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孟嘗君傳》譯文及賞析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5-24 06:17:51
《讀孟嘗君傳》譯文及賞析
《讀〈孟嘗君傳〉》為中國最早的駁論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摹蹲x孟嘗君傳》譯文及賞析,歡迎閱讀。
《讀孟嘗君傳》
作者: 王安石
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⑥之,而卒賴⑦其力以脫于虎豹之秦②。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③,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④,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⑤,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⑧不至也。
【注釋】
①選自《臨川先生文集》。《孟嘗君傳》指司馬遷《史記·孟嘗君列傳》。孟嘗君,姓田名文,戰(zhàn)國時齊國公子(貴族)。以門客眾多而著稱。
②卒賴其力以脫于虎豹之秦:卒,終于。其,指門下士?;⒈?,像虎豹一樣兇殘的秦國?!妒酚洝っ蠂L君列傳》記秦昭王曾欲聘孟嘗君為相,有人進讒,秦昭王又囚而要殺他。孟嘗君向昭王寵姬求救,寵姬提出要白狐裘為報。而孟嘗君只有一白狐裘,已獻給秦王。于是門客裝狗進入秦宮,盜得狐白裘獻給秦王寵姬,寵姬為孟嘗君說情,昭王釋放孟嘗君,繼而后悔,派兵追趕。孟嘗君逃至函谷關(guān),關(guān)法規(guī)定雞鳴才能開關(guān),門客有能為雞鳴者,引動群雞皆鳴,孟嘗君才脫險逃出函谷關(guān),回歸齊國。
③特雞鳴狗盜之雄耳:特,只、僅僅。雄,長、首領(lǐng)。耳,罷了。
④擅齊之強:擁有齊國的強大國力。擅,擁有。
⑤南面而制秦:南面稱王制服秦國。古代君臣相見,帝王坐北面南,臣在對面朝見。制,制服。
⑥歸:投奔,語出:《史記:孟嘗君列傳》:“士以此多歸孟嘗君?!?/p>
⑦賴:依仗,依靠
⑧所以:……的原因。
【譯文】
世人都稱孟嘗君能夠贏得納士,賢士因為這個緣故歸順他,(孟嘗君)終于依靠他們的力量,從像虎豹一樣(兇殘)的秦國逃脫出來。唉!孟嘗君只不過是一群雞鳴狗盜的首領(lǐng)罷了,豈能說得到了賢士?如果不是這樣,(孟嘗君)擁有齊國強大的國力,(只要)得到一個(真正的)賢士,(齊國)就應(yīng)當(dāng)可以依靠國力面向南方稱王而制服秦國,哪里還要借助雞鳴狗盜之徒的力量呢?雞鳴狗盜之徒出現(xiàn)在他的門下,這就是(真正的)賢士不到他門下的原因。
主旨
《讀〈孟嘗君傳〉》為中國最早的(第一篇)駁論文(議論文的一種)。本文的主旨在于“(翻案)說明孟嘗君不能得士”。這是一篇讀后感。全文不足一百字,卻以強勁峭拔的氣勢,跌宕變化的層次,雄健有力的筆調(diào),成為我國古代有名的短篇杰作。
【賞析】
1、轉(zhuǎn)折有力,首尾無百余字,嚴勁緊束,而宛轉(zhuǎn)凡四五處,此筆力之絕。(《唐宋文舉要》引樓迂齋語);2、語語轉(zhuǎn),筆筆轉(zhuǎn),千秋絕調(diào)。(同上,引沈德潛語);3、此文筆勢峭拔,辭氣橫厲,寥寥短章之中,凡具四層轉(zhuǎn)變,真可謂尺幅千里者矣。(同上,引李剛已語);4、王安石的論說文《讀〈孟嘗君傳〉》,全篇只有四句話、八十八字。它議論脫俗,結(jié)構(gòu)嚴謹,用詞簡練,氣勢軒昂,被歷代文論家譽為“文短氣長”的典范。一生立志革新變法的王安石,十分強調(diào)文章要有利于“治教”,要有益于社會進步。他曾說:“治教政令,圣人之所謂文也。”又說:“且所謂文者,務(wù)為有補于世而已?!薄蹲x〈孟嘗君傳〉》這篇論說文,就是為“有補于世”而作的。很明顯,抨擊了“孟嘗君能得士”的傳統(tǒng)看法,自然就會使讀者認識到,不能像孟嘗君那樣,徒有“好養(yǎng)士”的虛名,而沒有濟世興邦的才能,應(yīng)該腳踏實地為振興國家作出具體貢獻。《讀〈孟嘗君傳〉》這篇文章所以能成為“千秋絕調(diào)”,為歷代文學(xué)愛好者傳誦、欣賞,就是因為它文極短而氣極長,就是因為在如何看待“孟嘗君能得士”的問題上,王安石有務(wù)出新意、發(fā)人深思的脫俗看法。
孟嘗君,姓田,名文,是戰(zhàn)國時齊國的公子,封于薛(今山東滕縣南)。他與當(dāng)時趙國的平原君,楚國的春申君,魏國的信陵君,都以“好養(yǎng)士”出名,稱為“戰(zhàn)國四公子”。孟嘗君當(dāng)時有食客數(shù)千,可謂賓客盈門、謀士云集了。但是,王安石卻不以為然。他認為“士”必須具有經(jīng)邦濟世的雄才大略,而那些“雞鳴狗盜”之徒是根本不配“士”這個高貴稱號的。孟嘗君如果真能得“士”,也就可以“南面而制秦”,又何必賴“雞鳴狗盜”之力而灰溜溜地從秦國逃歸齊國呢?被世人贊為“孟嘗君能得士”的例證“雞鳴狗盜”故事,正是孟嘗君“不能得士”的有力佐證。因此,孟嘗君只不過是一個“雞鳴狗盜之雄耳”。王安石采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論證手法,一反“孟嘗君能得士”的傳統(tǒng)看法,無可辯駁地把孟嘗君推到“雞鳴狗盜”之徒的行列,使人耳目一新。真是寥寥數(shù)語,曲盡其妙,淡淡幾筆,氣勢縱橫,細細玩味,有很豐富的政治內(nèi)容。《讀〈孟嘗君傳〉》作為一篇翻案性的論說文,并沒有冗長的引證,長篇的議論,僅用四句話八十八個字,就完成了立論、論證、結(jié)論的全過程。
“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土,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于虎豹之秦”為一立,開門見山提出議論的中心問題,即孟嘗君能不能得士?“嗟呼!孟嘗君特雞嗚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為一劈,陡然一轉(zhuǎn),否定了“孟嘗君能得士”的傳統(tǒng)看法,提出了作者對孟嘗君的評價,即孟嘗君僅僅是個“雞鳴狗盜之雄”,實在劈得精巧,劈得有力?!安蝗?,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取雞鳴狗盜之力哉!”為一駁,駁“孟嘗君能得士”,駁孟嘗君“卒賴其力,以脫于虎豹之秦”,緊扣主旨,用事實駁斥了孟嘗君能得士的表面性、片面性的看法,十分有力地證明,孟嘗君是不能得士的?!半u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為一斷,斷“士以故歸之”,斷然肯定真正的士是不會跟孟嘗君走的,這一斷,如斬釘截鐵,鏗鏘有力,字字警策,不容置辯。全篇緊緊圍繞“孟嘗君不能得士”的主旨,一立,一劈,一駁,一斷,一波三折,嚴謹自然,完整統(tǒng)一,強勁峭拔,極有氣勢。
王安石非常反對華而不實的文風(fēng),反對過于雕鏤的文辭,主張“意惟求多,字惟求少”。他給祖擇之書云:“所謂辭者,猶器之有刻鏤繪畫也。誠使巧且華,不必適用;誠使適用,亦不必巧且華。要之以適用為本,以刻鏤繪畫為之容已?!薄蹲x〈孟嘗君傳〉》這一篇論說文,謀篇布局嚴謹自然,遣詞造句也極其簡練,文簡意深,完全符合其“要之以適用為本”的行文用詞原則。
孟嘗君自秦國逃歸齊國,《史記·孟嘗君列傳》有較詳細生動的描述,是歷史上一個情節(jié)曲折令人愛讀的故事。但是,王安石在《讀〈孟嘗君傳〉》這篇文章中,沒有引用孟嘗君自秦逃歸齊國故事中的任何情節(jié),而是抓住最本質(zhì)的內(nèi)容,從“雞鳴狗盜”成語著筆,這樣,就省去了許多筆墨?!半u鳴狗盜”這一成語,在文中共用了三次。第一次“特雞鳴狗盜之雄耳”,是為破“孟嘗君能得士”而用;第二次“尚取雞鳴狗盜之力哉”,是為破“卒賴其力,以脫于虎豹之秦”而用;第三次“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是為破“士以故歸之”而用。三次所用,各在其位,各有其非用不可的重要作用,所以,讀來并不使人感到重復(fù)累贅,反覺抑揚頓挫,瑯瑯上口,津津有味。可見王安石用詞的精妙真是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了。5、王安石的《讀〈孟嘗君傳〉》全文不滿百字,被歷代文論家評為“千秋絕調(diào)”,譽為“文短氣長”的典范。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留下不少詩文名作,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名人的名作未必篇篇都是白璧無瑕,所以對名文不要迷信。他的這篇《讀〈孟嘗君傳〉》就不是好作品。不管怎么吹捧它“結(jié)構(gòu)嚴謹,用詞簡練,氣勢軒昂”,也不管怎么贊揚它“一波三折,嚴謹自然,完整統(tǒng)一,強勁峭拔,極有氣勢”,這些看法全是表面的、形式的'。問題的實質(zhì)是這篇翻案文章論證不穩(wěn),站不住腳。主要缺點在兩方面:翻案沒有事實根據(jù),推論又不合邏輯。
孟嘗君門下食客數(shù)千,什么樣的人都有,既有雞鳴狗盜之徒,又有士,如馮驩(huān)、馮煖(xuān)之類的人物,這在《戰(zhàn)國策》和《史記》上都有詳細記載。如果要翻案就必須拿出新的材料來駁倒以上兩部書的記載,否則這個案是翻不掉的。這正是問題的實質(zhì)所在,避開它而翻案,只好想當(dāng)然妄發(fā)議論:“嗟呼!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劉德斌對這種沒有事實根據(jù)的議論不去批評反而贊揚作者不引《史記》記載“省去了許多筆墨”,抓住了“最本質(zhì)的內(nèi)容”。
讀歷史書不為習(xí)俗之見所束縛,敢于以懷疑的眼光去探索問題,這種精神是可取的。王安石這篇文章可取之處僅此而已。但是他不依據(jù)事實去翻案就大錯特錯了??茖W(xué)的態(tài)度要求實事求是,在這篇文章中王安石一點科學(xué)精神也沒有,不值得學(xué)習(xí)。
證論問題當(dāng)然離不開推論,但推論的大前提必須牢靠、穩(wěn)固才行?!吧谬R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得士就不要靠雞鳴狗盜之力這個大前提是站不住的。因此“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的論據(jù)完全是主觀臆斷。劉德斌卻認為這個斷語“如斬釘截鐵,鏗鏘有力,字字警策,不容置辯”。對不合理的論斷為什么不可以辯一辯呢?6、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xué)家王安石的名作《讀〈孟嘗君傳〉》,言簡意深,歷代傳誦。對此,王子野同志在《名文未必?zé)o訛》一文中提出批評。他說:“在這篇文章中王安石一點科學(xué)精神也沒有?!彼睦碛墒牵骸懊蠂L君門下食客數(shù)千,什么樣的人都有,既有雞鳴狗盜之徒,又有士,如馮驩之類的人物,這在《戰(zhàn)國策》和《史記》上都有詳細記載。如果要翻案就必須拿出新的材料來駁倒以上兩部書的記載。”筆者不揣冒昧,斗膽來“翻上一翻”。
“雞鳴狗盜之徒”不算“士”,王子野同志和筆者的意見一致,因而不再贅論。問題是“馮驩之類的人物”算不算“士”。根據(jù)《戰(zhàn)國策》和《史記》的記載,馮驩(又作馮煖、馮諼)確實是個很有才能的人物:他“矯詔以債賜諸民”,為孟嘗君“市義”,使孟嘗君罷相回薛時受到老百姓的熱烈歡迎;他替孟嘗君經(jīng)營“三窟”,使孟嘗君重返相位,而且“為相數(shù)十年無纖介之禍”——但也僅此而已。孟嘗君為相數(shù)十年,在治國安民方面有多少政績呢?馮驩作為孟嘗君的主要謀士,在治國安民方面給孟嘗君出了多少主意呢?除了“以債賜諸民”在客觀上減輕了薛地人民的負擔(dān)外,還有什么值得大書特書的呢?而且“市義”也好,“三窟”也好,并不是為了國富民強,而是為了鞏固孟嘗君在齊國的地位;至于三次彈唱“長鋏歸來乎?”更不是為了富國強民,而只是為了馮驩自己生活上的滿足。——正是根據(jù)馮驩的所作所為,王安石把“馮驩之類”逐出了“士”的范疇,而歸之于“雞鳴狗盜之徒”。在王安石看來,馮驩和“雞鳴狗盜之徒”是同類,他們之間的差別,不過是“五十步與百步”而已。當(dāng)孟嘗君滿足了馮驩“食魚”“乘車”的要求后,馮驩向自己的朋友炫耀:“孟嘗君客我!”——這不是一個追名逐利之徒的形象嗎?
《讀〈孟嘗君傳〉》指出:“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笨梢姡醢彩f的“士”,不是僅僅“為知己死”的人,而是指目光遠大、為國為民的人。在王安石心目中,能為國立功、為民謀利的人才算“士”,而為自己或為某一個人謀利的人并不算“士”。這從他的《答司馬諫議書》可以看出。他說:“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如君實責(zé)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梢?,王安石所謂“士”,是像他那樣能為國興利、膏澤百姓的人。在王安石看來,單純?yōu)橹髯拥膫€人安危榮譽出謀劃策奔波效勞的人,如馮驩之流是不能列入士林的。因此,他不必“拿出新的材料來駁倒”《戰(zhàn)國策》和《史記》記載的史實,便合乎邏輯地否定了孟嘗君善養(yǎng)士的說法。
總之,《讀〈孟嘗君傳〉》不愧為名家名作。其立論的精當(dāng),論據(jù)的典型,論證的精辟,“足以為后世法”,值得學(xué)習(xí)借鑒。這篇文章也引出了一個著名成語:雞鳴狗盜。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課外文言文閱讀最新選題昔趙文王喜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擊于前,死傷者歲百余人,好之不厭。如是三年,國衰,諸侯謀之。太子悝患之,募左
- 文言文訓(xùn)練題及答案(威王)二十四年,與魏王會田⑴于郊。魏王問曰:“王亦有寶乎?”威王曰:“無有。”魏王曰:“若寡人國小也,尚有徑寸之珠⑵照車
- 中考語文文言文必背詩詞之《相見歡》【原文】作者:李煜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fēng)。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 《九方皋相馬》文言文練習(xí)題秦穆公謂伯樂曰:“子之年長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馬者乎?”伯樂對曰:“良馬可形容筋骨相也②。天下之馬者③,若滅若沒,若
- 微道人①生壙記[明]陳繼儒修微姓王,廣陵人,自幼有潔癖、書癖、山水癖。七歲父見背,致飄落無所依,眉間常有恨色。已奉佛教,刺血寫小品經(jīng),間讀班
- 《戰(zhàn)國策·韓一》文言文的原文及翻譯韓一·鄭彊載八百金入秦作者:劉向鄭彊載八百金入秦,請以伐韓。泠向謂鄭彊曰:“公以八百金請伐人之與國,秦必不
-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李賀《雁門太守行》審美賞析李賀《雁門太守行》審美賞析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
- 鄧禹字仲華,南陽新野人也。年十三,能誦詩,受業(yè)長安。時光武亦游學(xué)京師,禹年雖幼,而見光武知非常人,遂相親附。數(shù)年歸家。及漢兵起,更始立①,豪
- 文言文版離職報告尊敬的公司領(lǐng)導(dǎo):您好!本人考慮再三,決意就此辭去,另就他途,期與準許。余在公司一載,賴林總相攜,諸事順遂,感念無盡,即今從辭
- 初中語文要背的文言文在各種語文考試中,文言文知識內(nèi)容占了很大一部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語文要背的文言文,歡迎閱讀。1、《論語十則》
- 《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文言文閱讀及答案杜陵韋固,少孤。思早娶婦,多歧,求婚不成。貞觀二年,將游清河,旅次朱城南店??陀幸郧扒搴铀抉R潘昉女為議
- 中考語文文言文閱讀的應(yīng)考策略隨著“新課標”的頒布和“二期”課改的施行,2006年中考語文文言文的分數(shù)將增加到38分,其中默寫占15分,閱讀占
- 史記史記卷六十二·管晏列傳第二原文:管仲夷吾者,潁上人也。少時常與鮑叔牙游,鮑叔知其賢。管仲貧困,常欺鮑叔,鮑叔終善遇之,不以為言。已而鮑叔
- 晉書原文:(前秦符融為冀州牧)有者姥逼劫于路,喝賊,路人為逐擒之。①賊反誣路人,時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見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
- 《舊唐書·裴耀卿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舊唐書裴耀卿,贈戶部尚書守真子也。少聰敏,數(shù)歲解屬文,弱冠拜秘書正字,俄補相王府典簽。開元初,累遷長安令
- 田登作郡的文言文翻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是我們生活中經(jīng)常用到的成語,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田登作郡文言文翻譯的相關(guān)文章,希望可
- 漢書原文:路溫舒字長君,巨鹿東里人也。父為里監(jiān)門,使溫舒牧羊,溫舒取澤中蒲,截以為牒,編用寫書。稍習(xí)善,求為獄小吏,因?qū)W律令,轉(zhuǎn)為獄史,縣中
- 明史原文:王翱,字九皋,鹽山人。永樂十三年,翱兩試皆上第,授大理寺左寺正。宣德元年,擢御史,時官吏有罪,不問重輕,許運磚還職。翱請犯贓吏但許
- 文言文荀子·君子譯文及注釋譯文“天子沒有妻子”,是說沒有人可以和他的地位相等。天子在四海之內(nèi)的任何地方都是主人,沒有人用對待客人的禮節(jié)接待他
- 明史原文:金興旺,不詳所始,為威武衛(wèi)指揮僉事,進同知。洪武元年,大將軍徐達自河南至陜西,請益兵守潼關(guān)。以興旺副郭興守之,進指揮使。明年攻臨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