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書·夏侯詳傳》原文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01-31 13:00:46
梁書
原文:
夏侯詳,字叔業(yè),譙郡人也。年十六,遭父艱,居喪哀毀。三年廬于墓,嘗有雀三足,飛來集其廬戶,眾咸異焉。服闋,刺史殷琰召補主簿。
宋泰始初,琰舉豫州叛,宋明帝遣輔國將軍劉勔討之,攻守連月,人情危懼,將請救于魏。詳說琰曰:“今日之舉,本效忠節(jié);若社稷有奉,便歸身朝廷,何可屈身北面異域。且今魏氏之卒,近在淮次,一軍未測去就,懼有異圖。今若遣使歸款,必厚相慰納,豈止免罪而已。若謂不然,請充一介?!扮S之。詳見勔曰:“將軍嚴圍峭壘,矢刃如霜,城內(nèi)愚徒,實同困獸,士庶懼誅,咸欲投魏。仆所以逾城歸德,敢布腹心。愿將軍弘曠蕩之恩,垂霈然之惠,解圍退舍,則皆相率而至矣?!皠以S之。即日琰及眾俱出,一州以全。
齊明帝為刺史,雅相器遇。及輔政,招令出都,將大用之。每引詳及鄉(xiāng)人裴叔業(yè)日夜與語,詳輒末略不酬。帝以問叔業(yè),叔業(yè)告詳。詳曰:“不為福始,不為禍先。“由此微有忤。出為征虜長史、義陽太守。
建武末,中兵參軍劉山陽先在州,山陽副潘紹欲謀作亂,詳偽呼紹議事,即于城門斬之,州府乃安。遷司州刺史,辭不之職。
高祖義兵起,詳與穎胄同創(chuàng)大舉。凡軍國大事,穎胄多決于詳。及高祖圍郢城未下,穎胄遣衛(wèi)尉席闡文如高祖軍。詳獻議曰:“窮壁易守,攻取勢難;頓甲堅城,兵家所忌。誠宜大弘經(jīng)略,詢納群言。軍主以下至于匹夫,皆令獻其所見,盡其所懷,擇善而從,選能而用,不以人廢言,不以多罔寡。又須量我眾力,度賊樵糧,窺彼人情,權(quán)其形勢。“高祖嘉納焉。
天監(jiān)二年,抗表致仕,詔解侍中,進特進。三年,遷湘州刺史。詳善吏事,在州四載,為百姓所稱。州城南臨水有峻峰,舊老相傳,云“刺史登此山輒被代?!耙蚴菤v政莫敢至。詳于其地起臺榭,延僚屬,以表損挹之志。
六年,病卒,時年七十四。(節(jié)選自《梁書》,有刪改)
譯文/翻譯:
夏侯詳字叔業(yè),譙郡人。十六歲那年,父親去世,他為父親守喪因過度悲哀而損傷身體。在服喪的三年時間里,他在墓旁搭蓋小屋居住,曾有三只腳的麻雀飛來停在小屋的門上,大家都感到非常詫異。三年喪滿,刺史殷琰征召他補主簿之職。
宋泰始初年,殷琰占據(jù)豫州反叛朝廷,宋明帝派遣輔國將軍劉勔前去討伐,雙方攻守連月,城內(nèi)叛軍人情危懼,軍心動搖離散,殷琰打算向北魏求援。夏侯詳勸殷琰說:“我們現(xiàn)在的行動,本意是對皇室表示忠節(jié);如果今天朝廷有人主持,就應該歸附朝廷,怎么可以屈身投靠北方異族呢。而且現(xiàn)在北魏軍隊已接近淮河,全軍如果難測去就,怕會有反叛的圖謀?,F(xiàn)在如果就派使者去表白我們的誠意,他們一定會高興地接納,豈止是免除死罪呢。如果不信,請讓我充任使者?!币箸馀伤叭ァO暮钤斠姷絼液笳f:“將軍你嚴圍壁壘,矢刃如霜,我們城中守軍,實同困獸。軍民害怕將軍誅殺,都打算投降北魏。我現(xiàn)在之所以出得城來,向您坦露真誠的心意,只是希望將軍您能弘浩蕩之恩德,降霈然之恩惠,下令解圍退兵,那么我們都會相繼前來歸降了?!眲掖饝讼暮钤?shù)臈l件。即日殷琰及其部將全都出城投降,全州的百姓得以保全。
齊明帝為刺史的時候,對他極為器重。等到齊明帝輔佐朝廷政務時,招令夏侯詳一同出城,準備重用他。明帝常常整日整夜跟夏侯詳及同鄉(xiāng)裴叔業(yè)一起談話, 夏侯詳卻表現(xiàn)得漫不經(jīng)心,不予酬答。明帝就問叔業(yè)什么原因,叔業(yè)將明帝的疑問告訴夏侯詳, 夏侯詳回答說:“不為福始,不為禍先?!币虼嗣鞯塾悬c不悅。夏侯詳出為征虜長史、義陽太守。
齊建武末年,荊州中兵參軍劉山陽事先還在荊州,山陽的副將潘紹欲謀反,夏侯詳就假裝叫潘紹前來議事,在城門口斬了他,荊州各府因此得以安定。夏侯詳遷司州刺史,但他卻推辭而不去上任。
高祖發(fā)兵起義時,夏侯詳與蕭穎胄協(xié)助高祖同創(chuàng)大業(yè)。凡是軍國大事,穎胄多向夏侯詳求教。當高祖率軍圍攻郢城卻久攻不克時,穎胄派遣衛(wèi)尉席闡文到高祖軍中。夏侯詳向高祖獻計說:“越是處境艱危的壁壘越容易堅守,而想攻取它卻很困難;駐兵攻取堅城乃是兵家之大忌。確實應該多加謀劃,廣泛詢問并采納大家的意見,規(guī)定軍主以下直至平民百姓,都把他們的見解獻上來,盡其所想,擇善而從,并且選用能人,不以人廢言,不以多罔寡。還需要正確估量自己的實力以及敵人的糧草儲備,窺探敵方的軍心民情,權(quán)衡雙方的形勢?!备咦姹硎举澰S并采納了他的計謀。
天監(jiān)二年, 夏侯詳上表朝廷,請求辭去官職,高祖頒詔解除他侍中之職,晉升為特進。天監(jiān)三年遷為湘州刺史。夏侯詳善于處理政事,在湘州任職的四年時間里,為老百姓所稱頌。湘州城南面臨水處有座險峻的山峰,古老的傳說說“刺史如果登上此山官職就會被取代”。因此歷任的官員都不敢到那兒去。夏侯詳卻命人在山上建造起亭臺樓榭,延請僚屬,以表達自己謙虛退讓的志向。
天監(jiān)六年, 夏侯詳生病去世,時年七十四歲。
《梁書·夏侯詳傳》
關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高二語文文言文知識點一、重點文言實詞。1公連辟公府不就 (名詞,指三公。公府,三公的官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 (名詞,古代五等爵位
- 李翱原文:翱至零口①北,有畜雞二十二者,七其雄十五其雌,且啄且飲而又狎乎人。翱甚樂之,遂掏粟投于地而呼之。有一雄雞,人截其冠,貌若營群②,望
- 張洎,滁州全椒人。洎少有俊才,博通墳典。江南舉進士,解褐上元尉。李琛長子弘冀卒,有司謚武宣。洎議以為世子之禮,但當問安視膳,不宜以“武”為稱
- 文言文秋水原文及翻譯《秋水》是《莊子》中的又一長篇,用篇首的兩個字作為篇名,中心是討論人應怎樣去認識外物。以下是“文言文秋水原文及翻譯”,希
- 文言文中常見的古今異議秩(官吏的俸祿、十年為一秩) 課(督促勸說去做某件事)逸(馬脫了韁繩、放縱) 先(祖先、已經(jīng)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長輩)禁
- 文言文師說全篇知識點文言文師說全篇知識點原文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
- 六國論(宋) 蘇轍嘗讀六國世家,竊怪天下之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眾,發(fā)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滅亡。常為之深思遠慮,以為必有可以自
- 董其昌,字元宰,松江華亭人。舉萬歷十七年進士,改庶吉士。禮.部.侍郎田一俊以教習卒官,其昌請假,走數(shù)千里,護其喪歸葬。遷授編修?;书L子出閣,
- 【甲】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時先主屯新野。徐
- 高一語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識整理1、通假字(例)肇錫余以嘉名(同賜)扈江離與辟芷兮(同僻)縉紳、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幾為巡徼所陵迫
- 周書原文:①韋敻,字敬遠,京兆杜陵人也。弱冠,被召拜雍州中從事,非其好也,遂謝疾去職。前后十見征辟,皆不應命。(魏)太祖經(jīng)綸王業(yè),側(cè)席求賢,
- 文言文常見的20個古今異義詞文言文常見20個古今異義詞1.行李今義:出門所帶的包裹、箱子等。古義:出使的人。2.夫人今義:尊稱一般人的妻子。
- 李流芳原文:①二十七日,雨初霽,與伯美約為焦山之游。孟陽、魯生適自瓜州來會,亟呼小艇共載。到山,訪湛公于松寥山房,不遇。步至山后,觀海門二石
- 高中文言文訓練記盜附詳細解答南城蕭明彝先生,家世為顯官,厚其貲,庾于田。時當秋獲,挈其愛妾,刈于鄉(xiāng)之別墅。有少年三人,自屋而下,啟其戶,連進
- 秋聲賦歐陽修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
- 文言文《反經(jīng)用無用》原文古人有言曰:“得鳥者,羅之一目。然張一目之羅,終不能得鳥矣。鳥之所以能遠飛者,六翮之力也,然無眾毛之助,則飛不能遠矣
- 宋史原文:辛棄疾,字幼安,齊之歷城人。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尋知譚州兼湖南安撫。盜連起湖湘,棄疾悉討平之。遂奏疏曰:“夫民為國
- 初一語文學習方法:文言文“三步走”文言文一直是困擾初一學生語文學習的難題。對于剛上初一的同學來說,由小學沒有文言文到初中接觸文言文,在學習中
- 五年級學生寫文言文看后天才女如何養(yǎng)成“一個是齊天孫大圣,一個是成精白蛇妖;金箍棒如龍戲水,銀蛇鞭似鳳穿龍。一場好斗。”一個五年級學生寫出一篇
- 辛棄疾抱忠仗義余謂侯①本以中州雋②人,抱忠仗義,章顯聞于南邦③。齊虜巧負國④,赤手領五十騎縛取于五萬眾中,如挾毚兔⑤,束馬銜枚,間關西奏淮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