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忌諷齊王納諫》文言文譯文及答案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06-11 13:18:59
《鄒忌諷齊王納諫》文言文譯文及答案
閱讀下面兩段選文,完成17~19題。(共12分)
甲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
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選自《鄒忌諷齊王納諫》
乙
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嘆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發(fā)政舉事②,無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數(shù)百人,被服以立,無不曰:吾君麗者!內(nèi)外不聞吾過,是以至此!由宋君觀之,人君之所以離國家失社稷者,諂諛④者眾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⑤得反國。 選自《新序》
〔注〕:①出亡:失國后逃亡。 ②發(fā)政舉事:施政辦事。 ③侍御:侍從妃子。 ④諂諛:奉承拍馬。⑤卒:終于。
17.解釋下列短語。(4分)
(1)私臣: (2)齊地方千里:
(3)門庭若市: (4)吾知所以亡矣:
(5)內(nèi)外不聞吾過:
18.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下列兩個句子的意思。(4分)
(1)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2)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國。
19.簡要分析齊威王戰(zhàn)勝于朝廷與宋昭公卒得反國的原因。(4分)
參考答案:
17.(1)偏愛我 (2)齊國的土地方圓一千多里 (3)宮門口庭院里就像集市一樣(4)我知道亡國的原因了(5)朝內(nèi)朝外都聽不到說我的過錯(共4分。對1個得1分,得滿4分為止。關鍵字詞是判分的.主要依據(jù)。有小毛病,如寫了1個錯別字等,可以不扣分)
18.(1)燕國、趙國、韓國、魏國聽說了這事,都到齊國來朝拜。這就是所說的在朝廷上戰(zhàn)勝了別的國家。
(2)所以宋昭公亡了國但是能夠醒悟,最后得以重振國家。
(共4分,每句2分。不要求完全直譯,無大錯即可得滿分)
19.齊威王勝于朝廷是因為一是有鄒忌這樣的敢于勸諫且善于勸諫的忠臣;二是齊威王善于采納大臣的勸諫。(2分)。宋昭公卒得反國的原因是他失敗之后能及時反省自己的錯誤(亡而能悟)(2分)
參考譯文:
譯文:宋昭公出外逃亡,到達了鄰國,感慨說道:我知道亡國的原因了。我朝做官的千把人,干政事的時候,沒有一個不說:我們君主圣明!侍者衛(wèi)士數(shù)百人,披著衣服站立,沒有一個不說:我們君王長得美!朝內(nèi)朝外都聽不到說我的過錯,因此到了這個地步!在宋君看來,做君王的之所以離開國家失掉社稷,是因為說諂媚話的人太多。所以宋昭公亡了國但是能夠醒悟,最后得以重振國家。
關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記新疆邊防 紀昀①戊子②昌吉③之亂,先未有萌也。屯官以八月十五夜犒諸流人,置酒山坡,男女雜坐。屯官醉后,逼諸流婦使唱歌,遂頃刻激變,戕殺屯官
- 晉書原文:周玘,字宣佩,周處長子,強毅沈斷有父風。閉門潔己,不妄交游,士友咸望風敬憚焉,故名重一方。弱冠,州郡命,不就。刺史初到,召為別駕從
- 語文文言文閱讀訓練:后漢書·竇融列傳附譯文融字周公,扶風平陵人也。王莽居攝中,為強弩將軍司馬,東擊翟義,還攻槐里,以軍功封建武男。女弟為大司
- 文言文的心聲作文參考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21世紀了,我們這些日背夜背的文言文有用嗎?在我眼里是沒有多大用處的。我曾問老師,文言文的用處,老師說了很多,
- 初中文言文閱讀課后習題唐睢說信陵君①信陵君殺晉鄙,救邯鄲,破秦軍,存趙國,趙王自郊迎。唐睢謂信陵君曰:臣聞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
- 范仲淹《岳陽樓記》文言文翻譯【導語】慶歷新政失敗后,范仲淹貶居鄧州,此時他身體很不好。昔日好友滕子京從湖南來信,要他為重新修竣的岳陽樓作記,
- 劉元卿原文:猩猩,獸之好酒者也。大麓①之人設以醴尊②,陳之飲器,小大具列焉??棽轂槁蘑?,勾連相屬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見,則知其誘之也,又知設
- 《殺虎救駕》文言文閱讀能力提高題含答案附譯文殺虎救駕開泰五年秋,大獵,帝射虎以馬馳太速矢不用發(fā)虎怒奮勢將犯蹕。左右辟易,昭袞舍馬,捉虎兩耳騎
- 《鸚鵡滅火》文言文的原文及譯文《鸚鵡滅火》原文有鸚鵡飛集他山,山中禽獸輒相愛重。鸚鵡自念雖樂,不可久也,便去。后數(shù)月,山中大火。鸚鵡遙見,便
- 梁書原文:明山賓,字孝若,平原鬲人也。父僧紹,隱居不仕,宋末國子博士征,不就。山賓七歲能言名理,十三博通經(jīng)傳,居喪盡札。服闋,州辟從事史;兄
- 南史原文:竟陵文宣王子良,字云英,武帝第二子也。幼聰敏。武帝為贛縣時,與裴后不諧,遣人船送后還都,已登路,子良時年小,在庭前不悅。帝謂曰:“
- 晉王還晉陽。王連歲出征,凡軍府政事一委監(jiān)軍使張承業(yè),承業(yè)勸課農(nóng)桑,畜積金谷,收市兵馬,征租行法不寬貴戚,由是軍城肅清,饋餉不乏。王或時須錢蒱
- 常見文言文虛詞解釋⑴對,對于。例:①貧者語于富者曰。②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③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⑵在。例:
- 項脊軒志文言文和翻譯導語:《項脊軒志》是明代文學家歸有光所作的一篇回憶性記事散文。全文以作者青年時代朝夕所居的書齋項脊軒為經(jīng),以歸家?guī)状说?/div>初中新課標文言文通假字一覽1、項為之強 “強”(jiāng) 通“僵” 《童趣》2、不亦說乎 “說”(yuè) 通“悅” 《〈論語〉十則》3高考語文文言文中常用文化常識一、高考語文文言文中與政事相關的常用詞官員到某地任職,做一些相關的政事,實行一定的政策,會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貶評論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說(yuè):通“悅”,愉快。2、誨女知之乎?……是知也。(《論語十則》)女:通“楊善的文言文閱讀題目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題。楊善會,字敬仁,弘農(nóng)華陰人也。父初,官至毗陵太守。善會大業(yè)中為鄃令,以清正聞。俄而山東《送東陽馬生序》是明代宋濂送給他的同鄉(xiāng)、浙江東陽縣青年馬君則的文章,勉勵馬生勤苦學習。原文: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