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民之樂,憂民之憂》原文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1-06-23 00:21:14
1、【原文】莊暴見孟子,(1)曰:“暴見于王,(2)王語暴以好樂,暴未有以對也?!痹唬骸昂脴泛稳纾俊?2)
孟子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4)
他日,見于王曰:“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王變乎色,(5)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3)
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今之樂猶古之樂也。”曰:“可得聞與?”
曰:“獨樂樂,(1)與人樂樂,孰樂?”曰:“不若與人?!?br/>曰:“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曰:“不若與眾?!?br/>“臣請為王言樂。今王鼓樂千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龠之音,(8)舉疾首蹩領而相告曰:(9)‘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10)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裢跆铽C于此,(11)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鹿之美,(12)舉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于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藷o他,不與民同樂也。今王鼓樂于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龠之音,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今王田獵于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田獵也?’此無他,與民國同樂也。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注釋】(1)莊暴:齊國大臣。(2)見于王:被齊王召見或朝見齊王。(3)好樂何如:這句話也是莊暴所說的。(4)庶幾:差不多。(5)變乎色:改變了臉色。 (6)直:不過、僅僅。(7)獨樂樂:獨自一人娛樂的快樂。前一個“樂”作動詞用(音yào 藥),以下幾句類似的句子同。(8)管龠(yuè月):管,笙;龠,蕭。 (9)舉:皆、都。疾首蹙額(cùè促遏):優(yōu)愁的樣子,趙注云:“疾首,頭痛也;蹙額,愁貌?!蓖醴蛑?a href="/cd/s/sishu112206.htm">四書稗疏》云:“疾首者蓬頭不理,低垂喪氣,若病之容耳?!??就是鼻梁,蹩額即皺起鼻梁來。(10)極:朱熹《集注》云:“窮也?!?11)田獵:在野外打獵。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這是一項帶有軍事訓練性質的活動。由于它要發(fā)動百姓驅趕野獸,各級地方官員都要準備物資和親自參與,所以古人主張應該在農閑時候有節(jié)制地舉行,以免擾亂正常的主產秩序。(12)羽旄:旗幟。
【譯文】莊暴進見孟子,說:“我朝見大王,大王和我談論喜好音樂的事,我沒有話應答?!苯又?a href="/cd/w/wendao131061.htm">問道:“喜好音樂怎么樣啊?”
孟子說,“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樂,那齊國恐怕就很不錯了!”
幾天后,孟子在進見宣王時問道:“大王曾經和莊暴談論過愛好音樂,有這回事嗎?”宣王臉色變得不好意思他說:
“我并不是喜好先王的音樂,只不過喜好世俗的音樂罷了?!?br/>孟子說,“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樂,那齊國恐怕就很不錯了!在這件事上,現(xiàn)在的音樂與古代的音樂差不多。”宜王說:“能讓我知道是什么道理嗎?”
孟子說:“獨自一人娛樂,與和他人一起娛樂,哪個更快樂?”宣王說:“不如與他人一起娛樂更快樂?!?br/>孟子說:“和少數人一起娛樂,與和多數人一起娛樂,哪個更快樂?”
宣王說:“不如與多數人一起娛樂更快樂?!?br/>孟子說,“那就讓我來為大王講講娛樂吧!假如大王在奏樂,百姓們聽到大王鳴鐘擊鼓、chui6*蕭奏笛的音聲,都愁眉苦臉地相互訴苦說:‘我們大王喜好音樂,為什么要使我們這般窮困呢?父親和兒子不能相見,兄弟和妻兒分離流散。’假如大王在圍獵,百姓們聽到大王車馬的聲音,見到旗幟的華麗,都愁眉苦臉地相互訴昔說:‘我們大王喜好圍獵,為什么要使我們這般窮困呢,父親和兒子不能相見,兄弟和妻兒分離流散?!@沒有別的原因,是由于不和民眾一起娛樂的緣故。假如大王在奏樂,百姓們聽到大王鳴鐘擊鼓、chui6*蕭奏笛的音聲,都眉開眼笑地相互告訴說:‘我們大王大概沒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奏樂呢,’假如大王在圍獵,百姓們聽到大王車馬的聲音,見到旗幟的華麗,都眉開眼笑地相互告訴說:‘我們大王大概沒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圍獵呢?’這沒有別的原因,是由于和民眾一起娛樂的緣故。倘若大王與百姓一起娛樂,那么就會受到天下人的擁戴!”
【段意】此章主要闡明為政者必須與民眾同樂的道理。要能與民眾同樂,本質上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娛樂方式,而是統(tǒng)治者是否關心民生的問題。賢明君主與暴虐君主之所以引起不同的反響,關鍵在于前者能施惠于百姓,而后者使民眾窮困、父子妻兒流散。儒家認為,音樂是輔助教化的重要手段,孟子之所以說世俗的音樂與古代的雅樂差不多,是為了突出“與民同樂之意則無古今之異耳。若必欲以禮樂洽天下,當如孔子之言,必用《韶》舞必放鄭聲。蓋孔子之言,為邦之正道;孟子之言,救時之急務,所以不同”朱熹(《集注》引范氏說)。
2、【原文】孟子見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顧鴻雁麋鹿,曰:“賢者亦樂此乎?”
孟子對曰:“賢者而后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对娫啤发牛骸浭检`臺⑵,經之營之。庶民攻⑶之,不日⑷成之。經史勿亟⑸,庶民子來⑹。王在靈囿⑺,幽鹿攸伏⑻。幽鹿濯濯⑼,白鳥鶴鶴⑽。王在靈沼⑾,於軔⑿魚躍?!耐跻悦窳榕_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臺曰:‘靈臺’,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鱉。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稖摹发言唬骸畷r日害喪⒁?予及女⒂偕亡!’民欲與之偕亡,雖有臺池鳥獸,豈能獨樂哉?”
【注釋】⑴《詩》云:下面所引的是《詩經.大雅.靈臺》,全詩共四章,文中引的是前兩章。 ⑵ 經始:開始規(guī)劃營造;靈臺,臺名,故址在今陜西西安西北。 ⑶攻:建造。 ⑷不日:不幾天。 ⑸亟:急 ⑹庶民子來:老百姓像兒子似的來修建靈臺。 ⑺囿:古代帝王畜養(yǎng)禽獸的園林。 ⑻幽鹿:母鹿;攸:同“所”。 ⑼濯(zhuo)濯:肥胖而光滑的樣子。 ⑽鶴鶴:羽毛潔白的樣子。 ⑾靈沼:池名。 ⑿於(wu):贊嘆詞;軔(ren),滿。⒀《湯誓》:《尚書》中的一篇,記載商湯王討伐夏桀是的誓師詞。 ⒁時日害喪:這太陽什么時候毀滅呢?時,這;日,太陽;害,何,何時;喪,毀滅。 ⒂予及女:我和你。女同“汝”,你。
【譯文】孟子拜見梁惠王。梁惠王站在池塘邊上,一面顧盼著鴻雁麋鹿,等飛禽走獸,一面說:“賢人也以次為樂嗎?”
孟子回答說:“正因為是賢人才能夠以次為樂,不賢的人就算有這些東西,也不能夠快樂的?!对娊洝氛f:‘開始規(guī)劃造靈臺,仔細營造巧安排。天下百姓都來干,幾天建成速度快。建臺本來不著急,百姓起勁自動來,國王游覽靈園中,母鹿伏在深草叢。母鹿肥大毛色潤,白鳥潔凈羽毛豐。國王游覽到靈沼,滿池魚兒歡跳躍。’周文王雖然用了老百姓的勞力來修建高臺深池,可是老百姓非常高興,把那個臺叫做‘靈臺’,把那個池叫做‘靈沼’,以那里面有麋鹿魚鱉等珍禽異獸為快樂。古代的君王與民同樂,所以能真正快樂。相反,《湯誓》說:‘你這太陽啊,什麼時候毀滅呢?我寧肯與你一起毀滅!’老百姓恨不得與你同歸于盡,即使你有高太深池、珍禽異獸,難道能獨自享受快樂嗎?”
3、【原文】齊宣王見孟子于雪宮①。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
孟子對曰:“有。人不得,則非②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③也;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齊景公④問于晏子⑤曰:‘吾欲觀于轉附、朝舞⑥,遵海而南,放于瑯邪⑦。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觀也?’
晏子對曰:‘善哉問也!天子適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諸侯朝于天子曰述職,述職者述所職也。無非事者。春省耕而補不足,秋省斂而助不給。夏諺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⑧,吾何以助?一游一豫,為諸侯度?!苯褚膊蝗唬簬熜卸Z食,饑者弗食,勞者弗息。睊睊胥讒⑨,民乃作慝⑩。方命⑾虐民,飲食若流。流連荒亡,為諸侯憂。從流下而忘反謂之流,從流上而忘反謂之連,從獸無厭謂之荒,樂酒無厭謂之亡。先王無流連之樂,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nbsp;
景公悅,大戒⑿于國,出舍于郊。于是始興發(fā)補不足。召大師⒀曰:‘為我作君臣相說之樂!’蓋《徴招》、《角招》⒁是也。其詩曰:‘畜君何尤⒂?’畜君者,好君也。”
【注釋】①雪宮:齊宣王的離宮(古代帝王在正宮以外臨時居住的宮室,相當于當今的別墅之類)。 ②非:動詞,認為......非,即非難,埋怨。 ③非:不對,錯誤。 ④齊景公:春秋時代齊國國君,公元前547年至前490年在位。 ⑤晏子:春秋時齊國賢相,名嬰,《晏子春秋》一書記載了他的事跡和學說。 ⑥轉附、朝舞 :均為山名 ⑦瑯邪:山名,在今山東省諸城東南。 ⑧豫:義同“游”。⑨睊睊:因憤恨側目而視的樣子;⑩胥:皆,都;讒:毀謗,說壞話。 慝:惡。 ⑾方命:違反命令。方,反,違反。 ⑿大戒:充分的準備。 ⒀大師:讀為“太師”,古代的樂官。 ⒁《徴招》、《角招》: 與角是古代五音(宮、商、角、徴、羽)中的兩個,招同“韶”,樂曲名。 ⒂蓄(xu):愛好,喜愛。尤:錯誤,過失?!咀g文】齊宣王在別墅雪宮里接見孟子。宣王說:“賢人也有在這樣的別墅里居住游玩的快樂嗎?”
孟子回答說:“有。人們要是得不到這種快樂,就會埋怨他們的國君。得不到這種快樂就埋怨國君是不對的;可是作為老百姓的領導人而不與民同樂也是不對的。國君以老百姓的憂愁為憂愁,老百姓也會以國君的有愁為憂愁。以天下人的快樂為快樂,以天下人的憂愁為憂愁,這樣還不能這樣還不能夠使天下歸服,是沒有過的。
“從前齊景公問晏子說:‘我想到轉附、朝舞兩座山去觀光游覽,然后沿著海岸向南行,一直到瑯邪。我該怎樣做才能夠和古代圣賢君王的巡游相比呢?’
“晏子回答說:‘問得好呀!天子到諸侯國家去叫做巡狩。巡狩就是巡視各諸侯所守疆土的意思。諸侯去朝見天子叫述職。述職就是報告在他職責內的工作的意思。沒有不和工作有關系的。春天里巡視耕種情況,對糧食不夠吃的給予補助;秋天里巡視收獲情況,對歉收的給予補助。夏朝的諺語說:“我王不出來游歷,我怎么能得到休息?我王不出來巡視,我怎么能得到賞賜?一游歷一巡視,足以作為諸侯的法度?!爆F(xiàn)在可不是這樣了,國君一出游就興師動眾,索取糧食。饑餓的人得不到糧食補助,勞苦的人得不到休息。大家側目而視,怨聲載道,違法亂記的事情也就做出來了。這種出游違背天意,虐待百姓,大吃大喝如同流水一樣浪費。真是流連荒亡,連諸侯們都為此而憂慮。什么叫流連荒亡呢?從上游向下游的游玩樂而忘返叫做流;從下游向上游的游玩樂而忘返叫做連;打獵不知厭倦叫做荒;嗜酒不加節(jié)制叫做亡。古代圣賢君王既無流連的享樂,也無荒亡的行為。至于大王您的行為,只有您自己選擇了。’
“齊景公聽了晏子的話非常高興,先在都城內作了充分的準備,然后駐扎在郊外,打開倉庫賑濟貧困的人。又召集樂官說:‘給我創(chuàng)作一些君臣同樂的樂曲!’這就是《徴招》、《角招》。其中的歌詞說:‘畜君有什么不對呢?’‘畜君’,就是熱愛國君的意思?!?/p>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眾號:詞典網,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劉向《戰(zhàn)國策西周楚兵在山南》文言文《戰(zhàn)國策?西周?楚兵在山南》作者:劉向楚兵在山南,吾得將為楚王屬怒于周?;蛑^周君曰:“不如令太子將軍正迎吾
- 閱讀晉書隱逸文言文完成小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15分)郭翻字長翔,武昌人也。翻少有志操,辭州郡辟及賢良之舉。 家于臨川,不交世事,惟
- 海市蜃樓文言文翻譯及作者出處海市蜃樓【原文】嘗讀《漢書·天文志》,載“海旁蜃氣像樓臺①”,初未之信。庚寅②季春,余避寇海濱。一日飯午,家僮走
- 崔光遠,系出博陵,后徙靈昌。勇決任氣,長六尺,瞳子白黑分明。開元末,為唐安令,與楊國忠善,累遷京兆少尹,為吐蕃吊祭使,還,會玄宗西狩,詔留光
- 杜蕢揚觶文言文翻譯杜蕢揚觶是屬于《杜蕢揚觶》的一個故事,出處《禮記·檀弓》。講的是晉國大夫知悼子去世后,晉平公還在飲酒作樂。宰夫杜蕢采用委婉
- 《文言文》的教學參考一、學弈1、譯文:弈秋,是全國擅長下棋的人。讓弈秋教導兩個人下棋,其中一個人專心致志,只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人,雖然
- 任末負笈從師文言文翻譯導語:文言文翻譯要能做到信、達、雅,應該掌握五字訣:留、刪、增、調、變。了解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識。專門訓練從課文抓起。下
- 王者何貴齊桓公問管仲曰:“王者何貴?”曰:“貴天?!被腹龆曁?。管仲曰:“所謂天者,非謂天者,非謂蒼蒼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為天。百姓
- 于休烈文言文翻譯導語:于休烈,河南人。高祖于志寧,貞觀年間任左仆射,為十八學士之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于休烈文言文翻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原
- 閑聊漢語特點和文言文教學文言文“不是像希臘文、拉丁文那種‘全死’的‘外國文字’”,而是“本國本土產生的應用文字”(唐德剛先生語,見《胡適口述
- 晉書原文:李產,字子喬,范陽人也。少剛厲,有志格。永嘉之亂,同郡祖逖擁眾部于南土,力能自固,產遂往依之。逖素好從橫,弟約有大志,產微知其旨,
- 南史原文:蔡撙,字景節(jié),少方雅退默,與第四兄寅俱知名。任齊,位給事黃門侍郎。丁母憂,廬于墓側。齊末多難,服闕,因居墓所。除太子中庶子、太尉長
- 李訓,始名仲言,字子訓。擢進士第,補太學助教。從父逢吉為宰相,以仲言陰險善謀事,厚昵之。鄭注佐昭義府,仲言慨然曰:“當世操權力者皆齪齪,吾聞
- 初中文言文核舟記知識要點參考譯文:明朝有個手藝特別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遠,(他)能夠在一寸長的木頭上,雕刻出宮殿、器具、人物,以至飛鳥、走
- 大鼠蒲松齡文言文翻譯大鼠,出自《聊齋志異》卷十一的篇目。作者為蒲松齡。下面是大鼠蒲松齡文言文翻譯,請參考!大鼠蒲松齡文言文翻譯大鼠原文萬歷間
- 賀齊字公苗,會稽山陰人也。少為郡吏,守剡長??h吏斯從輕俠為奸,齊欲治之,主簿諫曰:“從,縣大族,山越所附,今日治之,明日寇至?!饼R聞大怒,立
- 元史魏初傳文言文翻譯《元史》是系統(tǒng)記載元朝興亡過程的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成書于明朝初年,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元史魏初傳文言文翻譯,歡迎閱讀參考
- 資治通鑒原文:夫其膝行、蒲伏,非恭也;復言、重諾,非信也;糜金、散玉,非惠也;刎首、決腹,非勇也。要之,謀不遠而動不義,其楚白公勝之流乎!荊
- 文言文《義士趙良》原文翻譯版本一趙良者,燕人也。漂泊江湖,疾惡如仇。一日,途經謝莊,聞有哭聲,遂疾步入茅舍,見一少女蓬頭垢面,哀甚。義士詢之
- 元好問原文:關中風土完厚,人質直而尚義,風聲習氣,歌謠慷慨,且有秦、漢之舊。至于山川之勝,游觀之富,天下莫與為比。故有四方之志者,多樂居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