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休復《郝逢傳》原文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03-17 18:25:19
黃休復
原文:
郝逢字致堯,成都人,幼好學,攻詩。性柔而惰,或謂其性懦,非能立事。常欲求鄉(xiāng)薦,未竟。屬盜起于境,資產(chǎn)略盡,迫寒餒而無憂嘆。
咸平中,蜀掌兵者失律,兵亂為賊盜,殺守臣而據(jù)郡。自春徂秋,驅(qū)老幼以守城,或獻謀于賊,令盡索郡中書生署職,俾立效。凡得數(shù)十輩,列兵而脅曰:“不從者即此誅戮,仍及其族?!苯哉饝囟鴱摹7昵敖H賊帥曰:“公所索儒士,某非儒,豈可徼祿?不能從命?!痹~氣剛憤,不可屈抗。賊怒令引去,臨刃復召者三,詞皆如初。會解于賊,檟楚①而釋之。既獲免,遂匿于家。天兵至,逆黨殲夷,或聞于郡守,將上其事而中止。逢亦不復言,居貧自若。
噫,當是時,有位者尚或茍命,而逢一士爾,能致命賊所,不陷非義。彼同祿衒勢,私于身以媚時,得無愧乎!逢貧處晦跡,混于俗而人不甚知。噫!人名存誠豈易知乎?
逢居州里,皆以為怯懦,洎亂而能爾,始明其所履焉。是時無他慮也,去就而已。去為順,就為逆,去難而就易,能為其所難,志以守正,是亦幾乎智勇也。
夫忠烈節(jié)義,何時無之,然晦于無聞,在遇不遇爾。使越石父不遇晏子,則一拘囚爾;聶政非其姊,則無名暴夫爾。其遇,千金之重;不遇,鴻毛之微。然不可欲其遇而始為也,謂不遇而不為也。蘭生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不以困窮而改節(jié)。茍有善,雖不我知,斯善矣,豈止蒙其慶乎?茍不善,雖不我知,斯惡矣,豈止罹其殃乎?
《易》曰:井渫②不食,為我心惻,王明③并受其福,又曰:“何校滅耳,兇?!逼涫侵^乎?若逢所履,雖曰:“未聞?!蔽岜刂^之聞矣。故為聲其實,亦得有所勸焉。
(選自宋·黃休復《茅亭客話》)
【注】①檟楚:用檟木荊條制成的刑具,用以鞭打。②井渫:井水潔凈。③王明:到(那里去看看)就明白。王,通“往”,到。明,明白。
譯文/翻譯:
郝逢,字致堯,成都人。少年時就喜歡研究學問,特別注重研究詩歌創(chuàng)作。性情溫柔而懶惰,有人認為他性情怯懦,不是一個能夠建功立業(yè)的人。他常想請求州縣舉薦去應試進士,沒有結(jié)果。恰遇到境內(nèi)起了盜賊,郝逢資產(chǎn)盡失,他被饑餓寒冷所困卻毫無憂慮和哀嘆。
宋真宗咸平年間,四川帶兵的統(tǒng)帥對部下約束不嚴,士兵作亂成為盜賊,殺掉防守大臣占據(jù)郡城。從春天到秋天,盜賊們驅(qū)趕老人和兒童為他們防守城池。有人向盜賊獻計,下命令搜索城中的所有讀書人,讓他們署理官職,要他們立功效勞。一共搜得數(shù)十人,在他們面前陳列兵器威脅他們說:“不順從的人立即在這里殺掉,并且還要株連你的家族?!边@些讀書人都因震驚害怕而服從了。郝逢上前騙盜賊統(tǒng)帥說:“您所要的是儒家人士,我不是儒家,哪里能夠貪圖這份俸祿?我不能順從您的命令?!焙路甑挠迷~語氣剛正憤激,不能屈服。盜賊生氣地命令把他拉出去殺了,剛要殺他又把他喊回來,重復多次,他的回答都同開始一樣。恰巧遇上被盜賊解送,把他一頓鞭打之后盜賊就把他釋放了。他被免除關(guān)押后就隱匿在家。朝廷的軍隊到來,叛逆的賊黨被剿滅,有人把他在盜賊面前剛直不屈的事講給郡守聽,郡守準備把這事報告給皇帝但中途停了下來。郝逢也不再說什么,還是像以前一樣過著貧困的生活。
唉,在那個時候,有地位的人有些尚且是在茍且地活著,何況郝逢只是一個有士人而已,他能夠在盜賊那里不怕捐軀,不讓自己淪落到不合道義的境地。那些與他處于一樣命運卻?;笥谕莸娜藚s因吝惜自己的生命去討好盜賊時,難道沒有一絲慚愧嗎?郝逢過著貧困的生活,行蹤隱秘地混雜在世俗之中,因而人們不了解他。
唉,人的名聲要保存于世,哪里是容易知道的啊?郝逢居住處的同鄉(xiāng)人,都認為他膽小怯懦,但他在危亂時卻能做到這樣,才證明他所走過的軌跡。當時沒有別的想法,只不過是拒絕或順從而已。拒絕(盜賊的要求)是合乎正義的做法,順從(盜賊的要求)就是叛逆朝廷,拒絕是難以做到的,順應是容易做到的,郝逢能做到他難以辦到的事,立志堅守正道,這樣可算智勇雙全的人了。
至于忠烈節(jié)義,什么時候都有,然而很多時候卻會默默無聞,這在于是否遇到機會。假使越石父沒有遇見晏子,那他就只是一個被拘禁的囚犯而已;聶政如果沒有他姐姐的教誨,那他就只是一個無名暴徒而已。一個人如果遇到了機會,就可能會成為比千斤還重的人,如果沒碰上機會,就可能還是如鴻毛般輕微的人。然而一個人不可以因為希望遇上機會就采取做某事,也不可以因為沒遇到機會就不去做某件事。蘭草生長在深山密林中,不因為沒人而不發(fā)出香氣,有道德的君子也不因為困苦走投無路而改變氣節(jié)。如果有了善行,即使別人不知道是我,這個善行啊,難道僅僅是讓人蒙受吉慶嗎?如果做了壞事,即使別人不知道是我,這種惡行啊,難道僅僅是讓人遭受災禍嗎?
《易經(jīng)》說:“井水被疏浚得很潔凈了卻沒人喝,為此我感到很傷心,大家到井邊去看看就明白了,讓我們大家共同享受井水的福澤。”又說:“肩負重枷,失掉耳朵,有兇險?!闭f的難道就是這種情況嗎?像郝逢所經(jīng)歷的事情,雖然說大家沒聽到,但我一定要讓大家知道。所以替他宣揚他的事實,自己也得到勉勵。
黃休復《郝逢傳》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活板沈括板印書籍,唐人尚未盛為之。五代時始印五經(jīng),已后典籍皆為板本。慶歷中,有布衣畢昇,又為活板。其法:用膠泥刻字,薄如錢唇,每字為一印,火
- 初中新課文言文通假字七年級(上冊)1、項為之強《童趣》2、不亦說乎《〈論語〉十則》3、誨女知之乎《〈論語〉十則》4、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
- 陸績懷橘文言文翻譯陸績懷橘文言文陸績,三國時吳人也。官至太守,精于天文、歷法??兡炅?,于九江見袁術(shù)(當時的大豪強)。術(shù)令人出橘食之??儜?裝
- 文言文虛詞逐一精析學案: “乃”【乃】本義闡析:乃字和“汝”、“爾”、“若”、“而”等字同源,都可以充當?shù)诙朔Q代詞,屬于假借義。(一)用作
- 文言文樂羊子妻的閱讀及答案文言文樂羊子妻河南樂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嘗行路,得遺金一餅,還以與妻。妻曰:“妾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
- 《五柳先生傳》原文及譯文《五柳先生傳》描述了一個愛好讀書、不慕榮利、安貧樂道、忘懷得失、率真自然的封建時代知識分子的形象。下面小編整理了《五
- 王讜老嫗與虎 選自:《唐語林》老嫗與虎作者:王讜原文:曾有老嫗山行,見一獸如大蟲,羸然跬步而不進,若傷其足者。嫗因即之,而虎舉前足
- 《百家姓.應》文言文的歷史來源歷史來源「應」源出:出自姬姓.以國名為氏.據(jù)《廣韻》所載,公元前十一世紀武王克商后,封其第四子于應(在今河南省
- 王杰(1725-1805),字偉人,陜西韓城人。乾隆二十六年,成進士,殿試進呈卷列第三。高宗熟視字體如素識,以昔為尹繼善繕疏,曾邀宸賞,詢知
- 南史原文:劉繪字士章,愃弟也。豫章王嶷鎮(zhèn)江陵,繪為鎮(zhèn)西外兵參軍,以文義見禮。時瑯邪王詡為功曹,以吏能自進,嶷謂僚佐曰:“吾雖不能得應嗣陳蕃,
- 原文: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上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眰蛘咝Χ鴳唬骸叭?/div>《吾生于亂世,長于戎馬...》文言文練習吾生于亂世,長于戎馬,流離播越①,聞見已多。所值名賢,未嘗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曾鞏原文:談者謂南越偏且遠,其風氣與中州異。故官者皆不欲久居,往往車船未行,輒已屈指計歸日。又咸小其官,以為不足事。其逆自為慮如此。故其至皆蒯恩,字道恩,蘭陵承人也。高祖征孫恩,縣差為征民,充乙士,使伐馬芻。恩常負大束,兼倍余人,每舍芻于地,嘆曰:“大丈夫彎弓三石,奈何充馬士!”梁書原文:蕭琛,字彥瑜,蘭陵人。琛年數(shù)歲,從伯惠開撫其背曰:“必興吾宗?!辫∩俣饰颍锌v橫才辯。起家齊太學博士。時王儉當朝,琛年少,未為儉于令儀不責盜曹州于令儀者,市井人也,長厚不忤物,晚年家頗豐富。一夕,盜入其家,諸子擒之,乃鄰舍子也。令儀曰:“汝素寡悔,何苦而為盜邪?”曰:韋粲,字長蒨。好學仗氣,身長八尺,容貌甚偉。太清二年,征為散騎常侍。聞侯景作逆,便簡閱部下,得精卒五千,馬百匹,倍道赴援。至豫章,奉命報云“活版文言文簡單翻譯文言文是以古漢語為基礎(chǔ)經(jīng)過加工的書面語,各位,我們看看下面的活版文言文簡單翻譯吧!活版文言文簡單翻譯原 文板印書籍,唐人尚歐陽修原文: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為理也。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祿利財貨也。袁枚原文: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嗚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離吾鄉(xiāng)七百里矣;當時雖觭夢幻想,寧知此為歸骨所耶?汝以一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