表示正直以沽名釣譽,請示依法懲處他,我都拒絕而沒有聽從,只是不讓弋謙上朝參拜。但從此以后,進言的人更少了?!迣t 一時不能容忍,未嘗不自覺愧疚。你們這些大臣不要以先前的事為鑒戒,對國家的利弊、政令的不妥當(dāng)之處,直率地說不要忌諱。弋謙上朝參拜像往常一樣?!碑?dāng)時 中官在四川采木,貪婪蠻橫?;实垡驗檫t清廉耿直,命令他去治理。朝廷提拔弋謙為副都御史,也因此廢除了采木之役。
宣德初年,交阯右布政戚遜因貪財好色被罷免,朝廷命弋謙去代替他。王通放棄了交阯,弋謙也被判死罪。正統(tǒng)初年,被赦免為平民。土木事變發(fā)生 后,弋謙以平民身份到京都,舉薦王通等十三人,說他們都是奇才可以任用。眾臣商議任命王通為石亨的副將,弋謙請求專門任用王通,事情就擱置了。朝廷眾臣認(rèn) 為弋謙有顯赫的名聲,便上奏請求留下他,朝廷也沒有回應(yīng)。景泰二年,弋謙又到京城,上奏章推薦王通等人,朝廷沒有采納?;丶液螅瑳]多久就去世了。
《明史·弋謙傳》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一篋磨六硯文言文道理《一篋磨六硯》是一篇文言文寓言故事。其中的深意就是講學(xué)無止盡。下面是關(guān)于一篋磨六硯文言文道理的內(nèi)容,歡迎閱讀!一篋磨六硯
- 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悅于人之耳目,而不適于用。金石草木絲麻五谷六材,有適于用,而用之則弊,取之則竭。悅于人之耳目,而適于用;用之而不弊,取之
- 高湝楊津文言文附譯文原文北齊任城王湝領(lǐng)并州刺史,有婦人臨汾水浣衣,有乘馬行人換其新靴,馳而去。婦人持故靴詣州言之,湝乃召居城諸嫗,以靴示之。
- 《齊桓晉文之事》文言文的學(xué)案復(fù)習(xí)【復(fù)習(xí)目標(biāo)】1. 知識目標(biāo)了解孟子及《孟子》的相關(guān)知識,掌握文中的重點實詞、虛詞及特殊句式。2. 能力目標(biāo)理
-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字詞翻譯現(xiàn)實社會跟理想社會中的“大同”社會做對比,指出現(xiàn)實社會中的諸多黑暗現(xiàn)象,在“大同”社會中將不復(fù)存在,取代的將是“外戶
- 方慶,雍州咸陽人也,周少司空石泉公褒之曾孫也。其先自瑯邪南度,居于丹陽,為江左冠族。褒北徙入關(guān),始家咸陽焉。父弘直,為漢王元昌友,畋獵無度,
- 家有名士王湛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兄王渾之子濟每來拜墓,略不過叔,叔亦不候。濟脫時過,止寒溫而已。后聊試問近事,答對甚有音辭,出濟意外,濟極
- 文言文《口技》內(nèi)容分析本文是以記敘的方式寫的文言文,但中間對口技表演采用了較多的摹狀貌的說明方法,生動、形象,因此也可以作為摹寫口技特色的說
- 公孫儀文言文閱讀練習(xí)題與參考答案文言文閱讀(6分)公孫儀①相魯而嗜魚,一國盡爭買魚而獻之。公孫儀不受。其弟子諫曰:夫子嗜魚而不受者,何也?對
- 總結(jié)文言文的常識一、學(xué)習(xí)文言文,最應(yīng)該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詞、句式等方面的知識,只有積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識,才可能順利地閱讀文言文。1、重視預(yù)習(xí),
- 高考文言文復(fù)習(xí)資料《左傳》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楚莊王初登基時,不理朝政。后來臣下用“三年不鳴,一鳴驚人”的神鳥故事啟發(fā)他,
- 《百家姓.隆》文言文的歷史來源歷史來源1、出自以地名為姓。春秋時期魯國有個地方叫隆邑,后來居住在這里或封地在這里的人便以地名為姓,稱隆姓。`
- 高祖初入咸陽宮,周行庫府,金玉珍寶,不可稱言。其尤驚異者,有青玉五枝燈,高七尺五寸。作蟠螭,以口銜燈。燈燃,鱗甲皆動,煥炳若列星而盈室焉。復(fù)
- 徐有功秉公執(zhí)法文言文閱讀及譯文徐有功秉公執(zhí)法皇甫文備,武后時酷吏也,與徐大理論獄,誣徐黨逆人,奏成其罪。武后特出之。無何,文備為人所告,有功
- 《百家姓.申屠》文言文的歷史來源《百家姓.申屠》作者:佚名歷史來源1、為上古舜帝的后代。初為勝屠氏,后因古代“勝”與“申”兩字同音,故俗稱申
- 經(jīng)典文言文閱讀題文言文閱讀。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
- 周訪字士達,本汝南安城人也。漢末避地江南,至訪四世。吳平,因家廬江尋陽焉。訪少沉毅,謙而能讓,果于斷割,周窮振乏,家無余財。為縣功曹,時陶侃
- 文言文:關(guān)木匠傳原文及答案閱讀下列的文言文,回答小題。關(guān)木匠傳 【明】袁中道關(guān)木匠,名廷福,少與諸匠伍,無所知名。予族有傭,病死
- 記棚民事梅曾亮余為董文恪公作行狀,盡覽其奏議。其任安徽巡撫,奏準(zhǔn)棚民開山事甚力,大旨言:與棚民相告訐者,皆溺于龍脈風(fēng)水之說,至有以數(shù)百畝之山
- 宋史原文:王鼎字鼎臣,以進士第,累遷太常博士。時天子患吏治多弛,監(jiān)司不舉職,而范仲淹等方執(zhí)政,擇諸路使者令按舉不法,以鼎提點江東刑獄。與轉(zhuǎn)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