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語智部·總序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1-23 20:42:25
智囊·語智部·總序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譯
語智部·總序
作者:馮夢龍
【原文】
馮子曰:智非語也,語智非智也,喋喋者必窮,期期者有庸,丈夫者何必有口哉!固也,抑有異焉。兩舌相戰(zhàn),理者必伸;兩理相質(zhì),辯者先售。子房以之師,仲連以之高,莊生以之曠達,儀、衍以之富貴,端木子以之列于四科,孟氏以之承三圣。故一言而或重于九鼎,單說而或強于十萬師,片紙書而或賢于十部從事,口舌之權(quán)顧不重與?“談言微中,足以解紛”;“言之無文,行之不遠”。君子一言以為智,一言以為不智。智澤于內(nèi),言溢于外?!对姟吩唬骸拔ㄆ溆兄?,是以似之?!贝酥^也。
文言文翻譯:
馮夢龍說:智慧不等于言語本身,言語上的聰明機巧不等于一個人有智慧,喋喋不休的人一定不會有好結(jié)果,反倒是那些看似不能言的人能夠成功,因此智慧的人,又何需機巧的語言能力呢?然而也有另一個看待這個問題的角度,兩方不同的言論激辯,有理的一方當然會獲勝;兩種不同的道理互相質(zhì)難,善于辯解的.一方會占得先機。歷史上張良因此成為王者之師,魯仲連因此獲得了高名,莊子因此而有曠達的哲學,張儀、公孫衍因此而享有榮華富貴,子貢因此成為孔子的學生,孟子因此繼承了儒家思想。因此,有時一句話比朝廷的權(quán)威還重要,有時一個游說可以敵過十萬軍隊,有時一紙建言比所有的州郡佐吏的辛苦工作還要有用,又怎么能不重視言語呢?精微的言論,可以解開紛雜的困境。語言雖然有道理但是沒有文采,就不會流傳久遠。而言語是否有智慧也可以看出來,內(nèi)心有充溢的智慧,自然會生出智慧的言語來。《詩經(jīng)》說:“因為內(nèi)在是這個樣子,因此表象看來是這樣的?!闭f的就是這個意思。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宋史原文:牛皋,字伯遠,汝州魯山人。初為射士,金人入侵,皋聚眾與戰(zhàn),屢勝,西道總管翟興表補保義郎。杜充留守東京,皋討劇賊楊進于魯山,三戰(zhàn)三捷
- 文言文三步教學法為打破文言文教學耗時多收效低的局面,我對文言文教學進行嘗試性的改革,搞了一個“三步教學法”,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教學效果。這種新
- 在衡遇鬼【原文】陳在衡,年六十有余。暮行郊野間,見二人籠燈前行,就火吸煙,久而不燃。其一人問曰:“君過首七未耶?”陳訝其語,漫曰:“未也?!?/div>曾國藩家書原文:諸位賢弟足下:十月廿一,接九弟在長沙所發(fā)信,內(nèi)途中日記六頁,外藥子一包。廿二接九月初二日家信,欣悉以慰。自九弟出京后,余無日桃夭村[清]沈起鳳 太倉蔣生,弱冠能文。從賈人泛海,飄至一處,山列如屏,川澄若畫,有桃樹數(shù)萬株,含苞吐蕊,排列左右。蔣大喜,偕賈人明史原文:楊爵,字伯珍,富平人。年二十始讀書。家貧,燃薪代燭。耕隴上,輒挾冊以誦。兄為吏,忤知縣系獄。爵投牒直之,并系。會代者至,爵上書訟冤七年級必背文言文《游山西村》在語文考試中,閱讀理解題往往會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一些必背的文言文更就是考試中的重點。下面就是有關(guān)七年級必背文言文房彥謙,字孝沖,本清河人也。彥謙早孤,不識父。長兄彥詢,以彥謙天性穎悟,親教讀書。年七歲,誦數(shù)萬言,□宗黨所異。十五,出繼叔父子貞,事所繼母論語譯文及注釋導語:《論語》集中了孔子的主要思想,下面是《論語十則》的譯文及解釋,歡迎參考!論語十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歐陽修原文:夏六月,暑雨既止,歐陽子坐于樹間,仰視天與月星行度,見星有殞者。夜既久,露下,聞草間蚯蚓之聲益急。其感于耳目者,有動乎其中,作《袁枚原文:秋林空兮百草逝,若有香兮林中至。既蕭曼以襲裾,復氤氳而繞鼻。雖脈脈兮遙聞,覺熏熏然獨異。予心訝焉,是乃芳蘭,開非其時,寧不知寒?于文言文常用句式判斷句的格式判斷句的格式文言文里的`判斷句,一般不用判斷詞,而是徑直用名詞或名詞短語作謂語表示判斷,并往往借助于一些助詞、語氣人有負鹽負薪者皮得實(人有負鹽負薪者) 選自《北史·李惠傳》原文(后魏惠,為雍州刺史。)人有負①鹽與負薪②者,二人同釋③重擔,息于樹陰下。少學舍記文言文閱讀及譯文學舍記予幼則從先生受書,然是時,方樂與家人童子嬉戲上下,未知好也。十六七時,窺六經(jīng)之言與古今文章有過人者,知好之,則于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王安石 【原文】君諱平(1),字秉之,姓許氏。余嘗譜其世家(2),所謂今泰州海陵中考文言文倒裝句的總結(jié)倒裝句主要有四種:(1)主謂倒裝,中考文言文倒裝句。在感嘆句或疑問句中,為了強調(diào)謂語而將它放到句首,以加強感嘆或疑問語于令儀誨人的文言文翻譯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時期的口語為基礎(chǔ)而形成的書面語,看看下面的`于令儀誨人文言文翻譯。一起閱明史原文:何如寵,字康侯,桐城人。父思鰲,知棲霞縣,有德于民。如寵登萬歷二十六年進士,由庶吉士累遷國子監(jiān)祭酒。天啟時,官禮部右侍郎,協(xié)理詹事中考語文文言文復習:鄒忌諷齊王納諫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宋定伯捉鬼文言文翻譯宋定伯捉鬼是一篇有名的不怕鬼的故事,顯系民間傳說,選自《列異傳》。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關(guān)于宋定伯捉鬼文言文翻譯的相關(guān)資料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