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專項提升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2-02 21:19:11
高考語文文言文中的省略句專項提升
文言文是高中語文的重頭戲,在閱讀文言文的時候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它有省略的成分,如果你不知道它省略了什么成分,就不能真正讀懂文言文。在考試中,文言文省略常出現(xiàn)在翻譯中,翻譯時沒補出省略部分,否則就得扣分。下面我們來總結(jié)一下文言文中在哪些地方會出現(xiàn)省略情況。
1.省主語
在一個復句之中,第一個分句出現(xiàn)了主語,如果后幾個分句的主語與第一個分句相同,那么后幾個分句的主語可以省略,這種情況在古代漢語中稱為承前省。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保ā短一ㄔ从洝罚┑谝粋€分句的主語是“桃源人”后三個分句的'主語同第一個分句,所以省略了。這種現(xiàn)象在現(xiàn)代漢語中也常見。
但是古代漢語中還有主語蒙下省略的現(xiàn)象。如“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在“無信”前省略了“你”,在“無禮”前省略了“你”。這種現(xiàn)象在新課標語文的文言文中不常見。
由于在語言中,前后分句的主語常不一致,主語又因省略經(jīng)常不出現(xiàn),所以古代漢語中多有暗換主語的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在現(xiàn)代漢語中多稱成為病句,可是在古代漢語中卻是允許的,正常的,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逼渲小耙姖O人,乃大驚,問所從來”之前的主語是“桃源人”,可是后一句的“具答之”的主語是“漁人”。(《桃花源記》)主語在前后句發(fā)生了變化,但都省略了。
2.賓語的省略
古代漢語省略賓語的現(xiàn)象,在數(shù)量上遠遠超過了現(xiàn)代漢語。古代漢語的及物動詞雖然也要求一個賓語與之搭配,但這個賓語完全可以不出現(xiàn)而隱含起來,只要賓語所表達的事物在前文中已經(jīng)出現(xiàn)或者已經(jīng)談到過,不再出現(xiàn)也能使人正確體會出動作的接受者,賓語則可以省略?!拔緞ν?,廣起,奪而殺尉”意思是將尉拔出劍站了起來,吳廣也站了起來,奪下將尉的劍并且把他殺了。此句中承前省略了自己的賓語劍。這些省略在初中文言文中都比較常見。其中也包含了省略介詞賓語的現(xiàn)象,“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將以攻宋”?!豆敗愤@句話里的介詞“以”的賓語“之”省略了。“此人一一為(之)具言所聞”中的賓語“之”也省略了《桃花源記》
3、省略謂語
謂語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況下也有承接上文、呼應(yīng)下文或因?qū)υ挾÷缘?。如:“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墩撜Z》六則)后一分句省略了謂語“擇”。在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被省略的謂語一定要補充出來。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蔡女為桓公妻蔡女為桓公妻,桓公與之乘舟,夫人蕩舟,桓公大懼,禁之不止,怒而出之。乃且復召之,因復更嫁之?;腹笈?,將伐蔡。仲父諫曰:“夫以寢
- 道邊李苦文言文翻譯道旁苦李,指路邊的苦李,走過的人不摘取。比喻被人所棄、無用的事物或人。出于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第六》下面小編收
- 新五代史原文:王樸字文伯,東平人也。少舉進士,為校書郎,依漢樞密使楊邡。邡與王章、史弘肇等有隙,樸見漢興日淺,隱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邡為
- 原君 黃宗羲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
- 中考語文文言文必背科舉考試知識點【察舉】漢代選拔官吏制度的一種形式。察舉有考察、推舉的意思,又叫薦舉。由侯國、州郡的地方長官在轄區(qū)內(nèi)隨時考察
- 歐信,嗣世職金吾右衛(wèi)指揮使。景泰三年以廣東破賊功,擢都指揮同知。已,命守備白羊口,遷大寧都指揮使。天順初,以都督僉事充參將,守備廣東雷、廉諸
- 胡瑗,字翼之,泰州人。七歲善屬文①,十三通《五經(jīng)》,即以圣賢自期許。鄰父見而異之,謂其父曰:"此子乃偉器,非常兒也!"家
- 【甲】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
- 舊唐書原文:陸贄字敬輿,蘇州嘉興人。少孤,特立不群,頗勤儒學。年十八登進士第,以博學宏詞登科,授華州鄭縣尉。罷秩,東歸省母,路由壽州,刺史張
- 工科男文言文致謝碩士生活交匯點訊“母校博愛,余享恩澤,日月輪轉(zhuǎn),四年已逝。亭臺廣闊,多識賢者,教之授之,學之長也。賦學之恩,結(jié)草難報,借地撰
- 文言文固定句式與譯法解析文言文固定句式和譯法解析1.“不亦……乎”?表反問,可譯為“不是……嗎?”(其中“亦”只起加強語氣作用,可不譯;2.
- 文言文實詞歸納高中語文備考知識點一、愛“愛”在古代常有“吝嗇,舍不得”的意義,“舍不得”自然就會“喜歡”并加 以“愛護”嘍。由“喜歡”可推出
- 文言文實詞用法1、人不知而不慍(怨恨)《論語十則》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迷惑)(疑惑)3、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教導)4、擇其善者而
- 文言文之楊業(yè)傳練習楊業(yè),并州太原人。父信,為漢麟州刺史。業(yè)幼倜儻任俠,善騎射,好畋獵,所獲倍于人。嘗謂其徒曰:“我他日為將用兵,亦猶用鷹犬逐
- 二人并走原文(前秦苻融任冀州牧)有老姥遇劫于路,唱賊,路人為逐擒之。賊反誣路人,時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見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
- 牟融《理惑論》寓言故事原文: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也。轉(zhuǎn)為牛虻之聲,孤犢之鳴,即掉尾奮耳,蹀躞而聽。注:①操
- 北齊書原文:裴讓之,字士禮。年十六喪父,殆不勝哀,其母辛氏泣撫之曰:“棄我滅性,得為孝子乎?”由是自勉。辛氏,高明婦則,又閑禮度。夫喪,諸子
- 語文文言文專項復習方法指導(一)語境推斷文言文實詞含義豐富,大多都存在一詞多義現(xiàn)象,要想對其進行準確的界定、理解,需要我們借助上下文的語境進
- 王充《榮累之辨》高士所貴,不與俗均,故其名稱,不與世同。身與草木俱朽,聲與日月并彰;行與孔子比窮,文與楊雄為雙,吾榮之。身通而知困,官大而德
- 二溫登泰山文言文翻譯二翁登泰山闡述了只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和頑強的意志,就能戰(zhàn)勝客觀困難,取得勝利的一個道理!二翁登泰山文言文翻譯原文昔有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