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韓世家》的文言文閱讀題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5-11 02:31:07
《史記·韓世家》的文言文閱讀題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題。
宣惠王五年,張儀相秦。十六年,秦敗韓脩魚,虜?shù)庙n將宧、申差于濁澤。韓氏急,公仲謂韓王曰:“與國非可恃也。今秦之欲伐楚久矣,王不如因張儀為和于秦,賂以一名都,具甲,與之南伐楚,此以一易二之計也?!表n王曰:“善?!蹦司僦校瑢⑽髻徲谇?。楚王聞之大恐,召陳軫告之。陳軫曰:“秦之欲伐楚久矣,今又得韓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韓并兵而伐楚,此秦所禱祀而求也。今已得之矣,楚國必伐矣。王聽臣為之警四境之內(nèi),起師言救韓,命戰(zhàn)車滿道路,發(fā)信臣,多其車,重其幣,使信王之救已也??v韓不能聽我,韓必德王也,必不為雁行以來,是秦韓不和也,兵雖至,楚不大病也。為能聽我絕和于秦秦必大怒以厚怨韓韓之南交楚必輕秦輕秦其應(yīng)秦必不敬是因秦韓之兵而免楚國之患也?!背踉唬骸吧??!蹦司木持畠?nèi),興師言救韓。命戰(zhàn)車滿道路,發(fā)信臣,多其車,重其幣。謂韓王曰:“不穀國雖小,已悉發(fā)之矣。愿大國遂肆志于秦,不谷將以楚殉韓?!表n王聞之大說,乃止公仲之行。公仲曰:“不可。夫以實伐我者秦也,以虛名救我者楚也。王恃楚之虛名,而輕絕強秦之敵,王必為天下大笑。且楚韓非兄弟之國也,又非素約而謀伐秦也。已有伐形,因發(fā)兵言救韓,此必陳軫之謀也。且王已使人報于秦矣,今不行,是欺秦也。夫輕欺強秦而信楚之謀臣,恐王必悔之?!表n王不聽,遂絕于秦。秦因大怒,益甲伐韓。大戰(zhàn),楚救不至韓。十九年,大破我岸門。太子倉質(zhì)于秦以和。二十一年,與秦共攻楚,敗楚將屈丐,斬首八萬于丹陽。是歲,宣惠王卒,太子倉立,是為襄王。(《史記·韓世家》)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將西購于秦 購:講和
B.韓必德王也 德:感激
C.楚不大病也 ?。簱鷳n.擔心
D.乃警四境之內(nèi) 警:警告
6.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語,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
A.楚王聞之大恐 秦之欲伐楚久矣
B.韓王不聽,遂絕于秦 虜?shù)庙n將宧.申差于濁澤
C.乃警四境之內(nèi) 乃止公仲之行
D.王不如因張儀為和于秦 秦因大怒
7.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現(xiàn)陳軫軍事謀慮的一組是(3分)
①王聽臣為之警四境之內(nèi)。 ②今已得之矣,楚國必伐矣。 ③王不如因張儀為和于秦。
④縱韓不能聽我,韓必德王也。 ⑤愿大國遂肆志于秦,不谷將以楚殉韓。
⑥太子倉質(zhì)于秦以和。
A.①②④ B. ②⑤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⑤
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宣惠王十六年,秦軍打敗韓軍。公仲向韓王進諫,建議韓王以一城為代價向秦國求和,和秦軍共同南下攻打楚國。
B.面對秦國的威脅,陳軫為楚王提供了聯(lián)合韓國共同抵抗秦國的軍事策略,最終使楚國逃過一劫,沒有被秦國攻打。
C.當韓國放棄聯(lián)秦攻楚的計劃后,秦國非常憤怒,增加兵力攻打韓國,楚國沒有派出救兵,韓國在岸門被秦國打敗。
D.由于韓王沒有采納相國公仲的意見,導致韓軍戰(zhàn)敗,使太子倉成為秦國的人質(zhì),等宣惠王去世后,太子倉掌握大權(quán),繼位稱王。
9.斷句和翻譯(10分)
⑴用“/”給下列文段斷句。(3分)
為能聽我絕和于秦秦必大怒以厚怨韓韓之南交楚必輕秦輕秦其應(yīng)秦必不敬是因秦韓之兵而免楚國之患也
⑵翻譯下面的句子(7分)
①賂以一名都,具甲,與之南伐楚,此以一易二之計也。(4分)
譯文:
②夫以實伐我者秦也,以虛名救我者楚也。(3分)
譯文: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馬說》葉問文言文試題和答案閱讀下文,完成下面題目。(14分)馬說韓愈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
- 語文文言文—蕭何文言文,蕭何,沛人也。高祖為布衣時,數(shù)以吏事護高祖。高祖以吏繇咸陽,吏皆送奉錢三,何獨以五。秦御史監(jiān)郡者,與從事辨之,何乃給
- 文言文背誦五要點背誦是中學生應(yīng)該具備的一項基本功,更是提高自身素質(zhì)的一個有效途徑。今年秋季開始使用的高中新教材就有不少規(guī)定的背誦篇目,其中文
- 高三文言文復習課的教師授課思路第一輪復習的目的是為了復習課本知識,以鞏固學生的知識基礎(chǔ),讓學生構(gòu)筑較為牢固的知識鏈條,這一輪復習的重點,在于
- 老馬識途文言文及其翻譯原文管仲、隰朋從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馬之智可用也?!蹦朔爬像R而隨之,遂得道。行山中無水,隰
- 宋史原文:錢乙字仲陽,父穎善醫(yī),然嗜酒喜游,東之海上不反。乙方三歲,母前死,姑嫁呂氏,哀而收養(yǎng)之,長誨之醫(yī),乃告以家世。即泣,請往跡尋,凡八
- 小學語文古詩大全帶翻譯《詠鵝》初唐駱賓王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鵝,鵝,鵝, 高昂著頭頸朝著天,唱著歌。白色的羽毛悠
- 司馬錯論伐蜀文言文及翻譯導語:文言文翻譯并不是那么難。只要掌握了方法,你就會發(fā)現(xiàn)文言文其實非常有趣。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司馬錯論伐蜀文言文及
- 宋史原文:陳仲微字致廣,瑞州高安人。其先居江州,旌表義門。嘉奉二年,舉進士。調(diào)莆田尉,會守令闕,臺閫委以縣事。時歲兇,部卒并饑民作亂,仲微立
- 泰山文言文翻譯泰山是一篇山水游記,敘述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觀日出的經(jīng)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泰山文言文翻譯,僅供參考!泰山文言文原文泰山之陽,汶
- 《萬石張叔列傳》文言文練習及答案萬石君名奮,其父趙人也,姓石氏……孝景帝季年,萬石君以上大夫祿歸老于家,以歲時為朝臣,過宮門闕,萬石君必下車
- 明史原文:李化龍,字于田,長垣人。萬歷二年進士,除嵩縣知縣。年甫二十,胥吏易之?;堦幉炱浼?,悉召置之法,縣中大治。二十七年三月,化龍起故官
- 委 任王安石人主以委任為難,人臣以塞責為重。任之重而責之重,可也;任之輕而責之重,不可也。愚無他識,請以漢之事明之。高祖之任人也,可以任則任
- 夏侯貪鄙文言文閱讀夏侯貪鄙【原文】益州新昌令夏侯彪之初下車,問里正曰:“雞卵一錢幾顆?”曰:“三顆?!北胫饲踩∈уX,令買三萬顆,謂里正曰
- 李白之死辨誤世俗多言李白在涂采石,因醉泛舟于江,見月影俯而取之,遂溺死,故其地有“捉月亭”。予按李陽冰作《<太白草堂集>序》云:“陽冰試弦歌
- 劉基《郁離子》原文:郁離子謂執(zhí)政曰:“今之用人也,徒以具數(shù)與,抑亦以為良而倚以圖治與?”執(zhí)政者曰:“亦取其良而用之耳!”郁離子曰:“若是,則
- 三國志原文:夏竦,字子喬,江州德安人。竦資性明敏,好學,自經(jīng)史、百家、陰陽、律歷,外至佛老之書,無不通曉。為文章,典雅藻麗。仁宗初封慶國公王
- 鐘惺原文:梅之冷,易知也,然亦有極熱之候。冬春冰雪,繁花粲粲,雅俗爭赴,此其極熱時也。三、四、五月,累累其實,和風甘雨之所加,而梅始冷矣?;?/div>宋史的文言文練習題閱瀆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題。劉溫叟,字永齡,河南洛陽人。性重厚方正,動遵禮法。父岳,后唐太常卿。溫叟七歲能屬文,善張洞字仲通,開封祥符人。父惟簡,太常少卿。洞為人長大,眉目如畫,自幼開悟,卓犖①不群。惟簡異之,抱以訪里之卜者。曰:“郎君生甚奇,后必在策名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