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獨文言文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09-08 04:04:45
慎獨文言文翻譯
導(dǎo)語:慎獨出于《大學(xué)》《中庸》對于其含義,東漢鄭玄注《中庸》“慎獨”云:“慎其家居之所為。”人們一般理解為“在獨處無人注意時,自己的行為也要謹(jǐn)慎不茍”《辭海》,或“在獨處時能謹(jǐn)慎不茍”《辭源》。以下是小編整理慎獨文言文翻譯的資料,歡迎閱讀參考。
《大學(xué)》第一次出現(xiàn)慎獨一詞:
【原文】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譯文】 所謂使自己的意念誠實,就是說不要自己欺騙自己。就如同厭惡污穢的氣味那樣不要欺騙自己,就如同喜愛美麗的女子那樣不要欺騙自己,這就叫做讓自己對自己滿意。所以君子(為了讓自己對自己滿意)就一定會獨自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
【注解】1、“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是解釋前一句話的“毋自欺也”;2、慎獨,在這里約等于捫心自問。如聶文濤博克:“孔子說的仁道,那是講給君子的。而我,曾經(jīng)放棄了很多次救助孩子的機(jī)會,因此不能再談什么仁道。我今天所要做的,是人道,是追求做人的基本價值。換句話說,面對這些孩子,我能否捫心自問:我還是一個人嗎?”。
《大學(xué)》第二次出現(xiàn)慎獨一詞:
【原文】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獨也。
【譯文】 那些沒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在閑居獨處的時候,無論什么壞事都做得出來。當(dāng)他們見到那些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卻又躲躲藏藏企圖掩蓋他們所做的壞事。而裝出一付似乎做過好事的'模樣,設(shè)法顯示自己的美德。每個人來看自己的時候,都像能看到肝肺一樣(直視內(nèi)心),(自欺的結(jié)果只能是底氣不足),那么(自欺)還有什么用嗎?這就叫做內(nèi)心的真誠會直達(dá)外表,所以君子一定會真誠面對自己。
【注解】1、“人之視己”,這里的人不是別人,而是每個人。每個人看自己的時候,都能看得很深,“如見其肺肝然”。2、這里講的是慎獨與真誠。
【原文】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yán)乎。」
【譯文】曾子說:“十只眼睛看著,十只手指著,這難道不令人畏懼嗎?!”
【原文】曾子曰,「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故君子必誠其意?!?/p>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文言文王徽閱讀理解附答案王徽字昭文,京兆人。第進(jìn)士,授校書郎。徐商領(lǐng)鹽鐵,辟署使府。始,宣宗詔宰相選可尚主者,或以徽聞?;毡惧B暲劜幌?,
- 元史原文:蕭?,字惟斗,其先北海人。父仕秦中,遂為奉元人。?性至孝,自為兒時,翹楚不凡。稍出為府史,上官語不合,即引退,讀書南山者三十年。制
- 原文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袝r朝發(fā)白帝,暮到江
- 冬至 古詩詞欣賞小 至 (唐)杜甫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
- 國語原文:斗且廷見令尹子常[1],子常與之語,問蓄貨聚馬。歸以語其弟曰:“楚其亡乎!不然,令尹其不免乎!吾見令尹,令尹問蓄聚積實,如餓豺狼焉
- 飲歸亭記曾 鞏金溪尉汪君名遘,為尉之三月,斥其四垣為射亭。既成,教士于其間,而名之日飲歸之亭。以書走臨川,請記于予。請數(shù)反不止。予
- 荔枝圖序文言文賞析荔枝生巴峽間,樹形團(tuán)團(tuán)如帷蓋。葉如桂,冬青;華如橘,春榮;實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
- 孟母斷織文言文翻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yuǎn)流長,文言文更是多不勝數(shù)。下面小編帶來的是孟母斷織文言文翻譯,希望對你有幫助。孟子少時,誦,其母方織
- 行路難文言文解析原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坐溪上,忽復(fù)乘舟
- 新《論語》十則?原文和譯文/翻譯:1、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悅,不亦君子乎?”(《學(xué)而》)&nbs
- 李鉞,字虔甫,祥符人。弘治九年進(jìn)士。除御史。巡視中城,理河?xùn)|鹽政,歷有聲績。正德改元,天鳴星變。偕同官陳數(shù)事,論中官李興、寧謹(jǐn)、苗逵、高鳳等
- 《晉書列女羊耽妻辛氏傳》的文言文羊耽妻辛氏,字憲英,隴西人,魏侍中毗之女也。聰朗有才鑒。初,魏文帝得立為太子,抱毗項謂之曰:“辛君知我喜不?
- 聶昌,字賁遠(yuǎn),撫州臨川人。始繇太學(xué)上舍釋褐,為相州教授。因蔡攸薦,召除秘書郎,擢右司員外郎。 時三省大吏階官視卿監(jiān)者,立都司上,昌以名分未正
- 召公諫厲王弭謗文言文字詞翻譯首尾敘事,中間記言,事略言詳,記言為主,體現(xiàn)了《國語》的一般特點。但本文的開頭結(jié)尾卻仍有獨到之處。下面是小編整理
- 材論文言文翻譯《材論》是王安石的散文作品,出自《臨川先生文集》。該文論述統(tǒng)治者應(yīng)如何去發(fā)現(xiàn)人才和使用人才,對人才的重要性和選拔任用人才的方法
-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萬歷二十年,擢進(jìn)土第一,授修撰,累遷少詹事。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極言闕失,不報。明年秋,萬壽節(jié),正春獻(xiàn)八箴,
- 史記原文:于是秦王大怒,益發(fā)兵詣趙,詔王翦軍以伐燕。十月而拔薊城。燕王喜、太子丹等盡率其精兵東保于遼東。秦將李信追擊燕王急,代王嘉乃遺燕王喜
- 初中文言文常見虛詞(一)代詞作第三人稱代詞,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為第三人稱,譯作他(她)(他們)、它(它們)。如:①公與之乘,戰(zhàn)于長
- 智囊·語智部·總序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譯語智部·總序作者:馮夢龍【原文】馮子曰:智非語也,語智非智也,喋喋者必窮,期期者有庸,丈夫者何必有口哉!
- 【甲】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