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性,字伯和,端州四會人”閱讀答案解析及翻譯
語文 文言文 發(fā)布時間:2022-10-20 06:22:10
李大性,字伯和,端州四會人。少力學,尤習本朝典故。以父任入官,進《藝祖廟謨》百篇。又言:“元豐制,六察許言事,章悸為相始禁之,乞復舊制,以廣言路?!睆某剂λ]之,遷一秩,為湖北提刑司干官。未幾,入為主管吏部架閣文字。丁母艱,服闋,進《典故辨疑》百篇,皆本朝故實,蓋網(wǎng)羅百氏野史,訂以日歷,核其正舛,率有據(jù)依,孝宗讀而褒嘉之。
擢大理司直,遷敕令所刪定官,通判楚州??な貐顷嘏c都統(tǒng)劉超合議,欲撤城移他所,大性謂:“楚城實晉所筑,最堅,奈何以脆薄易堅厚乎?”持不可。臺臣將劾其沮撓,不果。會從官送北客,朝命因俾廉訪,具以實聞,遂罷戎帥,召大性除太府寺丞。
陳傅良以言事去國,彭龜年、黃度等繼皆去。大性抗疏言:“朝廷清明乃使言者無故而去臣所甚惜也數(shù)人之心皆本愛君知其愛君修其去而不顧恐端人正士之去者將不止此。”
為戶部侍郎,升尚書。朝論將用兵,大性條陳利害,主不宜輕舉之說,忤韓侂胄意,出知平江,充荊湖制置使。江陵當用兵后,殘毀饑饉,繼以疾疫,大性首議振貸,凡三十八萬緡有奇。前官虛羨①,凡十有四萬五千緡,率蠲放不督,民流移新復業(yè)者,皆奏免征榷。邊郡武爵,本以勵士,冒濫滋眾,大性劾兩路戎司冒受逃亡付身,凡三千四百九十有七道,率繳上毀抹。江陵舊使銅鏹,錢重楮輕②,民持貲入市,有終日不得一錢者。大性奏乞依襄、郢例通用鐵錢,于是泉貨流通,民始復業(yè)。除刑部尚書兼詳定敕令。卒于家,年七十七,贈開府儀同三司,謚文惠。
(選自《宋史·李大性傳》,有刪改)
【注】①羨:盈余。②錢重楮輕:指紙幣不能兌換成銅錢,貶值。楮:紙幣。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朝廷清明/乃使言者無故而去/臣所甚惜也/數(shù)人之心/皆本愛君/知其愛君/任其去/而不顧恐端人正士之去者/將不止此
B.朝廷清明/乃使言者無故而去/臣所甚惜也/數(shù)人之心/皆本愛君/知其愛君/任其去而不顧/恐端人正士之去者將不止此
C.朝廷清明乃使言者/無故而去臣/所甚惜也/數(shù)人之心/皆本愛君/知其愛君/任其去而/不顧恐端人正士之去者/將不止此
D.朝廷清明乃使言者/無故而去臣/所甚惜也/數(shù)人之心/皆本愛君知/其愛君任其去/而不顧/恐端人正士之去者將不止此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丁母艱,遭逢母親喪事。古代在職的官員,如父母去世,一般要辭官回家,為父母守孝。
B.敕,可以指皇帝的命令或詔書?;实巯逻_制令的形式一般有諭、旨、策、制、詔等。
C.榷,文中指稅。榷,也指專賣。古代很早就有專賣制度,主要產(chǎn)品有鹽、茶、酒等。
D.刑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刑法、訴訟、軍令、考課等事務(wù),長官是刑部尚書。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大性積極進言,主張廣開言路。他因父親的恩蔭步入仕途,積極進獻文章;他反對章悖禁言的做法,認為應(yīng)該恢復以前的進言制度。
B.李大性關(guān)注邊防,為政務(wù)實。楚州郡守和都統(tǒng)想棄城而去,李大性表示反對,差一點被臺臣彈劾;李大性把察訪情況如實報告朝廷,有官員被懲處。
C.李大性不懼權(quán)貴,力除弊政。他反對出兵打仗,得罪人而調(diào)出京城;前任官員不追討欠稅,他予以糾正;有人利用邊防政策進行舞弊,他予以處理。
D.李大性關(guān)注民生,體恤百姓。江陵地區(qū)使用銅錢,紙幣貶值,有人做買賣一天換不到一枚銅錢,李大性建議使用鐵錢,解決了民生問題。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蓋網(wǎng)羅百氏野史,訂以日歷,核其正舛,率有據(jù)依。(5分)
(2)江陵當用兵后,殘毀饑饉,繼以疾疫,大性首議振貸。(5分)
參考答案
10. B(原文標點:朝廷清明,乃使言者無故而去,臣所甚惜也。數(shù)人之心,皆本愛君,知其愛君,任其去而不顧,恐端人正士之去者將不止此)
11. D(“軍令”一般由兵部掌管,“考課”一般由吏部掌管)
12. C(“前任官員不追討欠稅,他予以糾正”錯,應(yīng)是前任官員虛報,盈余他予以免除)
13.(1)大概是收集百家野史,用日歷訂正,核對它的正誤,全都有根有據(jù)。(得分點:網(wǎng)羅、率、“訂以日歷”狀語后置句式,各1分,句意2分)
(2)江陵正是戰(zhàn)爭之后,殘破毀壞鬧饑荒,接著又流行瘟疫,李大性首先倡議救濟。(得分點:當、用兵、振貸,各1分,句意2貧)
參考譯文:
李大性,字伯和,端州四會人。李大性年輕時刻苦學習,尤其熟習本朝的典章舊事。因父親的恩蔭而做官,進獻《藝祖廟謨》一百篇。又說:“元豐時的制度,六察司允許向上評論政事,章惇擔任宰相才禁止,請恢復以前的制度,來拓寬進言之路?!笔虖拇蟪紭O力推薦李大性,升官一級,擔任湖北提刑司干官。不久,入朝擔任主管吏部架閣文字。遭遇母親喪事,服喪期滿,進獻《典故辨疑》一百篇,都是本朝舊事,大概是收集百家野史,用日歷訂正,核對它的正誤,全都有根有據(jù),孝宗讀后贊揚了他。
提拔為大理司直,升任敕令所刪定官,任楚州通判??な貐顷睾投冀y(tǒng)劉超一同商議,想要撤出城池轉(zhuǎn)移到別的地方,李大性認為:“楚城實際是晉朝時修建的,最為堅固,為什么要用脆弱的調(diào)換堅固的呢?”李大性堅持認為不行。臺臣打算彈劾李大性阻擾成議,沒有實現(xiàn)。恰好擔任送北方使臣的從官,朝廷于是命令李大性察訪,李大性把實情全都告知朝廷,朝廷于是罷免軍隊統(tǒng)帥,召李大性入朝授任太府寺丞。
陳傅良因進言國事離開京城,彭龜年、黃度等人相繼離去。李大性上疏直言:“朝廷清明,卻讓進言的人無緣無故離開朝廷,我為之很惋惜。這幾個人的內(nèi)心,本來都是愛護君主,明知他們是愛護君主的,聽任他們離去而不管,恐怕離去的正人君子將會不止這些。”
擔任戶部侍郎,升任尚書。朝廷討論將要出兵,李大性逐條陳述利害關(guān)系,主張不應(yīng)該輕舉妄動,違背韓侂胄的意思,出朝廷擔任平江知府,充任荊湖制置使。江陵正是戰(zhàn)爭之后,殘破毀壞鬧饑荒,接著又流行瘟疫,李大性首先倡議救濟,一共三十八萬緡多。前任官員虛報賦稅的盈余,一共十四萬五千緡,李大性全都予以免除不再催促,流亡遷徙重新恢復生產(chǎn)的民眾,都上奏免去征收賦稅。邊郡的武功爵位,本來是用來鼓勵將士的,冒名濫施的很多,李大性彈劾兩路戎司違規(guī)接受已逃亡的士兵的身份憑證,一共三千四百九十七件,全都上繳涂毀。江陵以前通行銅錢,銅錢價值高,紙幣貶值,百姓拿貨物到市場交易,有一整天得不到一個銅錢的。李大性上奏請求按照襄、郢成例通用鐵錢,于是錢貨流通,百姓才恢復生產(chǎn)事業(yè)。授官刑部尚書兼任詳定敕令。在家去世,享年七十七歲,追贈開府儀同三司,謚號文惠。
關(guān)注詞典網(wǎng)微信公眾號:詞典網(wǎng),查詢很方便。

猜你喜歡:
- 舊五代史原文:錢镠,杭州臨安縣人。少善射與槊,喜任俠,以解仇報怨為事。唐乾符中,事于潛鎮(zhèn)將董昌為部校。屬天下喪亂黃巢寇嶺表江淮之盜賊群聚大者
- 臧谷亡羊原文臧與谷,二人相與牧羊而俱亡其羊。問臧奚事,則挾策讀書;問谷奚事,則博塞以游。二人者,事業(yè)不同,其于亡羊均也。翻譯臧和谷兩個人一起
- 《學弈》文言文及注解《學弈》選自《孟子·告子》,只要講述弈秋同時教兩個學習態(tài)度不同的人下圍棋,學習效果截然不同的事,指出這兩個人學習結(jié)果不同
- 《甲與乙相善》文言文譯文甲與乙相善甲與乙相善,甲延乙理家政。及官撫軍①,并使佐官政,惟其言是從,久而貲財皆為所干沒②,始悟其奸,稍稍譙③責之
- 袁中道原文:李溫陵者,名載贄。少舉孝廉,以道遠,不再上公車,為校官,徘徊郎署間。后為姚安太守。公為人中燠外冷,豐骨棱棱。性甚卞急,好面折人過
- 高考文言文信息篩選題六大最易失誤點高考文言文閱讀信息篩選題六大最易失誤點信息篩選題是近年來高考文言文閱讀測試中的一類常見試題,一般采用選擇題
- 文言文西山經(jīng)及其翻譯西山經(jīng)來自于《山海經(jīng)》?!渡胶=?jīng)》也是中國志怪古籍,大體是戰(zhàn)國中后期到漢代初中期的楚國或巴蜀人所作。文言文西山經(jīng)及其翻譯
- 梁惠王曰:“晉國,天下莫強①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東敗于齊,長子死焉;西喪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恥之,愿比死者一灑之②,如之何則
- 徐達,字天德,濠人,世業(yè)農(nóng)。達少有大志,長身高顴,剛毅武勇。太祖之為郭子興部帥也,達時年二十二,往從之,一見語舍。及太祖南略定遠,帥二十四人
- 新唐書原文:溫造,字簡輿。性嗜書,不喜為吏,隱王屋山。壽州刺史張建封聞其名,書幣招禮,造欣然曰:“可人也!”往從之。建封雖咨謀,而不敢縻以職
- 文言文義士趙良原文及翻譯導語:我們很多的時候都會需要文言文義士趙良原文及翻譯,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資料,歡迎閱讀參考。文言文《義士趙良》原文翻譯
- 文言文《陋室銘》譯文及注釋《陋室銘》的作者是劉禹錫,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砹宋难晕摹堵毅憽纷g文及注釋,歡迎大家閱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譯文山
- 范成大,字致能,吳郡人。紹興二十四年,擢進士第。授戶曹,監(jiān)和劑局。隆興元年,遷正字。累遷著作佐郎,除吏部郎官。言者論其超躐(越級升遷),罷,
- 文言文閱讀題練習及答案:雪夜訪戴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乗
- 魯宗道,字貫之,亳州譙人。少孤,鞠于外家,諸舅皆武人,頗易宗道,宗道益自奮厲讀書。袖所著文謁戚綸,綸器重之。舉進士,為濠州定遠尉,再調(diào)海鹽令
- 南史原文:伏暅,字玄耀.曼容之子也。幼傳父業(yè),能言玄理,與樂安任防、彭城劉曼俱知名。仕齊位東陽郡丞、鄞令。時曼容已致仕,故頻以外職處,令得養(yǎng)
- 縣令丞簿史題名碑記【明】邊貢武鄉(xiāng)吳侯令陽信,以最①稱。收令與丞與簿若②史者之姓名若干人列之碑,而樹之于其聽政堂之東,時正德辛巳夏四月之望也。
- 宋史原文:劉謙,博州堂邑人。曾祖直,以純厚聞于鄉(xiāng)黨,里有盜其衣者,置不問。州將廉知,俾人故竊其衣,亦不訴理,即召詰前盜衣者,俾還之。直紿云:
- 楊素蘊,字筠湄,陜西宜君人。順治九年進士,授直隸東明知縣。東明當河,決后,官舍城垣悉敗,民居殆盡,遺民依丘阜,但數(shù)十家。素蘊至,為繕城郭,招
- 坐盜文言文翻譯坐盜的故事出自“晏子使楚”,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坐盜文言文翻譯的相關(guān)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