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煌言《奇零草序》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3-02-27 17:34:50
奇零草序
[明]張煌言①
余自舞象②,輒好為詩歌。先大夫慮廢經(jīng)史,屢以為戒,遂輟筆不談,然猶時時竊為之。及登第后,與四方賢豪交益廣,往來贈答,歲久盈篋。會國難頻仍,余倡大義于江東,凡從前雕蟲之技,散亡幾盡矣。于時出籌軍旅,入典制誥,尚得于余閑吟詠性情。及胡馬渡江,而長篇短什,與疏草代言,一切皆付之兵燹中,是誠筆墨之不幸也。
余于丙戌始浮海,經(jīng)今十有七年矣。其間憂國思家,悲窮憫亂,無時無事不足以響動心脾?;蛱釒煴狈?,慷慨長歌,或避虜南征,寂寥短唱。即當(dāng)風(fēng)雨飄搖,波濤震蕩,愈能令孤臣戀主,游子懷親,豈曰亡國之音,庶幾哀世之意。
丁亥春,余舟覆于江,而丙戌所作亡矣。戊子秋,節(jié)③移于山,而丁亥所作亡矣。庚寅夏,余率旅復(fù)入于海,而戊子、己丑所作又亡矣。然殘編斷簡,什存三四。迨辛卯昌國④陷,而笥中草竟靡有孑遺。何筆墨之不幸,一至于此哉!
嗣是綴輯新舊篇章,稍稍成帙。丙申,昌國再陷,而亡什之三。戊戌,覆舟于羊山,而亡什之七。己亥,長江之役,同仇兵熸⑤,予以間行得歸,凡留供覆瓿者,盡同石頭書郵⑥,始知文字亦有陽九之厄也。
年來嘆天步之未夷,慮河清之難俟,思借聲詩,以代年譜。遂索友朋所錄,賓從所抄次第之。而余性頗強記,又憶其可憶者,載諸楮端,共得若干首。不過如全鼎一臠耳。獨從前樂府歌行,不可復(fù)考,故所訂幾若《廣陵散》。
嗟乎!國破家亡,余謬膺節(jié)鉞,既不能討賊復(fù)仇,豈欲以有韻之詞,求知于后世哉!但少陵當(dāng)天寶之亂,流離蜀道,不廢風(fēng)騷,后世至今,名為詩史。陶靖節(jié)躬丁晉亂,解組歸來,著書必題義煕。夫亦其志可哀,其情誠可念也已。然則何以名《奇零草》?是帙零落凋亡,已非全豹,譬猶兵家握奇之余,亦云余行間之作也。
【注】①張煌言(1620~1664),浙江鄞縣人??骨鍖㈩I(lǐng),后被清兵捕獲,拒降而死。②舞象:古代一種武舞,后世以舞象代指成童。③節(jié):符節(jié)。代指主將。④昌國:今浙江舟山。⑤熸(jiān):火熄滅。這里指鄭成功戰(zhàn)敗。⑥石頭書郵,這里指作者的詩稿沉入江中。
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入典制誥 典:掌管
B.迨辛卯昌國陷 迨:等到
C.余謬膺節(jié)鉞 膺:心胸
D.陶靖節(jié)躬丁晉亂 丁:遭逢
6.下列各組句子中,全都表現(xiàn)作品散失原因的一組是(3分)
①國難頻仍 ②出籌軍旅,入典制誥
③提師北伐 ④率旅復(fù)入于海
⑤覆舟于羊山 ⑥長江之役,同仇兵熸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7.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文章敘述了作者在明朝覆亡前后詩歌創(chuàng)作、詩稿存失的情況,以及《奇零草》艱難成集的過程。全文一唱三嘆,富于情感。
B.文章第三段以時間為順序,敘述了從丁亥到辛卯年間詩稿屢遭劫難的情形,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嘆惋、傷痛之情。
C.文章結(jié)尾作者列舉杜甫、陶淵明的例子意在襯托自己寫作的艱辛,以及編訂詩集的艱難,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
D.因詩稿在戰(zhàn)亂中遺失殆盡,只收集了軍旅生涯中所寫的部分作品,所以,作者將詩集命名為《奇零草》。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⑴先大夫慮廢經(jīng)史,屢以為戒,遂輟筆不談。(3分)
⑵獨從前樂府歌行,不可復(fù)考,故所訂幾若《廣陵散》。(3分)
⑶流離蜀道,不廢風(fēng)騷,后世至今,名為詩史。(4分)
參考答案
5.(3分)C(膺:接受、擔(dān)任)
6.(3分)B(②指有余閑寫作 ③指寫作的背景 ⑥與作品散失無關(guān))
7.(3分)C(錯在“以及編訂詩集的艱難,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這里列舉的目的在于表明編訂詩集主要是為了以詩記史,以詩明志。)
8.⑴(3分)先父擔(dān)心我荒廢經(jīng)史(的學(xué)習(xí)),多次拿這件事來告誡(我),(我)于是停止寫詩(或:放下筆不再寫詩)。
評分建議:語意通順,1分;以為:以(之)為,拿這件事,1分;輟:停止,1分。
⑵(3分)只是過去的詩作不能再查考(或:再也找不到了),所以編訂的難度幾乎像(恢復(fù))《廣陵散》一樣。
評分建議:語意通順,1分;獨:只是,1分;考:查考,查找,1分。
⑶(4分)(杜甫)在蜀地漂泊奔波,(始終)沒有荒廢詩歌創(chuàng)作,從那時到現(xiàn)在,他的詩都被稱為詩史。
評分建議:語意通順,1分;流離蜀道:句式(省略+倒裝),1分;風(fēng)騷:詩歌創(chuàng)作,1分;名:稱,稱之為,1分。
參考譯文
我自十五歲以來,就喜歡寫作詩歌。先父擔(dān)心我荒廢了經(jīng)史的學(xué)習(xí),多次拿這件事來勸誡我,我于是就放下筆不再寫歌了,然而還是偷偷地寫詩。等到科舉考中之后,我和四面八方的賢士豪杰交友也就更廣泛了,來來往往的饋贈答謝,時間長了,寫的詩竟然填滿了箱子。適逢國家災(zāi)難接二連三,我在江東倡導(dǎo)抗清大義,凡是以前一展雕蟲小技的詩歌幾乎丟失殆盡。從此,不管是外出籌劃軍隊,還是入朝掌管起草詔令,還能夠在閑暇之時吟詩作對。到清軍渡江南下,長短不一的詩歌和奏章的草稿以及起草的詔令,一切都付與戰(zhàn)火之中,這確實是文字的不幸啊!
我從丙戌年就開始在海上飄蕩,至今已經(jīng)十七年了。這期間憂慮國家思念家鄉(xiāng),為處境困窘悲傷,為動蕩不安的局勢憂愁,無時無事不足以扣動心弦的。有時領(lǐng)兵北伐,意氣風(fēng)發(fā)放聲高歌,有時避讓清軍向南征討,在寂靜之時空曠之地,低聲吟唱。每當(dāng)風(fēng)雨飄搖和波濤震蕩之時,這些更加令孤獨的臣子懷想舊主,令出行在外的游子想念親人,難道這些詩篇是什么亡國之音嗎?或許寄托了忠貞臣子的哀世之音吧![3]
丁亥年的春天,我的船在長江中翻了,丙戌年創(chuàng)作的詩歌也隨之丟失了。然而搜集殘缺不全的詩稿,十篇僅存三四篇。等到辛卯年位于浙江舟山的昌國被攻陷,書箱中的草稿竟然一篇也沒有留下。文字多么的不幸,竟然達到這種地步!
接著這以后,我才編輯新舊篇章,漸漸地編成卷冊。丙申年,昌國第二次陷落,詩稿丟失了十分之三。戊戌年,我在羊山一帶翻船,詩稿丟失了十分之七。己亥年,在長江之戰(zhàn)中,一同抗清的鄭成功也戰(zhàn)敗了,我因隱秘行走才得以回來,大凡留下只能用來蓋盛醬的瓦罐的詩文,全部和石頭一起沉入江底,這才知道文字也有遭天災(zāi)的厄運啊。
近些年來,我悲嘆國難未平,期待亂世平定如同盼望黃河變清一樣的困難,想著借助樂歌來代替年譜。于是向親朋好友索要他們收錄的,賓客隨從依次抄錄的詩歌。我的記性很好,又把能夠回憶起的舊作,記載在紙上,共得到若干首。這些也只不過像整鍋肉中的一塊而已。只是過去的詩作不能再查考,所以編訂的難度幾乎像恢復(fù)《廣陵散》一樣。
唉!國破家亡之際,我又不合情理地擔(dān)任將帥,既然不能討賊復(fù)仇,難道卻想憑借詩作聞名后世嗎?只是杜甫面臨天寶之亂,在蜀地漂泊奔波,始終沒有荒廢詩歌創(chuàng)作,從那時到現(xiàn)在,他的詩都被稱為詩史。陶淵明親身遭逢晉亂,辭官回家,寫實作文必定寫上晉安帝義煕的年號。他的志向令人悲痛,他的真情的確令人懷念啊。既然這樣,那么我的詩集為什么要取名為《奇零草》呢?這是因為卷冊稀稀落落大量散失,已經(jīng)不是全貌,譬如兵家握奇陣中的余陣,又可以用來說明這些都是我在軍旅之間所創(chuàng)作的。
賞析:
該文選自《張蒼水集》第二編,是張煌言為自己的詩集《奇零草》所寫的序。文章敘述了作者在國難頻仍之際,寫于軍旅的詩歌內(nèi)容及其存失情況,從中可以了解作者奔走軍中、領(lǐng)兵報國的經(jīng)歷和慷慨長歌、以詩哀世的情懷,以及《奇零草》艱難成集的過程。全文一唱三嘆,富于情感。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新唐書原文:張九齡,字子壽,韶州曲江人。七歲知屬文,十三以書干廣州刺史王方慶,方慶嘆曰:“是必致遠?!睍堈f謫嶺南,一見厚遇之。擢進士,始調(diào)
- 說苑原文:孔子謂宓子賤曰:“子治單父①而眾說.,語丘所以為之者。”曰:“不齊②父其父,子其子,恤諸孤而哀喪紀。”孔子曰:“善,小節(jié)也,小民附
- 《王顧左右而言他》語文文言文的學(xué)習(xí)指導(dǎo)及答案一、字句解釋1.孟子謂齊宣王關(guān)鍵字:謂:對說,告訴。句譯:孟子對齊宣王說2.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
- 宋書原文:張茂度,吳郡吳人,張良后也。名與高祖①諱同,故稱字。茂度不樂仕進,郡上計吏,主簿,功曹,州命從事史,并不就。除瑯邪王衛(wèi)軍參軍,員外
- 師說文言文吾嘗終日不食,忙于案牘之文章,批閱于草卷之紕漏,遂不得平生鴻鵠之志,但求浩然正氣流于心間。師者,清貧也,無私無畏也。不求文達于世,
- 韓琦,字稚圭,相州安陽人。琦風(fēng)骨秀異,弱冠舉進士,名在第二。授將作監(jiān)丞、通判淄州,入直集賢院、監(jiān)左藏庫。時方貴高科,多徑去為顯職,琦獨滯箢庫
- 孫叔敖納言 孫叔敖為楚令尹①,一國②吏民皆來賀。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來吊③。孫叔敖正衣冠而見之,謂
- 梁王文言文的練習(xí)以及答案梁①嘗有疑獄,群臣半以為當(dāng)罪,半以為無罪,雖梁王亦疑。梁王曰:“陶之朱公②,以布衣富侔國③,是必有奇智?!奔罢僦旃珕?/div>童趣文言文翻譯及原文《童趣》是作者追憶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反映了兒童豐富的想象力和天真爛漫的童趣。本文就來分享一篇童趣文言文翻譯及原文,希望對金史原文:韓企先,燕京人。九世祖知古,仕遼為中書令.徙居柳城,世貴顯。乾統(tǒng)間,企先中進士第,回翔不振。都統(tǒng)杲定中京,擢樞密副都承旨,稍遷轉(zhuǎn)運《百戰(zhàn)奇略第七卷亂戰(zhàn)》的文言文凡與敵戰(zhàn),若敵人行陣不整,士卒喧嘩,宜急出兵以擊之,則利。法曰:「亂而取之?!固疲沃拘膭⑽撵o拒屈突通于潼關(guān)【甲】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后漢書列傳烏桓鮮卑列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原文:烏桓者,本東胡也。漢初,匈奴冒頓滅其國,余類保烏桓山,因以為號焉。俗善騎射,弋獵禽獸為事。隨虎丘記文言文知識點歸納一、掌握下列重點詞語1、蔀(bù)屋:指窮苦人家昏暗的房屋,這里指貧民。2、櫛:木梳。3、角:較量,競比。4、瓦釜:用文言文閱讀理解《舊五代史·列傳十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 10題。王瑜,其先范陽人也.父欽祚,仕至殿中監(jiān),出為義州刺史。瑜性兇狡,然蔡廷玉,幽州昌平人。事安祿山,未有聞。與朱泚同里闬,少相狎近。泚為幽州節(jié)度使,奏署幕府。廷玉有沉略,善與人交,內(nèi)外愛附。泚多所叩咨,數(shù)遣至京孫叔敖納言文言文專練孫叔敖納言孫叔敖為楚令尹①,一國②吏民皆為賀。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來吊③。孫叔敖正衣冠而見之,謂老人曰:"荀子原文:刑范正,金錫美,工冶巧,火齊【1】得,剖刑而莫邪【2】已。然而不剝脫,不砥厲,則不可以斷繩;剝脫之,砥厲之,則劙【3】盤盂、刎牛馬袁枚原文:①佳節(jié)也,勝景也,四方之名流也:三者合,非偶然也。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樂也。樂過而慮其忘,則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②乾幼時記趣的文言文翻譯《幼時記趣》選自《浮生六記》。下面小編整理了幼時記趣的文言文翻譯,歡迎大家學(xué)習(xí)!幼時記趣的文言文翻譯幼時記趣原文:作者:
評論
發(fā)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