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情表》文言文賞析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09-02 00:15:27
《陳情表》文言文賞析
《陳情表》是寫給晉武帝的,是為了達到“辭不就職”的目的,下面是《陳情表》文言文賞析,為大家提供參考。
《陳情表》文言文賞析1
《陳情表》是李密寫給晉武帝的一份公文,也是我國古代散文中的一篇“奇文”。字字生情,句句含情,《陳情》之情,耐人尋“情”。
傾苦情。文章開篇陳述的是作者不幸的命運:孩提時代,父喪母嫁,失怙失恃;成長時代,體弱多病,零丁孤苦;成人之后,無親無戚,晚有兒息;如今現(xiàn)實,祖母臥病,侍藥難離。“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nèi)無應門五尺之僮,煢煢孑立,形影相吊。”一句話濃縮了李密祖孫二人凄苦相依的命運,也表露了他滄桑過后的人生感慨。苦情動心,真誠感人。
說難情。首先是進退兩難。一方面是推孝廉,舉秀才,拜郎中,除洗馬。四次征召,先地方,后朝廷。國恩難報,君情難違。另一方面,祖母供養(yǎng)無主,疾病日重。養(yǎng)恩難忘,親情難舍。其次是強人所難。在辭不赴命,辭不就職之后,作者等來的是詔書的責備、郡縣的逼迫、州司的催追。在申訴不被允許的情況下,“臣之進退,實為狼狽”。無奈的話語中,含蓄地表達了對“圣朝”統(tǒng)治者強人所難的不滿之情。
消疑情?!吧偈藗纬?,屢召不應,難免讓晉朝統(tǒng)治者產(chǎn)生懷疑。是貪戀舊朝,“忠臣不事二君”,還是疑慮“圣朝”,顧慮重重?無論兩種想法的哪一種得到證實,都可能給李密帶來殺身之禍。舊朝時,“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新朝時,“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對比中,表明了李密的立場,流露了李密的感恩之心,更消除了晉朝統(tǒng)治者心中的郁結(jié)。接下來,祖孫二人“更相為命”的苦情的再次強調(diào),既順應了晉朝以孝治天下的治國綱領,又委婉地告訴了晉武帝侍奉祖母是他“不仕”的唯一原因。
表忠情。先有“非臣隕首所能上報”的感觸,后有先盡孝后盡忠的承諾,終有“生當隕首,死當結(jié)草”的誓言。忠君之情,溢于言表;感君之恩,動人心魄。
《陳情》如此“多情”,也就難怪晉武帝會做出“停詔,允其不仕”的決定,也就難怪千古文人贊嘆之聲聲聲不已了。
《陳情表》文言文賞析2
李密原是蜀漢后主劉禪的郎官(官職不詳)。公元263年,司馬昭滅蜀漢,李密成了亡國之臣。仕途已失,便在家供養(yǎng)祖母劉氏。公元265年,晉武帝請李密出來做官,先拜郎中,后又拜為洗馬(即太子侍從官),就是文中說的“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國恩,除臣洗馬”。晉武帝為什么要這樣重用李密呢?第一,當時東吳尚據(jù)江左,為了減少滅吳的阻力,收籠東吳民心,晉武帝對亡國之臣實行懷柔政策,以顯示其寬厚之胸懷。第二,李密當時以孝聞名于世,晉武帝承繼漢代以來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實行孝道,以顯示自己清正廉明,同時也用孝來維持君臣關系,維持社會的`安定秩序。正因為如此,李密屢被征召。
李密為什么“辭不就職”呢?大致有這樣三個原因:第一,李密確實有一個供養(yǎng)祖母劉的問題,像文章中說的“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第二,李密是蜀漢舊臣,自然有懷舊的思想,況且他還認為漢主劉禪是一個“可以齊桓”的人物,對于晉滅蜀漢是有一點不服氣的。第三,古人講:做官如履薄冰?;实鄹吲d時,臣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興時,臣為君之土芥。出于歷史的教訓,李密不能沒有后顧之憂。晉朝剛剛建立,李密對晉武帝又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禍福。所以李密“辭不就職”,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時此刻不宜做官。
李密不想馬上出來做官,而晉武帝方面卻催逼得很緊?!霸t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于星火?!陛p慢皇帝,違抗皇命是要殺頭的。為了擺脫這個困境,達到不出來做官的目的,李密就在“孝”字上大做文章,把自己的行為納入晉武帝的價值觀念中去。李密是蜀漢舊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古人講“一仆不事二主”,“忠臣不事二君”。如果李密不出來做官,就有“不事二君”的嫌疑,不事二君就意味著對晉武帝不滿,這就極其危險了,所以李密說自己“不矜名節(jié)”,“豈敢盤桓,有所希冀”,我不出來做官完全是為了供養(yǎng)祖母劉,是為了“孝”。但是這里又產(chǎn)生了一個問題,事父為孝,事君為忠。李密供養(yǎng)祖母是孝,但不聽從君主的詔令,不出來做官,就是不忠。古人云“忠孝不能兩全”?!俄n詩外傳》卷二記載:“楚昭王使石奢為理道,有sha6*人者追之,則父也。奢曰:‘不私其父非孝也,不行君法非忠也?!谑秦仡i而死?!睘橹页疾坏脼樾⒆樱瑸樾⒆硬坏脼橹页肌@蠲芎?a href="/cd/q/qiaomiao407.htm">巧妙地解決了這個矛盾,即先盡孝,后盡忠?!笆浅急M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劉之日短也”。等我把祖母劉養(yǎng)老送終之后,再向您盡忠,這樣晉武帝也就無話可說了。
李密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除了在“孝”字上大作文章外,還以巧妙的抒情方式,來打動晉武帝。從文章中可以想見,李密在構思《陳情表》時,有三種交錯出現(xiàn)的感情:首先是因處境狼狽而產(chǎn)生的憂懼之情;其次是對晉武帝“詔書切峻,責臣逋慢”的不滿情緒;最后是對祖母劉的孝情。但是當他提筆寫文章時,便把這三種感情重新加以整理,經(jīng)過冷靜的回味,壓抑了前兩種感情,只在文中含蓄地一筆帶過,掩入對祖母劉的孝情之中。而對后一種感情則大肆渲染,并且造成一個感人至深的情境,即“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從這樣一種情境出發(fā),作者先以簡潔精練的語言寫自己的孤苦,為“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作鋪墊,然后反復強調(diào)祖母劉的?。喝绲谝欢蔚摹百韹爰膊?,常在床蓐”;第二段的“劉病日篤”;第三段的“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這樣,李密的孝情就不同于一般的母孫之情,而是在特定情境中的特殊孝情。
《陳情表》是寫給晉武帝的,是為了達到“辭不就職”的目的。從這個目的出發(fā),李密并沒有把孝情一泄到底,而是用理性對感情加以節(jié)制,使它在不同的層次中,不同的前提下出現(xiàn)。第一段先寫自己與祖母劉的特殊關系和特殊命運,抒發(fā)對祖母的孝情,“臣侍湯藥,未曾廢離?!比绻麖倪@種孝情繼續(xù)寫下去,會有許多話要說,如對祖母的感激,對祖母的憐惜等等。但作者卻就此止筆,轉(zhuǎn)而寫蒙受國恩而不能上報的矛盾心情,寫自己的狼狽處境。第二段表白自己感恩戴德,很想走馬上任,“奉詔奔馳”。為什么不能去呢?因為“劉病日篤”,這就從另一方面反襯了他孝情的深厚,因為孝情深厚,而“詔書切峻,責臣逋慢”,所以才有“實為狼狽”的處境。前面抒發(fā)的孝情被節(jié)制以后,又在另一個前提下出現(xiàn)了。第三段作者轉(zhuǎn)寫自己“不矜名節(jié)”,并非“有所希冀”,不應詔做官,是因為“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在排除了晉武帝的懷疑這個前提之下,再抒發(fā)對祖母劉的孝情,就顯得更真實,更深切,更動人。
關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初中文言文翻譯基本方法初中文言文翻譯基本方法歸納文言文翻譯“九字訣”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文言文翻譯的要求和方法,從而便于準確地翻譯文言文。文言文
- 司馬芝字子華,河內(nèi)溫人也。少為書生,避亂荊州,于魯陽山遇賊,同行者皆棄老弱走,芝獨坐守老母。賊至,以刃臨芝,芝叩頭曰:“母老,唯在諸君!”賊
- 《易傳·彖傳下·解》文言文譯文及注釋作者:佚名解,險以動,動而免乎險,解。解利西南,往得眾也。其來復吉,乃得中也。有攸往夙吉,往有功也。天地
- 《三字經(jīng)》全文帶拼音rén zhī chū xìng běn shàn人 &nbs
- 《諫太宗十思疏》賞析《諫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寫于貞觀十一年,勸諫唐太宗的上疏。下面是小編分享的《諫太宗十思疏》賞析,一起來看一下吧?!驹摹恐G
- 那些年你倒背如流的文言文課文【經(jīng)典傳送】那些年你倒背如流的文言文課文,你還能背出幾篇?《勸學》、《陋室銘》、《師說》、《岳陽樓記》……那些年
- 《百家姓.豐》文言文的歷史來源《百家姓?豐》作者:佚名歷史來源1、出自姬姓,春秋鄭國公族后裔,以祖名為氏。春秋時,鄭國公族后裔鄭穆之子公子豐
- 蘇洵原文:淘讀《易》至《渙》之 * 曰:“渙其群,元吉②。”曰:“嗟夫!群者,圣人所欲渙以混一天下者也③。蓋余仲兄名渙,而字公群,則是以圣人之
- 戰(zhàn)國策原文:昌國君樂毅,為燕昭王合五國之兵而攻齊,下七十余城。三城未下,而燕昭王死。惠王即位,用齊人反間,疑樂毅,而使騎劫代之將。樂毅奔趙。
- 蘇轍原文:潁濱遺老姓蘇氏,名轍,字子由。年十九舉進士,釋褐。二十三舉直言,仁宗親策之于廷。時上春秋高,始倦于勤。轍因所問,極言得失。策入,轍
- 石普文言文閱讀題石普,字元周,徐州人。至正五年進士,授國史院編修官,改經(jīng)正監(jiān)經(jīng)歷?;礀|、西盜起,朝廷方用兵,普以將略稱,同僉樞密院事董鑰嘗薦
- 高中《召公諫厲王弭謗》文言文翻譯《召公諫厲王弭謗》選自《國語》上篇。故篇名亦作《國語·召公諫厲王弭謗》,題中,召公亦作邵公?!蹲髠鳌贩Q厲王為
- 牝雞失雛文言文翻譯牝雞失雛是一則精彩的故事,也是需要人們?nèi)ズ煤脤W習的。下面大家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相關的翻譯吧!原文牝(1)雞引(2)雛(3)
- 越巫的文言文翻譯及注釋方孝孺的《越巫》講述了越巫假稱能驅(qū)鬼治病,到處向人夸耀,騙人并取人錢財。越巫文言文翻譯及注釋是如何呢?本文是小編整理的
- 劉基《郁離子》寓言故事原文:郁離子曰:“自瞽者樂言已之長,自聵者樂言人之短。樂言已之長者不知己,樂言人之短者不如人。不知已者無所見,不知人者
- 鄭人買履原文鄭人有欲②買履者③,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狈礆w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
- 崔挺,字雙根。父郁,位濮陽太守。挺幼孤,居喪盡禮,少敦學。五代同居,后頻年饑,家始分析。挺與弟振推讓田宅舊資,惟守墓田而已。家徒壁立,兄弟怡
- 《隋書·王世積傳》文言文閱讀答案王世積、闡熙新囶人也。父雅,周使持節(jié)、開府儀同三司。世積容貌魁岸,風神爽拔,有杰人之表。在周,有軍功,拜上儀
- 文言文虛詞之的用法“之”是文言文中一個重要的虛詞,用法復雜。在此本文對“之”字的用法作簡要的歸納。一、用作代詞,在句中作賓語或兼語,不作主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