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譯規(guī)律經(jīng)典例題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09-22 11:49:54
文言文翻譯規(guī)律經(jīng)典例題
文言文翻譯題考到了翻譯這樣一個句子:
我寒而不我衣,我饑而不我食。
把與這句話相關(guān)的文字節(jié)錄于此:
豫讓之友謂豫讓曰:“子之行何其惑也?子嘗事范氏、中行氏,諸侯盡滅之,而子不為報;至於智氏,而子必為之報,何故?”豫讓曰:“我將告子其故。范氏、中行氏,我寒而不我衣,我饑而不我食,而時使我與千人共其養(yǎng),是眾人畜我也。夫眾人畜我者,我亦眾人事之?!保ㄟx自《呂氏春秋·不侵》)
這道題很經(jīng)典,考到了詞類活用和特殊句式。在“我寒而不我衣,我饑而不我食”這句話中,“衣”“食”是動詞,不能譯成名詞;“不我衣”“不我食”是否定句賓語前置。這種語法現(xiàn)象在中學(xué)課本中出現(xiàn)過多次。這句話正確的意思是:
我冷的時候他們卻不給我衣服穿,我餓的時候他們卻不給我食物吃。
應(yīng)該說翻譯這個句子難度不大,但筆者在閱卷中卻看到了下面幾種具有代表性的錯誤答案:①我冷但我不穿衣服,我餓但我不吃東西。②我冷但我不穿自己的衣服,我餓但我不吃自己的食物。③我冷但我沒有衣服穿,我餓但我沒有食物吃。④我冷的時候他們卻不給我穿衣服,我餓的時候他們卻不給我喂食物。
以上幾種翻譯,頗有些匪夷所思。第①種,豫讓冷為什么不穿衣服?餓為什么不吃東西?第②種,自己為什么有衣服不穿、有食物不吃而穿別人、吃別人的?第③種,沒有衣服穿,沒有食物吃,原因何在?第④種,莫非豫讓是殘疾人,要別人給他穿衣服、喂東西?只要結(jié)合語境認真想一想,就不應(yīng)該犯這種令人啼笑皆非的錯誤。究其原因,還是文言文常見詞語的意義和常見句式還沒有掌握好。
這句話的幾種錯誤翻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學(xué)習(xí)文言文,一定要夯實基礎(chǔ),包括積累重要的文言實詞,掌握常見的文言文句式。要認真學(xué)好課本,課本讀熟了,理解了,又能觸類旁通,我們在翻譯文言文的時候才能夠做到得心應(yīng)手。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全國卷,還是各省市自主命題,Ⅰ卷選擇題中的文言實詞,Ⅱ卷翻譯題中涉及到的文言實詞及文言句式,基本上都是課本中出現(xiàn)過的。
再舉一例:
故事,二千石新到,輒遣吏存問致意,乃敢起就職?!稘h書·朱博傳》
這道翻譯題考到了“故事”和“存”兩個實詞,前者在人教版第二冊《六國論》中學(xué)過,原句是:“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故事”是“舊事、前例”的意思;后者我們在課本中學(xué)到的有三義:①看望,問候(《信陵君竊符救趙》:“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親數(shù)存之。”);②保存,保全(秦軍解去,遂救邯鄲,存趙?!鎏幫埃?;③思念(《屈原列傳》:“其存君興國而欲反復(fù)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保┐司淙〉冖倭x。這句話正確的意思是:
按照先例,新太守剛剛到任,總要派遣官員慰問,表達問候之意,我們才敢起來去任職。
如果我們能夠注意積累和掌握課本中學(xué)到的文言詞匯和特殊句式,并且做到爛熟于心,那么,無論換了怎樣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我們在翻譯的時候就能夠應(yīng)付自如了。
(二)
至今還對上海市1992年考的一道文言文翻譯題記憶猶新,題目是這樣的:
是是、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
把這句話翻譯成白話文:
這道題也非常經(jīng)典,多年來的我一直用這道題為例教給學(xué)生舉一反三的方法;學(xué)生則從這道題目中獲益非淺。
從詞義推斷的角度來看看這個句子:
1、由對偶的句式可推知“知”是“智”的通假字。因為下句的“非是”、“是非”與上句的“是是”、“非非”相對,那“愚”對的是“知”,“知”應(yīng)該是“智”的通假字。
2、“是”與“非”在現(xiàn)代漢語中多為“對,正確”與“錯,錯誤”意,有成語“自以為是”“大是大非”、“習(xí)非成是”(習(xí)慣于某種錯誤的做法或說法,因而誤認為它是正確的)為證。若此句中的“是”與“非”都按此義翻譯,句子是譯不通的`。這時我們就可以利用對偶的句式推斷“是是”、“非非”、“非是”、“是非”中加點的“是”與“非”是動詞,與后面的“是”或“非”構(gòu)成動賓關(guān)系。
借助句式特點,明確了詞義,句子翻譯就容易了。全句意為:
肯定對的、否定錯的,叫做聰明;否定對的、肯定錯的,叫做愚蠢。
這道題給我們的啟示是:文言文多用對句,了解了文言文句式上的這一特點,對我們解答文言文試題多有幫助。例如2005年北京卷第11題:
將下面文言文中畫線的部分用斜線斷句。
以是知藏書之難也然藏之之難不若守之之難守之之難不若讀之之難尤不若躬體而心得之之難是故藏而弗守猶勿藏也守而弗讀猶勿守也夫既已讀之矣而或口與躬違心與跡忤采其華而忘其實是則呻占記誦之學(xué)所為嘩眾而竊名者也與弗讀奚以異哉古之善讀書者始乎博終乎約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約之而非保殘安陋也善讀書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極于事功沿流以溯源無不探也明體以適用無不達也尊所聞行所知非善讀者而能如是乎(清·汪琬《傳是樓記》,選自《堯峰先生文鈔》,有刪節(jié))
這段文字中畫線的5句話都是對句,利用這個規(guī)律,我們便能輕易地把它們點斷了:
①藏之之難/不若守之之難/守之之難/不若讀之之難
②是故藏而弗守/猶勿藏也/守而弗讀/猶勿守也
③而或口與躬違/心與跡忤/采其華而忘其實
④古之善讀書者/始乎博/終乎約
⑤沿流以溯源/無不探也/明體以適用/無不達也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人有亡斧者,意其鄰人之子:視其行步,竊斧也;顏色,竊斧也;言語,竊斧也;動作態(tài)度無為而不竊斧者也。俄而掘其溝而得其斧,他日復(fù)見其鄰人之子,動
- 誡子書文言文翻譯導(dǎo)語:讀書養(yǎng)性,讀書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溫文爾雅,具有書卷氣;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誡子書文言文翻譯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 陶侃留客文言文翻譯陶侃留客記敘了范逵到陶侃家做客的過程。下面是小編想跟大家分享的陶侃留客文言文翻譯,歡迎大家瀏覽。陶侃留客文言文陶公少有大志
- 陳勝吳廣起義文言文習(xí)題及答案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
- 《補唐書張議潮傳》文言文原文與譯文原文:天寶末,安祿山犯闕。肅宗在靈武,盡詔西河戍卒,收復(fù)兩京。吐蕃乘虛,涼隴諸州次第陷沒,惟沙州至大歷中尚
- 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迨諸父異爨,內(nèi)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家有老嫗,嘗居于此
- 韋湊字彥宗,京兆萬年人。永淳初,解褐婺州參軍事。徙資州司兵,觀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遷楊州法曹。州人孟神爽罷仁壽令,豪縱,數(shù)犯法,交通貴戚,
- 答洪駒父書①駒父外甥教授:別來三歲,未嘗不思念。閑居絕不與人事相接,故不能作書。專人來,得手書,審在官不廢講學(xué),眠食安勝,諸稚子長茂,慰喜無
- 北齊書原文:盧文偉,字休族,范陽涿人也。為北州冠族。父敞,出后伯假。文偉少孤,有志尚,頗涉經(jīng)史,篤于交游,少為鄉(xiāng)閭所敬。州辟主簿。年三十八,
- 張欣泰傳張欣泰,字義亨,競陵人也。父興世,宋左衛(wèi)將軍。欣泰少有志節(jié),不以武業(yè)自居,好 隸書,讀子史。年十余,詣吏部尚書褚淵,淵問之日:“張郎
- 宋史原文:劉筠,字子儀,大名人。舉進士,為館陶縣尉。還,會詔知制語楊億試選人校太清樓書,摧筠第一,以大理評事為秘閣校理。真宗北巡命知大名府觀
- 孔子生魯昌平鄉(xiāng)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紇。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禱于尼丘得孔子??鬃娱L九尺有六寸,人皆謂之“長人
- 賈琮字孟堅,東郡聊城人也。 舉孝廉,再遷為京令,有政理跡。② 舊交阯土多珍產(chǎn),明璣、翠羽、犀、象、玳瑁、異香、美木之屬,莫不自出。前后刺史率
- 太平廣記原文:閻立本,唐太宗朝,官位至重,與兄立德齊名。善圖畫,工于寫真。嘗奉詔寫太宗真容。與立德同制《職貢圖》,其人物鞍馬、冠冕車服,皆神
- 【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
- 文言文背誦的指導(dǎo)試背法這種方法要和誦讀法結(jié)合使用,因為考慮到單純地反復(fù)閱讀效果并不好,應(yīng)指導(dǎo)學(xué)生在文章還沒有完全記住前積極進行嘗試再現(xiàn),回憶
- 大雪的語文文言文練習(xí)題及答案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余挈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
-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欣賞《湖心亭看雪》原文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
- 《白侯之賢》出自明代宋濂的《書白衢州》,白侯指白景亮,字明甫,時任衢州路總管。白侯賢能之處體現(xiàn)于三點:定科繇,律己,馭吏。三衢沈君持正,盛稱
- 王荊公病喘文言文翻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文言文更是多不勝數(shù)。下面小編帶來的是王荊公病喘文言文翻譯,希望對你有幫助?!驹摹客跚G公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