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臨,京兆長安人”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5-15 14:57:22
唐臨,京兆長安人。武德初,出為萬泉丞??h有輕囚十?dāng)?shù)人,會春暮時雨,臨白令請出之,令不許。臨曰:“明公若有所疑,臨請自當(dāng)其罪。”令因請假,臨召囚悉令歸家耕種,與之約,令歸系所。囚等皆感恩貸,至?xí)r畢集詣獄,臨因是知名。累轉(zhuǎn)黃門侍郎,儉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簡素,寬于待物。嘗欲吊喪,令家童自歸家取白衫,家僮誤將余衣,懼未敢進。臨察知之,使召謂曰:“今日氣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庇謬L令人煮藥失制,潛知其故,謂曰:“陰暗不宜服藥,宜即棄之?!本共粨P言其過,其寬恕如此。
高宗即位,檢校吏部侍郎。其年,遷大理卿。高宗嘗問臨在獄系囚之?dāng)?shù),臨對詔稱旨。帝喜曰:“朕昔在東宮,卿已事朕,朕承大位,卿又居近職,以疇昔相委,故授卿此任。然為國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則人殘,法寬則失罪,務(wù)令折中,稱朕意焉?!备咦谟謬L親錄死囚,前卿所斷者號叫稱冤,臨所入者獨無言。帝怪問狀,囚曰:“罪實自犯,唐卿所斷,既非冤濫,所以絕意耳?!钡蹏@息良久曰:“為獄者不當(dāng)如此耶!”
永 徽 元 年為御史大夫明年華州 刺史蕭齡之以前任廣州都督贓事發(fā)制付群官集議及議奏帝怒令于朝堂處置臨奏曰:臣聞國家大典,在于賞刑,古先圣王,惟刑是恤。天下太平,應(yīng)用堯、舜之典。比來有司多行重法,敘勛必須刻削,論罪務(wù)從重科。非是憎惡前人,止欲自為身計。以齡之受委大藩,贓罪狼籍,原情取事,死有余辜。然既遣詳議,終須近法。今既許議,而加重刑,是與堯、舜相反,不可為萬代法。高宗從其奏,齡之竟得流于嶺外。顯慶四年,臨坐事貶為潮州刺史..
。卒官,年六十。 (《舊唐書·唐臨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永徽元年/為御史大夫/明年/華州刺史蕭齡之以前任廣州/都督贓事發(fā)/制付群官集議及議奏/帝怒/令于朝堂處置/
B.永徽元年/為御史大夫/明年/華州刺史蕭齡之以前任廣州/都督贓事發(fā)/制付群官集議/及議奏/帝怒/令于朝堂處置/
C.永徽元年/為御史大夫/明年/華州刺史蕭齡之以前任廣州都督贓事發(fā)/制付群官集議及議奏/帝怒/令于朝堂處置/
D.永徽元年/為御史大夫/明年/華州刺史蕭齡之以前任廣州都督贓事發(fā)/制付群官集議/及議奏/帝怒/令于朝堂處置/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吊喪指至喪家祭奠死者。唐代吊唁者多著白服,死者親屬則須著五服,五服分別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期功。
B.東宮是中國古代宮殿指稱,因方位得名,指太子所居之宮,此處借指太子。這與中宮又可借指皇后是同樣道理。
C.嶺外泛指南方五嶺以南地區(qū),又名嶺南、嶺表,嶺外地區(qū)的經(jīng)濟、文化遠(yuǎn)遠(yuǎn)不及中原地區(qū),被稱為“蠻夷之地”。
D.刺史是官職名,漢始置?!按獭笔菣z核問事之意,即監(jiān)察之職,“史”為“御史”之意。隋唐主要行政區(qū)是州,州官稱刺史。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唐臨體恤民情,仁德愛人。他任萬泉縣丞時,讓一些囚犯暫時回家春耕,這些囚犯感激其寬容體恤,果然全都按約定時間回到獄中。
B.唐臨生活儉樸,寬以待人。他雖在朝為官,家財豐厚,但生活節(jié)儉,不建第宅,并且十分寬諒下人,家仆幾次出錯他都寬厚處之。
C.唐臨執(zhí)法公正,明于斷獄。任主管刑法的大理卿時,執(zhí)法寬嚴(yán)適度,他判處案件,使罪犯心服而無怨,得到高宗皇帝的贊賞。
D.唐臨剛正不阿,敢于諫言。在蕭齡之量刑之事上,皇帝因看到群臣的奏議而要對蕭齡之處以重刑,唐臨直言奏告,使蕭齡之被依法判處。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縣有輕囚十?dāng)?shù)人,會春暮時雨,臨白令請出之,令不許。
(2)比來有司多行重法,敘勛必須刻削,論罪務(wù)從重科。
參考答案
10.D
11.A(五服分別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
12.B(“家財豐厚”錯誤,“儉薄”為不寬裕之意。)
13.(1)縣里有十多個輕罪的犯人,正趕上春末下了及時的雨,唐臨稟告縣令,請求放出這些囚犯(歸家搶種),縣令不允許。(“輕囚”“會”“白”各1分,句意2分)
(2)近來有關(guān)部門多推行嚴(yán)酷之法,按功行賞升職一味(一定要)刻薄,定罪又務(wù)求重判。(“比來”“敘勛”“論罪”各1分,句意2分)
參考譯文
唐臨,是京都長安人,武德年初,外任萬泉縣丞??h里有十多個輕罪的犯人,正趕上春末適時降雨,唐臨稟告縣令,請求放出這些囚犯(歸家搶種),縣令不允許。唐臨說:“明公如有所疑慮,我請求獨自承擔(dān)罪責(zé)?!笨h令于是請?zhí)婆R暫時代理縣令一職,唐臨召集這些囚犯并放他們歸家耕種,并和他們約定,命令他們按時返回監(jiān)獄。囚犯們都很感激唐臨的恩惠和寬大,到了約定的時間全都回獄,唐臨因此而知名。多次轉(zhuǎn)任黃門侍郎,唐臨家不富裕但他清心寡欲,既不大興土木建宅第,服裝和起用也都簡單樸素,待人接物非常寬厚。曾經(jīng)要去吊喪,叫家僮歸家取白衫,家僮誤將其他衣服拿來,害怕而不敢送上。唐臨察覺,派人叫來家僮對他說:“今天天氣反常,不適合哀哭,先前讓你取的白衫,現(xiàn)在暫時不用拿了。”又曾經(jīng)讓人煮藥而那人沒按煮藥程序煎(出了錯),他暗中知道原委,對煮藥人說:“天氣陰暗不宜服藥,應(yīng)該馬上倒掉。”最終沒有對外宣稱煮藥者的過失,其性情寬恕達(dá)到了如此的地步。
高宗登帝位,唐臨被任命檢校吏部侍郎。這一年,他又升遷大理卿。高宗曾問在獄的囚犯數(shù)目,唐臨答復(fù)時符合旨意,高宗很高興,對他說:“朕過去在東宮做太子的時候,卿就侍奉我,現(xiàn)在朕繼承帝位,卿又在我身邊任官職,因為過去我就很信任你,所以才授給你這一重任。然而治國的關(guān)鍵,在于刑法,刑法過于嚴(yán)酷則百姓受到殘害,刑法過于寬松就容易控制不住犯罪,務(wù)必要寬嚴(yán)適中,符合朕的心意。”高宗曾經(jīng)親自復(fù)查被判了死刑的囚犯,前任大理卿裁斷的犯人有叫冤的,唯獨唐臨負(fù)責(zé)斷的案無人叫冤。高宗感到奇怪就問囚犯是什么原故,囚犯說:“自己確實犯了罪,唐臨的裁斷,并不冤枉濫用刑,所以斷絕了喊冤的念頭?!备咦趪@息良久說:“治理獄案的人不應(yīng)該如此嗎!”
永徽元年,唐臨為御史大夫。第二年,華州刺史蕭齡之因先前任廣州都督時的貪贓之事被揭發(fā),高宗命令交付群官共同議罪。等將議定結(jié)果上奏,高宗很生氣,命令當(dāng)即在朝堂上處死蕭齡之。唐臨上奏道:臣知道國家大典,在于賞罰上,古代的圣王,以憐憫之心對待刑罰。天下太平,應(yīng)當(dāng)用堯、舜的法典。近來有關(guān)部門多推行嚴(yán)酷之法,按功行賞升職很是刻薄,定罪又務(wù)求重判。他們不是憎恨前人,只是想為自身打算。因為蕭齡之受任大州,貪贓之罪聲名狼藉,根據(jù)所犯罪行,死有余辜。然而既然要群臣詳議其罪,終要依法處理。今既然已同意議法,卻仍舊施加重刑,這是與堯、舜的主張相違背的,不可以為萬代的法則。高宗聽從他的意見,蕭齡之最終得以流放嶺外。顯慶四年,唐臨因事獲罪貶為潮州刺史。死于任上,享年六十歲。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宋史原文:孫甫字之翰,許州陽翟人。少好學(xué),日誦數(shù)千言,慕孫何為古文章。初舉進士,得同學(xué)究出身,為蔡州汝陽縣主簿。再舉進士及第,為華州推官。轉(zhuǎn)
- 《百家姓.申屠》文言文的歷史來源《百家姓.申屠》作者:佚名歷史來源1、為上古舜帝的后代。初為勝屠氏,后因古代“勝”與“申”兩字同音,故俗稱申
- 《學(xué)者有四失》文言文翻譯文言文《學(xué)者有四失》選自初中文言文閱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學(xué)者有四失》文言文翻譯,歡迎閱讀參考!【原文】學(xué)者有四失,
- 初中文言文和翻譯文言文是語文科目必學(xué)的文學(xué)之一,本文就來分享一篇初中文言文和翻譯,歡迎大家閱讀!《莊子與惠子游于濠梁》先秦:佚名莊子與惠子游
- 宋書原文:臧熹字義和,武敬皇后弟也。與兄燾并好經(jīng)籍。隆安初,兵革屢起,熹乃習(xí)騎射,志在立功。嘗至溧陽溧陽令阮崇與熹共獵值虎突圍獵徒并奔散熹直
- 明史原文:顧佐,字禮卿,太康人。建文二年進士。除莊浪知縣。端陽日,守將集官僚校射。以佐文士,難之。持弓矢一發(fā)而中,守將大服。永樂初,入為御史
- 操舟若神節(jié)選文言文譯文【原文】操舟若神《莊周》顏淵問仲尼曰:“吾嘗濟乎觴深之淵,津人操舟若神。吾問焉,曰:‘操舟可學(xué)邪?’曰:‘可。善游者數(shù)
- 《以柔克剛》初中文言文評析本章內(nèi)容主要包括兩點:一是對水的贊美;二是“正言若反”。張松如說:“在世界上,弱能勝強,柔能制剛的事例是不乏見的。
- .捕蛇者說柳宗元永州之野產(chǎn)異蛇:黑質(zhì)而白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fēng)、攣踠、瘺癘,去死肌,殺三蟲。其始太醫(yī)
- 《諫太宗十思疏》賞析《諫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寫于貞觀十一年,勸諫唐太宗的上疏。下面是小編分享的《諫太宗十思疏》賞析,一起來看一下吧?!驹摹恐G
- 《宋史羅點傳》文言文原文及譯文原文:羅點字春伯,撫州崇仁人。六歲能文。登淳熙二年進士第,授定江節(jié)度推官。累遷校書郎兼國史院編修官。歲旱,詔求
- 臨江之麋的文言文翻譯文言文是以古漢語為基礎(chǔ)經(jīng)過加工的書面語。最早根據(jù)口語寫成的書面語中可能就已經(jīng)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
- 襄王不許請隧文言文翻譯《襄王不許請隧》出自《國語·周語中》,收錄《古文觀止》周文 第三卷。講述的是 晉文公使周襄王在郟邑恢復(fù)王位,襄王拿塊土
- 桓彥范,字士則,潤州丹陽人。以門蔭調(diào)右翊衛(wèi),遷司衛(wèi)主簿。張柬之將誅易之等,引與定策。于是,以彥范、敬暉為左、右羽林將軍,屬以禁兵。時中宗每北
- 王羲之蘭亭集序原文及注釋《蘭亭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fā)作者對于生死無常的感慨。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guān)于王羲之蘭亭集
- 劉基飲泉亭記【明】 劉基原文:①昔司馬氏有廉臣焉,曰吳君隱之,出刺廣州,過貪泉而飲之,賦詩曰:“古人云此水,一歃杯千金。試使夷齊飲
- 清史稿原文:吳嗣爵,字樹屏,浙江錢塘人。八歲而孤,母督之嚴(yán),雍正八年成進士。授禮部主事大學(xué)士張廷玉奏改吏部,遷郎中。嗣爵強識,婀故事。乾隆六
- 孫登字子高,權(quán)長子也。魏黃初二年,以權(quán)為吳王,拜登東中郎將,封萬戶侯,登辭疾不受。是歲,立登為太子,選置師傅,銓簡秀士,以為賓友,于是諸葛恪
- 初一語文課外文言文翻譯:《夜雨寄北》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 作者:李商隱原文Original Text譯文Translated Text
- 丞相公孫弘者,齊菑川國薛縣人也,字季。少時為薛獄吏,有罪,免。家貧,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學(xué)春秋雜說。元光五年,有詔征文學(xué),策奏,天子擢弘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